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职,去旅行图书
人气:29

不辞职,去旅行

(随书赠嗨玩网500元旅行现金抵用券)
  • 所属分类:图书 >旅游/地图>旅游随笔  
  • 作者:[菜菜]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03251146
  •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1
  • 印刷时间:2015-01-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1997 年到2014 年,这是作者菜菜行走的第18 个年头。从最初的一个人的游走,到两个人的牵手旅行,再到带着宝宝的三口之家的旅行,她将多年来行走的旅途见闻、故事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来,妙趣横生的旅行经历,奇异幻彩的异域世界,她用自己的真实旅行经历,告诉大家,不辞职,不休学,未退休,也能实现环球旅行的梦想。

编辑推荐

旅行的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归。旅行是一种体验,工作也是一种体验。不要把旅行当逃避,找对自己的方式,偶尔给心灵放个假,用远足积聚的正能量重新看待生活和自己,达到良性循环。责任和压力无从逃避,旅行不能总是作为辞职的正当借口。

旅行,应是生活这段锦上添的花。

旅行,就是一件小事。

作者简介

蔡晓昉(@菜菜行走手记),人称菜菜,有一份朝九晚六的工作,有一个斗智斗勇的小娃。大学毕业后进了四大,生活轨迹属于平凡的大多数,从没试过间隔年的滋味。为了填平心中文艺的巨坑,曾干过三个月的报业编辑,客串过小半年的电台嘉宾主持,竞逐过两档真人秀节目……做工作以外的事,底线就是要好玩,不知不觉中去过的国家数与年龄齐平,预计未来仍会在折腾人生的大道上一路徐行。写游记是为了"搭救濒临消失的记忆",写书是 "被事情推着走",没刻意,反而水到渠成。

目录

每个人都爱旅行

保有做梦的能力 < 0 1 6 >

旅行这件小事 < 0 1 9 >

旅行, 为了更好地出发 < 0 2 4 >

不辞职, 也能环游世界

如何安排华丽丽的行程 < 0 3 0 >

随心 随性 随行 < 0 3 3 >

临门一脚, 保持顺签纪录 < 0 3 5 >

便宜未必省心, 让人又笑又恼的廉航 < 0 3 8 >

斯德哥尔摩遭遇航班取消 < 0 4 2 >

要住得舒服还少花冤枉钱 < 0 4 6 >

出门在外, 一个硬币掰两半 < 0 4 9 >

免费旅行不是白日梦 < 0 5 3 >

单身上路, 美丽止于冒险 < 0 5 6 >

我的宝贝, 收藏旅途美丽记忆 < 0 5 9 >

青春, 在路上

一个人旅行, 你比想象的更勇敢< 0 6 4 >

埃里温:祖国在我心中 < 0 6 8 >

伊斯法罕:黑色长袍下的热情 < 0 7 5 >

亚兹德:向往外面的世界 < 0 8 1 >

清迈:找回简单快乐的能力 < 0 8 7 >

马六甲:梦里不知身是客 < 0 9 1 >

河内:漫长的24小时 < 0 9 7 >

两个人, 一起出发, 一起回家

两个人, 一起出发, 一起回家 < 1 0 6 >

蒲甘:骑行在千塔荒原 < 1 1 0 >

圣托里尼:波折过后仍是美丽 < 1 1 9 >

布拉格:当梦想照进布拉格 < 1 2 5 >

贝希特斯加登:国王湖吹响悠长的号角 < 1 3 1 >

巴黎:巴黎没有以后, 只有瞬间 < 1 3 8 >

埃及:通往众神的窗, 打开了 < 1 4 4 >

冰岛:相拥在北极光下 < 1 5 1 >

罗瓦涅米:拽正牌圣诞老人的胡子 < 1 5 9 >

库斯科:写在印加太阳节盛典前夕 < 1 6 5 >

与孩子共赴一场的旅行

结束暴走的日子 < 1 7 4 >

爸比妈咪, 我们去哪儿? < 1 7 8 >

一岁的你, 跟我们一起飞 < 1 8 1 >

布达佩斯:我不在咖啡馆, 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 1 8 5 >

哈尔施塔特:快乐的小脚印 < 1 9 1 >

瑞士:妹妹头爱火车 < 1 9 9 >

巴厘岛:神的孩子会跳舞 < 2 0 7 >

清迈:给大象的一串香蕉 < 2 1 4 >

跋:生活还可以有另一种可能 < 2 2 2 >

在线预览

保有做梦的能力

它是三毛笔下远方的一棵橄榄树,也是许巍歌声里那株永不磨灭的蓝莲花。从校园毕业到工作多年,朝九晚六,社会将我们的稚气和棱角磨去,好像一切都趋于平淡和平凡。男人忙于事业,肚子逐渐隆起,渐渐地看不见自己的鞋尖;女人忙于照顾孩子与家庭,渐渐地忘记了还有个自我。我们每日奔波于两点一线,拥挤在地铁人群中,埋头刷微信微博,时间成了最奢侈的事物,根本来不及做梦;最初的梦想统统被残酷的现实打败。梦想,摇摇头,这个词似乎已经隔了3个世纪之远;环游世界,摇摇头,没有钱,更没有时间……更重要的是,明天,还要早起上班。

