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里的中国图书
人气:13

经典里的中国

华文世界的经典领读者杨照,带你重回朝气蓬勃的先民时代,阅读中国的经典,走进经典里的中国。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化>中国文化>其他  
  • 作者:[杨照]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49524020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1
  • 印刷时间:2016-11-01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系是杨照结合“历史式读法”和“文学式读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诗经》《论语》《孟子》《老子》《墨子》《庄子》《战国策》《左传》《荀子》《尚书》)的选读和导读。通过对这十部经典的部分章节的逐字逐句解读,还原经典于具体的历史情境和历史脉络,展现出先秦时代诸子百家面对现实变化提出的因应之道,勾勒学派代表人物有血有肉的个人形象和个性及其现实活动;同时,通过还原,让今天的读者领略到经典所展现的思想和时代精神独特魅力,既因为古今时代境况差异而激发个人的思考,又因为古今相同而感同身受,汲取古人先贤应对生活的伟大智慧。

这些产生于不同时空环境下的文献,记录的毕竟都是人的经验与感受,我们今天也就必然能够站在人的立场上,与其经验、感受彼此呼应或对照。也就是,我们能够从中读到相似的经验、感受,隔着时空会心点头;也能够从中读到相异的经验、感受,进而扩张了我们的人生体会。

——杨照

编辑推荐

杨照,华文世界的经典领读者。数年来孜孜以求,选取开创性、原创性、代表性的中外经典,以“文学式读法”和“历史式读法”直接面对原典智慧;带着自谦的“偏见”和真切的问题意识,寻找现代人与传统经典之间的亲近感,实践个人直面传统经典、汲取经典智慧的可能路径,展现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带你重回朝气蓬勃的先民时代,走进经典里的中国。诞生于媲美古希腊、充满生机和活力、群星闪耀的先秦时代的思想家和经典,织就的不仅是经典文本里的中国,也是“经典”的中国,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乡”!

自由探索无涯无际的古代思想世界。你会看到,《诗经》中传唱千年的民歌、《战国策》里古代中国的“权利的游戏”、《尚书》昭示中国古代政治启蒙的关键时刻、《左传》记录封建秩序的日薄西山、《论语》展现的活泼泼的师生关系,一幅幅古代思想与生活世界的精彩写实图景,一窥中华文明的基本面貌。

直接领略来自原典的亲切活泼的智慧哲思。爱哭爱笑会生气的先师孔子、遍游列国以滔滔雄辩捍卫信仰的孟子、起于微末身体力行兼爱非公的墨子、从南方思想世界走来的慈爱隐者老子、宁做泥潭里快乐摇尾巴的乌龟的庄子、真正塑造儒家主流的大宗师荀子,他们中国思想史谱系中的先驱象征,也是生活在具体历史情境中的有血有肉的个体,在现实中摸爬滚打,解决自己的思想人生困惑,因应时局变化动荡,展开了伟大朴实的生命姿势,也绽放了亲切活泼的思想智慧。

附有杨照精心挑选的原典选摘,独辟蹊径面对经典。不同于传统的经典段落的选择,以独特的视角,呈现给读者具有个性、能够反映每一本经典言说特点、语言风格、时代情境的段落。跟着杨照细细解读之后再读选摘,或是先读选摘再与杨照共读,定会有丰富多元的阅读体验。

作者简介

杨照,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本名李明骏,1963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曾任《明日报》总主笔、远流出版公司编辑部制作总监、台北艺术大学兼任讲师、《新新闻》周刊总编辑、总主笔、副社长等职;现为新汇流基金会董事长,“诚品讲堂”、“敏隆讲堂”长期经典课程讲师,并在News98电台、BRAVOFM91.3电台主持广播节目。

主要著作有《迷路的诗》《我想遇见你的人生》《故事照亮未来》《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呼吸》及现代经典细读系列等四十余种。

