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两姐妹:素质教育与智力开发家庭教育全记录图书
人气:20

哈佛两姐妹:素质教育与智力开发家庭教育全记录

哈佛两姐妹——素质教育和智力开发家庭教育全记录》是华夏出版社2012年推出的重点图书。 与目前满天飞的"哈佛"类图书截然不同的是,它不是美国高考指南,更不是炫耀智商的"广而告之",而是一本以故事形式阐释素质...
  • 所属分类:图书 >亲子/家教>成功案例  
  • 作者:[胡琳] 等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08067520
  •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02
  • 印刷时间:2012-02-01
  • 版次:1
  • 开本:1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哈佛两姐妹——素质教育和智力开发家庭教育全记录》是华夏出版社2012年推出的重点图书。

与目前满天飞的"哈佛"类图书截然不同的是,它不是美国高考指南,更不是炫耀智商的"广而告之",而是一本以故事形式阐释素质教育和家庭教育新理念的全新之作。所谓全记录,就是包涵了两姐妹从幼儿到高考冲刺近二十年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

作者出生在中国并接受了高等教育,深刻体验了中国教育的优势与缺陷;后到美国求学创业,至今已工作了近三十年,在培养两个女儿从幼儿启蒙到高考冲刺的过程中,面对美国文化的包围和冲击,透彻领悟了西方教育理念、体制和方法的利弊长短,从而得以兼采中美文化之长,汲取东西方教育的精华,融合中国教育提倡的严谨、精益求精与美国教育强调的领导力、创造力、团队合作、奉献社会的精神于一体,抽茧剥笋地剖析、反思和总结了他们培养孩子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了两代人的高效学习方法和技巧,开发出了一套素质教育和智力开发的完整而系统的家庭教育方法。这套方法主导思想明确,实施步骤清晰,强调普适性、可重复性,作者以清晰的思维、大量的实例展示了把一个似乎遥不可及的家庭教育新理念现实化的具体手段和措施,如何巧妙地利用西方强调的创新思维来促成孩子学习上的突破,把不可能转化为现实,把偶然的尝试发展为必然成功的模式,从而给抽象的素质教育赋予了实质性的内涵和生命力,为素质教育和智力开发相互渗透提供了生动而具体的注解,是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思想和认知的升华。作者坚信,他们的路径适用于千千万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和学子,他们的成功可以复制,他们的方法屡试不爽,绝大多数家庭和学生都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借鉴。

说说容易,真要实行起来并不简单,幸运的是,作者在《哈佛两姐妹》里,不是给我们一个干巴巴的概念和空洞的口号,而是细致描述了他们实施家庭教育的具体步骤和细节,并对可能的误区做了分析提醒。也就是说,广大家长和学子不但从他们的故事里会得到触手可及的生动感受,也能直接借用他们的方法和模式。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夫妇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专门开设了《哈佛两姐妹》论坛(论坛链接:www.ivytrack.com/hfljm)作为互动平台,接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咨询,并给关心家庭教育、智力开发、学习方法、升学等问题的人士提供一个方便的交流平台。

作者简介

胡琳,安徽屯溪人,旅美人士。1984-1986年任教于省重点中学。1986年旅居美国,长期从事科技、教育软件的开发和中小学教育及大学升学的顾问工作,并创建了教育网站:www.ivytrack.com。

汪小武,安徽歙县人,旅美人士,纽约大学物理学博士。198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同年考取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政道教授的研究生。1992年创建了科技、教育软件公司,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教育软件的开发。因为在科技领域的贡献,2001年入选《美国名人录》,2002 年入选《世界名人录》。现任国际百利软件公司总裁。

目录

及时章 捷报频传

初战告捷

捷报频传

花开并蒂

第二章 奋斗之家

饮水思源

爸爸的故事

妈妈的故事

白手起家

奏凯美利坚

第三章 中美教育的差异

兴趣是个好老师

团队精神

美国中小学初探

美国大学升学初探

让思想飞!

