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中学)图书
人气:9

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中学)

修订版序 这本书是2005年及时次出版的,内容是我在"教育在线"和"K12"等教育网站上和老师讨论的案例。书出版后很受欢迎,先后加印了十几次。最近出版社和我联系,要出一个修订版,我答应了,因为此书初版毕竟过去十...

内容简介

《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中学)(修订版)是王晓春老师在2005年本书初版的基础上精心完善的。及时版加印十余次,颇受一线教师的喜爱,其内容均来自王老师在"教育在线"和"K12"等教育网站上和老师们讨论的案例。

本次修订,融入作者对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及时版缺少关于教学的内容,修订版特意增加了一章十几个很有参考价值的案例。全书从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学、管理、师生关系、个别学生教育五个方面告诉我们——今天怎样做教师。

编辑推荐

关于作者:他是青年教师的良师益友,也是中小学教育领域著名的案例研究专家,更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

关于初版:诞生于2005年,畅销十余载,选取100个富有代表性的案例加以点评,探讨长期困扰一线教师的难题。

关于修订版:王老师致力于案例研究从未间断,替换近三分之一的案例,新增关于"教学案例"的内容,从细节以及框架上加以修订,是一线教师真正提升专业水平的必备好书!

编辑推荐精彩篇章:

P3 案例1 "我的教学成绩从没有这么好过"

"欣喜的同时我有点心虚"

P8 案例2 去体验一下其他劳动者的生活

P76案例26 我们怎样讨论案例

P91案例30 "只会一刀切"与"不得一刀切"

作者简介

王晓春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退休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观念(特别是思维方式)转变、班主任工作、问题学生教育、语文教学、家庭教育等。

已出版的专著有:《跳出教育看教育》《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走进孩子的心灵》《家庭教育难题会诊》《家教参谋》《孩子,我们一路同行》《家长的位置》《富裕时代的家庭教育》等。

目录

修订版序

初版前言

及时部分 教师自身素质提高问题

[案例1]"我的教学成绩从没有这么好过","欣喜的同时我有点心虚"

[案例2]去体验一下其他劳动者的生活

[案例3]"你向父母要零花钱的时候怎么不感到沟通困难?"

[案例4]教师的生存状态

[案例5]一个女老师的悲哀

[案例6]这个学生究竟为什么进步了?

[案例7]教育一个顽童的故事

[案例8]一本书引发的较量

[案例9]四部随身听引发的较量

[案例10]拔草要拔根

[案例11]我不知道如何帮她

[案例12]班主任应该多一双眼睛

[案例13]学生在家号啕大哭……

[案例14]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悲哀

[案例15]实习老师为什么受欢迎?

[案例16]学生的作文写到"及时次来月经"

[案例17]和学生签合同

[案例18]班会课上的"白领教育"

[案例19]"我就这样做坏人,不做好人"

[案例20]这个班,"老师讨厌,我却喜欢"

[案例21]老师,"你有这么多钱时,也会跟我一样享受的"

[案例22]学生说:"我凭什么听你的?""你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案例23]好女孩变"坏"女孩引发的思考

[案例24]如此"计谋"

[案例25]我的学生不积极劳动

[案例26]我们怎样讨论案例

[案例27]是不是面对每个孩子、每个问题都需要分析一番?

[案例28]学校如何组织"问题生"教育研究

[案例29]读书笔记怎样写?

第二部分 教学问题

第三部分 管理问题

第四部分 师生关系问题

第五部分 个别学生教育问题

在线预览

案例30

只会一刀切"与"不得不一刀切"

波士顿是一个大学城,聚集了一批学校,知名的就有哈佛、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波士顿学院、东北大学等。来美国之前,我已经在网上预订了哈佛大学和波士顿大学的课程。为了提高听课效率,我还先去了一家语言学校。

这家语言学校位于波士顿市中心,名叫波士顿英语学院(Boston Acadermy of English)。

及时天去波士顿英语学院,先做一个简单的测试。时间75分钟,一共100道题。前面20道题为听力,后面80道题为语法和阅读。这个测试称为分层测试,主要是决定你进什么样层次的班级。

