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圣贤家训经典必读本:近思录图书
人气:11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圣贤家训经典必读本:近思录

《近思录》是儒学名著,卷目分为道体、为学、致知、存养、克己、家道、出处、治体、制度、处事、教学、警戒、异端、圣贤十四卷。书名取意于《论语》中的“切问而近思”,意思是由切己处思考,观照圣人言...
  • 所属分类:图书 >古籍>古籍善本影印本  
  • 作者:[朱熹], [吕祖谦], [谭慧]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50287921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9
  • 印刷时间:2017-09-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近思录》是儒学名著,卷目分为道体、为学、致知、存养、克己、家道、出处、治体、制度、处事、教学、警戒、异端、圣贤十四卷。书名取意于《论语》中的“切问而近思”,意思是由切己处思考,观照圣人言教,由近及远,下学上达,循序渐进。取此书名的用意在于,把《近思录》当作学习四子著作的阶梯。

《近思录》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文化发展成熟的理论形态,为确立儒家道统,传播理学思想起了积极的作用。与其说《近思录》是四子思想精华的缩影,不如说它是朱熹、吕祖谦借四子的言论而有意建构的道学体系,这才是此书X具原创性的价值。通过朱熹、吕祖谦的精心编排,《近思录》不仅清晰地勾勒出一个始于道体经由内外进修之道而直达圣贤境界的道学体系,也彰显出它区别于传统儒学的独特道学特质,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学集大成者。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号东莱。曾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

目录

卷一 道体

卷二 为学(节选)

卷三 致知(节选)

卷四 存养(节选)

卷五 克己(节选)

卷六 家道

卷七 出处(节选)

卷八 治体(节选)

卷九 制度(节选)

卷十 处事(节选)

卷十一 教学

卷十二 警戒(节选)

卷十三 异端

卷十四 圣贤

在线预览

卷一 道体

[题解]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贯穿于万事万物。本卷为《近思录》的大纲,探讨了性之本源,道之体统,是理学思想的纲领。

濂溪先生①曰:无极而太极②。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阴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③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④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行。无极之真,二五⑤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X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⑥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⑦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⑧。”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注释]

①濂溪先生: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号濂溪。

②太极:宇宙的本源,万物产生的根本。

③两仪:阴阳。

④五气:五行之气。

⑤二五:阴阳二气与五行。

⑥五性:仁、义、礼、智、信。

⑦立人极:圣人树立准则让人们有所持循,方得以成就圣贤,与天地同参。

⑧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出自《易经 系辞上传》第四章。

[译文]

周敦颐说:作为宇宙本源,太极是广大无边的。太极一动就出现了阳,动到X致就出现了静。静就出现阴,静到X致就又回复到动。动和静相互成为对方出现的根本。太极分为阴和阳两仪。阳和阴转换就生成了水、火、木、金、土五行。五行之气顺次流布,推动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五行来源于阴阳,阴阳在太极之中统合。太极就是无极。水、火、木、金、土这五行生成以后,各自有其特性。无极的真谛与阴阳五行的精微,奇妙地融合而凝聚成形。象征天的“乾”成为男,象征地的“坤”成为女,阴阳二气交相感应,化育生成万物。万物生生不息,就有了无穷的变化。其中只有人类,独得天地间的精华而成为万物之灵长。身体形成后,神智受感发而有了心智。仁、义、礼、智、信感于外物而区分出善与恶,于是体现在世间万事万物上。圣人确定了中正仁义的标准,并主张心中常保清净无私,方能将灵性中的中正仁义之德表现出来,于是人的X高境界就产生了。因此,圣人的德行像天地一样广阔,眼光像日月一样明亮,行为像四季一样有序,判断像鬼神一样能察知吉凶。君子修行圣人之道就能吉祥,小人违背此道就会遇到凶险。所以《易经》说:“圣人确立了阴与阳为天之道,柔与刚为地之道,仁与义为人之道。”又说:“圣人追溯万物的开始,回顾万物的终结,所以知道生死的道理。”《易经》确实博大啊,真是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

诚无为,几善恶。德爱曰仁,宜①曰义,理曰礼,通②曰智,守曰信。性焉安焉之谓圣;复焉执焉之谓贤;发微③不可见,充周不可穷④之谓神。

[注释]

①宜:适宜。

②通:通达。

③微:细微。

④穷:穷尽。

[译文]

“诚”的本体源于自然无为,一有杂念就产生了善恶。心存德爱是“仁”,举止适宜是“义”,符合天理是“礼”,通达万物是“智”,志有操守是“信”。行为能遵循天性安于天理的是圣人;能恢复人的本性并受持不失的是贤人;圣人之德微妙而不可视见,充塞而不可穷尽,这就称为“神”了。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