美国家庭教育理念

素质比分数更重要

我们的抉择

第四章 起跑线:两代人的接力赛

喜得骏马

再获顽猴

主义者

生活处处是课堂

幼儿园里乾坤大

据理力争

善解人意

给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

读书戒痴迷

小荷初露尖尖角

小小演说家

长脚蜘蛛好运狗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进退天才班

深耕细作的启示

第五章 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小科学家

小小表演家

花草图册

在大自然中学习

进军科学博览会

自建实验室

第六章 四种高效学习方法

扩张归纳法

强记硬背法

巧记法

巧记法实例

突击训练法

突击训练法实例

不打消耗战

第七章 挫折与自信重建

现代孟母

加州的诱惑

纽约的魅力

珍珠河小镇

新的挑战

寻找自我

被拒天才班

击败天才班

突破数学难关

成功不是命中注定

纽约不相信眼泪

攻克写作堡垒

强化阅读技巧

总统教育奖

第八章 领导能力的培养

如何成为领导者

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太极拳俱乐部

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队

我们的社区无国界

奥巴马的子弟兵

第九章 潜力的挖掘和情趣的培养

开阔视野

小猫钓鱼

奇迹没有发生

绘画的乐趣

女棋士

只铲一锹就找到了金块

体能训练勿极端

凯西的俯卧撑

第十章 孩子的个性和自由选择

个性和自由选择

瑶瑶的长笛

表演的魅力

凯西的单簧管

生日礼物

焚书

砸iPod

网络与游戏

认清自己认清现实

第十一章 自理与自立

生活自理技能的培养

好习惯养成要

科学安排和管理时间

夏令营:放飞试航

学习上的自理

精神上的自立

第十二章 她们的青春期

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

理解最可贵

改变是必须的!

妈妈的苦心

爸爸的杀手锏

让爱做主!

第十三章 社交和社会义务

打开社交僵局 友谊需要真情付出

义务家教

学习互助队

从学校走向社会

中国之旅

第十四章 高中冲刺

选课的玄机

名目繁多的数学竞赛

数不清的俱乐部

明确目标

我们的规划

再次输在起跑线上

出击之一:杀进全美数学邀请赛

出击之二:一门也不放过

出击之三:发挥所长,突出重点

出击之四:走向全国

出击之五:再攀高峰

出击之六:的拼搏

侥幸的失误

奏捷SAT

扬长避短,寸土必争

严格把关

一战

推荐信的烦恼

胜利的花环

第十五章 我们的成功可以复制

抢跑

顺风顺水的凯西

她不是神童

舞文弄墨的乐趣

瑶瑶的影子

玩还是要玩的

我们的成功可以复制

更上一层楼

尾声

附录一 美国大学申请指南

通用申请表解析

大学申请短文

参观大学校园

如何选择学校

提前行动(EA)和提前决定(ED

面试技巧

美国大学考试与申请的相关问题

美国大学入学准备步骤

美国大学考试与申请的相关网站

附录二 SAT考试方法参考

SATⅠ短文的写作技巧

SATⅡ练习法

SATⅠ准备方法

在线预览

及时章 捷报频传

初战告捷

2007年12月14日下午,瑶瑶放学后没有片刻停留,便从学校匆匆赶回家中。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无形的压力让我们觉得无法呼吸,全家簇拥在电脑前万分焦虑地等待着,等待着来自耶鲁大学的消息。因为这24小时是耶鲁大学公布提前录取学生名单的日子。与孩子一起努力了这么多年,我们多么希望能收到喜讯啊!

瑶瑶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从她敲打键盘的手指上,我们察觉到了她的紧张,可是她的表情看不出内心的任何不安和焦虑。比尔一如既往地在一旁喋喋不休地说着他的Pokeman英雄——Reshiram,神采飞扬。"比尔,你可不可以安静点?"瑶瑶终于忍无可忍地叫了起来。"这里是自由美国,难道我不可以说话?"比尔毫无惧色地反击着。我们正要插话,凯西亮起了她那洪亮的嗓门:"比尔,住嘴!"她抱着家里的宠物猫(Blacky)也加入了"战斗"。面对两位姐姐的同盟,比尔只好甘拜下风,可是嘴上还是不能吃亏:"好的,对不起,我的两位女王!"

耶鲁大学是世界顶级大学,每年都有无数的学生被它拒之门外,瑶瑶的申请会是什么结果呢?

