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人风骨图书
人气:39

民国文人风骨

【好评返5元店铺礼券】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化>文化评述  
  • 作者:[韩石山]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224104806
  •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04
  • 印刷时间:2013-02-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274
  • 纸张:轻型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是韩石山先生近年来所写现代文化名人文章的结集。清风朗月的品格,苍松劲竹的风骨——邵洵美、梁实秋、朱自清、吴虞……十四位民国文人,韩石山先生以翔实史料为据,从小事、细节处剖析,娓娓道来。无论是史料的爬梳,还是人物的品评,都不同流俗,既不被定论所囿,也不人云亦云贴标签。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研究者,但我自认为是一个合格的欣赏者,也是一个不错的挑剔者。"

目录

邵洵美:该另眼相看了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品格――以傅斯年和黄万里为例

梁实秋的私行

叶公超的脾气

潘光旦的文采

朱自清和他眼里的女人

闲话事件与一个漂亮女子的苦衷

郁达夫和北京的银弟

徐志摩和郁达夫――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对宝贝

胡适的败笔

碧海蓝天林徽因

金岳霖的逻辑

老英雄的风流

一代名家李健吾

在线预览

邵洵美:该另眼相看了

在我的一册邵洵美的书的扉页上,竖写着这样几行字:

这本书是昨天上午在湖滨南路对外书店买的。当晚就读完了。今天上午又去买了另外三册,有一册可能尚未出版。邵洵美其人当另眼相看。是一位真正的中国文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化目前的一位英才。二00八年三月十四日于厦门。

诠释几句。这册书是《儒林新史》,上海书店出版社二o o八年一月出品,"邵洵美作品系列"之回忆录卷。该系列共五卷,另四卷分别是诗歌卷《花一般的罪恶》、散文卷《不能说谎的职业》、艺文闲话《一个人的谈话》、小说卷《贵族区》。我又去买了的是前三册,认为尚未出版而未买到的是后一册。据书前"编辑说明"所言,这五册仅是邵洵美作品系列的靠前辑,意思是以后还会一辑一辑地出下去,将邵氏作品悉数出版。随着这些书的出版,邵洵美的文学成就,会像一座冰山似的浮出水面,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我写在扉页的话中,很妙的是称邵氏为一位英才,记得写罢还为自己这个小小的概括而得意了那么一会儿。

于此也能看出我前后两天买书的思维过程。写过《徐志摩传》,对邵洵美其人有相当的了解,但我注重的是他的为人行事,便买了"回忆录卷"。看罢回忆录,觉得还是应当买下另外几册配成一套,便又去买了。当时买了的,还有陈子善编的《洵美文存》,厚厚一大册,辽宁教育出版社二o o六年六月出版。这也是我买书的一个毛病,不买则已,买开了就想买个全乎。

这些年,每看一本书,总爱在扉页上写几句话,有时是读后的感受,有时是买书的经过。以平日的习惯,每则当在两三百字,像这则,说了买书的经过又说了读后的感受,仅寥寥百字的情形是不多的。身在客中,无心多写,是一个原因;邵氏其人身世太凄惨,不忍多写,该也是个原因。

此刻,若让我补足先前没写的话语,会写什么呢?这样的意思是要写的:那一茬文化人中,论身世,数他挑选贵,至少也是不多的几个高贵者中的一个;论家产,数他很富有;论学历,靠前国外上的都是名校;论才华,少年时便显现无遗;论功业,中国唯美主义诗歌的擎旗人,中国文化目前有名的编辑家与出版家。然而,数他的人生很为坎坷,数他的命运很为乖蹇,数他的结局很为悲惨,铁石人知晓了,也会洒一掬同情的泪水。造成这一奇崛变化的,大的说,是时势的移易;小的说,则是人际的因缘。

时势的移易,不用说了,是一九四九年那场革故鼎新,新中国的建立。处此变局中,也有与他经历相似、甚或功德不及他的,均能自全其身,乃至荣宠有加,可知时势的移易虽是大的原因,却不能说是决定的原因。那就只能在小的上头,也就是人际因缘上找了。

这一来,话就长了。简略地说,是他跟一个人走得太近了,又因文章惹下了另一个人。

走得太近的人是徐志摩。两人不光是走得太近了,简直,怎么说呢,贴在一起就是一个人――长相都一样。

徐志摩在上海住家的时候,家里有一个精美的册子,定制朋友们来了随意写写画画之用。志摩去世后,小曼将此册子作为一辑,编进《志摩日记》书中,名为《一本没有颜色的书》。其中一幅画,是邵洵美画的,墨笔刷刷几下,涂抹出一个长长的脸,猛一看像现在一些人家里挂的那种带角的羊头骨。旁边他的题词:"长鼻子长脸,没有眼镜亦没有胡须,小曼你看,是我还是你的丈夫?"