波士顿英语学院24小时的课程是这样的:早上9:00—10:30上及时节课,语法(Grammar);10:45—12:15上第二节课,沟通(Communication);12:45—13:15算是第三节课,叫做工作坊(Workshop)。然后是午餐时间,下午14:00开始是选修课。选修课是针对个人听说读写比较弱的部分进行强化。除了选修课之外,还有活动课。波士顿英语学院有一个日程表,每月初发放,你可以知道这个月会安排哪些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参观、游览、参加舞会、看电影、讲座,甚至还有打保龄球等。其中很多活动免费,也有一些活动需要另外付费。时间大部分安排在下午两点以后或者晚上以及周末。

我的课程表稍有不同,在上完上午两节课之后,我得马上去吃饭。我的第三节课不是工作坊,而是一对一的私人课程(Private

class)。从下午13:30开始,上到15:00。

分层测试之后,每一名学生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每一门课程进入什么程度的班级。波士顿英语学院从低到高一共分为8级,为初学者1、初学者2,预备中级、中级1、中级2,高级1、高级2、熟练。我语法进入高级2、沟通进入高级1,如我之前所料。

不得不对波士顿英语学院跷一下大拇指。入学及时天,你就拿到一个小册子,告知你有关波士顿英语学院的所有重要事项,简明、扼要。如果你还有不清楚的,一方面可以登录其官方网站查询,一方面可以到前台咨询。波士顿英语学院的所有工作人员和教师都非常友善,当你有问题咨询时,他们总是尽可能提供帮助。

作为一所语言学校,波士顿英语学院的学生流动性非常大。其课程以两个星期为最小申请单位,你可以申请四周的课程,可以申请两个月的课程,但不能只申请一周的课程。因此,每两个星期,就会有新生进来,也会有老生离开。每两周的周五,都会有一个小型的毕业典礼。我申请的是四周的课程。四周后,我再决定是否还要继续读下去。

对于波士顿英语学院的教师来说,由于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文化背景不同,学习习惯不同,流动性又大,其教学难度可想而知。而我所见到的波士顿英语学院的教师都很棒,能胜任这样高难度的教学工作。

(万玮:《向美国学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4月第1版,第22 —23页)

点评

波士顿英语学院的这种教学方式让我们立刻想起了西医的体检和诊疗:把问题分解,一项一项检测,先摸清你的情况,再对症下药。这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没有这种思维方式和技术,因材施教就容易落空,事实上因材施教在我国已经提出上千年了,却一直没有可操作的办法,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伯乐式的人物身上,可见科学的思维方式之重要。

分层教学在我国也喊了多年了,一直没有什么起色,为什么?马上就会有人说:这是由于我们的应试体制无须分层教学,另外我们的班太大,只能"一刀切"。这些理由都有道理,但愚以为这都是外部原因,而内部原因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请注意,要真正搞分层教学,除了体制和班额的条件之外,还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前提:一是你要有很多套科学的测试手段,能够把学生的实际水平从不同角度测试出来;二是教师得有本领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地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这是相当高的要求。波士顿英语学院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所以他们能够搞分层教学。我们的中小学具备这两个条件吗?大都不具备。所以我们现在不只是没有分层教学的外部条件,而且实际上绝大多数并无分层教学的水平、技术和能力。

但是你会发现我们很多老师拒斥分层教学的时候理直气壮,怨气冲天,毫无反思自我之意:"这种体制叫我怎么搞分层教学?""班里这么多人,我怎么分层?"听那口气,好像分层教学对他们只是小菜一碟,不在话下,他们现在之所以没搞,只是因为外部条件不允许,这样他们就把真相掩盖了,他们就把自己给骗了。明明他们只会"一刀切",却说成了"不得不一刀切",一脚就把责任之球踢出去了。

其实我们并没少搞"分层教学",重点班和普通班不就是分层吗?只不过这是最粗劣的、最不科学的、最有害的分层。

我愿给那些确有自知之明,不想欺骗自己的老师们提个建议。您先沉下心来研究一下学生状况可以从哪些角度、用什么指标来分层,也就是说,您先研究详细的体检方案,先学会科学分层,再谈分层教学。这是一项艰难的工作,需要有人探索,而这种探索并不是只有等体制改变了才能进行的。探索者的特点是走在前面,而不是跟在后面等待外部条件的变化。

