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图书
人气:20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如果你的孩子打人、说谎、搞破坏、缺乏耐性、霸道自私; 如果你的孩子不听建议,对抗管教; 如果你不知怎么搞定问题多多的孩子; 那么你需要阅读本书。 它将告诉你: 1.孩子难搞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2.孩子的难搞行...

内容简介

如果你的孩子打人、说谎、搞破坏、缺乏耐性、霸道自私;

如果你的孩子不听建议,对抗管教;

如果你不知怎么搞定问题多多的孩子;

那么你需要阅读本书。

它将告诉你:

1.孩子难搞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2.孩子的难搞行为表达了他怎样的心理;

3.他的心理是不是符合成长曲线的;

4.怎样用符合他心理认知的方法搞定他。

它将帮助你:

1.了解你的孩子,读懂他的内心;

2.认识幼儿心理发展曲线,引导他的成长;

3.学习符合儿童心理学的教养方法,科学育儿;

4.借鉴成长心理学方法,纠正孩子的成长偏差。

阅读本书四大理由:

1.针对性:

本书针对54个令家长头疼的孩子的难搞行为开具药方;

2.专业性:

博学心理学家为你剖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找准病因;

3.实用性:

告诉你符合儿童心理学与成长心理学的有效的教养方法;

4.性:

针对幼儿发展的八大方面定制专业测试题,更地了解孩子。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针对3~8岁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毛病”“问题”,运用儿童心理学和成长心理学的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家长找到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并且给予专业的方法指导。

3~8岁是孩子性格、思维方式、价值观等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这个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在思想上和行为上都要求独立、自由。孩子的这些要求,如果家长没有注意,或者不加理会,孩子就会出现诸如暴力、反抗、叛逆等等行为。对于这些行为,家长如果简单地加以压制的话,必然会遭遇孩子更大的反抗,更加强化孩子的负面行为。

所以,3~8岁孩子的家长,在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时,需要做的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深入了解行为背后的深层的心理原因,运用科学的办法加以引导,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

孙玉梅,博学记者、编辑,现从事中外儿童教育理论研究和策划撰稿工作,致力于先进家庭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及普及类图书的写作策划,在多所知名早教机构担任顾问等工作。出版过多部孕教、育儿、亲子类图书,其作品见解独特,理念新颖,语言诙谐、简洁、质朴,让读者读后既能莞尔一笑,又能产生共鸣,还能汲取独到的教子经验。著有《犹太妈妈这样教孩子》等作品。

目录

Part 1 关闭孩子的暴力门

宝宝暴力倾向测试

1.安安欺负小朋友——如何纠正敌意型攻击

2.小秋又发飙了——如何安抚动辄哭闹的宝宝

3.不给买就不起来——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怎么办

4.不让看就砸电视——如何疏导孩子的焦躁

5.我就不,我就不——如何面对孩子的倔犟心理

6.孩子跌倒大哭——远离依赖心理是王道

Part 2 给淘气宝宝把把脉

宝宝破坏倾向测试

1.家有破坏王——如何洞察孩子的破坏心理

2.爱拆东西的瑞瑞——满足孩子的探索心理

3.“上蹿下跳”的沙沙——好动背后的心理需求

4.将墙当成涂画板——涂鸦背后的心理需求

5.孩子爱玩脏东西——呵护孩子的创造力与感知力

6.小强热衷战斗游戏——如何纠正孩子的战斗欲

7.孩子打破砂锅问到底——如何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

Part 3 小嘴里的大乾坤

宝宝撒谎倾向测试

1.饺子不是我弄地上的——如何应对孩子的防御性撒谎

2.和超人共进午餐的菲菲——如何引导孩子合理想象

3.我家娜娜爱吹牛——怎样引导孩子的好胜心

4.话太多的毛毛——孩子的表现欲该如何呵护

5.“脏话大王”晨晨——给孩子心理“清污”

6.小屁孩说大人话——警惕孩子童心早失

7.家有“顶嘴大王”——小心“独立期”孩子的逆反

Part 4 拯救小小冒失鬼

宝宝细心度测试

1.家有“马大哈”——让丢三落四的孩子细心点儿

2.书包跑哪去了——避免给“毛躁”型孩子消极暗示

3.作业小错不断——多让孩子做些“细活儿”

