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生命科学中的政治纠缠:以黄禹锡被打压事件为中心图书
人气:9

当代生命科学中的政治纠缠:以黄禹锡被打压事件为中心

政治力量对科学的控制和干预力度正在不断加大,科学与政治的交互作用及其影响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而黄禹锡事件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剖析视角。
  • 所属分类:图书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作者:[方益昉]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313160867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7
  • 印刷时间:2017-07-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232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以2005年韩国黄禹锡干细胞事件为主轴,辅以历史与当下生命科学技术案例,展开比较研究和平行分析。以“现代生命科技发展,依托政治平衡艺术”为学术假设,重点讨论 “生命话语与科技畸化”,分析导致其发生与发展,从而影响生命话语的权重因子。将东西方学术共同体有关干细胞克隆的学术纷争,置于放大镜下,探索其中的科学政治交锋,主旨并非翻案,而在于建立将生命科学的宏观视角,逐步从传统的技术层面,拓展到政治层面进行单元因子解析,多元因子复合,终达到综合因素回归分析的定量或者半定量水平。2014年,Nature杂志发表“克隆再来(Cloning Comeback)”文章,重点分析10年前的黄禹锡事件,其结论与本书数年前获得的不谋而合。

编辑推荐

科学的童贞勉强维持到了20世纪初叶,再要求不断被现实政治骚扰的科学保持中立,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任务,……没有一个科学家是能够保持中立的。

随着科学功能的外化,科学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引起各国政治主体越来越密切的关注,政治力量对科学的控制和干预力度正在不断加大,科学与政治的交互作用及其影响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

结局的诡异就在于此。2009年10月26日,韩国首尔的中央地方法院,在历经4年漫长的法律程序后,仅认定被告挪用研究经费和非法买卖卵子两项指控,黄禹锡案一审判决有期徒刑2年,缓期3年执行。也就是说,黄禹锡被当庭开释。

把巴尔的摩教授的陈年往事翻出来,并不是去评判这位出色生物学家的是非短长。以28天对10年,……与巴尔的摩事件形成了一个鲜明对照。《科学》在黄禹锡事件中的双重标准和处理手法也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照。

孟山都在有计划地打入中国。跨国公司把中国种业纳入全球化战略体系,成为全球化竞争赢得全局性胜利的重要环节:一是寻求企业合作;二是开展合作研究;三是聘任高级顾问;四是培养专业人员;五是推动转基因渗透到产业中去。

作者简介

方益昉(MD. PhD.),旅美学者,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拥有上海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纽约西奈山医学院三处完整学术履历,研究专题包括分子生物学、社会医学、生命科学史、科学文化等,以中英文发表学术论文与大众文本共约200万字。