目录

尚书:追寻永恒的天命

诗经:唱了三千年的民歌

左传:封建秩序的黄昏

论语:所有人的孔老师

墨子:庶民社会的主张

庄子:开阔混同的精神世界

孟子:雄辩时代的斗士

尚书:追寻永恒的天命

及时章 中国古代知识系统的形成

神圣文字与世俗文字

被遗忘的《尚书》

王官学之复兴

哪个版本才

累积千年的知识层级系统

第二章 三千年前的政治启蒙

一字多义多用途

周人的深层焦虑

原则与弹性

殷鉴不远

追寻治国的原则

第三章 传说与神灵的时代

《汤誓》年代之谜

巫觋治国──商人的政权基础

帝尧的用人之道

附 录 《尚书》选读

在线预览

尚书

神圣文字与世俗文字

这本书,叫做《书》《书经》或《尚书》,不同的称呼,重点都在“书”字上。

“书”(書)字在今天的日常语言中,只留下了一点点甲骨、金文中所见的象形造字原意。像是“书画展”,“书画”两字连用,有些人看到了,产生的联想恐怕会是一条长桌上摆放一堆书籍,后面的墙壁上则挂着一幅幅的画。不是的,“书画展”展的是“书法”和“图画”作品。所以“书家”不等于“藏书家”,前者专精于写字,后者则是以收藏了大量特别的书籍而闻名。

“书法”,本意是“写字的方法”。不是每个会写字的人,都能写“书法”,要写得符合一定的规范,到达一定的程度,才是“书法”。“书”的甲骨、金文原形是手里握着一支笔的形象,放在像是砂盆般的容器上,所以本意是“写”。当它用作名词时,指的则是“被书写下来的”,或是“被记录下来的”。

《尚书》的“尚”,意思是时间上高古久远。《尚书》二字连用,说明了这本书的内容,是高古久远前,几乎是中国最早记录下来的资料。最早留下来的,是什么样的资料呢?是周代朝廷、政府的官方文件。

中国文字的起源极为特殊:及时,中国文字不是表音的;第二,中国文字具备很特别的功能。商代的甲骨文,在形体与功能上,都很接近埃及的象形文字。里面有很多符号源自对于自然现象的模仿、抄记,以图画或简笔的方式表示,方便一眼看出其意义。在古中国和古埃及,文字的用途明显都带有宗教性,具备沟通、记录超越领域神明信息的功能,而且文字都被统治阶级独占,其他人不能随便僭用。

埃及的法老,本身就是神,有着神的名字。中国商代的王不是神,但同时领有大祭司的身份,所以可以透过种种方式,与居住在另一空间的祖先沟通,获得祖先的指引或协助。商王的地位与权力,很大一部分源自他控制甚至垄断了和祖先之间的沟通。“卜”是他用来领受祖先信息的重要形式,甲骨文则是他用来记录祖先信息的一套神秘符号。

这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发展出的楔形文字,大异其趣。楔形文字是表音的,用芦笔在泥板上画出少数几个符号,就可以用来记录语言。而且楔形文字的原始用途,主要是在商业上。楔形文字从记录商业行为进而演变为商业契约,充分利用了文字一旦写下就不会变动的特性,弥补了语言无法存留的缺点。

到大英博物馆或卢浮宫,去参观他们的“古代近东”部门,就会发现主要的藏品中,一定有为数庞大的“泥印”。“泥印”是圆柱形的,上面刻蚀了漂亮的花纹,晒干或烤干了之后,可用来保障泥板上书写的内容不被任意改动。具有契约意义的泥板,需要加封另外一层泥片,在上面用“泥印”滚过,“泥印”上的花纹就会转印在泥片上,别人就没办法在不破坏泥印花纹的情况下,改动底下泥板的文字内容。这是苏美尔人,乃至于整个两河流域商业贸易之所以早早发达的关键助力。

原本用在宗教上的中国文字,到商周之际,经历了重大变化。周人承袭了殷商的文字,却将其原有的强烈宗教色彩除去,赋予文字很不一样的意义。

商朝很早就掌握了高超的青铜器铸造技术,商人会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不过这些铭文主要属于族徽的性质,用来标示青铜器属于哪个家族,并不是真正的文字。

到了周人手中,青铜器铭文的性质改变了。周代青铜器上开始有了金文,也就是文字的连缀。很快地,青铜铭文有了固定的格式,其中一个常见的铭文用语,是“子子孙孙永保用”。这个句子表明了周人对青铜器的一个重点看法─这是可以抵抗时间,不会毁坏,能够一代代不断传留下去的东西。此外,这句话也标示出了在青铜器上刻蚀文字的核心用意─让这些由文字记录下来的信息,可以和青铜器一样不朽,一直存留。

