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产业结构发展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竞争力构建研究图书
人气:11

适应产业结构发展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竞争力构建研究

作为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她们的就业问题解决的好不好,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一个个家庭的稳定与和谐,乃至未来下一代子女的教育。 本...
  • 所属分类:图书 >经济>各流派经济学说  
  • 作者:[国晓丽]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3647885
  •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10
  • 印刷时间:2017-10-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220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作为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她们的就业问题解决的好不好,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一个个家庭的稳定与和谐,乃至未来下一代子女的教育。

本书以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这个群体为研究对象,在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国内外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中长期和短期措施,提出女性农民工就业要遵循产业结构升级的规律,并对产业结构与农民工就业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立足于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中存在的问题,选取了北京市及内蒙古和安徽省的两个县域城镇及福建省莆田市青山村作为调研目的地进行问卷调查,在借鉴德国和英国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建议在适应并服务于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过程中构建出“政府—社区—企业”协同作用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竞争力。进一步着重从人力资本投入角度探讨加强农民工培训,建立政府主导的农民工培训体系以持久的提升农民工就业竞争力,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发展。后对建立我国政府主导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提出了建议。

编辑推荐

我国高度重视农民工群体,并且在近些年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农民工市民化、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农民工工资拖欠、农民工就业创业及农民工在城镇购房等问题。而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产业转型升级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日益凸显。许多农民工从传统领域进入一些较新的领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新产业、新业态的出现给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随着“互联网 ”、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变化的速度可能会更快,这就需要新生代女性农民工提高知识和技能以尽快适应产业结构发展的变化。《适应产业结构发展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竞争力构建研究》即以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这个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的一手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借鉴国外典型经验的做法后,提出了构建我国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中长期和短期措施,并进一步探讨了建立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的思路。

作者简介

国晓丽,女,1978年生,经济学博士,副教授,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副系主任,中华女子学院妇女发展与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5项,2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妇女发展与经济研究、微型金融与区域金融等。

目录

目 录 I

及时章绪论 1

及时节新生代女性农民工概念的提出 1

一、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相关研究与概念界定 1

二、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就业数量与结构 4

第二节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就业特点 10

一、从性别视角看女性农民工的从业特点 10

二、不同代际女性农民工的从业特点分析 15

第二章相关理论支撑 19

及时节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理论 19

一、马克思的产业结构理论 19

二、配弟—克拉克定律 21

三、库兹涅茨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22

四、霍夫曼定律 23

五、钱纳里“标准产业模型”理论 25

第二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 26

一、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 26

二、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27

三、托达罗模型 28

第三节人力资本理论 28

一、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29

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30

第四节就业竞争力理论 31

一、竞争优势理论 31

二、核心竞争力理论 32

第三章国内外研究综述 34

及时节产业结构与就业的研究综述 34

一、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就业结构的研究 34

二、就业结构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35

三、产业结构升级抑制劳动力就业的研究 36

四、产业结构与就业的互动关系研究 37

五、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趋势分析 38

第二节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综述 39

一、国外对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研究 39

二、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 40

三、我国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 42

第三节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能力研究综述 44

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的相关研究 45

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46

三、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47

四、产业转型背景或供给需求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探讨 48

五、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相关研究 49

第四节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49

第五节研究综述评析 50

第四章产业结构与农民工就业的互动关系研究 53

及时节产业结构与农民工就业的互动机理 53

第二节四川省产业结构与农民工就业的实证分析 56

一、四川省产业结构升级的现状 57

二、四川省农民工就业的现状 59

三、四川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实证分析 64

四、四川省产业结构对农民工就业的相关分析 71

第三节促进农民工就业与产业结构发展的良性互动 81

一、四川省产业结构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 82

二、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工不利影响的对策 86

第五章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调研分析 91

及时节北京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问题调研分析 91

一、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91

二、北京市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问题调研分析 100

第二节内蒙古与安徽县域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问题调研分析 112

一、内蒙古翁牛特旗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调研分析 113

二、安徽省蒙城县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调研分析 129

三、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县域比较——基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与安徽省蒙城县的调研数据 146

第三节福建省莆田市青山村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问题调研分析 150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51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153

三、女性失地农民工的就业困境分析 155

四、构建女性失地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可行性建议 160

第四节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中几个思考的问题 163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中的作用 163

二、就业市场中性别差异的认识 164

三、适应产业结构发展构建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竞争力 169

四、从人力资本投入出发开展对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多元化培训 171

第六章国外典型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172

及时节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172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含义 173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 174

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启示 177

第二节英国青年就业新政政策的启示 183

一、英国青年就业新政政策的推出 183

二、英国青年就业新政政策的内容 184

三、英国青年就业新政政策的特点 187

四、英国青年就业新政政策的启示 189

第七章构建适应产业结构发展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竞争力 192

及时节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竞争力要素分析 192

一、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内涵 192

二、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竞争力要素分析 193

第二节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自我构建 195

一、适应产业结构发展的需要提高职业技能 196

二、重视自我职业规划和上升空间 196

三、强化社会性别意识和竞争意识 197

四、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提升 198

第三节构建“政府—社区—企业”协同作用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竞争力 199

一、政府要“有所为”,充分发挥好其应有的职能 199

二、社区要充分发挥好网格化管理和协调配合的作用 205

三、企业是构建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205

第四节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竞争力构建的措施 207

一、构建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中长期模型与措施建议 208

二、构建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短期措施与建议 211

第八章建立我国由政府主导的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的进一步思考 215

及时节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相关研究 215

第二节农民工培训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220

一、农民工培训是准公共产品 220

二、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职能定位 221

三、我国农民工培训中的政府职责与行为分析 221

第三节我国现有农民工培训措施的进展与效果 225

一、我国农民工培训的政策与措施 225

二、政府组织的农民工培训项目实施效果 226

第四节建立我国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的措施与设想 232

一、明确我国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的顶层设计 232

二、建立“政府——企业——职业学校(第三方培训机构)”联动的培训机制 234

三、重视职业培训的考核与评价 235

四、保障财政资金的投入,运用财政金融手段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支持 235

五、培训内容系统化、层次化 236

六、探索适宜有效的培训模式 236

参考文献 237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