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胞请淡定(我们香港的蜗居蚁族富二代)图书
人气:6

同胞请淡定(我们香港的蜗居蚁族富二代)

许骥编著的《同胞请淡定(我们香港的蜗居蚁族富二代)》讲述了:曾经,我们见面,亲切地问:吃了吗? 现在,我们见面,急迫地问:买房了吗? 又跳槽了吗?找到合适结婚的了吗? 是什么让现在成为现在?我们认识到了焦虑和...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化>文化评述  
  • 作者:[许骥]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308092395
  •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11
  • 印刷时间:2011-11-01
  • 版次:1
  • 开本:大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许骥编著的《同胞请淡定(我们香港的蜗居蚁族富二代)》讲述了:曾经,我们见面,亲切地问:吃了吗? 现在,我们见面,急迫地问:买房了吗? 又跳槽了吗?找到合适结婚的了吗? 是什么让现在成为现在?我们认识到了焦虑和浮躁,又该用什么心态去面对? 高房价、就业难、节奏过快、剩男剩女等现实问题充斥着当前中国人的生活,人们渐渐发现经济的高速发展除了付出资源和环境的代价之外,也牺牲了原本相对平和的心态。

而这些情况在经济方面先行一步的香港地区也都曾出现过,在很多方面可以说今日之内地就是昨日之香港。《同胞请淡定(我们香港的蜗居蚁族富二代)》邀请香港中青代文化名人讲述他们作为过来人的经历和感受,让内地读者在了解那些有趣却不熟悉的香港历史片段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当前的生活,在接受现实的同时摆正心态,或许平和的心态才能让我们更快乐。如果你正在经历这些焦虑,需要的只是"淡定"而巳,坦然面对,生活依旧是生活。

编辑推荐

许骥编著的《同胞请淡定(我们香港的蜗居蚁族富二代)》试图从"访问"中把香港曾经经历的历史教训——拆迁、蜗居、蚁族、剩男剩女、富二代等——奉献给内地同胞的努力。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认识香港文化人与香港文化的重要支点。

作者简介

许骥,一手福建人,二手浙江人,三手香港人,"80后"作家、书评人,先后供职书店、出版社、媒体,现任《明报》记者。从大学时代起发表文章,在《书屋》、《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书城》等刊物发表作品数十万字。

目录

序 怎样做个城市 自序 欧阳应霁:"蜗居"是一种很好的训练 马家辉:"蚁族"根本不是问题 邓小桦:所有拆迁都要跟幸福有关 林奕华:时代不鼓励思考造就"剩男剩女" 邓小宇:"富二代",走着瞧 汤祯兆:要创业,要理想,不要想赚钱 许子东:考研不如去留学 李照兴:微博会把人变蠢吗? 廖伟棠:找寻失落的"理想主义" 梁文道:我宁愿没有粉丝

在线预览

欧阳今年也四十好几了吧?可是看上去好年轻。他曾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人真的老了的话,心态会更偏向怀旧,也许会更想念住在城里面一家人的感觉。老实说我却不怎么怀旧,也不恋家,可能我会越活越像小孩。"他说他自己是"积极进取型闲散退休人士".他在香港《明报》开设的专栏名字叫"中年无休"。

欧阳强调,一切都应该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如果你不满足于"蜗居",那就应该去工作,既不要"傍大款",也不要"啃老"。

他和家人的关系很好,尤其不赞成"啃老"。在他看来,"啃老"会造成家庭矛盾,"本来可能是很和谐融洽的关系,可能因为`啃老`而发生很多冲突",而这样的家庭冲突,到一定会演变成社会冲突。

是你自己的事情,不应该强迫家人来替你承担。

欧阳在大学时代,租的及时套房子只有10平方米。入社会后买的及时套房子,也不过30平方米;现在,用了二三十年时间,才慢慢争取到一套将近140平方米的房子——在香港称得上"豪宅"!他不是暴发户,或许也并不算太有钱。他说,他"特意要住在郊外,才可以有比较大的房子,在城里根本不可能。而且因为是老房子,买的时候也碰上了地产的低潮期,总价才没有那么可怕"。

起初,我想请一个社会学家或者时事评论员来讲"蜗居"的问题。

但是怕讲得太沉闷,而且也容易流于陈词滥调。某日不知何处来的灵感,突然想到不妨邀请搞家居设计的欧阳来谈。一方面,他可以从设计的角度切入,谈出一些新的对"蜗居"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另一方面,欧阳本身也是个媒体人,过去做过主持人,常年开设专栏,真要他评论起来。应该也能胜任。本来也就抱着这两点初衷。谁知采访结束后。收获比原来想象的多得多。