光凭这几句话,只能知道两人都是长鼻子长脸,谁戴眼镜谁有胡子就不好说了。且看洵美《儒林新史》中的一段话:"我们的长脸高鼻子的确会叫人疑心我们是兄弟;可是他的身材比我高一寸多,肌肉比我发达,声音比我厚实;我多一些胡须,他多一副眼镜。"这下就知道谁有什么谁没什么了。全句的意思成了:"你看这幅画,脸儿长长的,鼻子长长的,说是志摩吧没戴眼镜,说是洵美吧没有胡须,小曼呀,你说我画的是你丈夫志摩,还是洵美我?,

这是一九二八年前后的事儿。更早几年,为了这份相貌的相似,两人在欧洲互相寻觅,真还费了一番精神呢。

一九二五年春,洵美赴英留学,上的是剑桥大学,市中心广场上一位卖旧书的老人,一见面就问他是不是姓许,或是徐,或是苏?说三年前有一个和他同样面貌的中国人,说是要翻译《拜伦全集》,后来他就回黑龙江的老家去了。洵美听了,莫名其妙,弄不清这个人是谁,只知道当年在剑桥的中国留学生中,有一个姓许或徐或苏的人,长相与他几乎一样。洵美夏天去了欧洲,在巴黎见着徐悲鸿,悲鸿和他的一班朋友,都说洵美太像徐志摩了。只是他们也弄不清,徐志摩是海宁人,为什么那个卖旧书的老人会说他是黑龙江人。都说志摩这一段时间在欧洲,一定要两人见上一面。又过了几天,洵美和一位谢姓朋友在大街上行走,他们前面走着两个中国人,其中一个回过头来,是洵美先前认识的一位严姓朋友。他一见是洵美,马上拉了洵美跑回同伴那儿,高声狂叫:"志摩,我把你的弟弟给找来了!"志摩呢,没等这位严姓朋友把话讲完,两只手早已拉住了洵美的两只手,动情地说:"弟弟,我找得你好苦!"接着讲了徐悲鸿怎样说他俩很像,他怎样四处打听洵美。

四人一同走进附近一家咖啡馆。

闲谈中方知,志摩在剑桥读书时常买书,因而认识了卖旧书的老人。志摩说过要翻译拜伦的诗,但没说要翻译全集,他那次回国走的是西伯利亚,说到了中途还得经过黑龙江,没想到老人竞以为他的老家在黑龙江。

问及洵美在剑桥的学业,一听说想学政治经济,志摩并不表示失望,又好像有些不相信地说:"真奇怪,中国人到剑桥,总是去学这一套。我的父亲也要我做官,做银行经理;到底我还是变了卦。"一个多钟头很快就过去了,严姓朋友提醒志摩还要去买船票,这才分手,原来志摩明天就要动身回国了。令人惊奇的是,就是这一个多钟头的谈话,改变了洵美的志向。洵美回到英国后,人剑桥大学依曼纽学院,不过他放弃了原来的打算,转而研修英语文学。

和志摩相同的是,洵美迷恋的也是诗歌;不同的是,洵美很初迷恋的是古希腊唯美派诗人莎弗,还为此写了一出短剧并自费出版,遗憾的是一本也没有卖出去。正是这一转变,使洵美回国后,成为中国唯美派诗歌的领军人物。

一九二六年五月,家中有事,洵美提前回国。这年秋天,志摩与小曼婚后也来到上海。他们回硖石老家住了一阵子,正赶上北伐军进入浙江,乡下大乱,匆忙间又回到上海,从此在上海住了下来,直到一九三一年春天志摩北上教书。这五年,未必是志摩事业大发展的时期,却着实是洵美事业大发展的时期。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还不错,感受民国文人风采

2017-11-17 07:33:54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