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界言论·许子东讲稿(第3卷)图书
人气:9

越界言论·许子东讲稿(第3卷)

平时神马浮云只言片语闲谈聊天也不觉得,突然从网页上抄下来集中放在一起,真的使我后怕……子东何德何能,如何有这般知识能力,怎么有这样的文化资格,哪里来这等政治勇气,来谈论这么多这么广泛的重要敏感复杂的...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化>文化评述  
  • 作者:[许子东]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020087129
  •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11
  • 印刷时间:2011-11-01
  • 版次:1
  • 开本:1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平时神马浮云只言片语闲谈聊天也不觉得,突然从网页上抄下来集中放在一起,真的使我后怕……子东何德何能,如何有这般知识能力,怎么有这样的文化资格,哪里来这等政治勇气,来谈论这么多这么广泛的重要敏感复杂的话题?涉及社会、政治、外交、经济、教育及心理、性别、医疗……而且还一本正经,煞有介事,好像很有看法?!

这第三卷,只能称之为"越界言论"。 "越界"的意思,一是从学术研究越界到电视传媒,是从学者工作越界到公民议论;二是书中言论很可能挑战、冲击、违反了某些界线。什么界线?却从来没有明文规定,而且常常在变化之中。所以"越界" 与否,因时因地而不同。

巴蜀烈女、周正龙、打酱油、大阅兵、土地流转、艳照门、中国足球、红十字……我的兴趣也许"与时俱进",但我的思想一如既往。前面说的言论可能"越界" ,因为"界线" 常变,无法也不想迎合,所以能够问心无愧的,也只有不合时宜地"固执已见" 了。

本卷中有两篇《方言与政治》、《批判黄段子》,一字不差收录了每期半小时的全部电视谈话内容。《方言与政治》我还逐段加上事后的注解,诠释我和窦文涛、梁文道即兴谈话的现场气氛、潜台词及事后反省。作为一个普通案例,可以分析"锵锵三人行" 这个中国历时最久的电视谈话节目的生产过程。

本卷还收入了我在"锵锵三人行"节目中和王蒙、陈丹青、王跃文、刘索拉、吴淡如、查建英等很多文化人的对话。

十年来电视屏幕里出现的那么多忧国忧民、风花雪月的意见,也许言论是我的,但话题是电视台编导定的,编导又参考了网络上的热点和网民的意见。所以,归根到底,前面抄录的这很多标题看法,其实是和电视台编导、网站与网民以及这么多朋友,尤其是和文涛、文道一起"共创"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感伤,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义愤,生活在这个时代,真不知道有多少东西是个人独特拥有,有多少是时代的压模。因此,这放在卷末的"自己的故事",倒成为这本论及政治、社会、情欲、文艺的言论集的一个具体真实的注解……

编辑推荐

教授许子东与"锵锵三人行"嘉宾许子东,在学界与媒体间"越界",在可言说与"闪烁其词"之间"越界",在"可教育好子女"、知青、炼钢工人、学者、洋插队、公共知识分子等多重身份之间"穿越"。

本卷分"莫谈国事""社会风景""看电影""情色男女""读书笔记",关于房产税,关于唱红歌,关于反三俗,关于潜规则,知性而幽默,深入浅出.

又特别奉献"自己的故事",以亲历的人生故事折射""前后中国几十年变迁,随处可见的人生感悟,文章好读而又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许子东,浙江天台人,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主要著作有《郁达夫新论》《当代文学印象》《当代小说阅读笔记》《为了忘记的集体记忆》《呐喊与流言》《香港短片小说初探》等。自2000年担任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栏目嘉宾

目录

1949和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

房价问题与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三种道德

严法宽行

严法宽行以后

"人民内部矛盾"

信与服

——对话王蒙(1)

给"形而下"磕头

——对话王蒙(2)

官场潜规则

——对话王跃文

阅兵

规则

对面堵车

拉登之死

关于红歌的传闻

方言政治

房地产符号与公众想象方式

"80后"与"90后"的英雄

人才的"奴才"

人为什么下跪?

