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基础教程:标准化理论与实践图书
人气:17

标准化基础教程:标准化理论与实践

本书详细介绍了标准化的基本知识及企业标准他的概念、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标准化概论,我国标准化的法律法规体系,标准的制定、实施与监督,企业标准化与企业标准体系,产品标准化,信息技术标准化,...
  • 所属分类:图书 >自然科学>总论  
  • 作者:[陈渭] 编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02628970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10
  • 印刷时间:2008-10-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标准化的基本知识及企业标准他的概念、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标准化概论,我国标准化的法律法规体系,标准的制定、实施与监督,企业标准化与企业标准体系,产品标准化,信息技术标准化,服务标准化,农业标准化,食品和食品安全标准化,采用国际标准与标准化战略,合格评定和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其整合,共12章。

本书作者从事标准化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标准化管理和实践经验,根据企业、事业单位的不同实际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介绍标准化相关知识,内容,编写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

本书可作为基层组织,特别是企业、事业单位标准化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学校标准化教学的参考书籍。

作者简介

陈渭,1935年生于江苏宜兴,1958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1989年中共中央党校第12期经济研究班结业。现任全国高科技产业化标准计量委员会副理事长、副主任。曾任国家计量局工业计量处处长,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司副司长、认证办公室副主任、标准化司副司长、

目录

及时章 标准化概论

及时节 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标准化历史沿革

第三节 标准化的原则、方法和形式

第四节 标准的分类

第五节 标准化的基本任务与作用

第六节 经济全球化和标准化战略

第二章 我国标准化的法律法规体系

及时节 概述

第二节 标准化的法制管理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第四节 标准化法规

第五节 标准化行政规章

第三章 标准的制定、实施与监督

及时节 概述

第二节 制定标准的程序

第三节 标准的编写

第四节 标准的复审

第五节 标准的实施

第六节 标准实施的监督

第四章 企业标准化与企业标准体系

及时节 概述

第二节 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

第三节 企业标准化的管理

第四节 企业标准体系及其构成

第五节 技术标准体系构成

第六节 管理标准体系构成

第七节 工作标准体系构成

第五章 产品实现标准化

及时节 概述

第二节 产品设计与开发标准化

第三节 采购标准化

第四节 工艺和工艺装备标准化

第五节 生产管理与材料定额标准化

第六节 质量检验标准化

第七节 包装和搬运标准化

第八节 售后服务标准化

第九节 营销标准化

第六章 信息技术标准化

及时节 概述

第二节 信息技术标准体系

第三节 信息技术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

第五节 企业标准化信息管理

第七章 服务标推化

及时节 概述

第二节 服务质量标准化

第三节 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第四节 服务标准化的实施与监督

第八章 农业标准化.

及时节 概述

第二节 农业标准的制定.

第三节 农业标准体系和农业标准化工作

第四节 农业综合标准化及农业标准化示范

第五节 农业监测体系及农产品质量监督标准化

第九章 食品和食品安全标准化

及时节 概述

第二节 食品的营养要求标准化

第三节 食品安全限量标准化

第四节 食品标签标准化

第五节 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安全控制标准化

第十章 采用国际标准与标准化战略

及时节 概述

第二节 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WTO/TBT)

第三节 采用国际标准

第四节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第十一章 合格评定和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

及时节 合格评定概述

第二节 产品质量认证

第三节 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和企业标准化体系评价

第十二章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其整合

及时节 质量管理体系

第二节 环境管理体系

第三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第四节 管理体系的整合

附录

附录 A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代号

附录 B 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确定评分表(试行)

在线预览

及时章 标准化概论

及时节 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一、概述

恩格斯说:"任何一个学科的兴起和发展,是由生产所决定的",标准化工作也不例外,人类开始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学会使用工具,从事生产活动以来,为了协调个人行为需求和社会有组织活动的一致,不断提高人类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就需要对人类活动的概念和事物提出标准化的要求。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对工具、器物的性能和形状提出相似和统一的要求,以便利于加工、制造和操作,就推动了建立在手工劳动基础上的产品和工艺标准化;人们对在生产中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和成功经验加以确认和推广,转化为更大的生产力;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将逐步复杂起来的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和简约化,使管理、指挥更加有效,使各项社会活动和经济、技术活动建立正常的秩序,从而以各种资源的最少投入,得到更多的产出结果,以满足人类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就这样,一门基础性的标准化学科就必然地随着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的生产力发展要求而成长起来。

二、标准的基本概念

1934年盖拉德(CJ·Gaillard)在《工业标准化原理与应用》中定义:

标准——是对计量单位或基准、物体、动作、过程、方式、常用方法、容量、功能、性能、方法、配置、状态、义务、权限、责任、行为、态度、概念或想法的某些特征,给出定义、做出规定和详细说明。它以语言、文件、图样等方式或利用模型、标样及其他具体表现方法,并在一定时期内适用。

这个定义而详尽地罗列了涉及需要统一的概念和事物,并表述了表现形式和载体以及标准的时效特性,但不够概括,为此,1972年桑德斯在《标准化的目的和原理》中定义:

标准一一是经公认的当局批准的一个标准化成果。它可以采用下述形式:①文件形式,内容记述一整套必须达到的条件;②规定基本单位或物理常数,如安培、米、零度等。

桑德斯定义补充了标准形成的法定程序和表现形式,但除表述了标准包括了计量单位这个重要组成外,并没有对标准统一的概念和事物提出明确的内容。桑德斯定义明确说明了标准化和标准的关系,标准化是一项活动和过程,活动和过程的结果才形成了标准,从现代意义上,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产物。

……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