常有朋友问我:你怎么那么能折腾?我玩笑作答:因为人生在于折腾啊。从少年时起,钟情于长发长裙的三毛,渴望亲身所及那无以伦比的风情—北非撒哈拉沙漠,中美万水千山,东德倾国倾城,一步一步走至今天……没料到,有24小时自己可以走那么远,其实彼时已种下了追逐梦想的种子。我一直觉得,纵然岁月留痕,可内心深处还是17岁那年荔枝树下那个不安分的单车少年,满心憧憬着未来……工作挣钱追求事业,也结婚生子追求安稳,但仍刻意与平凡的生活保持一点距离。在现实考量的较大限度内保有做梦的能力和自我的意识,让心中那一团噼里啪啦闪动的小火花,时刻准备燃成熊熊火焰;让追随大江大海的小沙砾,稍稍逆流而上,没那么快被洪流所吞没……积跬步以至千里,这个能力默默支撑着我,不断实现每一个梦想。世界的半径在我面前徐徐展开——起初我只是忐忑地迈出了一小步,到后来越走越远,去到了西藏、布拉格、巴黎、冰岛、开罗、秘鲁……一个个地图上的名词成了眼前鲜活的存在。我想说,梦想成真的感觉,真的很好。

所以,别再让"有钱的时候没有时间,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成为推脱的理由,认真看看周遭吧,有多少人正在为梦想而努力着,越来越多的人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实现旅行,同时兼顾梦想和现实,相信自己也能够做到。有句话说得好,"真正热爱旅行的人,旅行早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的一部分早已被旅行所占据。"

我一直在行走,为自己而活;我也会回来,因为只要具备了做梦的能力,随时可以出发

远方。

旅行这件小事

必须承认,我曾经也有过自己和自己较劲的阶段,但现在,我特想知道一件事:那些为出走而放下一切的朋友,辞职、休学甚至逃课,后来是一直都没再找工作,就这样继续绕地球转下去了呢?还是乖乖地又重拾书本或重返职场了呢?这有点像小时候听的童话故事,王子和公主总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那么再后来呢?平凡的日子,还是每天上演浪漫奇遇吗?

每个热爱旅行的人心中,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世界地图,我也不例外。我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几乎是我的收入来源。如同写字,旅行也是我工作之余的爱好和乐趣之一。我每年有20天的带薪年假,通常我利用年假以及公众假期来安排每年的旅行计划;有时候地方远点,有时候地方近点,长的时候20天,短的时候2~3天,有时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时和相知相伴的家人。假期结束后,我又会回到工作岗位,努力专注地工作,并且满心期待下一次精彩的旅行。旅行,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打个比方,生活若为主菜,那么旅行则是配料之一。

旅行是生命和环境在精神层面独特的碰撞。离开现实的生活,去到一个具有强烈反差的地方,会有些新鲜的念头产生。旅行能叫人思索。在陌生的旅行地,轻松的放空状态,往往更容易倾听到内心的声音。而一次突发奇想的旅行,仅仅可能是因为在某处瞥见了一张叹为观止的风景大片:高居在悬崖上的寺庙,空无一物,独世而孤立。或者是一部小情小调的电影,为了主人公故事的发生地而极度向往。这番景象或场景所具备的气质和自己先前的认知有所重合,于是便把它们很快地联结在一起,像是用符合自己个性的语言来解读一本早已烂熟于心的书。有时间、有金钱、有精力,就可以出发——旅行就是一件小事。我每次踏出家门前,检查并确认的三样物件无非是:有效的旅行证件、足够的钱或银行卡、去往目的地的车船机票。我喜欢以自由行的方式出游。自助长途旅行总是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其实在设计行程线路的最起始阶段已经面临不少取舍,比如目的地、住宿点等,无时无刻不挑战你的判断力和决策力。自助游将彻底改变你的生活方式,在准备中的计划能力,旅行中的实践能力,还有判断力和应对能力。旅行,变成一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在旅行这件事上,总有比你走得远的,见得多的。目的地的数量和质量固然可以拿来比较,但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才是旅行最让人倾心的所在。

我们借助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来缓解我们对欲望的渴求和现实的焦虑,特别是身处在大自然

中,生命体得到了最原始的尊重。旅行不是生活烦恼的万金油,在现实中找不到的自我,在短暂逃离现实的旅行中同样找不到。不如尝试找到平衡的状态。我对于辞职旅行这事,不主张,不推崇,不反对。但刚工作一年,或者还没毕业就想着不工作要一个旅行间隔年,那真的有些拔高旅行的美好和功能。其实,不需要动辄一个间隔年,旅行的感悟往往不在旅途长短,深度是由内心决定的。

