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燕寻踪(上下)图书
人气:28

三燕寻踪(上下)

以五十多万字、两百多张图片,《天龙八部》中慕容复的原型,《盗墓笔记》中的九层妖塔,主导北魏改革的冯太后,泽被岭南的冼夫人,争议不断的高力士,《三燕寻踪》都有详细的揭秘。
  • 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地方史志  
  • 作者:[张松]、[姚韫]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54911662
  •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3
  • 印刷时间:2016-03-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三燕”是五胡十六国时期,慕容鲜卑和汉人冯跋相继以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为都城、在我国北方地区建立的三个以“燕”为国号的区域性政权——前燕、后燕、北燕的统称,其统治区域曾经包括今天的辽宁、、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在五胡纷争、十六国林立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中国北方历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章,是中国历史巨著中不可或缺的一页。

作者耗时四年、行程万里写就的这部《三燕寻踪》,以五十多万字、两百多张图片,分“前燕,慕容称雄”“后燕,慕容再起”“北燕,冯氏王朝”三部,再现了三燕历史的风云变幻,讲述了三燕王朝的历史贡献,追寻了慕容王陵和后人的行踪,披露了众多他们实地寻访得来的鲜为人知甚至不为人知的历史玄机,将让您不时眼前一亮、恍然大悟。

在书中您将能读到威震华夏的慕容名将、北魏改革的掌舵者冯太后、泽被岭南的冼夫人的传奇故事,看到堪与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相提并论的大棘城之战、参合陂之战的历史经纬,了解到被盗墓小说演绎得神秘莫测的“九层妖楼”的真实原型,被野史歪曲的北燕王族冯氏后裔、大唐忠臣高力士的历史真相,以及东北地区有史可寻的最早的佛寺、最早的官学、最早的帝都……

编辑推荐

《三燕寻踪》,用千万里的探寻再现三燕历史,揭秘慕容王朝兴衰。《天龙八部》中慕容复的原型,《盗墓笔记》中的九层妖塔,主导北魏改革的冯太后,泽被岭南的冼夫人,争议不断的高力士,《三燕寻踪》都有详细的揭秘。

作者简介

张松:1972年生于沈阳,文学硕士,辽沈晚报社主任记者,见报文章达几百万字,曾获各项新闻奖十余次。近年来,他在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知名考古专家冯永谦等专家学者的指导、帮助下,致力于收集、整理辽宁地区的历史文化,特别是立国于辽宁的三燕、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他不辞辛苦寻访历史遗迹,身临其境感受历史事件,获得了大量难得一见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传说,其成果不仅连载于《辽沈晚报》的《摆渡辽河》专栏,他还出版了《辽宁历史文化》《辽宁风情小镇》《辽宁特色经济小镇》《辉煌的辽宁体育》《大辽那些谜》等著作。

姚韫:1977年出生于沈阳,文学博士,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及文化研究,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了《大辽那些谜》《主流话语下的何其芳文学思想研究》等著作,曾经荣获辽宁省美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沈阳市社会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

