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学原理(原书第5版·上下册)图书
人气:19

神经科学原理(原书第5版·上下册)

诺贝尔奖获得者坎德尔领衔主编,多位神经科学泰斗级人物共同编著 国际上*神经科学教科书,被称为"神经科学圣经" 更新至第5版 国际著名神经生物学家蒲慕明、 北京市神经再生及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群渊...
  • 所属分类:图书 >医学>基础医学>生理学  
  • 作者:(美)[埃里克] R. [坎德尔]([Eric] R. [Kandel]),[詹姆斯] H. [施瓦茨]([James] H. [Schwartz]) 等编著,[徐群渊] 导读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111430810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9
  • 印刷时间:2013-09-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编辑推荐

诺贝尔奖获得者坎德尔领衔主编,多位神经科学泰斗级人物共同编著

国际上神经科学教科书,被称为"神经科学圣经"

更新至第5版

国际著名神经生物学家蒲慕明、

北京市神经再生及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群渊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周晓林

隆重推荐

随书赠送光盘,包含书中全部近千张彩图

作者简介

埃里克 R. 坎德尔(Eric R. Kandel)

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是美国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物理学、生理学、细胞生物物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是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曾被授予美国国家科学勋章。

他于1929年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1956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83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物理学、生理学、细胞生物物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他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成员。

2000年,坎德尔博士因其对神经系统学领域的开创性贡献与保罗格林加德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值得一提的是,他因在神经细胞记忆存储的生理学基础方面的研究获得这份殊荣。坎德尔博士还获得其他多个奖项,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勋章、艾伯特拉斯克医学研究奖(Albert Lasker Basic Medical Research Award)、盖尔德纳国际医学科学杰出成就奖(Gairdner International Award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Medical Science)、沃尔夫奖,等等。他还获得18个荣誉学位。

坎德尔博士因主编《神经科学原理》而备受赞誉。他的自传《追寻记忆的痕迹》(In Search of Memory: The Emergence of a New Science of Mind)叙述了他非凡的生活和职业成就,曾荣获《洛杉矶时报》图书奖。他的其他著作包括Cellular Basis of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al Neurobiology,Behavioral Biology of Aplysia: A Contribution to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Opisthobranch Molluscs,Molecular Neurobiology in Neurology and Psychiatry和Memory: From Mind to Molecules(与 Larry R.Squire 合著)。

目录

上册——

及时部分 总论

1 脑和行为

Eric R. Kandel, A.J. Hudspeth

在脑与行为相关性问题上发展起来的 两种对立观点

脑有明确的机能分区

关于认知能力定位最初的有力证据来 自对语言障碍的研究

情感状态也受脑内特定部位调控

精神活动是脑内各基本功能单元之间 相互作用的终末产物

选读文献

参考文献

2 神经细胞、神经环路与行为

Eric R. Kandel, Ben A. Barres, A.J. Hudspeth

神经系统有两类细胞

每个神经细胞均为具有一种或更多行 为功能环路的一员

所有神经细胞都以相同的方式生成神 经信号

神经细胞的不同主要在分子层面

神经网络模型模拟脑对信息的平行加 工方式

神经联系会根据使用经历而被修改

选读文献

参考文献

3 基因与行为

Cornelia I. Bargmann, T. Conrad Gilliam

基因、基因分析和行为的遗传特性

基因的性质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

基因型和表性之间的关系

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是保守的

基因对行为的影响可以从动物模型研究

对人类行为及其异常的遗传研究

精神障碍及研究多基因特性面临的挑战

本章小结

术语表

选读文献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神经元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4 神经系统的细胞