2013. 8. 3

案例2

去体验一下其他劳动者的生活

前年我到朋友的一家公司玩了一个月。回来后,老师们问我有什么感想,我说,如果是在私营企业,我们学校绝大部分的人,大约百分之八九十,会被开除。大家不爱听。我看了老师的QQ群,大部分发言都是老师如何受到社会的忽视以及各种不公等等,鲜见老师讲到教学中的问题,即使讲到,我发现也很幼稚,不懂得分析各种现象的原因,更不懂得提出解决方法。至于一方面痛恨社会作假,另一方面自己又经常作假;一方面痛恨学生不学习,另一方面自己也不学习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我跟学生说,如果我儿子和爱玩不爱读书的同学走在一起,我会反对,但我还是会适度允许;如果是和一个爱发牢骚,但又缺乏行动的人在一起,我肯定是非常反对,因为这样的人散布给人的是心灵的毒剂。

另外,在此应该感谢王老师。我在朋友的公司玩的这一个月,把教育诊疗的方法用在了招收员工方面。其中有一个人,我根据她的材料断定这个人和她自己的父亲接触较少,没什么感情,做事缺乏条理,感情远多于理智,对人对事三分钟热情,数学不良,语文尚可……她的介绍人大为吃惊,因为我讲的与她的实际情况全部吻合。我建议不要招收这个人。对于公司里的其他人,我则根据平常的观察,也一一告诉我的朋友哪些人不久后会离开,哪些人有什么优点,哪些人有什么缺点。在我离开公司后,我的朋友也发现了我提到的问题,我的预测基本上都变成了现实。(海蓝蓝2895)

点评

由海蓝蓝2895老师的上述发言我想到:可能还有一种更好的教师培训方法,那就是利用假期,安排教师到各行各业去打工,看一看别人都在如何生活。领导不安排,教师自己也可以像海蓝蓝2895老师这样,"下海"去游一圈试试。我相信大部分老师如果有了公司上班族的经验,他们对自我的认识一定能达到一个新水平,起码会更客观一些。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很多人其实经常是把自己关在一间小房子里,或自吹自擂,自我感觉良好,或自怨自艾,孤影自怜,一副"天下属我最不幸"的样子,非常可笑。以我的经验,想用言语说服这种老师很困难,让他们去体验一下其他劳动者的生活,他们就明白了。应该有人(官方、民间均可)发起和组织这类活动。

2013. 8. 7

那也应该让其他人来体验一下教师的工作。(Rdp)

我觉得Rdp老师这个建议有道理。确实,有些家长认为教小孩子没什么难的,他们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很专业的工作,也体会不到教师的艰辛。因此,让他们体验体验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很有必要。怎么操作呢?有很多学校都有所谓"家长开放日",这挺好,不过往往搞得像参观或者像看一场演出,这就容易失真。我主张让家长看看教师的家常课,参与教师的日常活动。比如每学期可以安排几位家长走上讲台上课,判作业,带课间操。当然这应该是自愿的,不过我主张越是对学校意见大的家长,越应该动员他们"冲上及时线"一试身手。特别是那些只会片面指责教师的家长,可以极其虚心地对他们说:"我们真的水平不高,您看能不能在百忙之中抽点时间,给我们做个榜样?"如果他们真的实实在在干了教师的工作,而且确有独到之处,那我们就向他们学习,聘请他们做顾问;如果他们发现自己上阵比教师还要焦头烂额,以后他们的态度就会有变化。请少数家长体验教师的工作,然后让他们在家长会上谈自己的体会,这岂不是很有特色的家长会和家长培训?