北京奥运之后

世博排队有感

第二次抢劫

分类

历时最短的"运动"

新媒体,旧文化,政府管,人民逼

再说"学术界的三大纪律"

特殊的爱马仕包

哥本哈根的自行车

网摘语录

入戏太深

建国大业

谁没听到"集结号"

谢晋时代

大话《赤壁》

关于《色,戒》:从小说到电影

电影中的政治学

我看《赵氏孤儿》

后现代情色暴力版红打黑

分红,买楼,做梦

重回电影院

男人的两个梦

多数、少数与聚众淫乱

一夫多妻制的"霞光"

情欲与创作

——对话刘索拉

权力与春药

关于AV次文化

女性"丑角"的社会需求

剩女、爱情与细节

足球与女人

原始男女的故事

批判"黄段子"

有关"公共知识分子"的常识

""是"兄",今天是"弟"

王朔语言的背后

新白话与简体字

——对话陈丹青(1)

走不出的"五四"

——对话陈丹青(2)

海上文学百家

幸福的"围城":《我们仨》

重读《活动变人形》

见证的危机

一 二哥的入团申请书

二 另外两个兄长

三 我的造反经历

四 革命风暴

五 抄家

六 天台山下

七 中学时代

八 广昌路上

九 米和柴

十 "同意杀尧毛仔"

十一 开头路

十二 "搞西洋"、

十三 上海图书馆

十四 1976年

十五 轧钢工人

十六 "七二一"

十七 废"铁"从文

十八 及时篇论文

十九 杭州会议

二十 初到香港

二十一 "芝加哥学派"

二十二 UCLA

二十三 慢船回港

二十四 "锵锵三人行"

二十五 两个梦魇

后记

在线预览

及时辑:莫谈国事

1949和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

什么叫网络上的意识形态?今天我们大家都上网,网上的意识形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就是常规的意识形态管理。当我们上网时,我们以为很自由地在选择资讯,从政治新闻、汽车广告到名人走光、球星"双飞"等等。乍一看很像民国早期的报纸,新媒体充满旧文化。其实这些门户网站的版面编排,都是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考虑的。什么东西上首页,哪一篇博客上头条,怎样的新闻排在前面,何种广告要醒目,背后都有意识形态的考量、安排、组织、或者说操控。以前办报纸,控制宣传,除了社论组织采访写报道以外,看上去最自由的一个环节叫"读者来信"。大家以为你是读者,你写信,他就会登你的来信。其实是在一千封一万封里边找出几封符合总编符合上级愿望的信,登在"读者来信"。从读者看来,有了什么"读者来信",下一期可能就有相关的"编者按"和批判文章了。近年有学者研究50至.70年代中国特殊的"纠错机制",认为知识分子的理论辩论在其中也有很大作用。我怀疑是读书人有点自作多情,弄不清是报纸上的争议导致上层"纠错",还是秩序颠倒过来:上层要"纠错"了,通过报纸透露消息。同样的道理,今天,你在门户网站上看到有博客。博客千千万万,为什么这几个博客会放在首页上?有些是搜索引擎根据点击率,但也有消息说某网站的点击率可以买。更多情况是有安排的。根据吸引眼球的程度,根据经济利益,也根据和谐稳定需要。比方说你笑的博客就不上,你含泪的博客就上首页。这背后都有很多运作。

但,这些最多只是网络意识形态的一半,不是我今天要讨论的问题。那另一半是什么?另一半就是我们大家的参与。网络的好处是,任何一条点进去,你可以跟进。至少有很多表情让你选择让你表达。所以现在这个世界呢,在畅销、群众、民意这些压力之下,还有一个因素现在把大家追赶得很紧。以前我的朋友北大教授黄子平说过一句在文学圈流传甚广的话,说现在的作家,都被创新这条狗追得连撒尿的时间都没有了。现在呢,后来的作家说,不是被创新这条狗,而是被销量这条狗追得连撒尿的时间都没有了。这句话的近期版本是,今天所有在网上生活的人都被什么狗追得不行啊?点击率!现在所有能上博客排行榜的人,一方面很光荣,有那么多人关注自己。另一方面又天天晚上做噩梦,就是自己的点击率突然下来了。上去是糊里糊涂的很开心,下来糊里糊涂的就很悲伤。因此,网络的意识形态有另一部分,就是网民的意见。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luke_9**的评论:

虽然是研究文学的,文章写得却很平实,逻辑很清晰,有见地。

2012-06-12 10:13:48
来自tvxqnan**的评论: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书,质量没的挑,许老师的文笔和观点都不错~~

2012-01-12 17:47:32
来自wulimin**的评论:

我和男朋友都是爱书之人,感觉这本书可读,有含金量。纸张也很好,让人喜欢

2012-06-22 12:19:0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喜欢许老师,书都仔细看了,很好,内容很真实,见解独到

2012-03-30 19:18:09
来自红色的**的评论:

仿佛只在这个时代才能给人一点触动,后代很难想象这个莫谈国事、经常因言获罪的时代里,许子东已经比大堰河的孙子境遇好多了。

2012-04-07 21:45:14
来自huiying**的评论:

冲着他人买的,内容其实一般,毕竟只是文学评论作品,还是推荐值得一读的。

2012-07-25 09:13:1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犀利而无攻击,精辟而又独到,评俗事不显庸,评雅事不显附。三人行,必有我师。