已经到了下午5点30分放榜的时刻,我们还是没有挤上耶鲁大学的网站,网络太拥挤了,不知道有多少学生及其家长与我们一样在等待着这一时刻。

当我们最终成功地进入耶鲁大学的网站时,一只牛头犬扑面而来,对着我们"汪汪"地狂吠,一行大字闪入我们的眼帘:"耶鲁欢迎您!""瑶瑶被录取了!"我们大声欢呼着,孩子们跳跃着,我和丈夫也情不自禁地击掌相庆。

说实在的,要不是看在耶鲁的面上,这只难看的牛头犬真是不敢恭维。不知道为什么耶鲁会选它作为吉祥物。

耶鲁大学给瑶瑶的"提前录取"通知书这样写着:

恭喜你被耶鲁大学录取为2012级的学生。我非常高兴地写信通知你,你的成就标志着你的生活中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你有足够的理由为自己的努力和抱负感到自豪……

2007年12月23日,我们全家登上了飞往佛罗里达州(Florida)度假胜地——劳德代尔堡(Fort Lauderdale)的飞机。我曾对瑶瑶开玩笑说:"这个假期看你的了。如果你没有被耶鲁录取,我们大家会`揍`你一顿以解我们的辛劳。"这话让凯西和比尔在一旁拍手称快,瑶瑶则腼腆地向爸爸求救:"爸爸,你要帮我!"现在,瑶瑶不仅免了一顿"揍",我们还可以带着欢乐和激情再次前往阳光明媚的劳德代尔堡度假了。

飞机在轻柔的云层中穿行。凯西和比尔在前排的座位上唧唧喳喳说个不停,瑶瑶则出奇地安静。"看!圣母显灵了,那团云像不像你的脸?"凯西故作惊讶地指着一片云彩,推了推瑶瑶。瑶瑶好奇地转过头来看着窗外:"谁说的,一点也不像。""很像,很像!"比尔掺和着为凯西帮腔。我碰了碰丈夫的肩膀,一起会心地笑了。我们知道,瑶瑶还惦记着她神往的哈佛和普林斯顿大学呢。

阳光,沙滩,海浪,我们和孩子们一起享受着美好的时光。天是那么的蓝,阳光是那么的灿烂。与此同时,我们还期待着更多更好的消息!

捷报频传

瑶瑶申请了11所美国大学,分别是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California University,Berkeley)、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和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等,都是美国的名校,竞争非常激烈。我们虽然对瑶瑶很有信心,觉得她被其中一些大学录取的机会很大,但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申请美国大学,高中成绩起着很大的作用。大学不仅要考查学生九至十一年级的成绩,还要参照他们十二年级上半年的学习成绩和期中考试成绩。在十二年级结束时,学生十二年级的成绩还得上报已经给你录取资格的大学,如果十二年级的学习成绩下滑了,大学有权取消录取资格。如后来的普林斯顿大学录取通知书里明确写着:我还要提醒你,你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是建立在你成功完成十二年级学业的基础上的。我们希望你能一如既往地保持你高中学业的高水平和优异表现。所以,瑶瑶理应继续努力。

2008年3月的24小时,门铃响了,门外邮递员一边递过一个沉甸甸的大信封,一边热情地祝贺道:"恭喜你们!"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又攻下一城! 我们知道,这段时间收到申请大学的大信封就意味着被录取了。

2008年4月6日到4月14日这段时间,瑶瑶陆续收到了所申请的一些大学的录取通知,如纽约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加州理工学院。

我们在耐心地等待着,等着4月15日的到来。因为这天是常春藤盟校放榜的大日子。下午5点过后,哥伦比亚大学首先开锣:热烈祝贺你取得杰出的成绩!

作为招生委员会一员,我认为你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是基于你突出的竞争优势……

接着又传来了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捷报,普林斯顿大学紧随其后:

恭喜!我非常高兴地祝贺你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为2012级的学生。你的学业表现、课外活动的成就和个人素质在今年破纪录的21000名申请人中脱颖而出,你多方面的才能将给普林斯顿大学增添荣耀。

录取委员会认为你作为学生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在数学、科学和工程研究等方面也追求着较高境界并充满激情和创造力,你具有成为科学界领军人物的非凡潜力……

在一次又一次捷报声中,哈佛仍毫无动静,他们是用电邮方式通知的,需要时间更长一点。从下午5时起,看到网上已经收到通知的学生信息,我们又期盼,又着急,不停地查看电子信箱。直到7点多钟,瑶瑶终于收到了来自哈佛的电邮,首句就是我们朝思暮想的几个字:

"我很高兴地通知你……"

"瑶瑶被哈佛录取了!"每一个人都喊出了这句话,一遍又一遍,在家里久久回荡,全家人都深深地沉浸在成功的欢乐中。

欢呼过后,我们才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哈佛招生委员会的负责人威廉?菲茨西蒙斯先生给瑶瑶的录取信:

我很高兴地通知你,哈佛大学招生委员会及学生资助委员会已经投票通过,录取你为2012级的哈佛学生。按照哈佛传统,我们附上你的录取证书。为你杰出的成就,请接受我个人的祝贺。

今年有破纪录的27000多名学生申请本校。面对更多的天赋优异和素质的候选人,鉴于有限的录取空间,招生委员会采取非常谨慎和认真的态度挑选具有个人的特质、特殊的学术成就和课外活动优势的人选。委员会相信,你会在大学四年里为本校做出重要贡献……

在信的结尾还有一句手书字迹:"真诚地希望你加入我们!"我们似乎看到了他热切和期待的目光。我的心几乎要蹦出胸口,高兴得难以自抑。

一个接一个的捷报为我们带来了欢笑和信心,孩子们也在不知不觉的互动中激起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凯西的幽默多了一份自信,比尔对瑶瑶则多了一份尊敬;瑶瑶仍旧那么谦和,但脸上的喜悦和兴奋还是难以掩饰。

我以前常说:如果瑶瑶能被哈佛大学录取,我一定会从梦中笑醒。哈佛历来人才辈出,不仅在美国,在世界上也是闻名遐迩。瑶瑶真是时代的幸运儿!

瑶瑶成功地被这些顶尖大学录取使我们坚信,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正确的。我们不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起初不了解美国的教育体系、大学招生标准,甚至美国的风土人情。培养瑶瑶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曲折和困扰。我们在不断了解和探索的过程中,也不断调整方法、路径和方向。瑶瑶作为我们家的拓荒者,在她迈向成功的道路上也布满了努力、挣扎、迷茫和困惑。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积累了很多经验,为后来培养凯西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花开并蒂

两年后的2009年,我们家又一次迎来了捷报频传的日子:凯西被所有她申请的常春藤名校录取,如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布朗等大学。

一时间汪氏两姐妹成为许多当地报纸的头版新闻,在社区、学校、朋友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当人们传递着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时,也在询问着这是如何发生的。

哈佛、耶鲁、麻省理工学院是众所周知的世界数一数二的名校,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夕法尼亚、加州理工学院、布朗、康奈尔这些也都是世界著名的大学。时而会听说有孩子被其中的一所或是几所这样的大学录取,怎么可能她们被所有这些大学录取,而且两人又出自同一个家庭?在这背后有太多的故事,它们记载着我们的欢笑快乐,也记载着我们的艰难和曲折。

第二章 奋斗之家

饮水思源

198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政道教授发起了一项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的计划(CUSPEA计划),每年在中国大学选拔大约100名的大学生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我的丈夫幸运地通过了1982年的选拔考试,成为其中一员。

在纽约留学期间,他亲眼目睹了李政道教授在讲台上的翩翩风采,亲耳聆听了李教授深入浅出地阐述物理学的前沿问题,并有幸在个别场合倾听到李教授有关教育和社会问题的谆谆教导。在这些交谈中,我丈夫了解到,李教授不仅在学术上有着非凡的造诣,在思想上也有着崇高的境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李教授一直在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教育事业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为纪念夫人秦惠莙女士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关怀,他还用全部积蓄设立了"莙政基金",用以激励和帮助新一代的中国学子。李教授不仅是一位当代科学巨匠,更是我们光辉的精神典范。

奏凯美利坚

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我们的及时个科技软件进入了美国科学领域软件前5名,客户遍布世界各地——大学、研究所、科学顾问公司、化工厂等。后来,公司又相继开发了两个科技软件产品。我们用辛勤的劳动和智慧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获得了成功。

2001年,因为在科技领域的贡献,我丈夫入选《美国名人录》(Who's Who in America) 。在美国,名人录有很多不同的版本,马氏(Marquis)名人录在美国是具有的,各大图书馆必备一册。在该书2001年版的5520页记载着: Wang,John Xiao Wu,software company executive:b.Hefei,Anhui,China,January 6,1958;came to US,1982;s.Zhi Dao Wang and Xian Zhen Fang;m.Lin Hu,Aug 24,1985;children:Fanny,Kathy,Bill…