4.做事敷衍——如何激发孩子的责任感

5.孩子老丢铅笔——怎样帮助自控力低的粗心孩子

6.家有“冒失鬼”——如何让“冒失”型孩子慢下来

Part 5 校正超级“小霸王”

宝宝霸道倾向测试

1.奇奇变成了小霸王——如何纠正“放纵溺爱型”霸道行为

2.我的苹果不给别人吃——怎样纠正孩子的“自私”

3.不给我玩儿,就要抢——警惕“儿童独占症”

4.我就要看少儿台——如何帮孩子度过第二“反抗期”

5.好东西都是我的——怎样剔除孩子的独享意识

6.我的东西,谁也不准碰——孩子为何“唯我独尊”

Part 6 警惕!孩子有怪癖

宝宝怪异倾向测试

1.我只是拿来玩玩——如何纠正孩子的“偷窃”行为

2.喜欢美女姐姐——如何顺利度过“性意识成长关键期”

3.孩子言行不一——用门槛效应纠正

4.蒙枕巾睡觉的晶晶——如何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5.对妈妈不亲的子默——警惕孩子的缄默效应

6.佳佳网络成瘾——如何帮孩子走出禁果效应

7.爱啃指甲的昭月——如何纠正孩子啃指甲

8.孩子虐待动物——校正孩子的残忍心

Part 7 宝宝爱涉险

宝宝涉险程度测试

1.爱从地上捡东西吃——如何应对“好奇型”异食行为

2.孩子喜欢按电源开关——正确引导“探险型”危险行为

3.让暖水瓶“高高在上”——怎样减少孩子对危险物品的探知欲

4.小小烟头收集家——不要给孩子错误的心理暗示

5.孩子爱往高处爬——让孩子远离“攀高心理”

6.孩子爱玩马桶——正确引导孩子的破坏心理

Part 8 学习成了大问题

宝宝注意力测试

1.孩子上学是为了爸妈?——如何帮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2.孩子不喜欢老师——怎样帮孩子跨越情感隔阂

3.一提作业头就大了——如何让超限效应远离孩子

4.总考第二名——用鲶鱼效应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

5.你帮我报学习班,征求我意见了吗?——巧妙应对孩子的叛逆心理

6.小龙的头顶有点“秃”——如何帮孩子减少心理压力

7.爱走神的乐乐——用红萝卜效应帮孩子提高注意力

8.老师让默写,她抄写——如何应对孩子在学习上的应付心理

在线预览

宝宝暴力倾向测试

想知道宝宝有没有暴力倾向吗?宝宝暴力倾向的程度怎样呢?先做一个简单的测试。

1.宝宝是否总是对你“大打出手”?

A.是 B.否

2.宝宝是否经常莫名其妙地“雷霆大怒”,并伴有长时间的哭闹?

A.是 B.否

3.宝宝是否经常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

A.是 B.否

4.宝宝是否经常故意把你刚刚收拾好的东西搞乱,看着你忙忙碌碌的样子,他却在一旁自得其乐?

A.是 B.否

5.宝宝是否经常对自己“施暴”,以此来博得你的疼爱?

A.是 B.否

6.宝宝是否对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特别感兴趣,甚至超过了对其他玩具和游戏的兴趣?

A.是 B.否

7.宝宝是否经常模仿其他宝宝之间、成人之间或影片里的暴力行为?

A.是 B.否

8.宝宝在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是否会对别人“发怒”?

A.是 B.否

测试结果:

“暴力型”宝宝:A项出现6~8次,妈妈需要对宝宝的暴力行为引起高度重视。

“准暴力型”宝宝:A项出现3~5次,你的宝宝已经有了暴力的苗头,不过还要再观察一段时间才能作结论。

“安静型”宝宝:A项出现1~2次,妈妈大可放心,你的宝宝暂时还没有与暴力亲密接触。

1.安安欺负小朋友

——如何纠正敌意型攻击

周四下午,张强去幼儿园接5岁的儿子安安放学。可刚进幼儿园,安安班上的王老师就把他请到了办公室——看来安安又惹事了。

最近安安的脾气非常大,动不动就动粗。上周,安安就因为抢玩具把同班的小朋友珍珍打哭了。这次,儿子又惹什么事了?张强忐忑不安地进了王老师的办公室。

“安安爸,今天安安又打人了,把班上的东东打哭了。这孩子最近已经打了好几个小朋友了。我想和你聊聊,看看怎么帮助孩子改掉打人的毛病。”