从商代的甲骨文到周代的金文,尽管两者使用的文字符号高度重叠、雷同,但其根本精神已有了巨大改变。甲骨文的本质是神秘的,代表超越的信息;金文的本质则在于凝结、固定、传留意义。书写的行为,在殷商时带有人世之外的神秘气息,在周代则呈现出强烈的时间感,或说“抗拒时间流逝”的特性。

为何书写?为了要把有价值的信息或真理,借由文字固定下来,使它得以跨越岁月,让后人也能接收。周代的书写,最早从和青铜器的结合中,取得了这样的新意义,然后这种性质回过头来感染、传递到文字上。不只是刻在不朽青铜器上的文字,所有的文字都被周人视为恒久的,因此受到重视甚至尊敬。

这样的渊源,使得周代早期的文字记录,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属于那些有能力从殷商那里学会如何刻写文字,又有能力继承殷商青铜铸造技术的极少数人。也就是说,文字在周代明确属于“王官”的传统,是以姬姓、姜姓等几个建立周朝的大族为中心,发展出来的统治阶层文化。

其次,文字和时间、世系纵向联系,三者有着密切关系。为了保留,所以不辞辛劳写下来。那也就表示了周人建立了一套新的标准,认为有些前人的所作所为具备特殊价值,不该随时间消逝,应该找到方法把它们留存下来。所以他们就挪用了本来商人发明的用于记录非人事、超越界信息的文字,改成这样的用途。

诗经

悲愤的离婚女子

《诗经》中常见的通例,是以大自然现象作为启发、引领,带出人间生活的片刻情绪。《匏有苦叶》可能是个例外,是一连串的河边即景。《谷风》是另一个例外,这是一首不折不扣的叙事诗,是严谨单一观点的叙事诗。

开头仍然是大自然现象: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从山谷里吹来阵阵的风,带来又阴又湿的气候。黾勉同心,不宜有怒。尽量同心过日子,为什么要像天气那样阴沉发怒呢?接着是农事上的比喻: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葑是芜菁,菲是萝卜,都是地下根,收成时必须拉着地上的叶,才能将根拔起来。这句表面的意思是:采芜菁、采萝卜,有办法不连根带叶拔起吗?底下的意思,是和前一句连起来,形容夫妻是一体的,无法分开,但为什么不能努力同心,却要常常摆脸色发脾气呢?

这一段的一句:德音莫违,及尔同死。“德音”是尊称别人说的话。你说过的,要一起老去一起死,可不要反悔违背啊!

及时段就让我们明了了,这是一对夫妻的故事,而且恐怕不会是个甜美幸福的故事。第二段:行道迟迟,中心有违。这句应该是呼应及时段及时句的,她走在路上,所以会感受到谷风阴雨的吹袭。“违”字从“辶”部,本意就是从走路上来的。我们今天习惯连语说“违背”,但其实“违”“背”两字有不同意义。“背”是相反方向,转过身回头走;“违”则是没有走在路上,走到正路以外的地方去了。“违法”就是没有依照法律规定,走到岔路上去了。她走得很慢,因为打心底就不愿意走上这条路,恨不得能够走到别条路、别的地方去。

不远伊迩,薄送我畿。“伊”字和“薄”字都是没有意义的语词。这句话形容的是不情愿地走在路上,回想刚刚怎么走出来的,心中怨叹:不期待你送得很远,但至少可以送我到门口吧!也就是说,出门时,丈夫甚至连送她到门口都做不到,不愿意做。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谁说荼菜是苦的呢?和我现在的心情相比,就算荼菜都像荠菜一般甜美啊!前一句话这样形容心情的痛苦程度,可是后一句却说:新婚时的欢乐,简直就像兄弟相处般自然、亲密。这两句话要怎样连起来?看了后面的诗,我们会知道,新婚,讲的不是她自己,她眼前看到了别人的新婚欢乐,以至于心中痛苦不堪。

往下读,就知道这“宴尔新昏”的人是谁了。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以。成语中的“泾渭分明”来自于这两条汇流的河流,在汇流处,泾水很清,渭水很浊,构成奇观。诗中用这个现象来推衍:和清净的泾水相比,渭水看来很混浊,但其实渭水在静止之处,也是清澈的呀!你们新婚欢乐,就嫌我,要把我赶走了。

读到这里,我们懂了。原来“宴尔新昏”在那里享受欢乐的,是她的丈夫。丈夫娶了新妻子,就把她赶出来,她被赶出家门,痛苦迟疑地走在路上,而离开时,丈夫甚至连送到门口都不肯。

因而泾水、渭水的两句,也就多了一层比喻意义。和新人放在一起比较,显得老丑不堪,然而我并不是从来都这样老丑,我也有年轻当新人的时候啊!