旅行,很简单,就是闷了,出去换换空气,看点新鲜的事物;可为什么现在铺天盖地地把这么简单的事上升到了对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的折射?美化和升华旅行的意义,还非得鼓动大

家都跟着效仿,不由得让人联想这内含的商业企图。旅行不是没有难度,但这个"难"不在于你是否有勇气出世,难在在出世与入世之每个热爱旅行的人心中,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世界地图。间保持平衡。对大多数热爱旅行的普通人来说,更加具有借鉴意义的是,如何在入世和出世两者间找到平衡,才是最勇敢与最难的。好多人都在说,"旅行是我们人生较大的梦想",我不禁反问自己:我也是这样吗?真的只是这样吗?不,不,不,较大的梦想,应该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享受其中,由理性支配的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对于我来说,旅行的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归。旅行是一种体验,工作也是一种体验。不要把旅行当逃避,找对自己的方式,偶尔给心灵放个假,用远足积聚的正能量重新看待生活和自己,达到良性循环。责任和压力无从逃避,旅行不能总是作为辞职的正当借口。

旅行,是为了"在路上",经历不一样的故事、遇见不一样的人、领略不一样的风景。

旅行,应是生活这段锦上添的花。

旅行,就是一件小事。

24小时只有24 个小时,一年只有365 天。我们试着把生活想象成一个游戏—空中抛接五个球。它们分别代表着: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灵魂。我们千方百计地不让它们中的任何一个掉地,但很快就会发现,只有工作是只橡皮球,即便掉在地上还会反弹回来,其余的四只球,都是玻璃的,一旦落地,即成碎片。

旅行, 为了更好地出发

我毕业后进入世界及时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工作,四年后加入现在的国际咨询公司。这份工作最开始的时候,我是工作在及时线的职员,成天与客户打交道,有时加班到深夜,直到有24小时我一个人出差在外地,发着高烧,浑浑噩噩地躺在酒店房间。房间整理员发现了烧得稀里糊涂的我,好心的客户送我去医院打针、吊水……我终于开始认真考虑我的工作与生活—一年有7个月在外地出差,紧张的工作占据了我大部分时间和生活,这是否就是我想要的,又是否适合我。

我其实非常喜欢我毕业以后的两份工作,它们给了我一份不失体面的薪水,开阔了我的视野,甚至成就了我的价值观;没有从它们中得到的积累,我不会是今天的我。有一次,在校园招聘会现场,有位同学举手提问:"经常出差,生活和工作如何平衡?"老板,让我回答。那时的我已经转到了支持部门,不再在一线打拼,于是我笑着老老实实地坦言道:"生活和工作无法达到真正的平衡,你必须有所选择和取舍。在我们的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欲望诉求,可以是事业上的追求,也可以是生活上的从容。"在这件事情上,我做了选择,放弃了一些东西,选择了放慢脚步,看清楚生活本来的面目。这五个球中,我让工作掉下又弹起。幸运的是,我从旅行这件事上,找到了我想要的生活和工作的平衡点;这是属于灵魂的部分,它令工作与生活无缝对接,角色妥帖转换。具体实操是这样的:利用好公众假期,每年计划至少一次大旅行, 两到三次小旅行,为生活和工作充电。有了孩子以后,尽可能带上她,陪伴她的成长时光。规划到每周,好能花点时间做细致规划:

首先,将24小时相对固定的大块时间进行分段,比如上班、陪伴小朋友等。想要的平衡其实在这些之外的娱乐、独处等私人时间。其次,尽量利用每天的碎片时间看书,有时可以牺牲午休的时间去博物馆看个展览,或者写个游记。然后,周末24小时给孩子,24小时给自己。除此以外,我留了周三晚上的时间,用来处理非公事务,比如约稿、采访和朋友聚会。等小朋友睡着以后,可以悄悄地在外厅看一场晚电影。

,将各时段予以归类加总,得出相应的数值。一周的时间分配一目了然,非常直观。

工作时间最多,这很正常;陪伴孩子的时间其次,但几乎能和工作时间相等;接下来是私人时间,虽然比例不算高,但我没有为了照顾孩子放弃一切,仍然可以做很多喜欢的事情,即便需要额外付出一些代价,即便这个频率以及这个量不如以前。而且,非常重要的是,我陪伴孩子的时候,做到心无旁骛,认认真真地陪她玩,非常开心。这个时间分配也可按照自身的满意度进行调整,比如要是觉得陪伴宝宝的时间还不够,那就相应地从私人时间中拿取,减少私人时间的比例,直到达到了自己想要的平衡状态。