“唉,这小子,越来越不像话了。回家我好好收拾他!”听说儿子又打人,张强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王老师一听急了,说:“安安打别的孩子不对,但你也不能打他、骂他啊!以暴制暴,可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张强点点头,说:“王老师,我也知道打孩子不对,可有的时候孩子把我气急了,就忍不住给他两巴掌。尤其是最近,孩子越大越不听话,挨的打就多了。”

王老师听后,点点头说:“这就找到原因了。孩子最近在幼儿园的打人行为,就是因为在家里挨了打。家长要和孩子多沟通,别打孩子。越打越纠正不了坏毛病。”

张强听了惭愧地点点头:“好,老师,我听你的!”

……

在教室里见到安安,孩子正被老师罚一个人坐在角落里5分钟,不准说话和走动,也不准别的小朋友和他说话。张强到教室的时候,惩罚的时间还没到。安安看到爸爸,小脸绷着,低着头不敢看爸爸的眼睛。

这一次,张强没有不顾孩子的面子当着别的小朋友的面训斥他,而是坐在一边的椅子上安静地等儿子的惩罚结束,而后父子两人一起回家了。

路上,张强问安安为什么打人,安安说:“我只是看他不顺眼,我不喜欢他。”

张强忍了几次,终于忍住了没发火动手打安安,但心里却对孩子的暴力行为百思不得其解:不喜欢别人就打人?孩子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么做?这么小就这么暴力,长大了怎么办?

案例深度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威拉德.W.哈特普曾把攻击性行为分为两种,即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工具性攻击常在年龄小的儿童身上出现,表现为争抢玩具和其他物品,这种攻击性行为会随着孩子的长大慢慢消失。

但有些孩子随着年龄的增大,表现出以人为中心的攻击,这种攻击不是为了抢夺物品,目的是对人造成伤害。这种攻击性行为就是敌意性攻击。比如,故事中安安因为看别人不顺眼而打人的行为就属于敌意性攻击。

敌意性攻击显然比工具性攻击更加恶劣,但是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不管是哪类攻击行为,都不能列为品德问题。所以,家长不要过于着急。只要引导得当,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就可以得到削减。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呢?

从儿童心理学来看,这种行为是一种必然。儿童两三岁时,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自我意识较强。这一时期,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所有好玩的玩具与美食都是自己的。因为不懂得分享、合作,所以,争抢玩具与美食的事时有发生。在争抢的过程中,自然就会产生打人、咬人等攻击性行为。

同时,这一时期,是孩子在自己所属群体中探究与人交往、摸索各自特点、体验交流方式方法,以及学习如何做人的时期。在与其他孩子交往或在一起玩耍游戏的过程中,难免发生误解,产生矛盾,出现争吵、打斗等攻击性行为。这种行为,随着孩子的长大、获得经验的增多,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自然就会逐渐减少。

但有些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比较“顽固”,甚至出现安安那样无故打人的行为。这时,家长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孩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了。

1.父母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很大程度上是从父母身上模仿来的。比如,父母经常打架,就会影响孩子,当孩子与他人相处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就有可能动手打人。如果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于严厉,经常打骂孩子,或使用体罚来惩罚孩子,也会给孩子负面效应,诱发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

2.不良环境的影响

有的孩子有攻击性行为,也有可能是因为他长期处于缺少接纳、关爱、赞扬和肯定的环境中。时间长了,必然会心理失衡。比如,缺乏自信心,产生自卑感或忌妒心理,进而引发攻击性行为。

比如,一个孩子受到老师或父母批评时,心里觉得很委屈、失落,并由此产生自卑感。而此时,如果其他小朋友受到赞赏,他必然会对得到表扬的一方产生忌妒心理。如果得到表扬的小朋友再嘲笑他,就可能诱发孩子深藏在心底的自卑,进而对对方大打出手。

电视媒介也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孩子经常看《晶码战士》《迪加?奥特曼》等有打斗内容的动画片。看得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模仿,会学着动画片中的人物,攻击自己不喜欢的小朋友。

3.不良情绪的影响

很多孩子的攻击行为,是因为心中有不良情绪,比如,愤怒、委屈、烦躁,而又找不到合理的发泄渠道,或得不到父母的帮助或疏导,长时间郁积在心中。时间一长,必然会引发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冲突。此时,与其说孩子打人,不如说他在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为恰当。