目录

序(江晓原) / 001

第1章 科学政治框架下的黄禹锡事件研究方法与学术背景 /

1.1 课题缘起与案例选择 /

1.2 立论假设与研究方法 /

1.3 概念界定与论文结构 /

1.4 研究目的与创新意义 /

1.5 科学政治学的研究背景 /

第2章 科学伦理遭遇国家利益: “主义”之争突破科学底线 /

2.1 黄禹锡崛起过程中的国家主义特征 /

2.2 从化学合成胰岛素案例看国家主义特征 /

2.3 遗传学理论也要服从革命需要 /

2.4 “曼哈顿计划”中的国家主义特征 /

2.5 我国生命科技史上的国家主义: 衰落还是兴起 /

[未来延伸研究的案例与焦点]青蒿素案例 /

第3章 西方的进展与东方的失衡: 后黄禹锡时代生命科技的发展与应用 /

3.1 聚焦“孤雌繁殖”: 黄禹锡启发了干细胞学术思路 /

3.2 两年突破3项干细胞研究纪录的西方学术圈奇迹 /

3.3 后黄禹锡时代的干细胞与克隆技术研究成果总汇 /

3.4 合成生物学引领人类科技制造首例人造生命雏形 /

3.5 提倡科技敬畏,避免技术开发危及生命健康 /

[未来延伸研究案例与关注焦点]免疫疫苗案例 /

第4章 人格操守影响科学伦理: 解读生命科学事件中的精英作为 /

4.1 黄禹锡事件中的关键人物与行为操守 /

4.2 “曼哈顿计划”的成功与反法西斯精英的共同理念 /

4.3 近代中国生命科学历史事件中形形色色的专业人士 /

4.4 生物科学技术成为政治家关注的对象 /

4.5 转基因主粮种植的政治博弈中隐现国际巨鳄的背影 /

4.6 生命科学工作者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和敬畏言行 /

[未来延伸研究案例与焦点]石元春案例 /

第5章 崛起的冲动依托权力的本能: 解析生命科学背后的政府作为 /

5.1 紧握政府无形之手,数年造就黄禹锡“大师” /

5.2 韩国政府的力挺模式,获得中国科技部极力赏识 /

5.3 生命科学中的宗教敬畏得以制衡美国公权机构 /

5.4 美国通过制度设计,提升科学技术去政治化的水准 /

5.5 利用公权约束民间科学狂人冲撞生命科技伦理底线 /

5.6 转基因主粮市场化过程中政府角色与利益集团诉求 /

5.7 巨额税收是维系国家机器运转能力的主要来源 /

[未来延伸研究案例与焦点]输血性HIV案例 /

第6章 资本的欲望: 千年生物技术产品史中资本的逐利生存战略 /

6.1 光环下的韩国生物医药资本市场集体亢奋 /

6.2 生物医药产业链中国际资本追逐暴利的野心 /

6.3 横扫国际生物制品市场的千年资本逐利历史 /

[未来延伸研究案例与关注焦点]脐血库案例 /

第7章 多媒体时代的话语角力: 科学精神与公民素养的平衡 /

7.1 黄禹锡事件中的大众媒体角色 /

7.2 媒体对于生命科技新闻热点选择性关注的统计分析 /

7.3 解构MBC商业电视台的从业行为 /

7.4 科学文化与传媒在韩国当代生命科技中的作用 /

7.5 理性报道生命事件可以引导正面社会效应 /

7.6 政府与媒体沟通处于失灵阶段的生命科技应用现况 /

7.7 大众媒体亟需提高自身科学素养以适应科技时代 /

7.8 科学传媒的专业精神与现实意义 /

[未来延伸研究案例与关注焦点]中国院士选聘制度案例 /

第8章 结 语 /

附录1 黄禹锡事件时间表 /

附录2 2005年12月—2011年6月间黄禹锡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

附录3 遭遇诺奖惊喜 /

附录4 知耻后勇乃学术底色 /

参考文献 /

跋 重归思想的放逐——个性化体验下的科学政治学 /

在线预览

科学的童贞勉强维持到了20世纪初叶,再要求不断被现实政治骚扰的科学保持中立,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任务,“保持中立就会使科学本身不再是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因为即使科学没有遭到威胁,它也不再能吸引一切思想活跃和有探索精神的人员了,科学家在紧急时期同其他积极和进步的力量联合起来并不是新现象。……科学需要一个可以发挥作用的更为充实和更为公平的经济制度。……没有一个科学家是能够保持中立的”。科学开始承担以往没有的社会责任,群众对科学的看法,科学与民主的关系,科学家在社会党派中的出现,科学家如何为这个为难中的世界出一份力,等等,科学的社会功能和政治角色最终摆上了桌面,无法回避。贝尔纳研究中最为可贵的是,所有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观点的讨论,都是基于原始的数据和及时手的素材,其中“关于大学和科学学会的图表”“政府资助的研究”“工业科研”“军事研究经费”“议会的科学委员会报告”“法国科学事业的组织”“苏联科学事业简介”“科学出版工作和文献目录编制工作机构方案”“世界和平大会1936年布鲁塞尔国际和平运动科学小组委员会的报告”“科学工作者协会”等10个子项目的分析研究,运用了大量的图表统计和分类技术,为构建《科学的社会功能》理论体系,收集和分析了具说服力的实证依据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科学的研究方法首先表现在贝尔纳的科学行动中,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是真正的大师作派。

2007年,山西大学韩来平的博士论文《贝尔纳科学政治学思想研究》,对贝尔纳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和探讨,是国内学术界在科学政治研究方向上的一次有益尝试。韩博士对科学政治重要性的表述体现了相当广阔的现实视野:“随着科学功能的外化,科学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引起各国政治主体越来越密切的关注,政治力量对科学的控制和干预力度正在不断加大,科学与政治的交互作用及其影响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相对上述现实要求,目前科学政治学的理论研究大大滞后。我们首先需要理解贝尔纳的学术思想主张,长期以来,由于把贝尔纳思想定位到广义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学方面,使得人们在强调政治调控科学的同时,忽视了贝尔纳更加丰富的思想内容,如关于科学自由的思想、关于公众参与和民主控制的思想等。贝尔纳认同政治应是人民利益的者,民众的参与和民主的策略应是政治权力运作的必然要求。这些都围绕着科学的发展与利用而展开,呈现出科学的社会历史性、科学的政治调控、科学的民主策略的科学政治学研究的基本纲领。他的思想蕴涵了丰富的科学政治学内容,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很显然,他的科学政治学思想是建立在传统标准科学观基础上的。我们通过对贝尔纳的言行进行的历史考察,揭示出了贝尔纳作为自然科学家转向科学政治学研究这一历史转向的动因,从而展现了贝尔纳科学政治学的历史与社会语境,凸显了贝尔纳科学政治学思想的逻辑前提,梳理和提炼了贝尔纳科学政治学研究的基本纲领。

