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心札记图书
人气:17

点心札记

本书涉及的大多为"五谷"加工的点心的故事、趣闻、传说,于是取书名为——《点心札记》(作者薛理勇)。 《点心札记》收录了《腊八食粥与晦日送穷》、《蚵仔饼与油墩子》、《油炸桧·油炸果》、《从天津"狗不理包子"到...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化>文化随笔  
  • 作者:[薛理勇]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807408659
  •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06
  • 印刷时间:2012-06-01
  • 版次:1
  • 开本:大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涉及的大多为"五谷"加工的点心的故事、趣闻、传说,于是取书名为——《点心札记》(作者薛理勇)。 《点心札记》收录了《腊八食粥与晦日送穷》、《蚵仔饼与油墩子》、《油炸桧·油炸果》、《从天津"狗不理包子"到上海"生煎馒头"》、《蒸饼·炊饼·馒头·包子》、《盘龙馒头和上梁馒头》、《鬼蓬头· 驴打滚·萨其马·老虎脚爪》、《馄饨与饺子》、《春饼与春卷》、《不大的大饼和很大的羌饼》、《山东煎饼与上海"包脚布"》、《从"胡" 字说古代的"胡饼"》等文章。

编辑推荐

点心是正餐之外的食品,且用于充饥,所以既不同于正餐的米饭、面条之类的食品,又不同于"吃白相"的零食,通常指糕、饼之类的粮食做的食品。 《从天津"狗不理包子"到上海"生煎馒头"》、《蒸饼·炊饼·馒头·包子》、《盘龙馒头和上梁馒头》……本书涉及的大多为"五谷"加工的点心的故事、趣闻、传说,于是取书名为——《点心札记》(作者薛理勇)。

作者简介

薛理勇,祖籍福建省福清市。1947年出生于上海。长期任职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从事上海历史、中华文化史、风俗史研究。主要社会职务有: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地名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道教协会常务理事等,并担任SMG纪实频道嘉宾主持。已出版的著作有:《文以兴游——豫园楹联碑刻赏析》、《上海路名地名拾趣》、《上海滩地名掌故》、《上海沧桑百年》、《上海俗语切口》、《上海妓女史》、《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上海老城厢史话》、《上海老学校》、《上海闲话》、《上海闲话碎语》、《上海租界史话》、《外滩的历史和建筑》、《消逝的上海风景线》、《食俗趣话》等,主编《上海文化源流辞典》、《上海掌故辞典》。

目录

麦粉为"面",米粉为"粉" 过年说"年糕" 元宵食粥吃元宵 清明说"团子" 七夕说"巧果" 中秋说"月饼" 重阳说"糕" 腊八食粥与晦日送穷 蚵仔饼与油墩子 油炸桧·油炸果 从天津"狗不理包子"到上海"生煎馒头" 蒸饼·炊饼·馒头·包子 盘龙馒头和上梁馒头 鬼蓬头·驴打滚·萨其马·老虎脚爪 馄饨与饺子 春饼与春卷 不大的大饼和很大的羌饼 山东煎饼与上海"包脚布" 从"胡"字说古代的"胡饼" "汤饼会"上食"汤饼" 冷淘是冷面的一种 馓子古称寒具 粽子溯源 定胜糕与寿桃 "四大金刚"说□饭 小钵斗甜酒酿 道家的青精饭与佛教的阿弥饭 "抢羹饭"与"豆腐羹饭" 过桥米线与过桥面 米花糖与爆炒米花 豆腐及其他豆制品 中国奶酪——乳腐和臭豆腐干 并非豆类制品的豆制品——面筋和烤麸 线粉·粉皮·粉条·麻腐 用粮食做的各种糖 上海的广式食品名称