目录

序一:再现那个被忽略的中国历史重要时代

序二:一幅逼真的、立体的三燕历史画卷

前言:三燕苦旅,走过1800年

及时部 前燕,慕容称雄

及时章 建国,前燕崛起

及时节 近攻远交藏韬略 心系王权隐霸心

第二节 四百遗骨呈铁证 慕容鲜卑灭夫余

第三节 夫余灭族迁辽西 凄诉亡国囚虏情

第四节 棘城三战生死劫 淬火炼出慕容王

第五节 兵发中原逐天下 传国玉玺助称帝

第二章 霸业,由盛到衰

及时节 廉台喋血龙虎斗 上天一笔定兴亡

第二节 胜者生前名盖世 败者死后享天尊

第三节 邺城岁月帝国巅 王旗飞舞铜雀台

第四节 慕容龙榻惊噩梦 无魂石虎遭鞭尸

第五节 昏君误国前燕灭 却怪曹操坏风水

第三章 ,文治武功

及时节 大燕文治赛武功 科举制度始慕容

第二节 唯才是举壮国本 慕容龙腾凭智囊

第三节 慕容马镫出辽西 中国靴子惊寰宇

第四节 刀枪不入肉坦克 所向无敌甲具装

第五节 千载奇幻龙翔寺 佛教圣地古今殊

第六节 摩崖佛龛悬千载 大燕佛风古韵传

第四章 棘城,古都何在

及时节 上古颛顼龙兴地 前燕慕容建国都

第二节 古稀之年解史谜 义县老人敢纠偏

第三节 棘城岸崩露铁头 慕容国都露痕迹

第四节 广济塔下望浩宇 虚星正对慕容都

第二部 后燕,慕容再起

第五章 战神,悲情一生

及时节 武功盖世无人敌 悲情战神再建国

第二节 为绝后患打外孙 后燕惨败参合陂

第三节 误识沙场郦道元 遗骨藏秘石匣沟

第四节 蟠羊山下白骨森 杀鞑沟内鬼影重

第五节 旖旎岱海龙兴地 杀俘功罪任评说

第六节 雄杰呕血参合陂 燕昌惨闻末世歌

第六章 兵败,一分为二

及时节 后燕失去慕容垂 无人能敌拓跋珪

第二节 后燕兵败分二国 青州南燕延国祚

第三节 装疯行乞长安城 金刀太子葬南燕

第四节 广固三屠传鬼哭 五龙决口淹慕容

第五节 重回龙城历四朝 慕容终被冯氏代

第六节 后燕高官墓寒酸 沃野千里少春蚕

第七章 传奇,慕容谜踪

及时节 身世疑谜千古悬 慕容果为轩辕后

第二节 东迁万里赴辽西 慕容原为“甘青人”