2012-03-14 14:39:41
来自妮妮鬼**的评论:

许老师的很多深入的想法在演讲中可以流畅地表达,让人很欣赏。

2013-12-22 11:40:31
来自come122**的评论:

一直很关注锵锵三人行,很喜欢徐老师的谈话,有段时间还搜索徐老师的书,昨天到货的,晚上看到1点多,读他的文字很开心。

2012-01-16 15:13:16
来自狗呸呸**的评论:

这是“许子东讲稿”三卷本中读起来最感轻松的一卷。学者的“越界”时评一向会给人以较大的启发,此书自然也不例外。

2012-04-05 11:42:3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徐老师的成长经历是具有代表性的。赶上了一个较为宽松的时代,这温润的文字下鞭策入里的见解才得以呈现在大众面前。

2012-02-10 12:34:08
来自keke193**的评论:

書中大部份內容或觀點在鏘鏘三人行中已說過,對於像我這種基本期期都看的人實在沒必要再買了,應該買那本《重读""》的。

2011-12-29 16:58:31
来自destiny**的评论:

很喜欢锵锵三人行 爱屋及乌一下 呵呵~ 很不错的

2012-04-09 17:33:3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虽说是语录性质的,但是还是有很有意思的内容,值得一看。

2014-10-23 11:13:02
来自萧燕李**的评论:

对锵锵三人行有很深的感情,虽然形式简单,内容却非常有趣,有多元化的方向

2012-12-06 11:00:0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天天看锵锵三人行,看看许老师到底写了些什么,好看。

2013-11-16 15:32:5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锵锵三人行最受欢迎的嘉宾。最符合我们期望的知识分子和大学教授的形象。许老师的书值得一读。

2013-10-17 11:04:39
来自当当小**的评论:

有锵锵三人行的内容,有对文学作品的评论,有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悟,每一部分都能独立成书,看过之后能有所共鸣的那种书。

2012-02-27 08:49:59
来自红塔山**的评论:

已经借了看过一次~觉得这一卷书与其他两卷是同等分量的。因担心版权到期以后买不到,买来收藏。可惜第一卷不再出版。

2014-11-04 14:01:50
来自尧临天**的评论:

“越界言论”这个书名,很能吸引“愤青”们的眼球。不过对于真正的愤青来说,恐怕要失望了。所谓的“越界言论”,几乎都是作者在《锵锵三人行》中表达过的观点,或就原话记录于书中,或将节目内容改写为杂文,当然也有作者私下的一些日志式的感悟文字。总的来说,作为许教授在文学研究以外言论,如果你关心锵锵、喜欢锵锵的话,该书还是值得收藏的。至少来讲,该书梳理了这些言论,使你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作者思想的脉络。不过,这套书总共三卷,前两卷是关于张爱玲和文学的研究,作为许子东的老本行,比起第三卷零敲碎打的思想言论,前两卷应该更具有文化意义。

2012-06-21 16:52:2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一直很喜欢许先生,见解独到,博学多识,言论直白,是个有良知的文化人。

2016-05-29 13:11:4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许老师的言论一如既往的犀利和睿智,是对锵锵三人行的一种进一步解读。很好,学习了很多

2014-12-25 23:14:0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许子东作品,权威。书籍装帧精美,排版清晰,简洁舒适,当当活动,价格优惠,推荐购买!

2017-04-30 20:57:5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许子东先生关于各种杂谈和观点的整理,部分内容来源于锵锵三人行的话题,还有各种演讲。许先生的言论较为平和理性,相对于其他所谓意见领袖而言没什么戾气。

2012-06-23 08:51:37
来自老长与**的评论:

锵锵三人行出版了两本文本,许教授这本讲稿基本上是把在锵锵的言谈整理了一次,所以与锵锵出版的文本重合较多,关于发在报纸上的随论都是没有他在锵锵聊天那样深入而尽兴。以他的水准来说,这只是本凑数的书。

2012-02-25 08:43:01
来自刘元乐**的评论:

许老师的文章多了些对当前主流文化的反思,而且没有戾气,很客观,很有深度。

2017-08-28 20:55:41
来自ya22wm**的评论:

越界言论--许子东讲稿(第3卷)柴十同意杀尧毛仔十一开头路十二搞西洋、十三上海

2015-12-19 08:45:5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看凤凰卫视的观众无人不识许君,锵锵三人行问世逾十年。三四十岁以上的必识陈燕华,许陈郎才女貌,理想配偶。本卷有许君自傳,值得一看。世家出身,插队务工,升学留洋,廿八岁华师大副教授,可谓青年才骏。文中直言不讳,击中时弊,是有良知的知识分子。

2012-03-27 09:09:33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