4.缺少良好的沟通方式

很多时候,孩子打人的目的不是要攻击对方,而是不知如何与其相处。尤其是1~3岁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差,不知如何与对方沟通,或向对方表示友好。于是,就喜欢用肢体语言表达。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用手拍小朋友一下,或撞小朋友一下。他的行为看上去很像打架,其实,他只是想引起小朋友的注意而已。

心理学家支招

3岁前,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正常行为。3岁后,如果孩子还有这种行为,父母就应该加以引导了。如果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听之任之,既会影响其个性的发展,又会影响其人际交往。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观察。如发现孩子有攻击性行为出现,应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帮其纠正。

1.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之间或与亲戚、朋友有了矛盾,一定要注意处理方式。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或大声争论。特别是爱争吵、打架的父母,先要改变自己的行为,以平和的方式解决争执,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孩子犯了错误,不要打骂或体罚孩子。对于孩子错误行为的改正,打骂起不到任何作用,只有通过讲道理,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行为为什么错了,正确的行为应该是什么,这样才能使孩子获得进步。

当孩子有不良情绪时,比如,受了小朋友的欺负或老师的不公正批评而生气或委屈时,家长要及时安抚与疏导。父母的爱是最有效的良药。

2.避免孩子接触暴力环境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应尽可能避免孩子接触暴力环境,如看有暴力情节的电视节目或玩暴力血腥的电脑游戏等。父母要尽可能帮孩子挑选内容健康的动画片或其他电视节目。

如果孩子坚持要看这类有暴力情节的电视节目,父母要陪孩子一起看。一边看,一边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暴力行为是不可模仿的。

3.教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

幼儿时期的交往,多以自我为中心,从三四岁开始,孩子才有分享、合作等意识。所以父母要适时对孩子的分享精神、合作精神进行引导,让孩子懂得谦让,体验给予、分享的快乐。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邀请幼儿园或邻居家的小朋友到自己家里做客,让孩子当主人。让孩子学习礼貌待客,主动把家里好玩的、好吃的拿出来,招待小朋友。这样,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就有了分享意识,也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了。

4.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好时,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忽视。良好的语言氛围是宝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爸爸妈妈平时要多用平和温柔的语言和宝宝交流,尽量为他提供语言表达和申辩的机会。多鼓励宝宝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意愿和需求,鼓励宝宝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让宝宝体会到用语言表达的效果和乐趣。

5.增强孩子的同理心

对于3岁以上的宝宝来说,家长可适时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同理心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孩子出现暴力行为时,家长要告诉他,用力打小朋友,小朋友会很疼的,就像你自己不小心摔倒或撞到桌子上那样疼。

6.巧用“爱抚效应”

心理学上有“爱抚效应”,是指爱抚产生的感觉,可以让人神经系统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发生奇妙的变化,从而缓解紧张,改善人的不良情绪。

当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争抢玩具而生气或与小朋友发生争执而暴躁不安时,父母可以借用爱抚效应,抚摸一下孩子的头或者抱抱孩子,这样可以有效地改善孩子的不良情绪。而孩子的情绪稳定了,就不会再打人了。

7.屡教不改的孩子可用身体约束法

对于屡教不改的孩子,家长可以采用一些强制措施,比如用“身体约束法”来制止孩子“施暴”。

具体做法是,让孩子坐下并面对着你,抓住孩子的手臂和肩,大约1分钟后松开。这之后,告诉孩子错在什么地方。连续一星期使用这种约束法,就能见效。

8.爸爸妈妈不能做的三件事

孩子施暴之后,家长切忌做以下三件事:

不要训斥打人的宝宝,有时候宝宝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被训斥,这样只会加重宝宝的暴力倾向。

不要因为宝宝打人,就让他也尝尝挨打的滋味,这样只能给宝宝留下心理阴影。

不要鼓励宝宝报复打击其他小朋友。

他山之石

妈妈姓名:王小丽

职业:公司职员

儿子姓名:浩浩,7岁

我家浩浩今年7岁了,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人见人爱。可一年前这孩子可是一个混世魔王,大人小孩都不喜欢他,因为他总打人。

浩浩的暴力行为最早出现在他两岁左右,和小朋友抢玩具,因为抢不过,动手打了对方。发现浩浩打人之后,我和浩浩爸爸没少给他讲道理。虽然每次他都答应再也不打人了,可一与小朋友发生矛盾,他的小拳头就又不老实了。

尤其是上了幼儿园之后,浩浩对于集体生活非常不习惯,与小朋友争执、冲突更是常事,所以几乎每天他都动手打人。老师提出,希望我们能给浩浩转园。浩浩爸爸又急又气,就动手打了浩浩。挨了打的浩浩只安分了两天,过后依然我行我素。

显然我们的方法不给力。怎么办呢?

