大家小书 百种典藏版(精装)图书
人气:7

大家小书 百种典藏版(精装)

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
  • 所属分类:图书 >社会科学>经典名家作品集  
  • 作者:[启功]、[罗勇]、[鲁迅]、[朱自清]等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200123432
  •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1
  • 印刷时间:2016-11-01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精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大家小书》百种典藏版(精装)主要分箱① 箱②共计100本,其中箱①包含语言文化类(12种)、文艺学类(10种)、历史类(16种)、思想类(14种)共计52本;箱②包含古典诗词类(22种)、小说评论类(10种)、艺术类(16种)共计48本。该套箱装收录了大家小书最经典的100本佳作,出版者根据书的学科以及结合市场读者的不同喜好将此百种佳作分七大类呈现。《大家小书》百种典藏版将会以新的装帧、新的面貌在激烈的社科书竞争中脱颖而出、扬帆起航。

编辑推荐

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传统文化普及图书

作者简介

百种佳作百余位作者,仅此选取个别作者:1、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浙江绍兴人,为20世纪中国的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巨匠。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文学巨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后来创作了著名的《猫城记》《骆驼祥子》《离婚》《四世同堂》等小说,以及戏剧《茶馆》等作品,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1966年8月,因不堪忍受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3、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191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1921年获美国卡内基 梅隆大学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20世纪30年代,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曾任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交通大学唐山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校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名誉主席,北京市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撰写《桥话》、《中国石拱桥》、《桥梁次应力》、《钱塘江桥》、《中国的古桥与新桥》等大量科普文章。

目录

论雅俗共赏

论百读不厌

论逼真与如画——关于传统的对于自然和艺术的态度的一个考察

论书生的酸气

论朗诵诗

美国的朗诵诗

常识的诗

诗与话

歌谣里的重叠

中国文的三种型——评郭绍虞编著的《语文通论》与《学文示例》

禅家的语

论老实话

鲁迅先生的杂感

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闻一多全集》序

在线预览

论雅俗共赏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罢。这句成语不知道起于什么时代,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这大概是在宋朝或者更后罢。原来唐朝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我们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岭。在这之后,门第迅速地垮了台,社会的等级不像先前那样固定了,“士”和“民”这两个等级的分界不像先前的严格和清楚了,彼此的分子在流通着,上下着。而上去的比下来的多,士人流落民间的究竟少,老百姓加人士流的却渐渐多起来。王侯将相早就没有种了,读书人到了这时候也没有种了;只要家里能够勉强供给一些,自己有些天分,又肯用功,就是个“读书种子”;去参加那些公开的考试,考中了就有官做,至少也落个绅士。这种进展经过唐末跟五代的长期的变乱加了速度,到宋朝又加上印刷术的发达,学校多起来了,士人也多起来了,士人的地位加强,责任也加重了。这些士人多数是来自民间的新的分子,他们多少保留着民间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他们一面学习和享受那些雅的,一面却还不能摆脱或蜕变那些俗的。人既然很多,大家是这样,也就不觉其寒碜;不但不觉其寒碜,还要重新估定价值,至少也得调整那旧来的标准与尺度。“雅俗共赏”似乎就是新提出的尺度或标准,这里并非打倒旧标准,只是要求那些雅士理会到或迁就些俗士的趣味,.好让大家打成一片。当然,所谓“提出”和“要求”,都只是不自觉的看来是自然而然的趋势。中唐的时期,比安史之乱还早些,禅宗的和尚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用口语为的是求真与化俗,化俗就是争取群众。安史乱后,和尚的口语记录更其流行,于是乎有了“语录”这个名称,“语录”就成为一种著述体了。到了宋朝,道学家讲学,更广泛地留下了许多语录;他们用语录,也还是为了求真与化俗,还是为了争取群众。所谓求真的“真”,一面是如实和直接的意思。禅家认为及时义是不可说的,语言文字都不能表达那无限的可能,所以是虚妄的。然而实际上语言文字究竟是不免要用的一种“方便”,记录的文字自然越近实际的、直接的说话越好。在另一面这“真”又是自然的意思,自然才亲切,才让人容易懂,也就是更能收到化俗的功效,更能获得广大的群众。道学主要的是中国的正统的思想,道学家用了语录做工具,大大地增强了这种新的文体的地位,语录就成为一种传统了。比语录体稍稍晚些,还出现了一种宋朝叫做“笔记”的东西。这种作品记述有趣味的杂事,范围很宽,一方面发表作者自己的意见,所谓议论,也就是批评,这些批评往往也很有趣味。作者写这种书;只当做对客闲谈,并非一本正经,虽然以文言为主,可是很接近说话。这也是给大家看的,看了可以当做“谈助”,增加趣味。宋朝的笔记最发达,当时盛行、流传下来的也很多。目录家将这种笔记归在“小说”项下,近代书店汇印这些笔记,更直题为“笔记小说”;中国古代所谓“小说”,原是指记述杂事的趣味作品而言的。那里我们得特别提到唐朝的“传奇”。“传奇”据说可以见出作者的“史才、诗笔、议论”,是唐朝士子在投考进士以前用来送给一些大人先生看,介绍自己,求他们给自己宣传的。其中不外乎灵怪、艳情、剑侠三类故事,显然是以供给“谈助”,引起趣味为主。无论照传统的意念,或现代的意念,这些“传奇”无疑的是小说,一方面也和笔记的写作态度有相类之处。照陈寅恪先生的意见,这种“传奇”大概起于民间,文士是仿作,文字里多口语化的地方。陈先生并且说唐朝的古文运动就是从这儿开始。他指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韩愈的《毛颖传》,正是仿“传奇”而作。我们看韩愈的“气盛言宜”的理论和他的参差错落的文句,也正是多多少少在口语化。他的门下的“好难”、“好易”两派,似乎原来也都是在试验如何口语化。可是“好难”的一派过分强调了自己,过分想出奇制胜,不管一般人能够了解欣赏与否,终于被人看做“诡”和“怪”而失败,于是宋朝的欧阳修继承了“好易”的一派的努力而奠定了古文的基础。——以上说的种种,都是安史乱后几百年间自然的趋势,就是那雅俗共赏的趋势。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匿名**的评论:

我买的都是好书!十个字怎么能评价?

2017-06-07 12:57:46
来自行云流**的评论:

内容扎实,值得收藏

2017-10-08 10:48:0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每月都买一些书成了我的一个习惯和爱好,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个自己的万卷书屋,闲暇时和孩子一起静静的看看书!感谢这里提供了一个购书好平台!

2017-10-23 18:35:1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虽小,思想却 很深远。

2017-11-09 15:29:4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一直想有这样的一套书,今天如愿了。

2017-11-09 15:32:2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内容丰富,涵盖面广,通俗易懂,可读性强。

2017-11-14 12:00:4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当当,现在也是节省到连购物清单也不给了!不给就不给了,可你给个地方让打印电子清单也行啊,可惜就是没有,还得找人工去要,才给发到邮箱!

2017-09-22 16:21:48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