到这里,诗的情绪都是哀苦的。然而此处却有了转折:毋逝我梁,毋发我笱。这是祈使的语气:你可不要到我堆好、用来拦住鱼的河梁那里去!你可不要去打开我的捕鱼篓啊!坏女人,你不要动我的东西,那些鱼是我的!

但这样的怒气快快来,却也快快去,立刻又换回了悲苦、无奈的心情:我躬不阅,遑恤我后。唉,我来自身都照顾不到了,还怎么管得了离开之后发生什么事呢?

再下来: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这四句,可以是记事,也可以是比喻。视之为记事,那就是她在回想住在河边的生活:水深的地方,要用木筏(“方”)或小船渡河;至于水浅的地方,那就可以游泳。若是读做比喻,那是她用这样的事情来表达:遇到了什么状况,就得变通想什么办法,这一直是我张罗家中事务的本事。所以接着说: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有什么缺什么,不就都是我努力去张罗来的吗?不只对自己家、自己家人如此,遇到了亲戚、邻居别人家有丧事,我也都连滚带爬赶去帮忙。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贾用不售。“慉”心字边加一个“畜”,意思是在心中感念。你非但不在心中感念我的这些好处,反倒把我看作仇人,要把我赶走。拒绝了我的美德,而且好像势利现实的生意人,对待卖不掉的东西一样。

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且育,比予于毒。前句的“育”字是语词,说的是:当时和你生活,难道那么美好、那么容易吗?还不是充满了恐惧与贫困。那样的日子很平顺吗?还不是跟你一路颠颠踬踬地走来。后句的“生”“育”,可以指生了孩子,将孩子养大,不过因为前后都没有其他句子提到孩子,她离去的心情中也没有对孩子的挂念与不舍,所以或许解为让家庭、家业无中生有并逐渐变大变好,比较合理。结果呢?你却把我看成毒药啊!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愈想愈气,愈想愈不值得啊,我竟然还帮你晒好了菜干,给你过冬!宴尔新昏,以我御穷。你们正在享受新婚欢乐,却吝于照顾我,为了节省开支把我赶出来。

愈说愈悲惨啊:有洸有溃,既诒我肆;不念昔者,伊余来塈。你对我,不是趾高气扬地炫耀,就是怒气冲天,给我的都只有辛苦的工作。“塈”是特别的风俗,媳妇刚过门,一切还不熟悉,也还无法明确确定在这个新家中的宗族身份,所以会有一段过渡期、缓冲期,有的说法是三天,也有说是三旬(三十天)的,在这段期间媳妇是不需要工作的。所以她感慨地说:你都忘记了那段当我新嫁进来,还在“塈”中的日子了啊!唉,那是她当年的“宴尔新昏”啊!

这是一首讲离婚的叙事诗。在那个从原来家中出门的时刻,这个离婚女子的遭遇与心情。这样的题材,难免让我们想起东汉时的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写的也是一个离婚妇人的故事。不过《谷风》的叙事,比《孔雀东南飞》来得简约,却包藏着更戏剧性的转折。读这首诗的人,都一定会对“毋逝我梁,无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这段留下深刻印象。突如其来的凶恶、愤怒口气,在想象中对着抢走她丈夫的人指斥:不准你动我的东西,我辛辛苦苦准备才抓来的鱼,不准你偷走!但一说完这话,甚至无法维持片刻的自欺,立刻明白自己这话的荒唐与无力,现实包拢过来,只能黯然承认:我都无法留在这里了,要怎么管得着河梁和鱼篓呢?