在线预览

巧果是一种油炸果实,古代列为茶点。制作方法很简单,将初发酵的面团打成薄片,切成5厘米长、2厘米宽的长方片,沿长的一边中央横切一刀,顺手将面片作180度扭转,使之形成一个"结",放人沸油中炸至金黄,撩出即成。一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大多数南货店的糕饼柜长期供应巧果,一些糕饼店也现做现卖,大概到80年代后,上海已很少见到巧果出售了。 清《帝京岁时纪胜·七夕》中记: 街市卖巧果,人家设宴,儿女对银河拜,成为乞巧。记录苏州风俗的《清嘉录·七月·巧果》中也讲: 七夕前,市上已卖巧果,有以面白和糖,绾作苎结之形,油氽令脆者,俗呼为"苎结"。至是,成偕花果,陈香蜡于庭或露台上,礼拜双星以乞巧。蔡云《吴歙》:"几多女伴拜前庭,艳说银河驾鹊翎。巧果堆盘卿负腹,年年乞巧靳双星。" 看来,巧果是南北共有的食品,而且均在农历七月七日的"七夕"前上市,人们(主要是女人们)用它来祭拜银河两侧的"牛郎"和"织女",向他俩乞讨"巧",这个"巧"是他们的性交技巧还是织女的纺织技巧,这就说不清、道不明了。古人把农历七月叫做"巧月",七月七日叫"巧日"或"巧夕"。明何景明《七夕》诗:"楚客羁魂惊巧夕,燕京风俗斗穿针。" 在本书的相关篇章中提到,至迟从汉代起,一种以数字迷信为主的" 术数"开始风行,并不断发扬光大。自然数中的奇数被视为"阳数",偶数被视为"阴数",凡逢一月一日、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就是两个"阳数"相逢,必然是一个相互"对克"的不吉利日子,人们为了趋吉避凶就要举办一些仪式或活动,于是,这种仪式或活动就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节日活动。 目前所知最早记录到"七月七日"故事的当推南朝吴均的《齐谐记》 ——成武丁是一仙道,有道术。24小时他对他的弟弟讲:"七月七日玉皇大帝的女儿织女将要渡银河,吾已被玉皇大帝召回,要与你告别了,估计三千年后才能重返人间。"弟弟问:"织女为何要渡银河,你又何时回来? "成武丁回答说:"织女要下嫁给银河对岸的牵牛,我一定在三千年后回来。"到第二天成武丁果然从人间消失了。直到今天,人们还在传说七月七日是牵牛与织女大喜的日子。 从地球望星空,有一条浅浅的银白色的带状星系,它就是由无数颗星星组成的银河系,其以银色似河而被叫做"银河",西方人则以为它像牛奶色的路而称其为Milky way。在银河的西面有三颗较亮的星,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与古人用于纺纱织布的纺锤有点像,民间把它叫做"织女星" ,又传说她是天帝的孙女,于是又有"天孙"、"天媛"等名;在银河的东面也有三颗较亮的星,它是"天鹰座α星",古代的占星术家和星象家们认为这三颗星是天门的守护将军,称"大将军",古代战争用牛作坐骑,于是其中最亮的一颗被叫做"牵牛星",也许它是为"大将军"牵牛的。《齐谐记》只讲了织女下嫁牵牛的故事,没有下文了,但后来的人们狗尾续貂,添加了许多的情节。也许"西线无战事",那位无所事事的"牵牛"跑到了民间,当了一位农夫,与"牵牛"青梅竹马的"织女"为追求爱情也下凡人间,与"牵牛"组成了"男耕女织"的美满家庭,还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而王母,即织女的祖母知道后,就派天兵神将把织女捉回天宫。"牵牛"为了家庭和爱情,不惜触犯天条,奋不顾身地追赶,于是王母拔出银钗在天上一划,变成了银河,挡住了"牵牛"。从此"牵牛 "与"织女"被银河分割而分居两地,只有每年七月七日的那天,他们俩才各有24小时"探亲假",由喜鹊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又是一个残酷的故事,而"七夕"的风俗活动大多是围绕这个故事展开的。 一对情投意合的夫妻,一年只有24小时相会的机会,于古人来讲只是" 夫妻分居",而用现代的法律,法院应该或可以判以离婚。所以,"七月七日"对女孩来讲,不是一个好日子。下面引用《红楼梦》四十二回中凤姐与刘老老的一段对话: 凤姐儿说:"……我想起来,他(指巧姐,凤姐的独生女)还没个名字,你就给他起个名字,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稼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们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得住。" 刘老老听说,便想了一想,笑道:"不知几时养的?" 凤姐儿道:"正是养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七日。" 刘老老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做巧姐儿好。这个叫做`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 王熙凤的独生女生于七月七日的"巧夕",一直长到七八岁了,父母及宗族还不敢给她取名字,就是担心其成年后落到牛郎织女长期夫妻分居的悲剧,还是穷人家出生的刘老老采取"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方式给这"巧夕"生的小女孩取名"巧姐"。可想而知,七月七日对女孩来讲,是一个何等凶险、不吉利的日子。 在中国的农耕时代,"男耕女织"是家庭的较高境界,"牛郎织女"就是"男耕女织"好的写照,而织女又是纺织系统的"三八红旗手 ",是纺织女神。在《齐谐记》之后的《荆楚岁时记》中就讲: 七月七日,世谓织女、牵牛聚会之日。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P33-36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个商品不错~