第三节 慕容子孙忆祖源 鲜卑来自高加索

第四节 走访三地寻慕容 神似后裔匿粤西

第五节 国破家亡四流散 慕容后人隐江湖

第六节 幕村深藏慕容谜 往事千年叹无常

第八章 王陵,踪迹难寻

及时节 神鬼莫测匿踪迹 潜埋虚葬慕容陵

第二节 凌河岸边金岭寺 千年家庙话沧桑

第三节 九层妖楼藏玄机 大墓本主吐谷浑

第四节 花果山下出石虎 惊现慕容龙平陵

第五节 慕容调侃唐太宗 真伪难辨宣平陵

第六节 荒淫暴虐动国本 一言难尽徽平陵

第三部 北燕,冯氏王朝

第九章 波澜,龙城风雨

及时节 冯家抢夺慕容朝 新主恩泽遍辽西

第二节 国君七祭二当家 北燕独倚冯素弗

第三节 挖墓挖出一团谜 冯墓见宝不见尸

第四节 招惹强魏埋祸根 虎师六出亡弱燕

第五节 玄奘前身在朝阳 法勇西天取真经

第六节 千秋功罪说冯后 永固陵前烟雨蒙

第十章 融合,光耀岭南

及时节 一枝投魏居庙堂 一枝渡海到岭南

第二节 有名无实地方官 联姻冼氏建功业

第三节 教化蛮夷泽万民 威服远荒定南疆

第四节 赤胆护国安社稷 历经三朝唯好心

第五节 城门四开布疑冢 冯冼墓地多悬谜

第六节 北燕后人高力士 误读千载忠良臣

第七节 脱靴戏说流谬误 还原真实李太白

第八节 冯冼遗迹遍高州 千年回归祭先祖

附录

1.前燕帝王世系表和大事年表

2.后燕帝王世系表和大事年表

3.北燕帝王世系表和大事年表

4.冯氏世系简表

5.冼夫人年谱简表

附文

一 高州公众号转发的《千年还愿》

二 时隔一千六百年,辽宁“家人”寻亲到高州

后记:三燕回归,千年梦圆

媒体评论

后记:三燕回归,千年梦圆终有期

张 松

在《三燕寻踪》书稿成型之际,回首过去这四年艰辛而充满人生意义的光阴,个中甘苦自不待言。2012年年底,当我介入这一专题的创作时,过往的经验、寻常的思路告诉我,这是一个老旧、碎片、地域的封闭性题材,难有突破发现,缺乏纵深空间。四年后,当我由一种无法言说的历史暗示在前方指引,终于艰难地走完了注定令我一生铭记的“三燕之旅”后,遥远的三燕王朝向我打开的是一个此前全然不知的震撼世界:它跃动、奔腾、气场澎湃、血脉贲张!它的“开放性”实非东北一隅所辖,而是遍及整个华夏神州!它的“丰厚度”绝非辽宁历史的偏脉闲章,而是与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大线条紧密相连的!它影响深远的贡献、震古烁今的杰出人物、绵延至今并感动现世的精神遗存,冲破了我的“三燕旧识”,跋涉于历史的山水间,一种愈发不可遏制的冲动充满我的心怀:如果真实的三燕是我耳闻目睹的这一切,那么“三燕史”是不是该重写了?

冯立民先生的“三燕困惑”

关于三燕,远有金庸武侠小说的传奇渲染,近有朝阳地区近些年来的普及宣传,但时至今日,三燕在其起家的辽宁地区依旧是个冷僻话题。当各类历史题材剧纷纷火爆亮相、风靡全国之时,“三燕富矿”却如宝藏深山知者寥寥,原因何在?

2014年4月上旬,就三燕文化的宣传推广,我同锦州学者冯立民先生在沈阳有过一次长谈,感触良多。三燕故事之所以遭冷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段历史存在着大量的未解之谜,加上正史记述潦草、资料贫乏,以致史学界、考古界对诸多三燕悬疑都难以定论,这就为三燕文化的普及推广制造了先天的认知障碍,成为一道横在众多探秘者面前、难以跨越的时空鸿沟。

冯立民先生对三燕王朝研究颇深,曾花了整整四年时间,呕心沥血写就一部六十三万字的六卷本大剧《玉鼎——南北朝纪事》。此书以玉鼎为线索,时间跨度一百五十年,涵盖前燕、后燕、北燕、北魏以及南朝的宋、齐、梁,而对三燕人物、事件的演绎,堪称此剧的精华所在。写完此书后,冯立民先生曾经设想将自己的力作拍成电视剧,将三燕文化推向全国,却屡屡碰壁,大失所望。

对三燕文化的开发,写过专著《前燕后燕北燕史》的朝阳学者周亚利抱有很高的期望,也曾想将这段精彩纷呈的历史写成剧本,亮相荧屏,但在现实的坚壁前,她与冯立民遭遇的困惑大同小异。

2013年3月,我与南方某知名报纸一女记者交流自己所经历的三燕传奇时,引起了她的极大注意,尤其是对北燕王室后人流亡岭南与冼氏联姻、南北两大家族联手安邦定国的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她流露出浓厚的兴趣。但兴趣归兴趣,一涉及具体的史实,则另当别论了,因为,如果采访者没有对南北朝历史框架的基本了解,缺乏对三燕王朝发展脉络的方向把握,不能把这段风云历史的时代背景交代清楚,只将事件单摆浮搁,就无法对三燕往事予以全貌展示,更不要说对其时代意义做出真正的提炼、升华。而这种具有相当劳动量的梳理、反思,显然不是单纯的新闻采写所能承载的。

2013年5月,我曾就所见所闻的三燕轶事与省内的相关博学专家进行了交流,一些涉及三燕核心隐秘的历史事件、人物,许多专家都听之茫然,因为三燕人物足迹所到之处甚广,三燕王朝牵连的其他朝代太多,不少的人和事史书中都是一笔带过乃至未留一字,所以他们很难对辽宁以外的三燕往事做深入研究,而他们在无奈中遗漏掉的这些故事,恰是最为精彩的三燕亮点。

“三燕故事”亟待重新定位

对三燕文化的宣传之所以陷入瓶颈状态,除了三燕历史本身的复杂性外,还存在一个现实问题,即研究者和传播者们习惯于仅将三燕的人与事局限于辽西一隅,很少将三燕王朝置于大时代的舞台背景上,未曾尝试以更开阔、更高远的历史视角审评三燕往事。

