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洪荒时代的印记图书
人气:42

化石:洪荒时代的印记

《化石:洪荒时代的印记》精装版(全彩)。打开尘封已久的印记,重现洪荒时代的生命,开启化石收藏之旅。
  • 所属分类:图书 >科普读物>百科知识>探秘  
  • 作者:[理查德·福提]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04674036
  •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1
  • 印刷时间:2017-01-01
  • 版次:1
  • 开本:--
  • 页数:--
  • 纸张:铜版纸
  • 包装:精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化石:洪荒时代的印记》是一本化石入门和古生物学研究方面的综合指南。博学古生物学家理查德?福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化石是什么,化石如何形成,怎样对化石进行分类鉴定以及化石在我们理解地史进程和生命起源与演化方面的重要作用。立足于分子古生物学等研究成果,福提在书中详细讨论了灭绝与演化、化石的经济价值(比如石油和煤炭)等问题,并为化石收藏者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全书配有全彩色插图以及来自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大量藏品照片,相信所有对生命演化历史感兴趣的读者都会对《化石:洪荒时代的印记》中的内容流连忘返。

编辑推荐

1.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入门经典; 2.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藏精美化石标本全彩展示 ; 3.由博学古生物学家理查德?福提(Richard Fortey)撰写;4.通过化石形成、分类鉴定、生命起源与演化、化石用途与收藏之道等内容展示古生物学,,系统,通俗易懂; 5.本版在英文原版基础上,立足古生物学研究进展,新增近百条译者注,更新并补充中国古生物学研究成果。 6.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古动物馆三位青年古生物学者继《演化》之后再次联手翻译;7.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研究员审校 ;8.国际古生物学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 周忠和 院士 作序推荐。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理查德?福提(Richard Fortey),著名科普作家,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博学古生物学家。福提在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30余年,发表研究文章250余篇,主要研究对象三叶虫。1997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2002年成为布里斯托大学教席教授。著有大量科普作品,获奖无数。《万物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这样评价,理查德?福提是举世无双的科普作家。译者简介:邢路达,中国古动物馆社教部主管,专业领域为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与人类演化。 胡晗,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专业领域为古鸟类演化。 王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专业领域为古爬行动物演化。

目录

序前言 目录

在线预览

几乎所有人都见过化石:博物馆里展出的恐龙骨架,假日在海边拾起的菊石,或在乡间小道上捡到的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研究化石的学科叫(palaeontology),这一串长长的字母代表着一门研究过去生命的学问。于是大家便会对古生物学家产生了这样的印象:一个守旧迂腐的老教授,跟他研究的某些化石一样枯燥乏味,正在满是灰尘的柜子前忙得不亦乐乎……然而,和几乎所有自然科学一样,古生物学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一系列激动人心的新发现使得这门学科焕然一新,许多新的方法被用来解读这些“陈旧的”化石。化石研究与埋藏化石的岩石息息相关,化石也为过去十亿年间或更早的地史变迁提供了许多关键证据。人类文明纪元以来的全部历史不过几千年,要成为一个研究过去几十亿年地球历史的“历史学家”似乎是一项不可能的工作。古生物学家很清楚,化石的发现是没有尽头的。因此,本书在描述化石本身的同时,也会告诉大家通过化石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如何让这些远古的生命“死而复生”,如何将它们分门别类,如何用它们了解过去

的气候波动和海陆变迁。所以,无论您手中的化石看起来多么平凡,它都可能成为一把打开地球奥秘的钥匙。 乐于收藏,似乎是不少人

的天性。一份化石藏品,不仅易于贮藏和保存,还是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及其千变万化的保存形式的绝佳途径。一些人可能更愿意在自己家附近的岩层中采集化石,而另一些人则不遗余力地尽可能广泛地搜罗来自不同时代的各类化石。 哪里可以找到化石—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法则。我们可以给出一些明确的限制条件:如果岩石经过了强烈的变质作用,那么能在其中找到好化石的概率就十分微小—但也不是不可能,有些变质岩中的化石在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后,仍能保存下来。一般而言,未经扰动的沉积岩层是理想的含化石层。很多化石点是广为人知的,这些地方已经有较长时间的挖掘历史,并被记载在地质学文献或科普读物上。在这样的地方,肯定能有所收获;但是不要忘了,这些地方早已被一代又一代的化石采集者造访过,而博物馆里那些激动人心的化石标本很可能是100 年前采集的,而当时的这些化石点还是一片处女地。如今,很多极佳的化石收藏品都采自与经典化石点相同的地层层位,但却在距离那些地点有几百乃至上千米之外的临近区域。有的区域的岩层甚至被化石充满,这时候你面临的问题就变为,有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采集任何能够带走的化石了。南英格兰的多塞特海岸就是这样一个富含化石的著名地点,那里的侏罗系岩石层层叠叠,每层都含有大量的化石。即便是最显眼的化石都被捡走了,那里也不会出现“化石枯竭”的情况。同样的描述也可以用来形容美国内陆广泛的白垩纪地层,或是加拿大的泥盆纪地层。如果你是及时次采集化石,那么这些区域一定会让你备受鼓舞。这些地方通常代表了从前在浅海中的沉积,而浅海生态环境中的生物量巨大,且沉积物在后期受到的扰动很少。另外,这些柔软的沉积物也会很轻易地将其中的“宝藏”暴露出来。即使在这些为人熟知的化石点,幸运的一锤依然有机会敲出一个科学界前所未闻的新物种。先不说这些极其高产的化石点,事实上只要经过长期的搜寻,在大部分的沉积岩中都能找到化石。砂岩通常最不被看好,有些砂岩甚至是在沙漠环境中形成,其中缺乏化石也就不足为奇了。接下来是浊积岩,虽然其中的生物遗迹化石不应该被忽略,但总体而言,浊积中还是难于保存化石。石灰岩中十有八九会有生物的遗体和遗迹(前寒武的石灰岩则另当别论)。如果你被更古老的化石所吸引,则不妨去这类有着复杂构造的沉积岩中碰碰运气。

媒体评论

本书由国际古生物学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 周忠和 院士 作序推荐。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