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算图书
人气:15

暗算

解密之后,麦家又一悬疑力作,他们的工作是暗算别人,他们本身被世俗生活暗算;他们为探寻别人隐私而活,而他们自身也成为别人的隐私。
  • 所属分类:图书 >小说>侦探/悬疑/推理  
  • 作者:[麦家]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30215999
  •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6
  • 印刷时间:2016-06-01
  • 版次:2
  • 开本: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精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701,是一个以无法在阳光下“示人”的国家秘密机关。侦听局、破译局、行动局中的精英,都是拥有特殊技能的天才。

听力超群的瞎子阿炳,能够在24小时找到敌方电台五十一套频率,是之前侦听员十多天收获的总和;陷入苦恋的破译天才黄依依,多次遭受拒绝仍死心不改……这些在某一方面常人难以企及的天才,在感情方面却如同傻子。每一个寻找爱和自由的人,都迷失在这个阴谋中……

在这个充满奸诈、阴险、邪恶、惨无人道的世界里,敏感者自伤,忘情者无力,只有桀骜不驯、带点邪气和野性的人才更容易生存。

编辑推荐

好读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入选英国“企鹅经典”文库

中国谍战影视开山之作《暗算》原著小说

梁朝伟、周迅主演电影《听风者》原著小说

精装典藏版,著名设计师精心设计装帧,开启全新视觉与阅读盛宴

麦家的写作对当代中国文坛来说,无疑具有独特性。

《暗算》讲述了具有特殊禀赋的人的命运遭际,书写了个人身处在封闭的黑暗空间里的神奇表现。——茅盾文学奖授奖辞

作者简介

麦家

当代著名作家、编剧。

著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风语》等。《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解密》英文版被世界名刊《经济学人》杂志评为“2014年全球十大虚构作品”第三名。

作品被译成33种文字,并入选“企鹅经典”文库,是中国目前入选该文库的当代作家。

麦家的小说具有奇异的想象力和独创性,人物内心幽暗神秘,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因而多被改为影视作品。由他编剧的同名电视剧《暗算》和根据他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风声》,是掀起中国当代谍战影视狂潮的经典之作,影响巨大。

目录

序曲

及时部 听风者

第二部 看风者

第三部 捕风者

在线预览

老人告诉我,阿炳是个怪物,生下来就是个傻子,三岁还不会走路,五岁还不会喊妈。五岁那年,阿炳发高烧,在床上昏迷了三天三夜,醒来居然会张口说话了,可眼睛却又给烧瞎了,怎么治也治不好。奇怪的是,虽然什么也看不见,但他知晓的东西似乎比村里任何一个明眼人还要多,庄稼地里蝗虫成灾了他知道,半夜三更村子里进了小偷他知道,谁家的媳妇养了野男人他知道,甚至谁家住宅的地基在隐秘地下沉他也知道。这一切都得益于他有一双又尖又灵的神奇的耳朵,村子里有什么事,别人还没看见,他已经用耳朵听见了。有人说他耳朵是风长的,只要有风,最小最小的声音都会随风钻进他的耳朵。也有人说,他身上的每一个汗毛孔都是耳朵,因为人们发现,即使把他的耳朵堵住,堵得死死的,他的听力照样胜人一筹。可以这样断言,阿炳的耳朵是了不起的,靠着这双耳朵,他虽然双目失明,但照样能够凭声音识别一切。

老人认为,凭阿炳出奇的听力,最合适去当个乐器调音师,所以一度想让罗山认阿炳做个徒弟,好让他谋碗饭吃。但罗山来村里看阿炳这个样子(又瞎又傻),断然不肯,阿炳母亲,还有村里很多人求他都不肯。老人认为罗山是个自私的人,对他现在的结局(我告诉他的),老人没有幸灾乐祸,但也没有表示一点悲伤或者惋惜。