一个周末,浩浩在公园里遇见了邻居家的小朋友思思。两人先还玩得好好的,可不知为什么就起了争执,浩浩举起了小拳头,我见状赶紧上前捉住了他的手。这次我没有生气,而是温和地对浩浩说:“浩浩,思思是女生,是吧?男生要保护女生!”我一面紧紧拉着他的手,搂着他的肩膀,等待他的怒气消失,一面告诉他,思思是你的好朋友,可以与你一起做游戏,一起玩耍。不管思思做了什么,都不能动手打思思。过了几分钟,浩浩的情绪平静了下来。他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还主动向思思道了歉。我夸张地表扬了他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以及事后主动道歉的行为。

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就把这个方法告诉了老师,希望老师在浩浩发怒时能够协助他平息怒气。

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是有效的。一个月后,浩浩已经能够在与小朋友发生矛盾时主动走开,到一边冷静自己的情绪了。几个月后,浩浩与小朋友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顺畅,也懂得分享和合作了。

后来我才知道,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叫转移法。当孩子打人时,先抓住他的手或按他的肩膀,让他感受到你的爱,同时找一些话题,来转移他的注意力,孩子的情绪就会平静下来,并主动控制住自己的暴力行为。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暴力行为,我建议你,不管孩子是由于什么原因,一定要理解他,同时信任他,耐心地帮助他纠正。

2.小秋又发飙了

——如何安抚动辄哭闹的宝宝

“妈妈,妈妈,我要妈妈,你在哪儿啊!”

“秋秋,妈妈去洗手间了。别哭了,爸爸在这呢!”一听孩子哭闹,秋秋爸以最快的速度,从厨房跑到了卧室的床边。没想到,自己的热脸却贴到了秋秋的冷屁股:“不,不要爸爸,就要妈妈!妈妈!妈妈……”秋秋大哭不止,还把枕头扔到了地上。

看着涕泪横流的儿子,爸爸只能在一边干着急。好不容易,妈妈从洗手间出来了。秋秋一看妈妈来了,哭声更大了,一边哭,一边喊:“坏爸爸,坏爸爸!”

“唉,这孩子!无法无天了,气死人了!”爸爸也生气了。

“哎,你怎么跟孩子计较!你先洗脸去,我来哄他。”妈妈也有点儿不耐烦了。

不一会儿,秋秋不哭了,去玩玩具去了。秋秋爸叹气:“唉,没见过这样能哭闹的孩子!”

“是啊,你看这孩子刚上幼儿园两个月,学识没见长,脾气却越来越大,稍有不顺心就大哭大闹。孩子长期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妈妈也心力交瘁。

“唉!真是让人伤透脑筋,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教育这个孩子,看来我们要多想办法了。”

案例深度解析

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就像一个脆弱的“小气球”,家长感觉伤不起。

为什么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呢?面对动辄哭闹的孩子,家长要怎么安抚呢?

首先你要记住一点,尽管发脾气的孩子一点儿也不可爱,但是0~6岁的孩子,很少会为了气家长而发脾气。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是以自我需求为中心的。他们发脾气多半是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以此要求家长顺从。

一般来说,这个时期孩子的哭闹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1.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除了吃好穿暖,孩子还有很多的心理需求。当其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大发脾气。

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在4个月时就有了发脾气、表达不良情绪的能力。而随着其生理、心理的发育,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不过孩子对于自己所接触的事物,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做出理性的认识或决策,而是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或行动。可是他的认识或行动,却常常遇到父母的阻挠。孩子当然不会意识到父母的阻挠自有父母的道理,而是每遇到父母的阻挠或受到挫折打击时,都会通过发脾气来表达抗议,比如哭闹、摔东西等。秋秋就是这样,睡醒时,见妈妈没在身边,于是就大发脾气,甚至迁怒于别人。