James H. Schwartz, Ben A. Barres, James E. Goldman

神经元与胶质细胞在结构和分子特 性方面有很多共性

细胞骨架决定细胞形状

蛋白颗粒和细胞器沿轴突和树突主 动运输

蛋白与其他分泌细胞一样在神经元 内制成

细胞的表膜和胞外基质是重复制造的

胶质细胞有多样的神经功能

本章小结

选读文献

参考文献

5 离子通道

Steven A. Siegelbaum, John Koester

神经系统快速信号传输取决于离子 通道

离子通道属于跨越细胞膜的蛋白质

通过单个离子通道的电流可以被记 录到

所有细胞离子通道都具有的特性

通过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 物学研究能推出离子通道的结构

本章小结

选读文献

参考文献

6 神经元的膜电位和被动电特性

John Koester, Steven A. Siegelbaum

静息膜电位源自细胞膜两边的静电

静息膜电位由非门控和门控离子 通道决定

维持静息膜电位的离子流平衡随动作 电位而被取消

不同离子对静息膜电位的影响可由戈 德曼方程所量化

神经元的功能特性可以用一种电子等 效电路来表示

神经元的被动电特性影响电信号传输

本章小结

选读文献

参考文献

7 可传输的信号:动作电位

John Koester, Steven A. Siegelbaum

动作电位由通过电压门控通道的离子 流所产生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特点的多样性拓宽 了神经元信号的传输能力

电压门控和离子通透的机制已用电生 理测量推断出来

电压门控的钾、钠、钙通道有共同起 源和相似结构 164

本章小结

选读文献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突触传递

8 突触传递总观

Steven A. Siegelbaum, Eric R. Kandel

有电突触和化学突触

电突触提供瞬间信号传递

化学突触可以放大信号

选读文献

参考文献

9 神经-肌肉突触的信号传输:直接门控传递

Eric R. Kandel, Steven A. Siegelbaum

神经肌肉接点是对直接门控突触传递方 式研究最完善的样板

运动神经元靠开放终板部位配体门控离 子通道来兴奋肌肉

用膜片钳可以测量通过单个乙酰胆碱受 体通道的电流

已经知晓乙酰胆碱受体通道的分子特性

本章小结

附:终板电流可以通过等效电路计算 出来

选读文献

参考文献

10 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整合

Steven A. Siegelbaum, Eric R. Kandel, Rafael Yuste

中枢神经元接受兴奋性和抑制性的传入

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有各自的超微结构

兴奋性突触传递受通透钠钾离子的离子 型谷氨酸受体-通道所调控

抑制性突触活动受通透氯离子的离子型 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受体-通道调控

离子型谷氨酸、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受 体是由两个不同基因家族编码的跨膜 蛋白组成的

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活动由细胞整合成 为单一的输出信号

本章小结

选读文献

参考文献

11 突触传递的调节:第二信使

Steven A. Siegelbaum, David E. Clapham, James H. Schwartz

环一磷酸腺苷通路最能诠释G蛋白偶联 受体起始的第二信号级联放大作用

由G蛋白偶联受体起始的第二信号通 路遵循相同的分子逻辑

跨细胞的信使对调节突触前功能很 重要

一组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调节某些代 谢型受体效应

离子型和代谢型受体有不同生理作用

磷蛋白磷酸酶可以终止磷酸化调节的 突触活动

第二信使可赋予突触传递以长时效应

本章小结

选读文献

参考文献

12 递质释放

Steven A. Siegelbaum, Eric R. Kandel, Thomas C. Südhof

递质释放受突触前末梢去极化调控

钙内流激发释放

递质以量子单位释放

递质由突触囊泡储存和释放

突触囊泡的胞吐仰仗高度保守的蛋白 结构

递质释放的调控是突触可塑性的基础

本章小结

选读文献

参考文献

13 神经递质

James H. Schwartz, Jonathan A. Javitch

具备四项标准的化学信使才能被考虑 是神经递质

只有少许小分子物质起递质作用

小分子递质被主动摄入囊泡

许多神经活性多肽起递质作用

多肽和小分子递质在很多方面不一样

多肽和小分子递质共存并可以共释放

从突触间隙去除递质即终止突触传递

本章小结

选读文献

参考文献

14 神经和运动单位疾病

Robert H. Brown, Stephen C. Cannon, Lewis P. Rowland

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点和肌肉的疾 病在临床上能够鉴别

多种疾病以运动神经元和周围神经为 目标

神经肌肉接点疾病有多种原因

骨骼肌疾患可以是遗传的也可以是后 天的

本章小结

附:运动单位疾病诊断有实验室辅助 标准

选读文献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认知的神经基础

15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

David G. Amaral, Peter L. Strick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构成