就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和贝尔纳已经具备的科学政治雏形,韩博士进一步总结道: “‘为了社会和谐和人类幸福,调整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成为贝尔纳科学政治学思想的出发点。贝尔纳考察了科学在人类社会中的发展历史,研究了不同历史阶段科学的形象变化。他试图找出科学在人类社会中演进的历史规律,借以把握现在和调控科学的将来。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无论在其内部还是在其外部看,都是一个开放系统。科学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个要素,与社会其他要素同形同构并相互作用着。因此,它是可预测和调控的……贝尔纳的科学社会观、科学历史观、科学价值观构成了贝尔纳科学政治学思想的逻辑前提和动力;科学的社会历史性、宏观可调控性、科学的公众参与及民主控制形成了贝尔纳科学政治学研究的基本纲领。贝尔纳关于科学的自由与民主、科学的求实与效率、科学的生产与消费、科学的权利与责任等方面的理论构成了贝尔纳科学政治学的静态理论;而关于科学与政治组织的联系渗透、科学与政治的互动与调控、科学的公众参与和民主控制、科学的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等思想构成了贝尔纳科学政治学的动态理论,亦即科学的政治调控理论,我认为以上构成了贝尔纳科学政治学思想的基本内容。”上述研究目的之一,是“探索走出政治调控科学的实践困境之路。现代科学系统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开放系统,实现这一复杂开放系统的自组织演化就是我们追求政治与科学和谐,实现科学的求实与效率的有效途径,因为自组织演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选择和形成的非常优化的进化方式。对于科学系统,不管实际人为的运行情况如何,这种自组织的方式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效控制科学系统的开放度,调整外部控制强度,使科学系统的外部控制参量适于科学系统的自组织演化,就能达到目的。说到底还是政治与科学之间的作用问题,这自然会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科学系统与外部政治系统的边界之处。我们首先强调科学与政治主体间的适当分离。我们承认政治与科学之间具有边界,但并不是说科学和政治各自孤立和封闭,而是强调不同主体的不同特性;划界并不是要将政治与科学进行隔离,而是强调边界对信息的过滤和缓冲功能”。

当然,韩博士研究工作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他建议通过委托—者理论在科学与政治之间建立中间组织,构建政治与科学的有机生态的边界,就能够起到控制和调节科学系统的开放度和外部控制强度的作用。这不失为寻求科学系统达到自组织进化的一种有益尝试。这样一部研究当代西方科学哲学重要思想的中国式研究成果,理应获得国际同行的关注与讨论。但是,目前这项研究成果的国际化程度较低,英语文字技巧可能是其弱项之一。由于该项研究基本侧重西方重要学术思想的转译与综述,这就形成了目前的研究风格——以宏大叙事掩盖案例分析的描述性趋势。文中缺乏及时手的原始依据,不利于数据分析与材料类比。相反,研究者花费大量的精力在引进学术名词如“委托—者”“有机生态的边界”等的诠释上,反复纠缠。这样的叙述性研究,远离科学技术及时线的大量现实案例,缺乏对影响科学发生、发展的外部因素的切身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研究者对当下科学界中所发生的残酷政治角力的陌生感。

美国学者恩道尔的《粮食危机》从科学政治个案研究的角度为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界打开了一扇研究的窗户。该书以“政治开端”开门见山,罗列了研究当下科学活动中的两个致命问题:

(1) 官商勾结——华盛顿发动“基因革命”;

(2) 奴颜婢膝——科学沦为政治的仆人。

前者讨论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孟山都公司合谋榨取公共利益,以及国际农业巨头孟山都公司与政府的亲密关系;后者直奔主题反映科学屈从于公司利益,科学向政治下跪,以及布莱尔、克林顿和“政治化”的科学。近年来,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的议题,可以视作科学政治学研究领域的另一个全新课题。旅日地球科学家黄为鹏在《“曲棍球杆曲线”丑闻、气候泡沫与气候政治的未来》中分析了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科学评估报告,对世界各国的相关政策制定有着广泛的影响力。随着2009年底“气候门”邮件在互联网上的公开,IPCC在第三次评估报告(TAR)和第四次评估报告(AR4)过程中的诸多显著的违规和舞弊行为被曝光,使决策者、学者和公众有机会深入到气候变化学术生产体制内部,理解其真实的运作过程。作者以“气候门”中最重要的“曲棍球杆曲线”,即全球气候已经转入突然升高的历史性危机为线索,勾勒出气候门背后相关各方长达数年的学术与政治斗争的过程,总结出气候政治的若干特点,并提出对中国的启示。这种以专门学科中的案例为轴线进行深入剖析的研究路径,与我的思路不谋而合。

目前国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领域内,缺乏在科学政治学思路与视角上对科学史案例的类比分析和实证归纳。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