采访欧阳的过程,充满了各种"错过"。

起初,当我试着给欧阳印在《回家真好》上的电邮写信时,还担心手中这本2003年出版的"旧书"所提供的信息.或许已经"逾期作废"了。然而,发出电子邮件当天的晚上,我就收到了他的回信。看到我的邀请函时,欧阳人在日本,但立刻就答应接受采访。不过他在回信中说:"我目前人在日本关西,回港后要再到法兰克福,再回港后还要去澳门、北京。这阵子在港的时间不多,先把我的时间表给你参考,看看是否能来得及。"欧阳很细心,几号回港,几号赴德,几号去京,都列得详详细细、一清二楚。

足足半个多月,我都在盘算,和欧阳不断来往邮件,心想:到底最终是在香港、澳门还是北京采访他呢?只要他确定一个时间,我便立刻飞过去。谁知,最终却在杭州见到了欧阳!——他当时正在中国美术学院教书。 欧阳今年也四十好几了吧?可是看上去好年轻。他曾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人真的老了的话,心态会更偏向怀旧,也许会更想念住在城里面一家人的感觉。老实说我却不怎么怀旧,也不恋家,可能我会越活越像小孩。"他说他自己是"积极进取型闲散退休人士".他在香港《明报》开设的专栏名字叫"中年无休"。

欧阳强调,一切都应该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如果你不满足于 "蜗居",那就应该去工作,既不要"傍大款",也不要"啃老"。

他和家人的关系很好,尤其不赞成"啃老"。在他看来,"啃老"会造成家庭矛盾,"本来可能是很和谐融洽的关系,可能因为`啃老`而发生很多冲突",而这样的家庭冲突,到一定会演变成社会冲突。

是你自己的事情,不应该强迫家人来替你承担。

欧阳在大学时代,租的及时套房子只有10平方米。入社会后买的及时套房子,也不过30平方米;现在,用了二三十年时间,才慢慢争取到一套将近140平方米的房子——在香港称得上"豪宅"! 他不是暴发户,或许也并不算太有钱。他说,他"特意要住在郊外,才可以有比较大的房子,在城里根本不可能。而且因为是老房子,买的时候也碰上了地产的低潮期,总价才没有那么可怕"。

起初,我想请一个社会学家或者时事评论员来讲"蜗居"的问题。

但是怕讲得太沉闷,而且也容易流于陈词滥调。某日不知何处来的灵感,突然想到不妨邀请搞家居设计的欧阳来谈。一方面,他可以从设计的角度切入,谈出一些新的对"蜗居"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另一方面,欧阳本身也是个媒体人,过去做过主持人,常年开设专栏,真要他评论起来。应该也能胜任。本来也就抱着这两点初衷。谁知采访结束后。收获比原来想象的多得多。

采访欧阳的过程,充满了各种"错过"。

起初,当我试着给欧阳印在《回家真好》上的电邮写信时,还担心手中这本2003年出版的"旧书"所提供的信息.或许已经"逾期作废" 了。然而,发出电子邮件当天的晚上,我就收到了他的回信。看到我的邀请函时,欧阳人在日本,但立刻就答应接受采访。不过他在回信中说:"我目前人在日本关西,回港后要再到法兰克福,再回港后还要去澳门、北京。这阵子在港的时间不多,先把我的时间表给你参考,看看是否能来得及。"欧阳很细心,几号回港,几号赴德,几号去京,都列得详详细细、一清二楚。

足足半个多月,我都在盘算,和欧阳不断来往邮件,心想:到底最终是在香港、澳门还是北京采访他呢?只要他确定一个时间,我便立刻飞过去。谁知,最终却在杭州见到了欧阳!——他当时正在中国美术学院教书。

P8-9

媒体评论

这两年,大陆出现港台热,但在热潮之外,对香港和台湾的认识真的有更深刻一些吗?或者说,这几个地区之间现在如此紧密,但到底我们对彼此的历史身世、当前的忧虑与困惑了解多少?许骥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认识香港文化人与香港文化的重要支点。

——张铁志(台湾地区作家)

我赞同许骥试图从"访问"中把香港曾经经历的历史教训——拆迁、蜗居、蚁族、剩男剩女、富二代等——奉献给内地同胞的努力。就像他说的,香港作为"文化要塞"的战略位置,尤其对中国内地未来可持续发展来说,绝不能轻视。许骥是一名行动中的思考者,我很欣赏,咱们共勉。

——加藤嘉一(主持人、媒体评论员、专栏作者)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匿**的评论:

内容有深度,包装很不错,印刷正,快递给力,类似的活动多多益善!

