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与中国:历史中的相遇图书
人气:6

德国与中国:历史中的相遇

本书为"听顾彬讲汉学"及时辑第二种,内容为顾彬教授2011年秋季学期的演讲集。在书中,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依托详实的外文资料,构建起全新的中德关系研究框架:从东西方概念的界定,延伸至德语世界对中国认识的进程...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化>文化交流  
  • 作者:[德][顾彬] 著 [李雪涛] [张欣] 编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听顾彬讲汉学
  • 国际刊号:9787549559282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4
  • 印刷时间:2015-04-01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为"听顾彬讲汉学"及时辑第二种,内容为顾彬教授2011年秋季学期的演讲集。在书中,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依托详实的外文资料,构建起全新的中德关系研究框架:从东西方概念的界定,延伸至德语世界对中国认识的进程,由历史个案升华到哲学层面,阐发对东方主义与汉学的理解,提出要与中国一起进行哲学思考的结论。本书所采用的资料均源自最近出版的英、德文著作,材料新颖,观点独特,体现学术前沿动态;内容旁征博引,分析入木三分,语言严谨不失幽默,为从哲学、文化角度思考与研究中德关系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本书是"听顾彬讲汉学"系列丛书的辑第二种。承接辑种《汉学研究新视野》的形式及主题,本书采用的资料均源自近出版的英、德文著作,材料新颖,观点独特,体现了西方汉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同时配有大量相关的人物、图书和景物照片,附有人物、机构的介绍,以及人名索引及相关书目的出处,可以说是从哲学、文化角度思考与研究中德关系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

除介绍汉学研究领域的成果外,本书也谈到德语世界对中国认识的进程,以及在这段历史过程中西方国家内部的复杂关系、政治摩擦,可以说展示了中西交流的历史图景。加上作者不失幽默的叙述,无论是专业读者还是对世界文化历史感兴趣的一般读者都可以轻松进入。

在中西文化交流日益紧密的今天,阅读本书更可以拓展人们对东西文化交汇问题的思考与认识。

作者简介

顾彬(Kubin) 1945年生于德国下萨克森州策勒市。波恩大学汉学系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世界著名的汉学家、翻译家、作家,德国翻译家协会及德国作家协会成员。以德文、英文、中文出版专著、译著和编著达50多部,主要作品和译著有《中国诗歌史》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 《鲁迅选集》6卷本,等等。

李雪涛 1965年生于江苏省徐州市。德国波恩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全球史、德国哲学、中国佛教史等方面的研究。出版专著、编著、译著多种,并主持翻译了顾彬教授主编的10卷本《中国文学史》。

张欣 1985年生于山东省青岛市。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专业博士。现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德语系讲师,主要从事中德跨文化交际、比较文学等方面的研究,十余篇、译作2部。2013年5—10月访学于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获德国天主教外国学人交流中心(KAAD)奖学金及2013年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目录

开场白

东方与西方

巴伐利亚与中国

莱布尼茨与中国

歌德与中国

郭实腊与中国

汉堡与中国

中国的image

布莱希特与中国

东方主义与汉学

格林童话与中国

与中国一起进行哲学思考

编后记

在线预览

七 汉堡与中国

1731年及时次有带着中国商品的船只直接抵达汉堡,那1731年之前汉堡人无法品尝来自中国的茶叶吗?也可以,但他们需要去瑞典、丹麦或荷兰购买,再转往汉堡。这艘"阿波罗号"船是从汉堡出发的吗?答案是否定的。汉堡有德国、也可能是欧洲较大的码头,这是一个古老的、拥有浓重19世纪味道的城市。可惜"阿波罗号"船并不是从汉堡,而是从奥斯滕德(荷兰文:Oostende,法文:Ostende,英文:Ostend,系位于比利时西佛兰德省的一座小城市)出发的。因为奥斯滕德当时属于荷兰,并且在属于奥地利的那部分荷兰里,所以奥斯滕德属于奥地利,18世纪初的奥地利是欧洲强国。1730年"阿波罗号"离港出发,花费半年时间到达中国,这对当时的航海技术来讲已经是相当快的了,因为之前的耶稣会士坐船从欧洲到中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至于"阿波罗号"航行这么快的原因我今天也无法回答。这艘"阿波罗号"船去中国时装运了28门大炮和107个人,到中国后受到了广东沿海老百姓的欢迎,因为老百姓可以向外国人买到"鸟枪"。德国20世纪50年代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鸟枪",只能用来杀鸟而不是杀人的,由于德国禁止杀鸟吃鸟,到现在这些"鸟枪"恐怕很难找到了。因为和外国人做买卖,当地老百姓也能赚到很多钱。但皇帝怕外国人来,虽然船上的人不多、武器也不多,虽然外国人只想做买卖、不想打仗,但朝廷派遣到当地的官员感觉到,外国人能代表一种"新的精神",这种精神会给中国带来很大的变化。这艘"阿波罗号"船到中国后,当地人会知道,除了中国外还有一个所谓"欧洲"的存在。依据19世纪的描写,中国人认为欧洲是小国——但实际上欧洲和中国差不多大——欧洲不同的小国说不同的语言,并认为欧洲人依赖到中国做生意才能活下去。我说过,当时外国人到中国以后,不能随便走走看看,必须有个固定的地方住下来。我想给大家看看,这本书中有很多不错的图片。比如这幅图,外国人有一个固定的地方住,并放置买好的商品,一般来说,除了船长外其他人是不能随便离开居住地即广州的。有一个加拿大籍的华裔汉学家夏瑞春(Adrian Hsia,1938—2010),他来自中国大陆,是德国培养的人才。他写了很多文章和著作,都想说明外国人怎样歪曲中国的历史等等,想说明外国人是故意弄成对中国的错误理解的。相关的内容,我下一讲还要专门讲到。但是你想,在19世纪之前,一个在广东的外国人不能随意离开住处,那么他对中国的了解怎么可能是的呢?故意的歪曲也是不太可能的。所以16—18世纪的欧洲文学家或哲学家关于"中国的形象"从今天来看十分奇怪,但我们不一定要批判他们,而应宽容一些,因为他们没有办法真正地了解所谓的"中国形象"。