2002年,我丈夫又入选了马氏《世界名人录》(Who's Who in the World) ,被记载在此书的2302页。

因为他,我们全家人的名字都被列在上面,也算是"附骥尾而致千里"了。

在创业期间,从周一至周日,我们根本没有时间休息,工作到凌晨1点是非常正常的。周末,我们经常带着孩子们去办公室工作,瑶瑶学会了帮我们折叠纸盒。孩子们累了,我们就把衣服铺在地板上,让他们休息。虽然,当时他们的年龄都很小,但他们可以感受到父母创业的辛苦和成功的不易。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奋图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们相信,我们的努力会影响孩子以后的生活和理念。我们经常告诉孩子们:你们的未来掌控在你们自己的手上,要以不懈的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第三章 中美教育的差异

中美文化的差异也反映在孩子教育的理念上,而且非常普遍,这是不争的事实。在与朋友们交流时,大家常常会谈到美国主流社会对华人家庭教育孩子方式的一些误解,同时也探讨反思华人父母在教育方面可能存在的误区。中美文化各有精华和糟粕,几十年来,我们努力地去认识和体会这两种文化的差异,尽可能融合各自的精华来作为我们培养和教育孩子的指导。

在中国文化中,父母重视孩子教育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父母总是愿为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做出无私的奉献和牺牲。华人的家庭观念强,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近年来美国渐渐兴起的家庭学校(孩子不上学,由父母自己在家里授课)就是对父母重视孩子教育的肯定。一个国家的发展,一种文化的进步都离不开教育。对这些优良传统,我们不但要坚持,还要发扬光大。

华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有很多可取之处。他们要求孩子精益求精、一题多解,毫无疑问,这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和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有着积极的一面。他们鼓励孩子不畏艰难、刻苦向上也值得美国父母借鉴,成功不是来自一份灵感和九十九份努力吗?

美国教育强调灵活运用知识,强调团队精神、领导能力、创造力和奉献精神,接受美国教育的人在发明创造上更胜一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多么掷地有声的教诲。在美国这片新土地上,我们找到了继承、发扬和光大中国文化的新源泉。汲取中美两种文化的精华来指导培养和教育孩子成了我们的思想指南。我们一方面要与孩子们一道摸索高效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也积极鼓励孩子们参与社会活动,为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开发他们的创造力,认真培养他们的领导力,不懈地激发他们的团队精神。

兴趣是个好老师

美国人教育孩子方法灵活,并尝试寻找不同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于 32 x 12 = 384 这样一道数学题,中国老师教孩子们的方法是:

32

12

64

+32

384

美国老师用中国的方式,也用美国人的方式:

3212 = 32(10+2)=3210+322=384

中国的运算方式是一种严密的逻辑运算,而美国的运算方式更灵活,是化大为小、化整为零的方法。

美国学校注重从感性认识开始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如何理解 40 + 3?

美国小学老师对儿童的教法是数豆。10粒豆为一组,共4组,另一组则是3粒豆。4组10是40,然后再加3,答案是43。

你可能会觉得这种方法太慢了,简直是在浪费时间。但美国的教育理念就是,不仅让孩子在兴趣中学,还要让孩子真正理解和应用。这种"蜗牛爬"式的教学,往往让孩子从一开始就养成旁敲侧击、追根究底的好习惯,鼓励孩子从小就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正如中国人所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团队精神

美国学校强调团队精神。从小学至大学,美国教育都强调团队的力量,就像中国谚语所说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老师经常让孩子们分成小组做项目,每个孩子的个人成绩都取决于小组的总体表现,从而培养孩子们团结互助、齐心协力的精神。

团队精神是美国教育的精华之一。它不仅仅体现在美国的孩子和家长特别热衷的体育运动上,还体现在各种不同的活动场合,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科学研究甚至在玩耍中。既然我们的孩子不擅长体育,那么就鼓励和引导他们在学习、活动和玩耍中培养这种精神。我们全家也常常在一起做一些趣味活动,培养家庭的团队精神。

孩子们上小学的时候,每年夏天,都会联合邻居的孩子,在骄阳似火的酷热天气里,在路口撑开太阳伞摆小摊,叫卖柠檬水。孩子们有的负责制作,有的负责运输,有的则负责收钱。人手不够时,我也会加入他们的行列,成为运输队的一员,帮助他们做后勤工作。孩子欢快的叫卖声,吸引着来往的人们。为了支持孩子们的活动,我们和其他孩子的父母也会向她们买几杯。在24小时的辛勤工作后,她们再和同伴们探讨如何将售卖柠檬水所得合理地分给每个参与的孩子。这是一种既有收获又有趣味的团队合作实践。