这样的情绪转折,比其他指责负心男人的话,更让人替她伤感。是非常细腻的文学手法。

热闹的青春戏谑

还有另外一种歌的形式,可以借《桑中》这首诗来认识。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唐”是一种可吃的野菜,“沬”则是卫国的一座城。诗里说:到哪里去采唐草啊?到沬城的郊外去采唐草。云谁之思?美孟姜矣。然后问:你在想谁,在打谁的主意啊?回答:我喜欢的是姜家的漂亮少女啊!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要到沬城郊外采唐草,一路想着姜家的美少女,描述和她约会的情况─“她先在桑中这个地方等我,两人见面了她就邀我一起去上宫,分手之前她还一直送我到淇水岸边呢!”

后面两段,和及时段几乎一模一样,只有换韵连带换几个字而已。第二段是: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到哪里去采麦呢?到沬城外的北边去。想着谁呢?我喜欢的是弋家的美少女。第三段: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到哪里去采芜菁呢?到沬城外的东边去。想着谁呢?我喜欢的是庸家的美少女。

这首诗最重要的特色,就是不适用于我们前面所说的层次结构。这首诗没有层次,因为它的形式与层次无关。形式上,这是集体的少男情歌。我们不能拘泥从文字表面来解释歌中的意思。看文字表面,那要么有一个男人,不要脸地先追求姜家少女,又追求弋家少女,还追求庸家少女,而且跟她们每个人约会都是一模一样的过程,这像话吗?

要不然是有三个男生,及时个喜欢姜家妹妹,第二个喜欢弋家妹妹,第三个喜欢庸家妹妹,而三对情侣的约会场景凑巧都一样,这又像话吗?

这是首年轻男生集体欢唱的歌。固定套装的歌词,轮到谁唱,谁就把“云谁之思?”后面一句的答案,改成自己的意中人。如此一来,歌也就有了公开告白的功能,让大家知道这个男生爱哪个女生。而套装歌词讲的是女生“其我乎桑中……”于是告白的男生也给自己留了面子,好像女生也喜欢他,说不定唱的过程中,那个被点名的姜家少女就羞红了脸说:“不是我!”或“我才没有邀他呢!”充满了青春戏谑的热闹。

孟子:雄辩时代的斗士 “不得已”的孟子

孟子的雄辩建立在一个他自己深信不疑的道理上——仁义可以强国、仁义可以征服、仁义可以战胜诸国统24小时下。那个时代的国君念兹在兹的都是如何扩张国势,如何比邻国更强,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征战。他们不理会传统伦常规范,觉得那是已经证明过时、失效了的方法。

儒家传承封建王官学,以古昔为标准,严厉批判现实,主张逆转变化,恢复想象中的封建宗法黄金年代,恢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定则。这样的态度,基本上是不现实,也无法应对现实的,而是要取消现实已有的变化,将时间扭转回去,认为只要回到过去,一切就都好了。

这种主张,在战国时期愈来愈无力。尤其是做国君的,特别听不进这种话。一来,现实征战几乎不存在他要不要打的选择,不是你占人家土地,就是人家攻过来占你的土地。二来,真要回到过去,难道像魏国这种因破坏了封建宗法才兴起的国,要自我取消国的地位,梁惠王要交出国君位子,退回去当大夫吗?

到孟子的时代,真正有力量、有市场的,是纯粹现实功利的主张。纵横家教国君如何善用和邻国之间的关系,创造对己国最有利的情况。兵法家教国君如何训练军队、如何加强纪律、如何布阵作战。还有法家教国君如何更有效管制人民、如何集中人力与资源、如何降低统治上的不利变数。

孟子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开创了一条传统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新道路,并且找到了一种用来描述、推动这条新道路的论辩方法。孟子不是传统主义者,他不用“这是过去传留下来的,是圣王发明、运用过的,所以一定是好的”这种传统主义逻辑。他看重现实,针对现实而改写了仁义的意义。

当时的人普遍认为仁义就是一套传统政治原则,是在没有列国争战环境下形成的规范,仁义必然无助于富国强兵的现实需要。孟子却发动其滔滔雄辩,让我们在两千多年后仍然感觉得到内在的道理热度,主张仁义既不会妨碍富国强兵,也非和富国强兵无关,相反,仁义是朝向富国强兵好甚至是的途径。不循仁义之途,无法确实地富国强兵,还会带来许多后遗症。