例如,科举制度萌芽于慕容鲜卑创立的前燕,从棘城到龙城,慕容王朝开设学校,甄选名师,通过严格考试选拔良才,这一有别于历朝官吏选拔制度的伟大贡献可谓开天辟地,对中华历史影响深远。对这一创举,如今不是没有提过,而是提得太少,高度拔得不够,以致世人多知慕容一族武功卓绝,却忽略甚至淡忘了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慕容文治”。

又如,由慕容燕国改进并大规模装备军队的马镫、甲骑具装,对当时的东北亚乃至整个中国境内势力格局的变化均产生了巨大冲击。被誉为“中国靴子”的马镫,对欧洲中世纪革命的爆发、对欧洲新时代的到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而这些关于慕容燕国的“世界性创举”,省内专家虽有著述,新闻媒体也进行了相应传播,但总显得力度不够,后劲不足,至少尚未形成一块对外宣传的金字品牌。

慕容一族所建立的前燕、后燕以及远走青海的慕容吐谷浑部,几乎与当时中国境内的所有势力集团均有联系,搞清慕容一脉即可理顺五胡十六国时代的纷乱次序。

慕容前燕经历的三次大棘城血战,慕容后燕引爆的燕魏大血战,其历史意义绝不在长平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著名战争之下。历时三年、以活埋数万燕军的参合陂之战为高潮的燕魏血战,以燕败魏胜的结局打出一个强大的北魏帝国,并孕育出后来的盛世隋唐。对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对堪称“中华历史转折点”的参合陂,史书中却记载甚略,连此战爆发的具体地点都语焉不详,这让后人何以探秘寻踪,又何以追根溯源呢?

在慕容鲜卑崛起的辽西,至今都未搞清其及时座都城大棘城的方位。这座历时近半个世纪、亲历三次大战、培育了无数天之骄子的慕容都城,恐怕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一座仍未定址的古代国都。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关于三燕历史的研究,即便在三燕崛起的辽宁本土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再如,由汉族人冯跋建立的北燕被北魏灭亡后,一枝北燕王族由今辽宁熊岳登船南逃,投奔南朝刘宋,受封于广东新会,在那里繁衍生息,开枝散叶,并与当地豪族冼氏结亲,联手开发岭南造福一方,使当时尚属化外之地的海南岛得到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辖,意义之大非同凡响。但是,北燕王族的辉煌续后篇,正史中却未见明确记载,仅在大唐名臣魏征的记述中略有提及,这使得后世史学家对北燕王朝的研究截止于其亡国之日,以致湮没了北燕后人对中华历史的杰出贡献。而这种断裂的三燕研究,不可能完整呈现三燕王朝的全貌,更难以评定其真实的历史地位。

三燕英豪铸就“中国高度”

三燕王朝历时不到百年,前燕、后燕、北燕三朝平均不过三十来年,国祚短暂,但三燕人物却个个遭际非凡,生平传奇。

以慕容廆而言,他虽未称王,却是慕容江山的真正奠基人,他的后世子孙之所以能称王称帝,是沿着他指引的战略方向,凭借他积蓄的雄厚国力、招纳的各路英才,才一步步迈向事业峰巅的。慕容廆不仅有识人之能,更有用人之量,他麾下的当世精英皆有诸葛武侯之才。尤为可贵的是,慕容廆信用之人,一生鞠躬尽瘁、尽心为国,善始善终。慕容廆与他启用的精英团队间不是简单的君臣、主仆关系,而是患难与共、肝胆相照的合作者,是有着同样远大人生目标的同路人。怎奈天不予寿,否则慕容廆定会成为中华史册上的一代杰出帝王!较之于慕容廆,即便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其胸襟气量也颇有不及。

又如冯太后、冼夫人这些直接延承三燕血脉的杰出历史人物,其历史地位举足轻重。有一种形象说法称“‘一个半辽宁女人’铸就中国高度”。这绝非虚言。所谓的“一个半辽宁女人”指的是北魏的冯太后和岭南的冼夫人,其中冼夫人与北燕王室后裔冯宝联姻,是“辽宁媳妇”,所以说是“半个辽宁女人”。