孩子们小时候很喜欢同其他的孩子一起玩大本营(Home and Base)游戏。在地上画两个圈作为孩子的大本营,选出一个孩子站在大本营外捕捉奔跑在大本营间的孩子。我发觉在这个游戏中被选出的那个孩子,由于势单力薄很难抓住别的孩子,就建议他们改变游戏规则,选出两个孩子站在大本营外,发挥团队精神,齐心协力合作捕捉。孩子们改变方法后,我常看到被选出的两个孩子在悄声耳语并神秘地窃笑,孩子玩得更开心、更持久了。

有一次,凯西在学校与同学的合伙作项目没有得到好成绩,因为她的队友没有完成她应该做的那部分。于是,凯西生气地告诉我说:"妈妈,下次我再也不要选择队友了,我独自一个人也会做好。"

这是一个谈论团队合作力量的好机会。

我给她一双筷子,问:"你能折断它吗?"

"当然,这很容易!"她面带微笑,轻而易举地折断了它。

然后我给她一把筷子,问:"你能折断它们吗?"

她迷惑地看着我。

"试试看吧!"我催促着她。

她红着脸,试了又试,却没有办法折断它们。

"这就是团队合作的力量,"我向她指出,"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折断每一双筷子,却很难打败筷子的联盟。"

接着,我给她一双木筷子,一双竹筷子,让她再试一次。"哪一个容易折断?"我问道。

她说木筷子易折断。

现在她明白了,她不仅需要团队,还需要知道如何选择队友。"在队友有困难时,还要互相支持,然后才能战无不胜。"我丈夫补充道,并向她讲述了一个自己在小学的一次野营拉练中的小故事:同学们分小组竞赛登山,十个同学为一组。他所在小组的孩子多数比较文弱,但是也有两个人高马大,而对手大多数身强力壮。乍一看,他的小组必败无疑,但最终他的小组赢了。

"怎么会呢?"凯西好奇地问。

因为登山要过一个高坎,而过这个高坎只有中间一条窄道比较容易上,从边道上则又险又滑。他的小组发扬了团队精神:两个人高马大的孩子首先抢占了有利地形,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上拽下托,努力帮本组文弱的孩子一个个都过了高坎才继续往前冲。而对手的小组成员们为了抢先到达山顶,争先恐后地在那窄道上你推我挤,都想自己登上山顶。,当他的小组的孩子全到了山顶时,对手的小组还有孩子在半山腰上。

"这就是团队的力量!这就是团队的灵魂!"我丈夫这样总结。

美国中小学初探

美国大学前教育与中国有很多不同之处:

美国大学前教育可分成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通常情况下,小学是一年级到五年级,中学是六至八年级,高中为九至十二年级,不同的学区可能有些区别。美国的公立小学、中学、高中是真正的免费教育,没有学杂费、书本费。当然,更没有户口制,只要住在学区内就享有该学区的免费教育。

一般情况下,美国小学每班只有一位老师,这位老师要教各门学科,如英语、数学、科学、音乐、历史等。孩子的功课和家庭作业很少,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玩儿。

初中有一个跳跃和变化,即每一门功课由不同的老师来教,作业量也有所增加。一些美国初中与中国不同的是,他们的科学课程仅仅教授基本的科学知识,而不像中国的初中那样分为化学、生物、物理等。美国的初中还开设技工课程,旨在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

高中开始要求孩子们认真分科学习科学:化学、生物、物理。但是,每个学科的内容必须在一学年完成,这要比中国孩子学习进度快好多。大多数高中的课程分为正常课程(Regular Course )、荣誉课程(Honor Course)和大学先修课程( Advanced Placement,简称AP)。学校会根据学生的成绩,为学生安排三种课程。

大学先修课程相当于大学一年级课程,大多数大学承认高中的大学先修课程学分。在高中上大学先修课程可以为以后上大学节省费用,如果大学先修课程成绩高于3分或4分(满分5分),进入大部分大学后就可以抵大学学分。不同的高中对学生选修大学先修课程的要求有所不同,所以,如果不想让孩子输在高中的起跑线上,事先了解所在高中的规定和要求非常重要。