2017-07-14 14:48:59
来自j***9(**的评论:

先来个初评赚积分~待阅读完后再来细作书评~求当当系统开放追评功能~不胜感激~!

2017-09-17 12:01:2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内容空洞,萝莉啰嗦,字幕排版也真无语,字都看不到

2013-10-13 10:04:0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还可以总体,但内容还不够深刻,我指的想要表达的意思···

2012-07-16 11:22:50
来自mingruo**的评论:

访谈形式的记录文。香港的一些作家受访写的书。内容较深沉,需细下心来慢慢读,不易被吸收。

2012-07-16 10:03:24
来自叶愚之**的评论:

文章采访的人都比较有意思,里面的观点也比较独特,给人以启示,确实值得一读

2012-02-06 22:16:58
来自屁颠**的评论:

香港文化名人的采访记录,每篇一半文字介绍被采访人的背景,这样也可以出书的话,作者太投机取巧了!

2012-07-03 22:46:51
来自isazhen**的评论:

的确,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一定要买房子。既然现在很多人都是在不同的地方长大、读书、工作、退休的,那么租房子也不失为减轻经济负担的方法。

2012-05-30 16:16:1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还行,同龄人写的且是浙江大学的,不错。值得学习

2012-08-24 12:27:4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迫不及待的看完了,觉得说得很对,也看到了几个很与众不同的观点,推荐

2012-05-16 22:09:25
来自stone00**的评论:

介绍了香港文化名人的一些观点,对大陆青年有有指导意义

2012-10-10 08:59:12
来自莫迟迟**的评论:

香港人看大陆当今热门话题,估计会让你换个角度看到自己

2014-04-12 21:47:3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买回来就看了,书的内容不错,很适合80后和90后看,现在的人都很浮躁,难得的一本好书,看后会宁静很多。

2012-01-10 21:52:49
来自apple1n**的评论:

看了其中几篇,还行吧,对这个时代某些问题评价。

2016-10-10 18:25:5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和【婚前房后】大致相同,都是讲穷人没钱又没房的痛苦,尴尬,这事在哪里全一样,平平自己的心而已。

2015-08-12 20:21:48
来自Ludwig1**的评论:

对于一个长于内地的人,香港台湾是一面镜子,大家都应该去理解了解。

2013-12-15 12:57:2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比较关注梁文道、马家辉等,他们推荐,所以想了解了解

2015-11-25 00:17:07
来自庄熊猫**的评论:

从另一个角度了解香港社会,犹如一面镜子,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现在相似的问题。

2015-06-07 22:34:19
来自kwan108**的评论:

本书较真实地反映香港也一样和我们面对同样的生活,工作问题。值得我们去读一下,以表明并不是我们才生活困难,其实,墙外的花也有不香的哦。

2012-03-23 12:00:2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一般客户只买一本书,当购数本时,客户可能是搞了。此次购二十本,物流太慢

2017-05-18 08:10:01
来自改变从**的评论:

其实我是从电子书试读章节第一次了解这本书,就莫名的喜欢上了。然后买了全本细读。我对蜗居,蚁族都很难理解,也概念模糊。但是看了一本书后就都明白了,因为香港就是这样过来的。

2015-02-16 15:21:48
来自xuanyan**的评论:

十位香港的文人谈十个国内时下的热点。我觉得,对于他们来说,就像一个局外人在谈我们的问题,所以会淡得更透切;对于我们来说,由于大家处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环境,他们的观点显得更独特,更新鲜,有些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我认为值得一读。

2012-03-19 14:37:2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香港回归的二十年我们确实需要反思了解香港及香港人。

2017-06-02 20:23:40
来自巴巴树**的评论:

关于中医、绿色食品、养生、儒释道的书我都很感兴趣,买了囤书,还没有时间看。南师讲法很通熟易懂,一点都不会有文绉绉感觉。看到打折,上网买本书看看。现在当当几乎每本书都有塑膜保护,虽然感觉不错保护的很好书很新,但是也很担心环境污染。希望以后直接用环保纸包就行了。

2016-04-22 23:17:38
来自盛世秦**的评论:

本书通过香港人如何面对我们目前所面对的社会问题:拆迁、蜗居、富二代等,来告诫我们如何去淡定面对,但两个区域不同的体制,以及与其他发达国家区域的差别,读者也只能说是获取些许心理安慰

2012-08-28 16:59:1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本书是针对香港的一些文化名人,进行采访,话题是当下在中国炙手可热的话题,如蜗居、婚姻、创业、微博、强拆、粉丝文化等,从中可以窥见香港文化名人看问题的深度。有很多直接思考的地方,同时让我们对问题有进一步认识,从而更加淡定的面对生活。

2012-08-02 10:03:49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