主要的功能系统有类似的组成

大脑皮质与认知相关

脑的皮质下区域按功能组合成核团

脑的调节系统影响动机、情绪和记忆

周围神经系统在解剖学上区别于中枢 神经系统

本章小结

选读文献

参考文献

16 感觉和运动的功能组合

David G. Amaral

在躯体感觉系统中展示的感觉信息加 工过程

丘脑是除了嗅觉以外所有感觉从感受 器到感觉皮质通路中的关键接点

皮质是感觉信息加工的较高部位

随意运动受皮质和脊髓之间的直接纤 维联系所调控

本章小结

选读文献

参考文献

17 从神经细胞到认知:空间和行动的内部表现

Eric R. Kandel

认知神经科学的主要目标是诠释精神 活动的神经表现

内在空间在脑内的有序代表

内在空间的脑内代表受经验修正

后顶叶联络皮质代表人的外在空间

多数精神活动是非意识的

意识可以用神经生物学分析法来表 示吗

本章小结

选读文献

参考文献

18 认知的组成

Carl R. Olson, Carol L. Colby

皮质机能相关的区域靠在一起

感觉信息在皮质内在连续通路里加工

每一种感觉形式的并行通路到背侧和 腹侧联络皮质

锁定目标的运动行为受额叶控制

边缘联络皮质是通往海马记忆系统的 大门

本章小结

选读文献

参考文献

19 运动前系统的认知功能

Giacomo Rizzolatti, Peter L. Strick

大脑皮质与脊髓之间的直接纤维联系 是执行随意运动的基础

灵长类脑的四个运动前区也有到脊髓 的直接纤维联系

参与随意运动的运动环路组合起来以 完成其特定目标

手在灵长类行为中有特殊作用

在顶叶和运动前皮质的神经元一起活 动编码潜在的运动行为

本章小结

选读文献

参考文献

20 认知的功能影像学

Scott A. Small, David J. Heeger

功能影像反映神经活动的代谢需要

功能影像用于探查认知加工过程

功能影像存在局限性

本章小结

选读文献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感觉

21 感觉编码

Esther P. Gardner, Kenneth O. Johnson

精神物理学讨论触发感觉刺激的物 理特性

物理刺激通过感觉编码在神经系统 体现

特定感觉通路延伸到中枢神经系统

本章小结

选读文献

参考文献

22 躯体感觉系统:感受器和中枢通路

Esther P. Gardner, Kenneth O. Johnson

躯体感觉系统的初级感觉神经元聚 集于背根神经节

周围躯体感觉神经纤维以不同的速 度传导动作电位

躯体感觉系统使用许多特化的感受器

躯体感觉信息通过脑、脊神经进入 中枢神经系统

躯体感觉信息从脊髓流向丘脑通过 平行的通路

丘脑有若干特定的躯体感觉区

本章小结

选读文献

参考文献

23 触觉

Esther P. Gardner, Kenneth O. Johnson

主动及被动触碰引起机械感受器的 类似反应

手有四种机械感受器

触觉信息在中枢触觉系统内加工

触觉信息在中枢逐级突触传递中不 断抽象化

脑躯体感觉区损伤会造成特定的触 觉障碍

本章小结

选读文献

参考文献

24 疼痛

Allan I. Basbaum, Thomas M. Jessell

伤害性刺激激活伤害感受器

出自伤害感受器的信息传递到脊髓 后角的神经元

痛觉过敏有周围性和中枢性起源

伤害性信息从脊髓传递到丘脑

疼痛有皮质的调控机制

鸦片样肽起内源性控制疼痛的作用

本章小结

选读文献

参考文献

25 视觉加工的构成特点

Charles D. Gilbert

视感觉是作图过程

视感觉受膝状体纹状皮质通路调控

视觉的形状、颜色、移动和深度在 大脑皮质的不同地方加工

在传入通路上接力的神经元感受野 为脑如何分析视觉形象提供线索

由特定神经元组成的柱状结构构成 视皮质

皮质内环路转移神经信息

视觉信息由各种神经编码所表现

本章小结

选读文献

参考文献