美国高中要求文理并重,不予分科。当完成了基础和必需课程后,学生有自由选择其他课程。美国高中也有各种俱乐部和运动队,很多可以自由参加,有些则需要通过选拔获得资格。最近,美国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影响到了学校,有的学校为了节省预算,开始削减一些俱乐部活动。

美国学校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师可以自由选择书籍、资料来教课,学生则常常被要求自找材料作研究和写论文。有时,整整一年没有任何教科书,即使有教科书,老师也不会根据教科书按部就班地教课。所以很多时候,孩子要上图书馆或上网搜索相关材料进行研究和完成功课,这是美国教育的特色之一。这样做的好处是灵活机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工作能力。弊端是,这种教法不系统,学生难跟进,没有书,孩子们如何学习复习?为了让孩子能系统地掌握知识,如果学校不提供课本,我们都会为孩子买书作为参考教材。

美国教育从小强调孩子的表达和演示能力。小学时,每个孩子每周都有一次展示机会。每个孩子可以带一件东西到学校,无论是一只宠物还是一件传家宝、一件玩具,用5分钟时间在讲台上介绍给同学。初中和高中的孩子们,则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准备,然后在班上介绍他们的项目。

另一项与中国中小学不同的是,在美国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室。学生换一节课,就要转教室,而老师则原地不动。这样可以锻炼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选修不同的课程创造了条件。记得瑶瑶刚进高中时给我们的及时封信的及时句话就是:"妈妈,今天是开学的及时天,我找不到教室……"不过不用担心,几天下来,孩子就会摸着门道。

美国大学升学初探

美国大学升学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基本上是一考定终身,如果遇到生病或是意外事件,那就惨了;而美国则是一年有多次大学升学考试,而且考试成绩几年内都有效。

美国大学升学有两种标准考试: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和ACT (American College Test)。

SAT是美国大学使用最广泛的大学录取标准考试,每年有七次,它又分为SATⅠ和SATⅡ。SATⅠ包含三个部分:阅读理解、数学和语法写作,每部分满分是800分,总共是满分2400分。SATⅡ是单科考试,种类繁多,每一单科满分为800分,如:物理、数学、化学、生物、外语、美国历史、世界历史等。不同的大学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方向选择单科考试。

ACT 是另一种美国大学录取标准考试。每年有六次,分别安排在2月、4月、6月、9月、10月、12月。ACT 考试包括四个部分:英语、数学、阅读和科学推理,满分为36分。所有的美国大学都接受ACT成绩,近年来,参加 ACT 考试的学生越来越多。

美国的一般高中不会帮助学生复习准备大学录取考试,有些老师也不负责任,常常是考试来临还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老师的教学也未必能涵盖所有的考试内容。如此一来,孩子们的自学将是必需的,并且会起很大作用。

美国高校要求学生发展,但不同的大学对学生的要求有不同的侧重。除了标准大学升学考试成绩,其他因素如年级排名、高中平均成绩(Grade Point Average,简称GPA)、课外活动、社区服务等也影响大学录取,特别是美国的著名八大常春藤名校和其他顶级名校如麻省理工、加州理工、斯坦福等,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一些。申请美国大学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填写多页名堂众多的申请表格,写几篇文章外加几封推荐信。

孩子如果希望去这类名校,高中成绩、年级排名、选课难易程度、标准考试成绩(SATⅠ或ACT、SATⅡ、AP)都是重要因素。美国成绩好的孩子很多,特别是亚裔孩子,所以,成绩好只是进名校的必备条件,而不是进名校的充分条件。

这类顶级名校要的是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道家僧**的评论:

正为如何引导孩子顺利渡过叛逆期发愁,看到网上的连载,觉得挺有意思,买来看看,希望有点帮助。

2012-02-23 08:53:0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我的师姐夫妇俩写的书,很多实际的可借鉴的案例。很实在的书,不是空泛的理论。诚心推荐!

2013-06-22 23:25:22
来自yilanzh**的评论:

作者夫妻无私分享了很多学习方法,非常有价值!已经推荐给了很多朋友!