蒲甘: 骑行在千塔荒原

"Hello,我叫Sodia。你叫什么名字?你一个人吗?你来自哪里?……"当被这一连串的询问打断冥想时,我正独自站在蒲甘荒原较大的他冰瑜佛塔脚下仰望神迹。他冰瑜塔是整个蒲甘较高的佛塔,由于塔尖正在维修,整个佛塔像是戴了顶怪里怪气的帽子。我循声低头,发现不知何时已被一群小孩团团围住。他们大概七八个人,都斜挎着小布包,小手挥舞着明信片,眼神中满是殷切渴盼,大声问我:"你想看看我的明信片吗?"噢,他们是一帮穷孩子,整天在荒原里穿梭,靠兜售质量低劣的旅行纪念品帮补家中窘境。我想了想,答道:"我叫Jessie,我来自中国,现在我只想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看这座佛塔。""那好吧。"说完,他们立刻散开了,唯独两个小男孩不离左右。他们不再提明信片的买卖,只为我讲述佛塔的典故,告诉我什么不应错过。我们自觉地脱鞋,步入这神圣之地。门前有卖沙画的小贩,烈日下坚守着摊位,期盼着可能需要等待很多天才会出现的一笔生意。塔内有四尊呈立姿的巨大佛像,当地人会指着其中一尊告诉你,远近各不同;近时肃,远时笑。这里的四壁被凿出无数个佛龛,用来摆放大大小小的佛像,坐立卧均有。有一块据说留有佛祖脚印的石盘被供奉起来,隔着铁丝网,被虔诚的信徒们塞进三两纸币。一束午后的阳光穿透木窗,照亮了隐匿在暗处的佛祖的脸。如果说在接触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之前,我对这里民众的贫困生活怀揣着一种悲悯之心;那么,在认识这些孩子们之后,我不再抱着怜悯的心态看待他们,而是怀着对生命的敬意。涂着天然防晒美容品"特纳卡"粉的蒲甘孩子不匆的过客停下走马观花的步履,终究敌不过这般拈花微笑,被轻轻拨动了一缕心弦。离开佛塔时,小孩们又重新聚拢来,簇拥在我身旁,七嘴八舌地发问:"Jessie,Jessie,你来蒲甘住几天?你已经来了几天?你什么时候离开?你的朋友在哪里呢?……"我快步向前走着,试图摆脱这令人讨厌的嘈杂……"你想看看我的明信片吗?今天不想看吗?那明天看吧……已经买了吗?那也许下一次买我的吧……Jessie,那明天还能见到你吗?……"突然这个问题跳入我的耳中,我怔住了,停下脚步,看着这位小绅士——只有他生气地制止其他孩子的强卖行为——这个帅帅的小家伙,眸子清亮,甚至有点害羞。我认真地说:"maybe。"

