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旅行·行路篇图书
人气:12

伟大的旅行·行路篇

如果你的目的地不是纽约、伦敦或巴黎,请带上这本书出发! 日本国宝级探险家关野吉晴徒步追溯“人类大迁徙之路” 一场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更重要的探险之旅 原汁原味的旅行日记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化>文化随笔  
  • 作者:(日)[关野吉晴]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心视界
  • 国际刊号:9787213076282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2
  • 印刷时间:2016-12-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纯质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l “伟大的旅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全球探险,而是现代人类回溯人类祖先诞生地的探索之旅。高更通过一幅画向人类发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而关野吉晴则以双脚重走“伟大的旅行”之路的方式,来反思人类的现状和未来。

l 大约180万至20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从非洲出发,穿越西伯利亚,走过北美大草原,终来到南美南端的火地岛。布莱恩 费根把上述壮丽的迁徙之旅称为“伟大的旅行”,它是人类迄今为止所有冒险活动中的,“能称得上人类下一次‘伟大的旅行’的,也就是人类进入其他星系的时候。”

在南美洲的亚马孙丛林和安第斯群山间探险20年后,日本人关野吉晴逐渐萌生了仅凭人力重走“伟大的旅行”的宏伟计划。他要用自己的脚走,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三个关乎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关野吉晴挑战的正是凭借关野吉晴的坚韧和勇气,我们才能又多领悟一点“人之为人”的伟大意义。这样的探索正暗合了中国人的古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作者简介

关野吉晴

日本著名探险家、人类学家、外科医生,重走“伟大的旅行(探寻人类的起源)”和“新伟大的旅行(探寻日本人的来源)”的及时人。

1949年出生于日本东京都墨田区,现任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文化人类学教授。从1971年开始,关野吉晴与他人共同发起成立了“一桥大学亚马孙流域探险队”,并多次出任探险队队长。在之后的20年间,曾先后31次深入亚马孙丛林或安第斯山脉,还在巴塔哥尼亚高原、圭亚那盆地和奥里诺科平原留下了足迹。

从1993年起,他用10年时间,凭自己的脚力走完了全程5.3万公里的“伟大的旅行”;在2007—2011年间,又率领团队借助亲手打造的无动力帆船完成了从印度尼西亚到日本石垣岛的“新伟大的旅行”——从海上探索日本人的由来。2013年,他在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举办了主题为“伟大的旅行 人类的旅程”特别展览。

目录

[目录]

01横穿麦哲伦海峡

(1993年11月—1994年1月)

起程

横跨火地岛

横渡麦哲伦海峡

02纵穿巴塔哥尼亚南部冰床

(1994年1月—1994年3月)

骑自行车向阿根廷湖进发

划皮划艇渡过阿根廷湖

前往巴塔哥尼亚南部冰床

行走于风暴中的巴塔哥尼亚南部冰床

乘皮划艇前往巴塔哥尼亚峡湾

03走向南美

(1994年3月—1996年3月)

走在巴塔哥尼亚走廊上

暂时回到日本

两次开始巴塔哥尼亚自行车之旅

前往泛美公路

纵穿阿塔卡马高原

横渡的的喀喀湖

前往秘鲁

骑自行车纵穿安第斯山脉

纵穿达连地峡

04穿越中美 北美

(1996年4月—1997年8月)

骑车游中美

哥斯达黎加

尼加拉瓜

洪都拉斯

萨尔瓦多

危地马拉

墨西哥

暂时回国接受手术,进行疗养

从纳瓦霍族保留地到加拿大

横渡阿拉斯加东南海峡的皮艇之旅

从墨西哥再度骑车北上

乘狗爬犁横贯阿拉斯加西部

进入白令海峡

阿拉斯加的自行车旅行

沿育空河顺流而下

横渡白令海峡

05横穿西伯利亚

(1998年2月—1999年9月)

乘着狗爬犁踏入隆冬的西伯利亚之旅

穿越夏季的冰原湿地

雪中坐着皮艇下品仁纳河

驯鹿雪橇之旅

再度乘狗爬犁穿越西伯利亚

骑车通过科雷马公路

沿西伯利亚铁路向贝加尔湖进发

穿越国境,前往蒙古

06西进丝绸之路

(2000年3月—2001年3月)

l 骑车走蒙古

l 骑骆驼纵贯戈壁沙漠

l 丝绸之路

l 翻越喜马拉雅,通往尼泊尔的顺路之旅

l 丝绸之路的冬日之旅

l 辗转中亚诸国

07走向非洲

(2001年3月—2002年2月)

l 在波斯旧历新年中前往伊朗

l 进入叙利亚

l 进入约旦

l 皮划艇横渡红海

l 经西奈半岛、苏伊士运河前往非洲

l 进入埃及

l 纵贯埃塞俄比亚的自行车之旅

l 骑骆驼纵贯努比亚沙漠

l 近在咫尺,远在天涯

l “伟大的旅行”第10年的目的地

附录:“伟大的旅行”全行程一览表

后记

译者后记

在线预览

[精彩样章]

“伟大的旅行”第10 年的目的地

“伟大的旅行”终于只剩下从肯尼亚的内罗毕到目的地莱托里的500 公里了,这大概只是全程的1%。这段路程的安全没什么问题,路线也没什么难的。不过,常言道“行百里者半九十”,我想我不能掉以轻心,还是要小心谨慎。

2 月8 日

我到了恩戈罗恩戈罗国家公园的大门口。公园里面原则上是不能有任何车辆行驶的,但是我因为有坦桑尼亚政府的特别许可而可以在公园里骑自行车自由走动,前提是要有持枪的巡逻兵跟随着。