北魏冯太后制定并坚决付诸实施的“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堪称中华千年政治体制的一道分水岭!它们便是沿袭至今仍不可动摇的“工资制度”“土地政策”与“户籍制度”。冯太后倾其一生致力于实现“混一戎华”的民族大融合,自此后,任凭王朝变迁、时光流转,地无分南北、人无分华夷,生长于斯的华夏子民破天荒地拥有了同一的血缘,这个新生的伟大民族,就是一千五百年前冯太后以及她培养的接班人孝文帝为后世确立的“中华民族”!

巍巍永固陵,千秋冯太后!对这个历史伟人如何褒赞都是不为过的。她生于河北、执政于山西,却认定自己是一个“龙城人”(今辽宁朝阳)。她在先祖起家之地的龙城立起一座“思燕浮屠”,缅怀先人的创业之功;她在自己的陵墓前,修建了一座“思远浮屠”,寄托无尽的乡思。“思远”即“思燕”,“燕”就是之前的燕国、今天的辽宁。有谁知,一生颠沛、风云起落的传奇冯太后,其心中竟凝聚着如此根深蒂固的“辽乡情结”?

岭南的冼夫人,与她的北燕夫君、北燕子孙们所谱写的家国篇章,感人至深。“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这是冼夫人的人生信条。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后人尽为忠臣孝子、国之栋梁,其六代孙、被野史歪曲的高力士(冯元一)实为赤胆忠心的李唐忠臣。今天,冯宝与冼夫人已成为万众敬仰的“岭南之神”,他们的灵位被历朝供奉,他们的故事被经久传颂……

冯太后、冼夫人,她们的决策、业绩、生平,在千年前就铸定了中华民族的血统、制度、方向乃至道德的高度。这些经得起时间检验、符合中华价值观却渐被遗忘的“三燕往事”,是否该重新弘扬,是否应重续篇章?

三燕传奇,被低估的“价值洼地”

也许有人会问,时至今日,重提这些时间久远的三燕故事,会产生多大的社会影响,又会有多大的市场价值呢?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关于三燕的话题,从官方到民间,一直都有人在做,在推动,如何将“辽宁的三燕”,打造成“中国的三燕”乃至“世界的三燕”,缺乏的不是土壤,而是必要的预热铺垫,需要一个强力启动的契机。

2007年,辽宁朝阳有关方面曾推出过“寻找慕容”的大型策划活动,并由孟昭凯老师带队亲赴广东肇庆寻找慕容后人,取得了一定的宣传效果。

2013年,我曾两赴北京以及广东的肇庆、高州,代表朝阳有关方面采访并邀请慕容后裔及北燕冯、冼后人,欲重续三燕情缘,这一次,获得了更为积极的回馈。北京百合网副总裁慕岩老师应允赴辽出席这一盛会;肇庆白土镇的慕容后人要组团回朝阳看看;山东、山西、河北、广东等三燕人物留下足迹之地的博物馆专家、考古学者对三燕历史投来关注目光;尤为感人的是,在北燕冯、冼后人主要聚集地的高州,当地政府专门组织了一个多达二十人的“寻根祭祖团”,拟由副市长带队,团队中包括政府官员、当地学者、高州的冯冼名人……随行的还包括商界人士与应邀出席的各级新闻记者,团队规格之高、准备之足、心情之迫,令人动容。高州市政协副主席冯明动情地对我说:“我们及时次听说,冯家的祖坟在辽宁朝阳的北票。高州人不知道北票这个地方,还以为是‘北漂’。从冯家的北燕先祖渡海来粤,到今天,一千多年过去了,这漫长的千年间发生了多少感天动地的故事?冯家后人,太应该回去看看了!这个二十人的祭祖团是经过反复挑选压缩的,好多人都想回去看看,那种深厚的历史情感简直无法言说!”