26 低层次视觉加工:视网膜

Markus Meister, Marc Tessier-Lavigne

光感受器层对视形象采样

光传导把吸收光子联系到改变膜传导

节细胞把神经内形象带到脑内

中间神经元网络把网膜的输出形态化

网膜的感受性随图像变化而改变

本章小结

选读文献

参考文献

27 中间层次的视觉加工以及原始视觉

Charles D. Gilbert

对象几何图形的内模有助于脑对形状 的分析

对深度的感觉有助于把物象从背景中 分离出来

局部运动的提示决定事物的轨迹和 形状

背景决定对视刺激的感受程度

皮质纤维联系、功能构筑和感受之间 是密切相关的

本章小结

选读文献

参考文献

28 高层次视觉加工:认知影响

Thomas D. Albright

高层次视觉加工涉及对事物的鉴别

下颞皮质是感知事物的初级中枢

事物识别依靠知觉的不变性

事物明确的知觉使行为简单化

视觉记忆是高层次视觉加工的一部分

视觉记忆的联想性回忆取决于加工视 刺激的皮质神经元从上到下的激活

本章小结

选读文献

参考文献

29 视觉加工和功效

Michael E. Goldberg, Robert H. Wurtz

连续关注视野中对象使我们集中注 意力

即使网膜内影像继续移动视觉情景 仍然稳定

在扫视期间视觉的流逝

顶叶皮质把视觉信息送到运动系统

本章小结

选读文献

参考文献

30 内耳

A.J. Hudspeth

耳分三个功能部分

听觉从耳捕获声音能量开始

耳蜗的水动

在线预览

神经科学的根本目标是搞清楚在神经环路上传送的电信号怎么就变成了思维,即我们怎么就能感知、行动、思考、学习和记忆。尽管我们达到这么深的认识还需要好几十年,但神经科学家已经在揭示人类及其他动物行为(神经系统输出的可视表现)的神经机制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们也已开始去诠释与神经精神疾病相关的行为紊乱问题。基于行为表现能通过单个神经元和组合成系统神经细胞的电活动来测量,于是我们在第5版所关注的问题与以前的版本一样,力求回答如下5个基本问题:脑是如何发育的?脑内的神经细胞彼此是如何交流的?脑内联系方式的不同怎么就造成了感觉和运动功能的不同?神经元之间的交流怎么就被经验所调整?这种交流在疾病情况下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我们1981年出版本书第1版的时候,上述问题只能在细胞生物学层面来诠释。到2000年第4版之前,这些问题遂可以在分子生物学层面上探讨。从第4版到第5版的10年之间,分子生物学不断地被用来分析神经生物学问题。分子生物学使得探查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成为可能,这些疾病包括一些严重的遗传疾患,如肌营养不良、视网膜母细胞瘤、神经纤维瘤病、亨廷顿病以及某种类型的阿尔茨海默病等;分子生物学也大大扩展了我们对脑发育的认识;经过基因修饰的蠕虫、苍蝇和小鼠使得我们能够把单个基因(包括致病性的突变基因)与神经细胞的信号活动以及这些动物的行为联系起来;同时,新的分子与光学手段可以使活体脑内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可视化,也可以驾驭神经元或神经环路的电活动以改变动物的行为,这种实验已经能够检视认知神经环路中神经细胞的分子活动状况。

每种累及神经系统的疾病都有某种遗传成分。现在,人类基因组的20 000个基因已经得到测序,这样就能鉴定特定基因与易感疾病的关系并因此判断某人有可能易患某种特定的疾病。对人类基因组的认识正开始转化到医学实践上,对个体基因组的扫描能够越来越详尽、复杂地称量出该个体罹患神经精神疾病的风险。因此,我们再次热切地表达我们的观点(从第1版以来就一直强调),即神经科学的进步决定了临床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未来。