从公园入口开始就是很陡的上坡路,登上去能够清楚地看到恩戈罗恩戈罗火山湖的高台,风景真美,令人不禁屏住呼吸。火山湖内部的一个巨大的生物圈,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长颈鹿、斑马、黑斑羚、角马和瞪羚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走来走去。我们需要注意的主要是比狮子还要可怕的水牛和大象等。不过,只要我们不做出什么让它们兴奋的举动,它们就不会袭击我们。

通往火山口边沿的沙土路一直爬升到海拔接近2 300 米的高度,我们登上去以后又朝着奥杜瓦伊峡谷的方向一口气走下来。由于道路的状况不是很好,速度并不是很快。不过,我还是因撞上了路边的沙土堆沙丘而摔倒了。因为我一边走一边回想着这几年来走过的旅程,眼泪不知不觉就慢慢地流下来了,模糊了视线,就捏了急刹车。也可以说是处于精神恍惚的状态吧。在足有10 年的旅程中,有很多帮助过我的人离开人世了,这其中也有因为不幸而遭遇意外的人。因此,每每想到自己是何等幸运时,也会想起这些亡故者的点点滴滴,心中总是无限感慨,悲伤涌上心头。

我在这漫长的旅程中,中途几乎没遇到什么事故,我也没有生过什么大病。虽然遇到过不得不中止旅程的危机,也有过被强盗袭击的经历,但我每次都幸运地逢凶化吉,渡过了难关。我想,我是个被幸运宠幸的男人吧。一路走来,我与很多很有魅力的人相遇、相识,也得到了沿途的人们的支持和帮助。

在日本国内,我不仅得到了以团长和秘书长为首的后援团诸位的鼎力相助,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要是没有这些人的支持,我的旅程大概是不可能实现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对我来说是最珍贵的宝物。我既没有充足的资金,又没什么特别的才能,却能完成这样“奢侈的旅程”,我想我靠的就是这些“珍宝”吧。此外,能在冷战一结束就马上开始旅行也是很幸运的。冷战时期,世界上到处都有不能通行的地方。也许我能在处于内战的国家办理手续进入战场,但要想凭借自己的力量从边界的这边抵达那边,就必须要等到这个地区处于和平状态,否则是不可能的。我感觉自己就像是抓住了从冷战结束到爆发海湾战争和“9 11”事件中间的一个空档儿,有一种穿隙而过的感觉。

持有日本护照前行也很重要。日本人几乎能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进出,而美国人和俄罗斯人却都有不能自由前往的国家。例如,曾与我在俄罗斯语系诸地同行的阿莱克塞伊科诺年科就曾对我说:“我想和你一起前往非洲的终点。”但他很难取得在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签证,特别是约旦反俄罗斯的情绪很强烈。虽然最终我们设法通过了反俄情绪强烈的伊朗和土耳其,但他的叙利亚的入境签证却迟迟发不下来,他只好放弃。此外,我还感觉我是个很幸运的日本人。很多日本人因父母卧病在床或是孩子小等因素而不能随意外出。而我家人都全力配合我,在家庭这方面我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奥杜瓦伊的博物馆,这里有我去终点之前无论如何都要看的东西。雅致的博物馆位于一个小而高的山丘上,在奥杜瓦伊峡谷里抬眼就可以看到。博物馆研究员向我们介绍了内部情况。我的目标是目的地莱托里的一个猿人足迹化石的复制品,但由于莱托里当局为了保护足迹化石又把它埋了下去,因此我无法看到真品了。我在博物馆里盯着复制品细细地看,想要将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这些脚印大约前后延伸25 米,有一对较大的脚印和一对明显与它步幅相合的较小的脚印,还有与大脚印相重合的小脚印。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三个人加在一起的脚印,对于这三个人是什么关系又有多种解释和猜测。我相信这是一家三口的脚印,大的脚印是爸爸,旁边与其步幅一致的是妈妈,跟着爸爸的脚步走的是孩子。爸爸和妈妈的脚印靠得相当近,步幅也成对,小孩子肯定就是在两人身后追赶。灵长类学者河合雅雄先生以“家庭”“直立双足行走”和“语言”三个特征将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区别开来,这其中的两个特征被这些足迹化石明显地体现出来。为了这次旅行,我把妻子和刚满两岁的女儿抛在了一边,因此我在途中反而对“家”更为关注。我一路上与各地不同的家庭交流,透过这些家庭思考何谓家庭以及父亲的责任是什么等问题。共通之处就是每个人都很珍惜家庭,但是我的这个问题直到快到终点也没有找到确定的答案。

站在博物馆里遥想人类诞生时的情景,眺望奥杜瓦伊峡谷,感慨着这真是最美丽的景观。这里也是考古学家玛丽 利基最初发现东非人(南方古猿)的猿人化石的地方。我们在博物馆的员工宿舍住了下来。从博物馆往下走,到奥杜瓦伊谷之后再沿上坡路走,就能看到矗立在那里的古老建筑物。博物馆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其中一处,里面放着一张连棕垫都没有的老式木床,这个建筑物好像已经不再使用了。为了欢迎我们,博物馆不仅请我们在玛丽 利基曾使用过的研究室里喝了茶,还邀请我们品尝羊肉大餐。1976 年,发现莱托里足迹化石的也是玛丽女士,对于博物馆方面安排我们住在她曾住过的地方,我真是满心感激。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