在这期间,以孙国平、周亚利为代表的三燕学者积极与朝阳有关方面沟通,并发出在龙城遗址旁重建“慕容宗祠”,纪念这一伟大的民族开发辽西的不世之功。

这期间,高州政府在其政府网站“高州在线”开辟专栏,连载《三燕寻踪》书稿。

这期间,北票、高州、青州等地的博物馆,纷纷预定此书,作为珍贵的馆藏史料。朝阳周亚利老师认为,《三燕寻踪》一书是对三燕史的重要补充。她认为,以此书为重要参考,未来可以考虑重写《三燕史》。

与我同走参合陂古战场的博学考古专家冯永谦先生赞誉说:“这样走访实地、图文并茂的历史探秘书籍,如今已不多见,难能可贵,此书对填补历史空白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辽宁北票文化局副局长李秀华老师表示,他将在北票的《川州杂志》上以每期两万字的规模连载此书:“距我退休还有三年时间,我争取在这三年间发完这一系列,并争取让北票当地的报纸同步刊登。我希望更多的北票人了解家乡的历史,体味这块土地的厚重与悠久,感知先祖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

在与对三燕题材感兴趣的各地朋友们的交流中,经常会触碰出思想火花。有人建议,像北燕王室后裔与冼夫人联手开发岭南的感人题材,可否在朝阳、北票当地的博物馆内开辟单独展厅,教育后人?彰显“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宏大题旨的高州冼太庙,可否在东北最早的佛教圣地——朝阳凤凰山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冯立民先生看来,三燕故事不是鸡肋,而是未经开采的真正的价值洼地,是一块待琢的美玉。“看看现在还有什么古装剧、历史剧没拍?汉代拍完了、唐代拍完了、明代拍完了,清宫戏都拍烂了!只有南北朝,尤其像三燕传奇之类的题材尚未涉及。这是一块足以雕成传国玉玺的‘和氏璧’!而那些为此付出真实努力的人,可视为用心良苦的‘当代卞和’!”

断裂的历史期待续补,失联的亲情亟待缝合,但这千年的回归,却不是一帆风顺的。不得不承认,让三燕传奇走向全国与世界,在现实中还存在相当的难度,传播与普及依然是目前的攻坚难点。但是,这千年的回归是大势所趋,是不可阻遏的历史传接,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薪火相传的心灵呼唤!

从2013年1月到2015年4月,在这跨度三年的时间里,我为宣传这段尘封千年的历史,促成北燕王族后人的回归,奔走呼吁,先后代表朝阳市委宣传部、朝阳凤凰山管委会,两次向高州冯、冼宗族发出邀请,遗憾的是,均时机未到。2015年2月8日,我还给高州市政协副主席、北燕冯氏后人——冯明老师写了一封长信,坦陈其间曲折。

转机在2015年4月25日。那24小时,是《三燕寻踪》文稿初成之日,我将为期长达三年的“三燕之旅”的艰难历程、内心感慨,行诸文字,发于网络,对我此次三燕考察予以鼎力支持的朝阳学者周亚利老师,立刻将我的文字与图片制成“专帖”扩散发出,随即,又被北票市博物馆副馆长白梅转发给北票市委宣传部韩宪臣部长,韩部长立刻与我取得联系,于是,就有了5月17日至18日,我随同北票代表团的“高州回访”。

5月17日上午,高州市委出专车,由高州市政协副主席、高州文广新局副局长冯明、高州市文广新局宣传股股长湛宜华出面,驱车近5个小时,将北票赴粤考察团一行七人(北票市委副书记叶春华,北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韩宪臣,北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忠庆,北票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秀华,北票市文产办主任李黎,北票市新闻宣传中心主任记者张卫东,《三燕寻踪》作者张松,)从广州迎接到高州,入住高州大酒店。午餐由高州市委副书记梁小东,高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杜坤玲接待。5月17日下午,梁小东、杜坤玲等高州领导陪同北票考察团赴冯、冼长坡旧城、高凉岭冼太庙、圣母湖等地考察。

5月17日晚,高州市长何志强出席晚宴,迎接北票考察团一行。5月18日上午,北票市考察团在高州领导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高州冼太庙、高州市博物馆等地。