这艘"阿波罗号"船从奥斯滕德出发,回来的时候却没有返回奥斯滕德,而是驶向了汉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返回欧洲的途中遇到了敌人,有英国人和荷兰人,也有非洲沿海的人,他们的目的是抢劫从中国回欧洲的商船。因为中国的茶叶、瓷器和丝绸在欧洲卖得特别贵,一般来说,要派船只去中国做生意至少需要50万古尔登,带回来的商品可以卖到100万或200万古尔登,古尔登(Gulden)是当时德国和荷兰的货币名称,后来也用于荷兰的硬币,不过现在荷兰人只用欧元。奥斯滕德的商业公司最可怕的敌人是英国和荷兰,虽然现在的荷兰是个小国,人口还不如北京市多,但17世纪荷兰的航海技术非常厉害。英国在当时是世界强国,也不允许"阿波罗号"到奥斯滕德靠岸。在这种情况下,"阿波罗号"只能停靠其他码头。同时,汉堡的商人非常期望该船能驶入汉堡,因为"阿波罗号"上的中国商品既能让汉堡商人大开眼界,又能让他们通过展示、拍卖商品赚到钱。汉堡是独立的,到现在也如此,它不属于任何一个其他的州,在德国是一个独立的州,德文称为Stadtstaat。"阿波罗号"到汉堡后,德意志以外的国家当然很不满意,特别是伦敦、阿姆斯特丹、马德里等,它们都要求奥地利皇帝禁止汉堡商人卖中国商品,但汉堡具有独立性,并未予以理睬。独立性的意思是,汉堡虽然属于奥地利,但是具有一定程度的自由,以后你们会发现奥地利皇帝还是会控制汉堡。那维也纳和汉堡有何关系呢?当时奥地利皇帝是查理六世(Karl Ⅵ.,1685—1740),在位时间是1711—1740年,那时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迎来了历史上最强盛的巅峰期。据说查理六世做了个梦,希望奥地利能够成为海军强国。到1864年之前,奥地利一直用汉堡及其附近的码头经营海外的生意。荷兰的一个古老城市乌得勒支(Utrecht)在17世纪成为荷兰水道上的重要堡垒。1713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在乌得勒支签订了停战条约。条约决定原来隶属于西班牙和荷兰的一部分领土割让给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其中就有奥斯滕德这个很大的码头,查理六世的海军强国梦使越来越多的商人和水手前往奥斯滕德。奥地利皇帝会给商人们颁发一种特别的护照(Pass),允许他们前往世界各地。1715年,首次有悬挂奥地利旗帜的商船从奥斯滕德出发,根据艾波施坦因在书中的记述,1718年首次悬挂有德国国旗的船到达了广东,这个说法有些问题,因为当时并没有"德国",我估计应该还是指奥地利的国旗。无论如何,1718年及时次有德意志商人在广东开了国外分店(Faktorei),因为来自奥斯滕德的商船都带有查理六世的"护照",所以康熙皇帝决定要保护所有来华的德意志人。从那时起,奥斯滕德和广东慢慢展开了丰富的贸易往来,1715—1723年共有34艘商船从奥斯滕德到广东,平均每年3艘。1722年,奥斯滕德的商业公司得到了查理六世的一个特许,允许在30年内使用奥皇的徽章和旗帜,并开拓殖民地。但当时奥地利皇帝和普鲁士国王都没有办法与英国人、美国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亚洲和非洲开拓殖民地方面竞争。所以如果我们翻阅当时的史料,看到什么colonial trade之类的词,并不是说当时的奥地利皇帝真的能在亚洲或非洲开拓殖民地,这个colonial主要指海外来的商品,和殖民地没什么关系。此外,如果奥地利有殖民地的话,肯定是指欧洲的比利时,不可能在亚洲。有趣的是,当时的中国文人对国外不感兴趣,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船从哪里来。如果你们看过普鲁士或奥地利的国旗,就会了解它们的徽章中具有代表性的动物。这是一只鹰,中国人并不知道,所以把奥地利称为"双头鹰国",并认为这个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双头鹰无法起飞,快要死了;普鲁士因为有一只鹰,故被称为"一鸟国"。现在德国已经没有普鲁士了,1947年之后苏联不允许普鲁士的名称继续存在下去。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alsong**的评论:

好书 值得收藏

2015-08-02 11:21:26
来自dhedi**的评论:

包装不错 整体感觉不错

2015-08-04 16:23:51
来自一瓣月**的评论:

完美的购物体验,下次还来

2015-08-06 11:08:11
来自liurenx**的评论:

德国人是我们永远无偿的导师

2015-09-13 19:29:57
来自逍遥思**的评论:

系列演讲实录

2015-09-22 06:50:25
来自lzg72**的评论:

非常好

2016-01-10 07:06:5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发货速度挺快的,帮朋友买的,包装不错!

2016-04-29 15:16:15
来自rockerc**的评论:

???λ~ ??

2016-07-27 04:01:0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除介绍汉学研究领域的成果外,本书也谈到德语世界对中国认识的进程,以及在这段历史过程中西方国家内部的复杂关系、政治摩擦,可以说全面展示了中西交流的历史图景。加上作者不失幽默的叙述,无论是专业读者还是对世界文化历史感兴趣的一般读者都可以轻松进入。

2016-10-18 15:10:53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