2013-11-18 10:11:5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个商品不错~

2013-12-12 21:33:01
来自有前途**的评论:

这书不错,这书不错,这书不错。

2014-02-22 09:03:24
来自练江**的评论:

薛老师著述等身

2014-04-29 14:09:28
来自练江**的评论:

薛老师著述等身

2014-04-29 14:13:3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个商品不错~

2014-05-04 19:03:3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书,好卖家,买书还是喜欢**当,习惯了吧。

2014-06-24 18:24:49
来自bbooyys**的评论:

送货及时,包装完好。书也很漂亮,喜欢。内容超好,建议都来读一读

2014-09-19 09:49:15
来自草湖的**的评论:

不错,好评!

2015-02-28 21:51:4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挺不错的一本书

2015-04-22 15:28:43
来自英国的**的评论:

不错,喜欢

2015-06-23 00:20:3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赞爆!

2015-07-07 13:51:5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还不错。

2016-12-08 09:41:55
来自r***6(**的评论:

内容翔实,专业度高

2017-02-10 11:28:32
来自活***了**的评论:

还行吧。就是买了就降价。不爽

2017-04-21 02:13:4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非常满意。学识渊博,文笔优美,令人阅不释手。

2017-04-22 16:07:4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非常好的一本书,作者写得深入人心。当当正版书

2017-06-15 18:04:26
来自喝***3(**的评论:

很喜欢的书,终于买到

2017-06-21 12:23:2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很好!!

2017-07-08 13:44:4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长见识,长知识。

2017-07-24 22:50:0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包装完好,物流很快!

2017-08-29 16:29:0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带着我回到小时候,很好吃很好吃。想要的。

2017-09-04 14:12:32
来自冬***(**的评论:

先存著,之後看——產品我是很滿意的,價格也是相對合適。所以我對自己的選擇很滿意的說,為了方便其它評論我將複製下現在這段評論作為小尾巴而存在著

2017-09-29 04:45:0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书好评。

2017-10-21 21:02:34
来自饭团团2**的评论:

看后只觉中国怎会有这么多的美食是我们没享用过的,想吃就想看,想看更想吃。

2013-04-19 11:30:29
来自mrparve**的评论:

这套书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还有很多不错的插图。难得的好书!

2014-03-31 19:51:06
来自x***o(**的评论:

这个作者的书都不错,很好看,其他有好几本不出版了,可惜。

2017-08-12 13:27:0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第一次看薛理勇先生的书,很好,内容丰富,娓娓而谈。高。

2017-03-28 19:26:40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