中午,高州市委书记赵广辉在高州市中山纪念堂二楼一室,接见北票考察团,高州市委班子成员几乎全部出席,接待规格相当隆重。北票市考察团向高州赠送北票化石:充满深刻寓意的“亿年情侣鱼” (以纪念千年前冯冼北南两大家族联姻、开发岭南的重大历史事件);赵广辉书记则向北票市考察团赠送高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州木刻版画”。午餐后,北票市考察团乘高州派出的专车返回广州,两日考察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考察,收获甚丰。北票市考察团深入实地,深刻体会到冯、冼文化在以高州为中心的岭南地区的深广影响力,也理顺了一千六百年前,发迹北票的北燕冯家后人如何跨越万里与岭南冼氏千年融合,谱写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5月18日,即双方领导会面召开研讨会的当天,高州市委书记赵广辉激动表示:“这是‘神奇’的24小时!也必将是载入史册的24小时!”

这24小时,一段断裂一千六百年光阴的震撼历史,得以续补;这24小时,一段跨越万里的千年亲情,终获传续。所有经历这一神圣时刻的人,心中都涌漾着深沉的感动!

2015年5月20日 ,《高州日报》头版发表了由高州市新闻秘书赖松万、车闻达采写的题为:“时隔一千六百年辽宁家人寻亲到高州”的近四千字长文,配发两地领导互赠礼物的彩色照片,对北票市考察团赴高州寻亲一行,予以高度评价。此文很快被高州隶属的茂名市的《茂名日报》及《光明日报》《高州论坛》及冯氏宗亲网站予以广泛转载,不仅在茂名、高州、北票引起轰动,在广东、辽宁、海南及与冯冼文化有关的国内相关地区均引发连锁反应,产生了出人意料的良好社会反响。

2015年5月21日,《南方日报》在其专题策划《百姓寻根——我的祖先我的根》中,以题为“冯冼联姻启融合,文教风尚传后代”的整版篇幅,报道了北票考察团赴高州考察一事,对冯、冼两大家族千年间的感人事迹予以全景再现。

2015年6月,高州有关方面还将我探寻三燕事迹的三年经历,通过微信公众号予以传播。北票电视台、网络也及时跟进,形成互动。

北票考察团归返后,立刻向市委班子做了汇报,市委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做出相关批示。通过这次考察,北票市委认识到,此次高州之行不止是一次历史探秘之行、访踪寻亲之旅,更是一次借历史文化搭桥的交友会,一次扩大北票对外影响力的联谊会。如果北票能把握住这次千载难逢的良机,做好善后的推进工作,必将使北票的“三燕文化”品牌打向全国,使北票与以高州为圆点的粤西地区乃至海南岛的文化、经贸产业链连为一体,将有望以此为契机,推动整个北票完成由“资源型城市“向”文化产业型城市“跨越的质变转型!

2015年8月4日,当我应邀再赴北票时,发现,距高州之行不到三个月,北票市围绕“三燕文化”所做的工作与此前已不可同日而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地处北票西官的冯素弗墓正在重修,此前这里不过是一片庄稼地,毫无亮点,而今,却悄然立起一座即将建成的簇新陵园,北燕冯氏王族的事迹、族谱,都将在这陵园内立体呈现。因为,不久,这里将迎来一批来自粤西的“冯氏寻根祭祖团”,这是时隔千年后,以高州为圆点的粤西地区的冯氏宗族,及时次踏上辽西故土,他们将带着满腔的感慨面对先祖的陵园,让光阴不朽的风云故事于心中激荡,那将是何等的心灵震撼!

北票市旅游局宋景辉局长告诉我,继民间团来北票拜祭祖陵后,今年金秋十月,高州市政府也将北上,也就是说,本该在2013年开启的高州来访,终于历经三年波折,在《三燕寻踪》一书出炉之日,即将成为现实!

三燕寻踪,寻回了我的千年乡思,寻回了我澎湃的正能量,寻回了我心中久违的家国情怀!旷世奇遇,一生何求!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