2.负面环境的效应

孩子脾气大,有很多原因,比如,不良环境的影响。这种环境,既包括家庭环境,又包括自然环境。

先说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比如,父母经常争吵或平时说话总是大声喧哗,像吵架一样,这些会给宝宝的心灵造成伤害。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在遇到困难、处理问题时,就会习惯采用简单暴力的方法。反之,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生活在和美的家庭,父母之间遇到问题,总是心平气和地讨论或协商,平时说话也轻声慢语,那么孩子说话就不会粗声大气,遇到问题时也不会大喊大叫。

孩子成长的自然环境也会影响孩子。比如生活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孩子吃不好、睡不着,情绪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就会脾气暴躁、动辄哭闹。如果生活环境悠然娴静,孩子的心情也会很平静。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就不容易成为动辄哭闹的问题孩子。

3.身体不适

除了心理需求与不良环境的影响,孩子的情绪也会受身体健康程度的影响。因而,当孩子身体劳累或不适时,孩子脾气也大。特别是2~3岁的孩子,常常因贪玩而不睡午觉,结果导致睡眠不足、疲劳过度,从而使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此时,孩子稍有不顺心,就会大发脾气。另外孩子肚子饿了或生病了,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导致孩子情绪失控而发脾气。

4.其他原因

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导致孩子脾气大。

比如孩子生病时,如果家长百依百顺,当孩子病好之后,家长就取消了对孩子的特殊待遇,孩子往往会因此而感觉愤怒,大发脾气。

心理学家支招

事实上,孩子发脾气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中针对这孩子们一些特有的坏脾气,坏毛病等展开话题。我们家长对于孩子的错误看在眼中,急在心里。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可以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如何才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听从家长的教导?如何才能让孩子从实际出发去纠正自己的问题呢?在书中,我们可以找到相关的答案。

2012-01-12 09:25:5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孩子正好快4周岁了,书上很多问题他都或多或少有些!也有时候很另人烦恼!书中分析的很透彻,解决方式也比较实用!想要改变孩子,必须要父母自己认识到,多站在孩子角度着想!多和孩子沟通!努力做个好妈妈中^^^^^^

2012-05-30 15:16:55
来自平绣**的评论:

作为一个妈妈,我觉得应该多看一些这样的书,毕竟孩子的内心是复杂的,也是多样化的。妈妈是孩子一生很重要的老师,而对于他的内心并不是和了解,对他的一些行为也很莫名其妙,有了这样一些书来作为参考,我想在和他一起成长的道路上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2011-11-23 10:42:1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在这本家长教科书中,我们可以在第一部分中找到孩子相关错误倾向的测试。这里并非全盘的理论讲解,更多的则是让家长可以通过类似于问答卷的测试来找寻相关的答案。通过一些列孩子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为孩子进行相关的行为定位,然后再对阵下药地找寻良方

2012-01-11 13:32:10
来自祁爵**的评论:

孩子每天都在长大,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状况需要我们家长操心,尤其是调皮的小男孩更加是长两个心眼儿都看顾不过来.看了这本书后,我发现用大师的方法,能让孩子平静下来,该闹的时候闹,不该闹的时候不闹,感觉变的懂事了,真难得.我太开心了!!!!!!!!!!!!

2011-11-28 10:28:29
来自青春纪**的评论:

受益匪浅,只有妈妈弄懂了孩子的心理,才能找得到治服孩子的办法。所以我真幸运,及时看到了这本书,在还没有遇到更棘手的问题时,发现了心理学对于孩子也是同等的重要。我已经把这书力荐给我的闺蜜了。

2011-11-23 12:14:1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作者在书中提到的暴力、破坏、撒谎、冒失、霸道、怪癖、冒险和注意力等问题都是这一年龄段孩子常见的问题。每一大类的问题作者都详举了很多实例再透过对案例的深度解析,我们能很清晰地了解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的心理及以成因

2012-01-13 11:08:17
来自胖妞可**的评论: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宝贝(现在3周岁)的一些“任性”行为是怎么回事?原来与我们的想象不一样,我们做父母的真需要了解一些孩子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好在在她三岁的时候看到了这本书,知道了三岁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期。受益匪浅啊!