在蒲甘的鼎盛时期,据说佛塔达到了2万多座,后因战乱和灾害,特别是1975年的一次大地震,不少佛塔纷纷坍塌,仅剩下了现存的4000余座。在诺大的蒲甘平原,若试图将所有佛塔逐一细细端详,既不实际也没必要,所以如何能够行程紧凑又突出重点,这就得看向导的水准了。假设我们把蒲甘平原看作是近似方形的,旧蒲甘则位居左上角,向南走则是新蒲甘,向东行就是良乌,两者盘踞右上角和左下角位置。按照东南西北分,主要的大型佛塔集中分布在这三地:方形的北部、南部和中央地区,以及明卡巴村周边。有必要说明的是,所谓"新蒲甘"并非这里的佛塔为新修建之。早时蒲甘并无新旧之分,只称作"蒲甘"。人们因为信仰修筑佛塔,希望修得来世善缘。佛塔就在庄稼地里,神灵就在身边护佑,老百姓居住在此,与佛塔世代相守,是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一件事情。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政府为了保护佛塔建筑,将原居于此的民众强制性全部迁出,安置到旧城以南5公里处,重新安家落户,也就是现在的"新蒲甘"了。新是相对于旧村落而言,佛塔仍都是古旧的。所以,旧蒲甘只有很好的酒店,没有民宅;新蒲甘有民宅,鲜有档次高的酒店;良乌镇居中,有集市也有更多低廉的旅馆。第二天我和这群男孩子又见面了。原来他们每天在酒店门口守株待兔。蒲甘荒原太过辽阔,除了几个主要的观赏日落的佛塔之外,酒店大门口是好的营销地点。那两个小男孩也在其列,我注意到这次他们没背小布包,更没向我们推销任何一件小玩意儿,只为履行我回答的那个"maybe"而来。我知道了他们俩的名字:JOJO 和SODIA。于是我们邀请他们加入我们。大路左侧出现一个土路,辨不清方向,我们就一头拐了进去。阴沉沉的天,云层翻滚,暴雨欲来。他们很快踩着单车跟了上来,冲到了前面去,给我们引路。遇到陡坡不好走的路,他们就在后面推我们一把。推得猛了,车把在碎石头路上歪歪扭扭,吓得我不禁大叫起来,山哥就在后面幸灾乐祸地大笑。我们把单车停在大树下,一个穿红衣黄裤的小男生迎上来,殷勤地帮我锁单车。我担心他要收钱,连连摆手说不用。车锁生锈了,有些难拉。我费劲锁好车,正欲取出车前杂物筐里的《Lonely Planet》,小男生已经伸手主动帮我拿书。我说了声谢谢,告诉他我可以自己拿,于是他乖乖地递还给了我。这个小男孩的样子我记得,是那个昨天急急地向我兜售明信片的。我的担心其实有些多余,他们三个身上似乎都没有带着明信片。他们像昨天下午那样,带我们转悠佛塔,讲佛的故事。渐渐地,我们对他们的警惕感消失了。于是,他们成为了我们好的向导。我们一起在千年塔林中骑车穿行,一路欢呼叫喊着和马车赛跑,一起在万尊佛像中轻轻走过,耳语流传千年的传说。南瑟雅是一座洞穴式的神祠,平时上着锁。一个老女人佝偻着背,给我们开了铁门。我们一下子跌进了黑暗之中,过了好一会儿眼睛才适应。她比划着指柱子上的三面梵天,为我们掌起一盏明亮的灯,使我们能够仔细观赏这些精美的浮雕。三面梵天的确十分细致,老女人示意我们照相,但我被她举灯的神态和木然的眼神刺痛,内心突然变得不安起来。那些簇拥上来的拉生意的小贩们,那些拉扯着孩童乞讨的母亲们……我只想快点逃离,把这种油然而生的悲悯生生地抛在脑后。可我止不住地在回想方才在庙门前,坐等生意的算命老妪。在她面前放有一只饭碗,最初我以为她是乞讨者,不经意的一瞥,发现碗里盛着的是贝壳,而不是钞票。我顿时明白,她是一个卜卦者,靠贝壳的卦象来传达天意。我饶有兴趣味地驻足观察了一下,老太太以为我有意,立刻显得活络,不说话,只是扬手招呼我过去。我犹疑着,一来怕言语不通,二来被山哥的那句"想好了算什么"抹杀掉了好奇心。异国他乡,终究还是底气不足,哪怕算下明天的天气可好也好啊。我一边犹豫着,一边踏出了庙门……正欲离去,穿鞋的工夫,老太太出现了,急急地拉扯来一个卖沙画的人,说可以充当老人的翻译,讲给我听;那灼灼的目光,充满了企盼,我没法面对……最终,我还是没有去,一直不敢回头望。我们登上旁边的素威库吉佛塔,感受拂面的凉风。JOJO指给我,那是阿南达,那是他冰瑜。我给他拍照,看他目不转睛地盯着相机,我顺手就把小相机交给他自个儿玩去,他们欢天喜地地跑开了。远远地,我看到他们神气地在摆各种姿势,一会儿不见了踪影;可没多会儿,又跑回来了,问相机怎么动不了了。我一看乐了,他们误调成DV模式,内存一下子就用完,当然按不下快门。我帮他们调校正确后,他们又跑开了。在塔顶没待上多久,老天不客气地下起大雨来。我们所有人都走进大殿里去避雨。坐在大殿的石槛上,附近营生的小贩们也纷纷进来避雨,聚拢在我们周围,展示的多半是沙画和漆器。我用一个非常低的价格打发一个难缠的小贩,倚靠在寺门边,自顾从背包里拿出书来读。那雨丝从墙沿落下,像断了线的珠帘。小家伙们把相机玩到没电,终于肯老实地在我身边坐下,安静地陪着我看书。起初哇啦哇啦地大声说着,但只嘘的一声,立马就乖乖不作声了;轻轻地说话,明亮的眸子如同黑夜里的星星。然后,我们静静地,依偎相伴在一起……窗外的雨,滴答滴答。SODIA和JOJO,他们每天在公元11至13世纪修筑的佛塔丛林里奔跑和嬉戏,与千万尊佛相伴,他们善良淳朴,笑容纯真;生活虽然窘困,但活得高贵……我遇见了他们,这真是我的幸运。JOJO住在伊洛瓦底江边,也许就住船上。我问他们:"唱个歌好不好?"他们腆着脸,略带羞涩地齐声唱了一首缅语歌,打着拍子,有着快乐的节奏。唱毕,我们问:"哪儿学的唱歌?"SODIA答道:"学校里。"为什么现在不去上学?"爸爸死了以后,就不上学了"说这个话的时候,JOJO在笑,SODIA也在嬉笑,还反手捅了一下JOJO,好像在说一个和自己无关的笑话……雨渐渐小了,我们打算回酒店。我刚刚心想该怎么去拿放在塔外楼梯下的拖鞋,只见他们像能读懂我的心思一样,一下子就冲进雨里,小跑着为我提来了拖鞋。紧接着,又帮我把书塞到单薄的衣服下,以免被雨淋湿。我忙拿过来,说可以放到背包里。他们跟着我冲到大树下。车锁沾了水,更难开了。孩子们抢过我的钥匙,三下两下便给捣弄开了。我刚刚想,车座被雨淋湿了,没有带纸巾怎么办呢?正迟疑的工夫,他们已经毫不迟疑地把衣角盖在车座上,抹了又抹,把坐垫上的水擦干了。我心存感激地坐上车。就这样,我们冲进蒙蒙的雨中。在雨中,我听到他们喊:"下一站我们去哪里?"我回应道:"回酒店!"他们是很好的向导,带着我们在荒野中突围;骑过泥泞的小路,我们则像回到童年的孩子,一路高喊着:"Go!Go!Go!Let's move!"这24小时过得非常单纯和快乐,仿佛回到了小时候。他们和我在东南亚其他景区遇见的穷孩子不太一样,是我见过最有修养的好孩子——当我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塔殿中游览,他们拧亮随身携带的小手电筒,微弱的光恰好能让我们看清脚下的高高低低;头顶不时有蝙蝠被惊扰,噼噼啪啪四下乱撞,他们勇敢地护卫在我们的身边;因为我的一句赞美,他们专程从家中取了一块香木粉送我……自始至终,他们没有伸手乞要过小费。如此周到、体贴和善解人意,令我近乎羞愧。我们以为他们只是乡野里顽皮的孩童,不谙世事,一个11岁,一个12岁,哪曾料他们自有成熟的人生态度。也许是佛教教予他们的,让他们在贫困的生存条件之下尚能够平和快乐地生活,没有贪婪和虚荣。英籍德国学者舒马赫在《小的是美好的》一书中说道:"佛教徒认为文明的真谛不在于需求增多,而在于人格纯净。"也许是好的诠释。据SODIA透露,他小时候在一间寺庙里做过几年的僧人,这在缅甸是稀松平常的事情。由于缅甸80%的人都信仰佛教,所以缅甸男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便是——出家。下午4点,我特意擦上香木粉,拉山哥起来继续踩单车。路的尽头,树丛后走出来一个身影,红衣黄裤子,朝我挥手,嘴里叫着我的名字。我心里一热,原来,我的内心其实也希望能够再看见这个小男孩。他浑身都被雨淋透了,湿漉漉地往下滴水。我停下来,他熟练地站上了车,我们出发了!在河边遇上JOJO,原来他住这里,靠在河岸的,是他家的船。脸上的香木粉被雨水冲洗干净,原来也是一张可爱的小脸蛋。我问他们,脸上的香木粉好不好?小家伙真诚地给予赞美,说:"Jessie,you are very beautiful……"我们骑着自行车在古老的塔林中穿行,始终有他们勇敢地护卫在我们的身边……我们重逢相聚的时间太过短暂,匆匆的两个小时,雨又开始下,我们不得不再次折返回酒店。又一次离别,他们在花园外挥着小手,又问道:"什么时候可以再见?"天色暗了,雨还在下。孩子们,你们的衣服都湿了,快点回到温暖的家去吧。我们只是游客,明天就离开蒲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见面。我一定想办法寄相小僧人过桥,跳跳蹦蹦的,仍有着普通孩童的童趣。在蒲甘平原劳作的妇女。片给你们的,把我们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永远地记录下来。我们次日便要离开蒲甘,正在收拾行李,突然有人敲门;带着疑惑打开房门,竟是酒店门童。