“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很多人会背孟子这句话,却很少人回到历史的情境下真切了解孟子的不得已有多“不得已”。他的不得已,是因为他的主张违逆时势潮流,更因为他的主张也不是单纯从前人那里承袭而来的。他必须要辩,才有机会在众声喧哗的战国环境中,越过更容易被理解的传统主义和现实主义立场,被国君听到。

后世儒家变成了正统,孔孟又是正统中的正统,于是人们往往就忘了一个再清楚明白不过的事实—孔孟相关经典产生时,他们的想法、说法可绝不是正统。他们必须费很大的力气对抗当时的主流,努力改变别人的想法。他们说的道理,不是一眼就能懂得,他们更未握有可以强迫别人必须接受这些道理的权力。孔子活着的时候,没有这份权力;孟子活着的时候,也没有这份权力。

“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真不是随便说的。不辩,不靠辩建立起名声,手上没有任何具体权力的孟子,恐怕连让梁惠王见他,客客气气打声招呼说“叟不远千里而来”的机会都没有!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2017-06-13 18:52:43
来自l***n(**的评论:

书很好。在当当购物放心、方便、快捷、性价比高、质量有保障。物流快。购物体验好。

2017-06-26 16:09:0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包装和质量都不错

2017-06-27 18:55:4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图书不错,包装也精美值得购买

2017-06-28 20:23:42
来自j***2(**的评论:

不得不说纸质太一般了,小开本携带倒是很方便,但定价虚高,现在的图书市场真是泡沫太大,这样的书定价却那么高,只有活动时才卖的动吧……

2017-07-02 23:39:51
来自K***9(**的评论:

当当大促,活动价格给力,满意!

2017-07-05 10:18:2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包装完好,物流很快!

2017-07-07 20:38:03
来自汪***(**的评论:

小册子,好适合随身,慢慢看吧

2017-07-14 18:32:56
来自爱***命**的评论:

多年来,当当带给我发现好书的惊喜、购买好书的快乐、阅读好书的愉悦和收藏好书的满足。当当是爱书人的明灯、向导和天堂。当当是我友,我是当当友。感谢当当!为当当点赞!

2017-07-15 15:05:29
来自徘***灵**的评论:

经典里的中国 浅显易懂,不错。

2017-07-27 10:48:2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发货迅速,物流很快,书的品质也很好

2017-08-14 15:53:14
来自诶***(**的评论:

经典里的中国 很好,通俗易懂。

2017-09-14 19:25:2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经典里的中国 书不错,虽然购买过程中有些小插曲,客服及时给解决了。

2017-09-24 17:42:37
来自M***0(**的评论:

准备好好看看,经典里的中国

2017-10-23 19:03:2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值得收藏的一套好书

2017-11-02 13:03:3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经典里的中国 查豆瓣分比较高,适合给儿童读。

2017-11-06 23:32:4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经典里的中国 价格太贵,不知道是不是正版的,老师推荐,双11买的,很小,接近迷你版

2017-11-16 21:29:24
来自rendami**的评论:

超级喜欢这本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17-11-25 21:38:5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小巧的书,写得也很通俗易懂。但是,还是应该去读原著。

2017-03-14 15:44:24
来自cztcw97**的评论:

跟价格相比,纸质显得一般了,跟期待的有距离,希望内容不会

2017-03-08 17:56:34
来自小***(**的评论:

很不错。总体来说值得一读。读完最好做些笔记。真的好袖珍。

2017-04-22 18:43:21
来自七***(**的评论:

呃,想到了它小,但是没有想到这么小……可以当口袋书来看

2017-06-05 20:48:03
来自y***t(**的评论:

书的纸张特别舒服,大小拿在手上很合适。内容通俗,可以一天一本。价格有点贵了。

2017-06-12 16:38:22
来自l***6(**的评论:

经典里的中国 口袋书,很小很精致。还是很便宜的,本来以为没货了,结果居然给发货。当当活动真心给力了!!!

2017-06-09 00:42:2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打算买来后先自己看,再推荐给儿子。喜欢杨照写的他女儿的书,还有一些人文类书籍,相信他买这套大部作的。

2017-05-11 22:18:08
来自黄***h(**的评论:

书很小,可以随身带,理想国推荐的。杨照的我想遇见你的人生读过,感觉很不错

2017-06-15 18:28:3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喜欢杨照,喜欢诸子百家,杨照是真正的历史学家!

2017-08-07 23:41:26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