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者与索取者:金融的崛起与美国实体经济的衰落图书
人气:14

制造者与索取者:金融的崛起与美国实体经济的衰落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约瑟夫·斯蒂格利茨鼎力推荐。
  • 所属分类:图书 >管理>金融/投资>金融理论  
  • 作者:[美] [拉娜·弗洛哈尔] 著, [尹芳芊] 译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6630402
  •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4
  • 印刷时间:2017-04-26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大量的深度报道与案例解析,揭示了当前美国经济的一个发展趋势,即经济的金融化。这一趋势可以从以下一些数据中可见一斑:美国现在只有15%的货币进入了实体经济,其他货币均留在金融领域内自我循环;金融业攫取了全美经济利润的25%,却只创造了4%的就业岗位;美国和赚钱的企业巨头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股市而不是研发和创新中去;美国亿万富豪中的Top20的财富都是从金融活动而非实体部门获得的,他们早已不是财富的创造者,而成了名副其实的资本大鳄,也就是作者所言的“不是制造者,而是索取者”。美国金融的脱实向虚趋势,不仅沉重的打击了实体经济,更严重的是伤害了整个社会,造成了更大的贫富差距和社会撕裂。

本书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 斯蒂格利茨和伊恩 布雷默等著名经济学家的联袂推荐,虽然书中的主要内容讲述的是美国的故事,但在金融脱实向虚有向全球蔓延的时代背景下,任何对经济和政治问题感兴趣的读者都能从这部重要著作中得到启示。

编辑推荐

全书深刻分析了金融脱实向虚的内在机理,指出重振实体经济的要务是正本清源,让金融回归初衷,即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润滑剂,而不是目前所扮演的利润索取者角色。

书中讲述案例虽多为美国企业,但在金融脱实向虚有向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任何对经济和政治问题感兴趣的读者都能从这部重要著作中得到思考和启示。

本书分析了金融是如何渗透到我们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并一针见血地揭示出那些引发金融危机的人是如何推波助澜并从中获益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格利茨

金融脱实向虚的本质是财富分配,而不是财富创造。

——欧亚集团创始人兼主席伊恩 布雷默

作者简介

[美]拉娜 弗洛哈尔(Rana Foroohar):美国财经记者,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曾任《新闻周刊》驻伦敦记者,现在是美国《时代》杂志的商业专栏作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全球经济分析师。

目录

自序

导 言 乔布斯会这样做吗

问题诊断 / 6

金融的生命之源 / 8

窃取未来的资产 / 9

经济增长的尾声 / 12

金融化的舞台 / 17

附带的损害 / 19

及时章 金融的崛起

复杂的高昂代价 / 29

现代银行家的诞生 / 32

通货膨胀与不满 / 39

里根经济学与金融的崛起 / 42

债务和信贷:民众的鸦片 / 44

21 世纪的资本 / 48

第二章 实体经济的衰落

数豆人的崛起 / 54

能测量,就能管理 / 58

科学管理原则 / 60

出类拔萃之辈 / 63

从华盛顿到底特律 / 65

火焰之中 / 70

第三章 MBA 不会教的

经济学教育如何毁了实体经济 / 77

徒有虚名 / 79

为了谁的价值较大化? / 86

经济学教育的职业伦理 / 90

人力胜过资本 / 95

经济学教育的未来 / 97

第四章 门外的“野蛮人”

苹果、伊坎与维权股东的崛起 / 103

创造性会计的崛起 / 107

私营企业成为新的公开市场 / 112

现在我们都是维权股东 / 115

“野蛮人”如何窃取了我们的成果 / 118

野蛮人、泡沫和实体经济的未来 / 120

第五章 我们都是银行家

企业是如何效仿金融的 / 127

顺便制造产品的金融公司 / 129

点石成金 / 133

高风险的商界与玩风险的生意 / 136

文化冲击 / 139

让美国重具竞争力 / 140

第六章 大规模杀伤性“金融武器”

华尔街是如何制造食品危机的 / 149

一块面包的价格 / 152

推动市场 / 153

鸡窝里的狐狸 / 157

庄家不败 / 159

简化,简化,再简化 / 165

第七章 当华尔街掌控了实体经济

金融与房地产泡沫 / 173

与华尔街之狼共舞 / 179

资本货物 / 182

神秘的业主 / 186

清水变美酒 / 188

反思房地产市场 / 190

第八章 退休之后的噩梦

华尔街如何吞噬了我们的养老金 / 195

掀翻三脚凳 / 197

带有职业元素的商业 / 199

意外的投资人 / 203

退休人员与华尔街 / 205

退休养老储蓄 / 209

第九章 狡猾的规避者

税法奖励的是金融家还是实业家? / 217

忘恩负义 / 219

非正当激励 / 221

弥补漏洞 / 230

第十章 政商之间的旋转门

政府为何更偏爱华尔街 / 235

金融游说的力量 / 237

1% 的旋转木马 / 239

金融与法治 / 245

救,还是不救? / 250

内部人与外部人 / 252

第十一章 让金融回归初衷

杜绝复杂,降低杠杆 / 259

减少债务,扩充股权 / 262

反思企业为谁而开 / 263

开启新的增长模式 / 263

放权给企业家 / 265

注释 / 268

参考文献 / 301

在线预览

导言 乔布斯会这样做吗?