他问:"你是不是Jessie?有人找你。"我正纳闷,这陌生的异国难道遇见了故知?只见门童的身后闪出一个小孩,这不是JOJO吗?此刻的JOJO看起来有点紧张和拘谨,他换了整洁的衣服,背着小布包,神情严肃地递给我一个纸卷。我展开一看,是一幅小小的缅甸沙画,上面描绘的动物栩栩如生。我有点哽咽,是的,我们谁也没有想到,JOJO会在大晚上的,冲破保安的封锁,孤身一人找到我们,只为了把他珍藏的礼物亲自交到我们手中。JOJO和SODIA家庭的贫苦可能超过我们的想象,但他们处事非常平和、安宁,抱着对生活的感恩之心,这也许归功于他们所信仰的宗教和少时的信教体验,自己的来世全靠今天的修行和对佛的贡献。如果说在接触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之前,我对这里民众的贫困生活怀揣着一种悲悯之心,那么,在认识这些孩子们之后,我不再抱着怜悯的心态看待他们,而是怀着对生命的敬意——因为,这些孩子们都有一颗玻璃般无瑕、晶莹剔透的心。他们用最无私和最纯净的爱感动了我们这些原本冷漠疏离的游客,让我们身在蒲甘荒原,内心却无比温暖。

清迈: 找回简单快乐的能力

我屏气凝神伫立在清迈古城街头,假装不在意那滚滚袭来的正午高温热浪,空气中弥漫着这个季节独有的金链花的淡淡芬芳。Tutu车和双条车是这个城市的标志,穿梭在狭窄的马路中央,透过不息的车流,一个年轻的流动摊档主正朝我微笑,似乎在默默询问我要不要来上一杯清凉可口的鲜榨果汁……那一刻,我刻意打开所有感官,辨别清迈的与众不同;那一刻,清迈不动声色,迎接我的到来。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一曲《小城故事》被邓丽君演绎得既温婉又柔情。在我看来,与其说清迈因电影《泰囧》而名声大噪,不如说 因一曲《小城故事》而平添情怀。为什么是清迈?青山环绕的一座泰北小城,被冠以"泰北玫瑰"的称号,成为邓丽君生前最爱的小城。我一遍遍地问自己,是啊,为什么会是清迈?