就在我跟老人聊谈之间,有人抱着一个小男孩又来“考”阿炳了。孩子才一岁多一点,还不会说什么话,只会跟人鹦鹉学舌地喊个叔叔阿姨什么的。从穿戴上看,孩子不像村里人,说的是普通话。来人把孩子丢在阿炳面前,一边引导孩子喊“阿炳叔叔”,一边要阿炳“耳测”他是谁家的孩子。孩子鹦鹉学舌地喊过一声“阿炳叔叔”后,就抓住阿炳手上的拐杖,叽叽呀呀的要抢过来玩。就这时,阿炳没有丝毫犹豫地一口气这样说道:

“这是陆水根家老三关林的孩子,是个男孩。我不会记错的,关林出去已经九年零两个月又十二天,在福州部队上当兵,出去后回来过四次,最近一次是前年端午节,他带着他老婆回来。他老婆跟我说过话,我记得的,是个北方人。这孩子的声音像他妈,很干净,有点硬。”

虽然说话的声音还是有点发嗡,但已全然不见刚才那种紧张、结巴,感觉像在背诵什么,又像是一台机器在说。像这一切,早在他心中滚瓜烂熟,只要他张开嘴,它们就自动淌出来了。

老人向我解释道,他们陆家堰是方圆几十里出名的大村庄,有三百多户人家,大大小小近两千人,村里没有谁能够把全村人都有名有姓、有家有户地指认出来。唯独阿炳,不管大人小孩,不管你在村里还是在外地生活,只要你是这村子里的人,父辈在这里生活或者生活过,然后你只要跟他说上几句话,他听声音就可以知道你是哪家的,父母是谁,兄弟姐妹几个,排行老几,你家里出过什么事情,等等,反正你一家子的大小情况,好事坏事,他都能如数家珍地报出来,无一例外,少有差错。刚才这孩子其实是生在部队长在部队的,这还是及时次回村里来,但依然被阿炳的耳朵挖得根底朝天。

我惊诧不已!

我想,这个又傻又瞎的阿炳无疑是个怪人,是个有惊人听力和记忆力的奇才,当然就是我要找的人。村里没电话。当天晚上,我赶回城里,给我们局长要通电话,把阿炳包括姓罗的情况作了如实汇报。该要的人不行了,想要的人又是个瞎子傻子,我们局长犹豫再三,把电话转给了院长大人。院长听了汇报后,对我说:

“俗话说,十个天才九个傻子,十个傻子一个天才。听你这么说,这人可能就是个傻子中的天才,把他带回来吧。”

媒体评论

在我看来,麦家的小说很像一只精美的钟表,活跃的秒针积极地为故事播云降雨,从容的分针引导读者徘徊在悬念的丛林深处,而沉重的时针是在暗处运行的,它承担着作者极其严肃的写作理想:人与时间的对抗之谜底,人与社会的相处之道,不仅在重重密码里失窃,而且在最牢固的记忆里,遭遇最彻底的遗忘。——苏童

当很多作家以为小说情节与故事中蕴藏的秘密已开掘殆尽,以创新的名义把小说变成一种晦涩的文体时,麦家出现。他深入开掘了一个许多人浅尝辄止的题材领域,用自己独特的聚光灯将那么多秘密照亮,技术的,也是人性的。而这一切,都是用精彩的故事串连。一切都在故事树上闪闪发光。——阿来

麦家有力地拓展了中国人的想象力。他把一些世界性的主题带进了中国文学,比如人类智力的荒谬和意志的傲慢。他把中国人所经历的战争与革命、阴谋与暴力化为了人类境遇的幽喑传奇。——李敬泽

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将条件尽可能简化,压缩成抽象的逻辑,但并不因此损失事物的生动性,因此逻辑自有其形象感,就看你如何认识和呈现。麦家正向着目标一步一步走近。这是一条狭路,也是被他自己限制的,但正因为狭,于是直向纵深处,就像刀锋。——王安忆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买之前特意看了下网上评论,现在说两点:1、新版的书很漂亮。2、故事内容挺吸引我的,这样的题材在中国应该不多见。

2016-11-18 15:54:4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神秘感十足的书啊,写到最后揭示了一群普通人一般命运浮沉的天才故事。叙述手法有力度。

2016-11-18 15:48:38
来自爱***斯**的评论:

暗算 之前看过电视剧,剧情很精彩,我是很喜欢。这次趁着活动,如愿买了原著,读过后意犹未尽,《暗算》确实是一本好书、佳作!