2012-04-27 09:04:1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深度了解美国高中,资料丰富。尤其喜欢附赠的地图,对学校的地理位置有了直观的了解。

2013-07-16 17:03:28
来自聪明龙**的评论:

也许因为作者多年旅居美国,汉语十分朴实。此书以内容取胜,不玩花活儿,不故弄玄虚,非常棒。

2012-02-22 18:31:5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只能因人而异,真的作者的孩子确实很棒

2012-08-20 16:47:15
来自天山无**的评论:

我是搞教育的,读了此书,对作者教育孩子的思想高度和解决问题的技巧,映象深刻。 对一些难缠的关键性问题作者不但不躲避,反而是迎头而上,分析得透透彻彻,处理方法多有独到之处,看来是下了真功夫的。 比如,起跑线上输和赢的问题,小孩从启蒙到自我认识阶段的引导问题,初中时学业上如何突破建立孩子自信问题,高中的具体规划和时间按排保证学习效率问题。 对这些难题症结他们能见常人所不能见,处理得巧妙、得法、得力。他们孩子得成功也就不奇怪了。看来两种文化的结合确实给了他们竞争的优势, 既然他们可以做到,我们为什么不借之一二呢? 建议从教者读读此书…

2012-03-17 04:54:3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我看着不错,孩子没咋看,有些方法可借鉴,就是区域文化差异大

2013-06-07 13:11:36
来自paopao5**的评论:

孩子看了很受鼓舞,表示想去哈佛!其实去不去倒无所谓,关键是能成才。

2012-02-22 13:58:0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去浙江大学培训的时候教授推荐的。看看还可以。

2014-11-26 22:07:0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该书详细记录了培养过程,还有心得,具体的方法,真是不错的书

2013-07-24 08:43: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美国和中国教育体制不同,不过书中可以看出这位母亲的用心和付出,女儿才能拔尖,出色。

2013-10-03 18:51:5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学校推荐家长读的,很好的书,看后觉得美国孩子的成长环境真好。

2013-04-09 11:23:3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真的能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才吗?看了这本书,我觉得这是非常有可能的。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

2012-02-20 09:02: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对我来说很好的一本书,介绍了让孩子从中美两个国度的优点教育孩子,也介绍了考各个大学的流程,很详细,想出国深造的孩子多看看

2013-10-18 16:10:14
来自夕阳情**的评论:

非常好的一本书,适合想了解美国教育的各层人士。

2014-12-20 21:34:53
来自浩气天**的评论:

一个孩子进哈佛不难,难的是两个都进,而且所有申请的常春藤名校都把她们录取了。以为会是怎样了得的父母,看照片也平平无奇,真是让人敬佩!

2012-02-23 13:11:54
来自么么bob**的评论:

自己还没看,女儿已经看了,虽然她暂时得出不靠普的结论(或许也不是不靠普,她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但至少已经影响到她了。希望她能在书中得到正确的引导。

2013-06-11 20:26:48
来自farblue**的评论:

不是那种让我期待很大的书,作者写的都是细枝末节,而教育确实也体现在细微之处,区别在于知识分子利用自己的优势,用点心能教出高材生,普通人用点心也能教出好孩子。

2013-06-02 09:38:3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中的教育方法比较适合学习成绩较好的有一定实力的孩子,同时让我们了解了美国的一些教育和中西结合的一些实用的方法。对有意留学的学生很适用。

2012-03-19 15:44:03
来自miffy52**的评论:

通过这本书了解了美国的教育及高考体系,体会到了华人家庭的不易,但同时增强了信心,只要方法对肯努力,培养能力全面发展,再多的偏见也没办法阻拦我们向上!

2013-05-27 15:17:5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老公在美国亲自听了作者的演讲,说深受启发,建议我给孩子买一本他们出的书籍来看,早点儿给孩子做好在美国读书的规划,因此我深信这本书应该会让我们受益!

2014-03-30 14:44:01
来自恩希妈**的评论:

素质教育,应该是当前国内小学未加以足够重视的内容,我们期待孩子有理想、有爱心,可实际上国内的小学教育远远达不到这个目标,希望自己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更多的启迪。

2012-09-24 22:45:34
来自shuxian**的评论:

这本书里,有中国式教育的影子,所以我读起来挺亲切的。但是在孩子的创造性、社交能力、创新思维、超广视野的培养方面,作者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国式教育所不能及的。总而言之,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2012-02-23 08:46:31
来自园丁曲**的评论:

这本书的特点是以如何去做为基础,不套理论说空话,也不说教。书中的一些学习技巧和家庭建设的具体方法非常实用, 作者对问题分析得也很深入。当然此书最有意义的可能是作者的这套新思维和方法,可能在中国不能全用上,很多还是可以借鉴的。是本充满创意的好书。

2012-02-29 07:29:41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