我在晨间寻找,也许答案在街头。此地佛教盛行,寺庙与佛教本身就是清迈人和谐生活的一部分。很多清迈人的24小时是以清早街头的布施开启的——僧人们赤脚鱼贯步出寺庙,结队走上街头,手捧瓦钵化缘。早已等候多时的民众,将预先备好的新鲜饭菜毕恭毕敬地放入僧人的瓦钵内。部分信徒虔诚地面向僧人跪下,接受僧人诵经祈福。僧人们将24小时的口粮留足,余下的则分给异常穷苦的孩童们。这种善意的传递在如今的清迈街头依旧平常可见,自然而然地,民众仍视助人乃尘世间较大的幸福。

我在古城寻找,也许答案在小巷。Tutu车嘎然停止,司机扶我下车,指指对面。广场上的大树连荫,有着700年历史的古城的红色砖墙沉淀了许多的往事,纳兰王朝时期的护城河缓缓流淌,犹在诉说古今。游客一般都会自塔佩门进入清迈古城,率先跃入眼帘的是挂在古老木城门上的两串已经晒蔫的玫瑰和姜花,令这城门洞开之处亦倾注着灵动和浪漫气息。不需要地图和向导,只是漫无目的、随心所欲地向前走。古城中纵横的小巷颇有看头—遍布禅意幽深的庭院,鲜花簇拥的餐厅,别出心裁的小店,门扉半掩的花园……五月之初,干季末尾,热季未及,各种娇艳的鲜花肆意绽放,在阳光下舞动,将古城点缀得恰到好处。

进入城中,发现不少同胞三五结伴地同游;有的则租了"小绵羊"摩托,在古城的小巷里潇洒自如地骑行。年轻的女孩子精心装扮,清新可人,身着一袭飘逸的长裙,来小城追寻小资文艺的步调。她们遇见钟情的景,便央路人来帮忙拍合影;然后是各种自拍和互拍,不肯放过任何能够留下娇俏倩影的机会。偶听得一女孩边回看手中相机所拍,边仔细叮嘱女友说:"你明天千万别再穿这双拖鞋了,不衬衣服,没法拍全身啊。"那女孩连连点头。我在后边不禁微扬起了嘴角,年轻真好,只要相照得好看,就能得到心满意足的简单快乐。

走过蝉鸣的树下,总有些当地人闲坐于荫凉处,面带微笑,看着游人走来走去,跟陌生的你道一声"萨瓦迪卡"

媒体评论

我和菜菜相识在亚美尼亚,那是一次寒冷的冰雪之旅。在我的记忆里,除了冰冷的教堂,只剩下冰天雪地和亚拉腊山模糊的身影。但是,在菜菜的文字里,我却读到了温暖的物事和伤感的悲情。我怀疑,机警的菜菜,就是高加索山结里的一头红狐狸。

——著名摄影家 尔冬强

菜菜是那种把潮流喧嚣踩在脚下一步一步踏实往前走的行者。她的生活和行走挑不出半点离经叛道的噱头,但这才是生活的真相。她和所有肉体在上班,精神在世界的人区别是,更多人还在心系远方的时候,她已经去了远方。更多人还在纠结的时候,她已经做好安排。更多人还在对老板老公孩子自己进行无穷尽的优先级排列组合的时候,她早就把事情想得清清楚楚。看完这本书你会明白,与其在别人的梦里当个看客,不如当好自己的主角。人,是得像菜菜那样,清醒又精彩。

——旅行作家 蔻蔻梁

当我们太过于在乎旅行的方式时,我们必然失去了对于旅途乐趣的探索,你也许在被市面上铺天盖地"教"你如何去旅行的书籍所淹没,那么不妨听听一个旅行者菜菜的声音。

——旅行作家 李沐泽

有些人无法平衡旅行、生活和工作的关系,越发纠结越发复杂。

终了干脆辞职了,休学了,去旅行。

在菜菜那里,这个问题变得简单,皆因为她认真地生活,认真地工作,认真地旅行。

菜菜行走的16年,从一个人行走到带着孩子旅行,给我的启示就是这样的:无论怎样,都有担当。

——走遍欧洲网创始人 赵阳

十几年,从一个人的疯玩,到两人世界、再到三人的温馨,每一次行走的经历,初来像新刻在木头上的刻迹,久了就是木头的一部分。出去旅行,不难,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磨房网发起人 陈伟峰

菜菜是旅行的"既得利益者",她不旅行给别人看,只稳稳妥妥走着自己的路,这条路上不只有她的青春,还有她的孩子、爱人、父母、朋友。旅行没有让菜菜远离现实,旅行让菜菜学会了如何和现实生活更友好地相处。

——中青旅市场总监 葛磊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zh馨儿**的评论:

我爱旅游,因为我热爱生活。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建议和方法,我决定继续走在路上……

2015-05-10 13:23:20
来自mangoku**的评论:

這本書挺好的,前面的有些建議我覺得蠻實用的.