2017-03-24 19:49:2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暗算 挺不错的,周年庆活动力度挺大的,不过这个版本有点小贵了,可惜其他版本都没货了,只能选他了!就是五六天才收到,也可以理解!

2017-04-30 19:51:4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看完了,没发现错别字,纸质也不错,老顾客了,唯一不足的就是物流,这个物流公司没在我们小区交管理费,所以书到了只能自己跑去他们公司拿。。。很远的。。。。

2016-09-20 15:42:3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收到啦,都是有塑胶纸封了的,这次活动买的太多了,就不一一拆开看啦,用纸箱装着的,边角都完美,没有被磨到,当当的书活动很给力,

2017-04-25 20:18:4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小说展示了一个有别于我们固有印象的特工世界,重新诠释了特工的悲剧宿命,英雄的伟大与脆弱集于一身,这样的故事很好看又很令人深思。

2016-11-18 15:55:3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说说文字特色吧,文字一如麦家的风格,流畅而又有些狡黠,喜欢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人会很不喜欢。于平淡叙述中凸显人物的性格,可以说是经典麦家款。

2016-11-18 15:56:5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在特别单位701工作的人身上,神秘外衣之下更多的是历史语境中他们无可逃脱的心酸与无奈,诚如李敬泽所言,对本土历史和生活的一种独特想象,麦家凭此开辟了一片名为 “新智力小说”的新天地,无疑为当代文坛加入了新的色彩。书里的故事精彩无比,就是看过之后,我发现我写肯定写不出来,这也许是每个作家特有的捕捉力所在。

2016-11-17 13:30:5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看完电视剧又一时兴起,拿起刚到的新书看了一遍,可以说《暗算》的叙述是一个迷宫,如同它的情节一样复杂、神奇、多变,但抽丝剥茧后就会发现其中的策略。

2016-11-17 13:24:3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使故事清晰到似乎只有树杆筋脉的地步,仿佛是直立在沙漠中的一株无叶大树,而且还将传统小说人物的意义有意象征化,符号化,抽象化,使人物更具意蕴。大爱!

2016-12-29 14:45:4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看风者》中的陈二湖对破译密码的痴迷达到无以复加的境地,成为真正为密码而生而死的悲剧人物;数学奇才黄依依集天才邪恶于一身的独特个性展示得淋漓尽致,其对爱情的追求与时代气息的错位引人唏嘘。这个两个人的故事放在正常环境下观看,是最具典型的,因为其他方面都挺正常的,就是性格上偏执了点。跟前面的阿炳相比,就又多显示了一种人生样貌。

2016-11-18 15:38:4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是柳云龙最好的一部片子,而陈数是最成功的黄依依,如她所言:自己已经完全被黄依依这个人物附体了。她就是黄依依,不再是陈数。

2016-11-17 10:00:1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暗算》描写的是一群天才、奇才、怪才的生活、工作、性格与命运。他们在某一方面都有超人的天赋与才能,但都死得让人意想不到地怪诞与离奇。

2016-11-18 15:43:4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看到茅盾文学奖里有《暗算》,一直没看过,不知道写什么的。最近看完后,真是幸好没错过,《暗算》中的故事给我带来了闻所未闻的新奇感,那里有冷战时代国际风云际会的大背景,有高层决策者仿佛来自云端的指令,有密码破译天才与扑朔迷离变幻无常的绝密数字的神秘对话,也有半个世纪前与国民党军统系统的情报站。