不论分子生物学对诠释神经功能与疾患的分子机制多么有力,要想深入了解神经元如何启动复杂行为需要的是对神经元参与的环路进行分析。这样一来,神经科学的关键问题就成了:在发育过程中神经元的组合是怎样形成的?这些神经环路执行的是什么样的运行程序并因此产生了行为?经过学习、记忆,这些环路发生了哪些调整?这些神经环路发生了什么变化就导致了神经精神疾病?尽管在前面的版本中强调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思路肯定会继续提供重要信息,但有关神经元在特定环路中组合形成功能的知识对达到理解认知神经科学的高度则是必需的。

要想研究我们的感知、行动、思考、学习和记忆,我们必须发展新的思路和观念去解析从单个神经细胞到认知单元范围的行为体系。于是,我们在本版更加充分地将感觉、运动系统的认知和行为功能扩展到我们对认知过程的描述中去,也放到了我们对计算神经科学日益增强重要性的讨论中去。我们已经有能力在脑处于正常或异常精神活动状态下记录到电活动并用肉眼看到其功能变化,这就能直接研究更复杂的认知过程,即不再拘泥于简单地通过观察行为变化来推测精神活动状态。的确,对弗洛伊德开创的有关非意识性加工重要性观点的新认识(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主要新议题之一)也强调了通过观察行为来分析人们的思想精神有很大的局限性。鉴于在描述非意识性精神活动方面的进步,神经科学能很快地发展出一些工具来探讨生物学领域最深处的奥秘—意识和自由意志的生物学基础。

我们在1981年第1版里对精神活动那种直观的引导思维是不适合于21世纪的。譬如,我们直觉认为,人们要感知某事物需要预先与之接触,以致我们都认为脑是照此顺序来活动的。然而,近来的研究证明:在较高级水平上,运动和感觉系统可以并行活动,不分先后,而且运动系统也有重要的认知能力。

仰仗这种进步,为学习行为学、生物学和医学的学生写一个条理性更强的神经系统导论就变得比较容易了。说实在话,我们认为现在来做这样一个系统总结比在第1版时更为需要,因为当今神经生物学已经处于生物科学的中心位置,甚至是整个科学的中心。越来越多的学生物学的学生都想要熟悉神经科学,大多数学精神病学的学生则要研究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同时,神经科学的进步又为临床工作者,特别是治疗精神疾患的人提供了明晰的指导。实际上,从第1版问世以来临床上里程碑性的变革兴许就是明白了精神病学可以是一类临床神经科学,而且心理治疗的好坏可以通过脑影像做出定量评估。因此我们相信,详尽、系统搞清健康及疾病状况下影响神经系统机能的主要原理和机制是十分重要的。

本书针对那些有专业背景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提供了翔实的材料,但编排的方式可以让只巡视特定章节的读者不必非要去掌握神经科学的主要原理。据此,我们更加精制了书中的插图,以便于学生理解神经科学的基本概念。

本书通篇贯彻了这样的核心原则,即所有行为都是神经活动的表达并且深入展示了神经科学的行为是什么。通过本版书,我们仍然希望鼓励新一代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医学生能学会用生物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视角去研究行为学。自古以来,了解人的行为一直就是文明的核心。铭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进口处的著名箴言是"认识你自己",对我们来说,去研究精神和意识就意味着抓住了生物科学的前沿。

埃里克 R. 坎德尔(Eric R. Kandel)

托马斯 M. 杰塞尔(Thomas M. Jessell)

史蒂文 A. 西格尔鲍姆(Steven A. Siegelbaum)

A. J. 赫兹佩思(A. J. Hudspeth)

媒体评论

坎德尔主编的《神经科学原理》是美国一般大学研究所和医学院神经科学课程最常用的教科书,由神经科学领域里著名学者执笔。第5版内容丰富新颖,是一本难得的教科书。对神经科学研究者来说,也是跟踪神经科学各领域近年来进展的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 国际著名神经生物学家 蒲慕明

