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道(南下北上魏晋南北朝卷)图书
人气:30

人间道(南下北上魏晋南北朝卷)

郑骁锋著的《人间道(南下北上魏晋南北朝卷)》是一部文学体的中国史纲要,以散文的形式,重新阐述中华民族三千年的金戈铁马、兴亡悲欢。全书由八十篇系列主题散文组成,裁为四卷。 本卷(魏晋南北朝卷)摘取曹丕称帝...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学>中国古代随笔  
  • 作者:[郑骁锋]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34048081
  •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5
  • 印刷时间:2016-05-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349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郑骁锋著的《人间道(南下北上魏晋南北朝卷)》是一部文学体的中国史纲要,以散文的形式,重新阐述中华民族三千年的金戈铁马、兴亡悲欢。全书由八十篇系列主题散文组成,裁为四卷。 本卷(魏晋南北朝卷)摘取曹丕称帝隋灭陈朝的三百七十余年间具有节点性质的人物或者事件,梳理出由分崩离析到逐渐统一的曲折过程,进而探寻这段秦汉与隋唐两场华彩大戏之间漫长过场的真正意义。 历史在疼痛中重建。随着南下雨北上两股力量的反复拉扯,一块破碎的中华大地,山川阡陌步步靠近,悄然对准了合而为一的榫卯。

作者简介

郑骁锋,1975年生,浙江永康人。已出版作品《眼底沧桑》《本草春秋》《逆旅千秋》,在台湾出版繁体版文集《落日苍茫》;盛大文学首届全球写作大展历史类十强作者;《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撰稿人;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太湖画脉》《帝国的黎明》等大型文史纪录片撰稿人。

目录

前言

洛神

服石时代

驺虞幡

陆沉

王与马,共天下

九重天

北伐

淝水残梦

旧时王谢

暴君世纪

求法

太平真君`

悲平城

梁皇忏

无边落木萧萧下

无愁天子

黑衣之谶

观我生

可汗大点兵

哀江南

结语:南下北上

后记

在线预览

洛神 夜色如常降临。 随着一缕残阳消融于洛水,曹植眼中的亮光也黯然熄灭。 就在灯烛燃起的一刹那,侍从惊觉,曹植的双眸潮湿而迷离,像是蒙着一层云烟。 云烟深处,隐约可见有个绰约的背影,渐行渐远。 终于不见。 很多年后,顾恺之将《洛神赋》绘成了画卷。 长达572厘米的卷轴上,主角洛神与曹植多次出现;而每次出现,两人的神情都有所变化。先是曹植惊讶,洛神宁静;再是曹植痴迷,洛神迟疑哀怨;之后由两人含情对视,到洛神忧伤离去,曹植惆怅而归,完整地描绘了一场苦苦追求而最终绝望的感伤经历。 《洛神赋图》以曹植驾车落寞归去而终结。与画卷其他部分人物置身于山水神兽之间恍如神仙世界不同,此段背景只是简单地点染了几株杂树。可以想象,绘图至此,恺之心头已然一片空虚。 一种穿越时空的巨大悲哀袭击了顾恺之。他忽然觉得自己也在那辆诀别的马车上,整个人间在眼底急剧褪色,莽莽苍苍,只剩下了一派冰冷、一派灰白。 画笔坠地,画卷戛然而止。但历史的卷轴却继续飞速延展着…… 承载着绝望和悲哀的马车没有终点,呜咽般的车轮转动声,几百年间,日夜不歇。 关于《洛神赋》有种种传说。很多人将赋中的洛神,落实为曹植的嫂子、曹丕的夫人甄氏,从而演绎出一段缠绵悱恻的悲情故事;也有人驳斥这种爱恋过于不经,坚信曹植只是沿用屈原香草美人的传统,向曹丕表述忠心;更谨慎的观点则就事论事,云洛神就是洛水之神,曹植不过有感偶发罢了。 确实,在《洛神赋》中,曹植为后人留下了太多谜团,甚至开篇及时句"黄初三年",经考证也是虚晃一枪:那一年,曹植根本未曾路经洛水。 那个被文学史和美术史共同收录的洛水黄昏,充满了隐晦和暖昧。 不过,无论多么闪烁其词,曹植在赋中的所传达的痛楚却是千真万确的。黄初年间,曹植正深陷于人生的谷底,难以自拔。 黄初,是曹植的大哥、魏文帝曹丕的年号。曹植经过洛水的时间,应该是黄初四年:该年,曹丕将曹植由甄城王徙封为雍丘王,曹植因此入都城洛阳觐见谢恩。 出现在曹丕眼前的曹植,却是这样一副模样: 摘冠去履,散发赤脚,身着囚服,背着腰斩用的斧头和砧板,拜伏于阙下,泣不成声。 面对胞弟如此恐瞑,曹丕却是满脸冰霜,一句话也不说,也不让曹植起来,居高临下,就那么冷冷地看着曹植伏地痛哭;直到他们的母亲,卞太后由心疼而恼怒,才不得不命曹植穿回王爷的朝服。 暗舒一口气,曹植摇晃着起身。他偷眼瞄了瞄大哥的宫殿,不由得微微一颤:巍峨的台阙,猛然令他记起了另外一座同样雄壮的建筑。 那曾经是一座令曹植无比自豪的高台,很多年来,他都认为,自己一生的抱负,都将以那里为起点,辉煌地展开;然而,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他才明白,那其实是命运开的一个残酷玩笑,自己一生的悲剧,正是在那座台上拉开了及时幕。 或许是跪得久了,遥望着站在高处的大哥,曹植忽然有了楼台倾斜着当头坠压过来的幻觉。他一阵恍惚,连忙重新跪倒,用所能发出的较大声音,诵读起来: "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时雨……" 铜雀台。 "却说曹操于金光处,掘出一铜雀,问荀攸日:`此何兆也?`攸日:`昔舜母梦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操大喜,遂命作高台以庆之。乃即日破土断木,烧瓦磨砖,筑铜雀台于漳河之上。"(《三国演义》) 建安十五年,铜雀台落成。曹家子弟齐齐登临观赏,曹操兴起,命诸子每人当即临场作赋,并亲自裁决优劣。 ——时光若能倒流,曹植是否会因为那天的表现而懊悔? "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曹操)甚异之。"(《三国志·任城陈萧王传》)P3-5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