2013 年春,乔布斯的继任者提姆 库克做出了公司需要融资借贷170 亿美元的决策。没错,借贷。尽管苹果是当时世界上市值较高的企业,销售了超过10 亿台设备,银行存款达1450 亿美元,且每月还有30 亿美元的利润进账。

那么,为什么还要借贷呢?显然这不是因为苹果公司资金不足,或者公司无法动用自己的存款。相反,原因在于苹果的金融分析师认为借钱是更好的、成本更低的获得资金的方式。不管一般情况下贷款的成本是多少,多亏了蓝筹股公司独享的低利率债券,对苹果而言借贷的成本都要低得多。更棒的是,苹果也无须动用自己的银行账户。苹果的账户不像你我这样,在某一个固定地点,而是分散在全球,其中不乏离岸金融机构。如果这笔钱回归到美国本土,苹果将需要为此支付高额的税款。苹果一直刻意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虽说一家美国精英公司逃避一大笔美国赋税有些不好。

因此,苹果借了170 亿美元。

史蒂夫 乔布斯如果还在世,他是永远不会这样做的。乔布斯不懈关注的是创造出让人无法抗拒的、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产品,并相信利润会随之而来。与乔布斯不同,库克十分关心利润,对资金的操纵也越发纯熟。为什么呢?其部分原因是,自2011 年乔布斯去世后,苹果还未过任何颠覆性的技术。这一点有时会压低公司股价,让人质疑公司的长远未来,虽然苹果依然能销售一大批设备。当然,这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公司对金融的关注越是多于研发,就越是需要利用现代金融。但是现在,苹果确实拥有大量资金。

这就说到了那170 亿美元。苹果不需要这笔钱来建设新的工厂或开发新的生产线。它需要资金进行股票回购和提高股息来收买投资者,以便提振公司裹足不前的股价。至少在短期内,这个策略是成功的。股价飙升,给赞成该策略的苹果董事会成员以及公司股东带来了数百万美元的账面财富,库克就是其中较大的股东之一。对他们来说这固然很好,但对于苹果公司来说则不尽然。大卫 艾因霍恩是一位对冲基金经理,早就开始抱怨公司的储备现金分享力度不够。他的一句无心之言说得很好,他说苹果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上运用与生产革命性产品“同样的创造力”。对他和如今在美国公司的许多人而言,任何一种创造力都是件好事。

我将在本书中试图证明,事实并非如此。

苹果大概是世界上最知名的企业,应该也是最受人尊敬的公司之一。如今,苹果却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思考如何通过“金融”而不是传统的实业来挣更多的钱。这件事告诉我们,较大的公司是多么本末倒置,更别提背后推动了这一切的税制政策了。这个细节也彰显了许多美国行业巨头与顾客需求和国家的价值观脱离了多远。

别搞错了,苹果的行为并没有脱离正轨。苹果这种股票回购和股利分配的行为—主要让公司的顶层管理人员和较大股东的钱包鼓起来,却扼杀了公司的创新能力,抑制创造就业并损害公司长期竞争力的行为—已经成为当今行业常态。标普500 强公司在2005 年-2014 年之间共在这类款项上支出了超过6万亿美元,在提振了公司股价,刺激了市场的同时也削减了就业岗位和投资。苹果等公司的资金库已经满溢,今年美国顶尖公司向股东们派彩的数额也将有很大可能再创纪录。

与此同时,我们的经济正在一条极度两极分化的“复兴”之路上蹒跚而行。工人的工资水平滞涨。美国增长最快的前10 名职业中,有6 种时薪为15 美元,劳动力参与水平达到20 世纪70 年代末以来的低谷。 曾几何时,美国公司的经济获得改进时,普通民众的财富也将得到改善。但是现在,这种关系遭到了彻底解构。

破坏这种关系的正是华尔街。你就看看,苹果宣布自己将用170 亿美元回馈投资者仅仅数星期后,越来越多的鲨鱼就开始盘旋了。企业狙击手卡尔 伊坎,最早的“野蛮人”(比喻恶意收购者)之一,其在20 世纪80 年代和90 年代攻击过的公司包括环球航空公司和雷诺兹 纳贝斯克,迅速开始收购苹果股份,同时还通过推特要求库克再多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回购。随着每一条推特的发出,苹果的股价都会上升。到2015 年5 月,伊坎持有的苹果股份飙升了330%,超过65 亿美元。苹果保障,到2017 年3 月将在股息和回购上投入总共2000 亿美元。与此同时,苹果的研发资金占销售额的百分比却持续走低,这一数字从2001 年开始就一直在下滑。这样利好的数据对苹果的未来到底意味着什么大家谁也说不准,但有一件事是很清楚的:美国的实体经济已经不纯是实业了,而是金融的一部分。从“维权股东”到投资银行,从管理顾问到资产经理,从高频交易到保险公司,如今是“金融家对美国实体经济发号施令,而不是反过来”。金融市场的财富创造成了目的本身,而不再是达到共享经济繁荣的一种手段。主次已经颠倒。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非常棒的一本书!受益匪浅

2017-05-28 16:02:5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包装完好,物流很快!

2017-07-07 14:17:2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经典著作很好

2017-07-19 09:15:5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比当当的另一网店店,贵了15块钱。

2017-10-06 19:22:08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