2016-11-17 13:29:5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可以得出结论的是麦家塑造的英雄都不是历来高大上那样的完美形象,麦家式的“英雄”更多地在反“英雄”,排斥传统英雄的高大全,强化了主人公身上的缺陷,如阿炳的性无能、黄依依的放荡、陈二湖的古板、韦夫的性欲、林英的婚姻等,突出了对主人公身体欲望的叙述,有私人化写作的特性。

2016-11-18 15:29:4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麦家的小说很像一只精美的钟表 活跃的秒针积极地为故事拨云降雨 从容的分针引导读者徘徊在悬念的丛林深处 而沉重的时针是在暗处运行的 它承担着作者极其严肃的写作理想 人无无

2017-04-30 22:25:4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电视剧没看过,听说拍得不错,收视率挺高,但个人感觉还是小说吸引人,有许多文字的表达是影视不能呈现出来的。三个不同的人物命运,让你懂得一个秘密机构里的人情冷暖,事实变迁。

2017-04-21 21:49:06
来自那年花**的评论:

 读书提升人生境界,强化人文精神,真善美广植人心。课外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人文精神。“有书相伴,人生不寂寞”、“在阅读中品味人生,提升了人生境界”,这也是阅读的一种必然收获和最大收获。 

2016-11-12 10:08:5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我喜欢这本书,读完这个故事让我很开心。虽然这也很接近一种心情的评价。不过我相信,只要能安安静静的抽一些时间,尽量连续地读完这20万字,无论心情还好如何也好,这本书确实有一个让说好的理由

2016-12-29 15:02:0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作者用朴实的写法、平易的语言,用讲故事或自述又或书信的方式讲述了三风者中各类高人的故事,其间还将一些专业语言进行了科普。较利害的是,由于讲故事人的年龄、身份的不一样,故事的讲法也有了改变。

2016-11-18 15:44:5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小说《暗算》比较受争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每个故事都相当精彩,比如说《暗算》中的性,仅仅是麦家的表意符号,他并不是为了写性而写性,小说中并没有夸张、放大的床上运动,也没有可以渲染的欲生欲死般的性气息。在麦家那里,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当作人性来表达的。

2016-11-18 15:36:0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暗算》也算经典了,后来才知道电视剧里的阿炳和电影听风者的阿兵是一个原型,很多人和我一样《听风者》和《暗算》是两本书吧?!不过看过书后,感觉还是电视剧符合书本,书中的谍战氛围很浓厚,电影有点消解于爱情中了。

2016-11-18 15:39:4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我看完书后,终于明白了《暗算》这本书的争议之处在哪了。《暗算》在故事和情节方面,麦家沿袭了通俗小说的套路,而在语言和结构上走的又是纯文学的路子。用这种大俗大雅的方式来展示人性和世界的广阔与丰富,无疑是独特的。但这应该是作者的成功之处。

2016-11-18 15:42:3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可以说《暗算》就是麦家为这些秘密工作者们树碑立传的明证。小说不仅让人们了解与认识了这些特殊英雄的生活样式与性格心理,而且还传达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无限崇敬与怀念之情。看到新版封面后,居然很有冲动再去看一边《听风者》说!

2016-11-18 15:32:2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并且这种关心人物命运的探讨才是文学最重要的主旨。

2016-12-29 14:44:2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我和同学一直讨论着这书里写的到底存在几分真,我觉得不管虚构还是真实的改编版,作者很可贵的是深刻唤起我对主人公阿炳的极度同情,一个瞎子的辉煌与陨落,写得很实在,不是什么发迹史,也很感人

2016-11-17 13:28:2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个题材的小说还是不怎么看的,以前看福尔摩斯,现在看来《暗算》在国内是很好的作品了。细细思量后,觉得《暗算》在题材的新奇神秘、人物的特立独行、语言的冷峻怪味和构思的奇巧诡谲等方面的确不同凡响,大有怎一个“怪”字了得之感!

2016-11-18 15:34:46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