本书自问世以来,一直被广大业内人士认为是"杰出"的"经典"著作,甚至是神经科学的"圣经",对各国神经科学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神经科学原理》为各类神经科学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极有价值的"指南"。也就是说,你如果想要不断深化对脑、精神意识及行为的理解或想要长期从事"探索脑"的工作,这本书就是你的指导。就此而言,迄今还没有一本同类书籍能与之比拟。

—— 北京市神经再生及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 徐群渊

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埃里克?坎德尔为首的5位神经科学家合作主编的《神经科学原理》一书,经过30余年的历练和琢磨,已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经典。本书涵盖了从基因到意识的整个神经科学领域,成为培养新一代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重要助手。本书各章节皆以介绍相应子领域中的主要原理和重要机制为目的,而避免冗余和琐碎。对于具有相当的学习能力而无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的读者来说,本书能够提供很好的导论。

——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周晓林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个商品不错~

2014-10-25 20:17:0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英文慢慢看

2014-12-09 21:20:2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的质量很好!

2015-01-07 17:25:58
来自小鸟吃**的评论:

运输过程需要包装仔细一些,封面少有损坏

2015-03-30 20:33:48
来自Chemist**的评论:

正在参详国际神经科学经典教材

2015-05-31 13:36:18
来自d131963**的评论:

很挺满意的。呵呵。物有所值,价格适中。

2015-07-31 13:05:29
来自d131963**的评论:

来网站网上购买,方便快捷,性价比高

2015-08-14 14:23:01
来自springw**的评论:

不多说,好东西

2015-08-14 19:19:4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非常好

2015-09-15 09:30:2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感觉有用,在看呢

2016-03-22 10:53:3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种书就要永久收藏了

2016-05-12 23:06:20
来自hekacie**的评论:

有得看了,质量不错,没有损坏

2016-06-27 08:42: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还不错。

2016-10-21 19:13:1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喜欢

2016-11-14 20:26:50
来自rechall**的评论:

神经科学界的圣经!

2017-01-15 16:42:3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整体感觉不错

2017-03-17 14:29:19
来自贤***3(**的评论:

整体感觉不错

2017-03-21 00:45:2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送货速度非常快,以后常在当当买书

2017-05-23 15:42:44
来自r***9(**的评论:

非常厚实,内容多

2017-06-07 07:46:20
来自月***(**的评论:

书是挺好,光盘呢

2017-06-16 08:07:0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包装太差,完全破损。已使书角折损

2017-06-25 08:35:3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绝对权威的书,权威到没有人翻译。图书介绍里的中文是书中唯一的中文。我以为是英汉对照,原来不是。绝对的英文。只有目录是中文,前言是中文,我不知道推荐本书的专家们是否能看懂。购买要小心。

2013-10-25 12:06:57
来自凌空虚**的评论:

是正版图书,里面的内容也很详细,附带有全书的彩图光盘。

2014-03-14 12:54:3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内容很充实,同时也比较通俗易懂。英文字体比较大,读起来舒服。纸张有点薄,但翻阅的手感很舒适。

2014-04-20 14:51:29
来自jase**的评论:

纸张和印刷质量都不错,彩图在光盘中,按照编号也比较好找,有中文目录,对于初学者比较方便,非常好的模式,希望这类引进版多一些。

2013-12-19 18:55:38
来自千雪**的评论:

呜呜呜,没看清,原来是英文原书。有中文版的嘛?可以退嘛?

2015-04-14 15:02:00
来自jones21**的评论:

准备好好读来,细细消化~专业书籍,封面设计略显花哨。唯一不太满意的是这书比较厚重,建议当当以后用纸箱子寄来,塑料袋包装单薄了些,边角有磨破。

2013-10-29 22:09:09
来自shulin0**的评论:

神经科学领域值得推荐的一本好书。无论是纸质还是印刷,都很棒。虽然很不想立个flag,不过还是希望自己能尽快通读一遍。

2016-06-02 23:27:10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