2015-08-18 11:07:4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旅游是人生一件美好的事情啊。目前还不能做到说走就走啦。

2015-08-05 22:28:3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第一天拍下 第二天就收到了 非常感谢 书还没看 这是我想要的 细细品位了

2015-03-01 15:33:0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刚刚收到还没来得急看,快递很快啊!(总体感觉不错)

2016-03-28 17:09:1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太棒了!我喜欢菜菜的文风,赞赏她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行云流水的生活,那该是人生别样的境遇吧

2015-03-22 10:53:16
来自laoliuf**的评论:

读书让人羡慕,可是要做到上班旅行⊙▽⊙那就是美妙生活

2015-04-13 20:25:05
来自迷路的**的评论:

不知道为什么这本和在书店看见的不是很一样 不过纸摸起来还可以 喜欢旅行的书 感觉能自己出去旅行的人都很是厉害

2015-12-25 10:27:55
来自VickyNg**的评论:

好不容易看完了 看完之后真的有一种马上想要去旅行的冲动!!超级棒!!

2015-03-24 19:46:18
来自junjunq**的评论:

旅行其实不需要很多理由和顾忌,走出去就好了。

2015-03-01 17:53:07
来自夏小初1**的评论:

同学介绍的一本书,写得很好,旅行只是一件小事,是生活的一部分。从现在开始安排,从现在出发。

2015-05-10 23:02:2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应该能看进去,但是要说的是,当当的送货员总是前一天不送货,然后打电话说先确认订单,第二天再送,虽然两次没丢书,可是谁也不保证没有下次,果断换成货到付款

2015-03-30 07:20:3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辞职,去旅行讲述了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相信读过此书的你一定会被它所感染。

2015-01-12 20:21:32
来自romisnd**的评论:

喜欢菜菜的文字。缓缓道来,却不失生动和形象,让我看完也想好好规划我的行走计划。

2015-03-23 10:36:2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讲了很多,比较适合假多或双休的小伙伴,或者容易请假的,有很多攻略很实用

2017-07-18 15:54:19
来自大墩儿d**的评论:

故事没有每次旅行的始末介绍,全部是中途的感悟和事情,能够让人身临其境!旅游地点的描绘,很让人有想去的冲动!

2015-06-24 12:28:58
来自小草飞**的评论:

喜欢旅行的小伙伴可以看看,书的材质还不错。印刷也很高端,内容很文艺。看你自己喜欢咯

2016-04-22 14:59:2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看完后,真的觉得确实可以不辞职去旅行,不过,文笔么,就略有一点平淡乏力的感觉。而且旅行文字很片段,看完感觉支离破碎,没有整体感。

2015-03-30 12:46:5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成就了现在年轻人不辞职去旅行的梦想,还没看,应该不错

2015-04-08 14:26:21
来自恒上世**的评论:

菜菜这不辞职,去旅行,真不错,教会我们学会找到平衡点,讲诉一些有趣的事,和出行需要注意点,特别用心

2015-01-22 17:58:49
来自阵雨**的评论:

一直不太喜欢那种辞职或者穷游这些极端的旅行方式,不辞职也可以去很多地方,旅行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没必要弄得这么苦逼

2015-06-14 16:05:18
来自lavende**的评论:

旅行和工作如何调剂,如何平衡,也是一门功课,每人的答案都不一样。

2016-04-23 22:18:0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作者不但讲述了自身的经历,还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很值得一看。

2017-09-19 07:21:06
来自笨笨Wen**的评论:

的确有很多吸引人的旅行经验,不过多数是驴友都知道的,不看这本书之前就知道的经验。大部分是作者的旅行心情日记,不买也罢

2015-04-24 17:16:54
来自卓尔050**的评论:

虽然没有用盒子 只是用了一个袋子把3本书装起来 但是都没有破损 所以好评~~这本书是我在网上看到一段节选然后决定买的 在我还无法远行的时候 能够透过她人的经历有一些收获 也很开心~~

2015-04-18 11:07:2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两天就看完了~实在是因为融入到菜菜的文字中停不下来~精妙的旅行计划?朴实的旅行故事让人置身于当下一般~尤其是对在清迈骑大象?那段描述真心是让人心酸~一定要看哦~

2015-04-13 09:29:4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旅行可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不能用旅行 作为逃避现实的借口。

2017-08-19 13:52:49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