2012-02-02 10:45:37
来自macyzy**的评论:

市面上关于孩子心理的书太多,不知道怎么选择,当初是被这本书的case study所吸引,买来一看果然是我想要的那种书,每个话题都是先有事例,然后有案例分析,然后再是心理学家支招,有的事例能找到自己孩子的影子,感觉挺受益。

2012-01-13 11:01:49
来自achongr**的评论:

不错的一本书,刚刚面临孩子的一个突发状况,迫不及待的读完本书,孩子的每个问题,可能会有不同原因引起,但其中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孩子缺乏安全感或者父母陪同太少,会是孩子各种问题的诱因之一。

2014-07-22 11:00:19
来自骆已文**的评论:

这本书非常通俗易懂. 作者还通过漫画归纳育儿的技巧和方法. 我和朋友们专门成立了家长小组对这本书进行了集体学习和交流. 大家都感觉受益匪浅. 强烈建议为人父母者阅读.这本书的确是能帮助你理解和了解孩子,有效和孩子交流的好工具!.

2011-11-24 14:07:19
来自彼时田**的评论:

里面不仅包括了孩子做这些坏事的深层次原因,里面同样更涵盖了孩子通过自己的破坏行为所要表达的内心世界。于其强扭的瓜不甜,家长更应该透过孩子的表象行为了解他们的内心深处。一旦掌握了孩子的心理,因势利导的手段之下我们才可以用孩子们所能接受的方式教养他们。

2011-12-31 09:49:35
来自LI格**的评论:

孩子好哭!孩子追着你问为什么!孩子撒谎了!孩子的作业小错不断!孩子爱啃手指甲!孩子总爱触碰危险物品!孩子不愿上学!……等等,家长遇到这些问题是不是很头疼?那是因为我们不明白孩子们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活动。每天懂一点孩子的心理,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一切都不再是问题。

2011-12-03 21:49:44
来自音似念**的评论:

接触到这本书,是从朋友那,很多新手妈妈或者爸爸,对于孩子的一些行为感到非常棘手,如何与孩子斗智斗勇,又不伤害孩子的幼小心灵,使得家长和孩子达到和谐,平衡。我想,这本书中会有答案,最近也很多妈妈们在学习,这本书可以作为一个概括了解。

2011-11-22 11:55:30
来自薄荷方**的评论:

刚刚看到第四章,就迫不及待来写评论。很庆幸在孩子5个月的时候就接触到这本书。如果没有看书的话,在某些方面我们会沿袭老一辈错的方法教育孩子,比如,有人以为仅仅是逗孩子的时候其实是捉弄孩子,无形中对孩子造成了伤害。

2011-12-30 17:04:3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写得非常的不错,从每个例子中知道我们其它我们的孩子内心深处的真正想法,特别是让家长们头痛的事,孩子的学习。我们家长只是一味的要孩子去学,但从来 没有想过孩子到底适合什么。。是本不错的书,值得摧一下

2011-12-06 16:45:43
来自曼言蔓**的评论:

这本《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内容特别实用,不但让我更加了解孩子,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更加清晰,还教会了我很多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方法更加贴合实际,真的可以拿来就用。因为这么好用,我又买了一本送给孩子的幼儿园老师。

2011-11-18 10:02:3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就是要教你,透过孩子的种种行为,了解他的内心。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同样的行为背后是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你需要针对孩子独特的心理状态去引导他,影响他,让他变得更加积极、阳光,成长得更加茁壮

2012-01-11 15:01:08
来自云在彼**的评论:

自从上天赐予我们的孩子呱呱坠地来到我们身边,我们即荣升为人父母。但是随之而来的,除了身份上升一级的荣誉,其实还有无数难以想象的考验和非常重大的责任。说实话,如果是自己亲自养育孩子,那么在最初的几年确确实实是要体验辛苦的。因为婴儿这个小肉团团,会哭会笑会叫会闹,要吃要喝要拉要撒,但是偏偏在这个婴儿来到世界的最开始,他/她却不会说话。于是,就只有哭声,那有各种分贝各种高低包含了各种需求的哭声,才是小小婴儿最初的语言。最开始也是通过不停的猜,才能试中正确答案。于是慢慢地通过日久天长的相处,一般,只有最亲近这个婴儿的人,比如妈妈,…

2012-01-03 23:54:38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