大家都学会理解别人,这个世界才能变得更美好。

2013. 8. 8

谢谢王老师!我觉得让别人体会教师的工作,应不仅仅针对一些"难缠"的家长,还应该针对经常批判教师的人和当领导的人,让他们体会一下教师的艰辛。(Rdp)

Rdp老师的这个意见,我觉得也有道理。所以我一直主张大学教授适当到中小学兼点课,尤其是师范院校的教授们,不这样做根本不行。我还主张中小学校长都兼一点课。不是缺你这么一个教师,而是你自己缺少及时线的经验,容易指挥失误。据说最近中央军委规定团以下干部必须下连当兵,而且不准搞任何特殊化,此事我很赞成。有句话叫作"屁股决定脑袋",就是说人一般是"在什么职位说什么话";换句话说,人总是爱听对自己那个阶层或行业有利的话,而不爱听对自己所在阶层或行业批评的话。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是有害的,实际上这是一种封闭,会使人变得很狭隘,情绪压倒理智,所谓"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

克服这种狭隘有两个办法:一个是靠觉悟,就是经过教育,人们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学会将心比心——虽然我屁股在这里,但是我可以在心理上把屁股挪到对方的位置上去。这种人属于理性的人、觉悟比较高的人,事实上这种人不会太多。所以你在教育网站上看到的多是"为教师说话",能站在学生立场、家长立场、社会立场上反观自身的人不多。对此我们不要期望太高,但也不要泄气,我的经验是,总会有一些老师是有反思精神的,教育的希望,主要寄托在这些人身上。

克服这种狭隘的另一个办法是"挪屁股",就是你索性到别人的职位上生活一阵,这样你的想法就会有些变化。大学教授到中小学兼课,校长兼课,团长下连当兵,都是这个办法的体现。当年我带学生到工厂学工,到农村学农,都是以"换位生活"促进"换位思考",回想起来,很有收获,看到了自己在此之前很多的可笑之处。当然,我同时也看到社会上很多好的、不好的事情,这样一来,我对生活的看法才更。我赞成海蓝蓝2895老师的办法,建议老师们去体验一下其他劳动者的生活。当然,这应是自愿的,如果自我感觉甚好,或者离开校园更不自信,那就悉听尊便,反正"屁股决定脑袋"也不是新鲜事。

2013. 8. 8

我想应该是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再看自己几斤几两,然后通过不懈努力,自己能达到什么程度就接受什么程度。实在达不到,就不要再去执迷不放手了。有些人是有潜力,或者在其他方面有才能,可是自己不知道,通过尝试、努力,也许就达成了预定的目标。有些人又太容易满足,我就这个料,我就这个水平,我也不求什么,什么都不努力一下就放弃了。这也不利于进步。(Coolcatcafe)

人应该有勇气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东西,应该有胸怀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东西,应该有智慧来分辨哪些是自己能够改变的,哪些是自己无法改变的。据说这话源自《圣经》,我觉得非常精彩。做到这三个"应该"皆非易事,第三个尤其困难。我国有句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其隐含的意思是:人难有自知之明。物以稀为贵,贵者必然稀有也,显然自知之明不是"大路货"。可能有相当多的人到死也没有搞清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有的人一辈子高估了自己,有的人一辈子低估了自己,更多的人一辈子在某些方面高估了自己,而在另一些方面低估了自己。我观察周围的人(特别是教师),很多人是在自己本来就无法做到的事情上浪费着时间和感情,而他们本来能够做到甚至可以做得很好的事情,却没好好做,糊里糊涂一辈子就过去了。而我们的应试教育,往往是从小就把人弄糊涂了,给了人们一个扭曲的、哈哈镜里的自我形象。

事实上,有不少人并没有真想了解自我的愿望,或者有愿望也不强烈,他们注定是一些随波逐流者。说得难听点,他们并不想活得更明白,"人生在世,马马虎虎",他们觉得这样就挺好的。这种人,愚以为就不必非让他们反思自我了。你若让他们追问自己"我是谁?",他们会觉得很累,你也累,话题太沉重,还不如侃大山大家都舒服。

所以我在这里只想对那些真想得到自知之明的老师们提点建议:如果真想了解自我,真想像Coolcatcafe老师说的那样,搞清自己究竟"几斤几两",我想有这么几个办法。及时,不断进行各种尝试,什么都试试,试多了,就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有本事,究竟有多大本事了。第二,暗中和他人比较。自知之明是在和他人的比较中获得的,但这种比较不是为了名利,也不是为了竞争,而是为了了解自我。我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我不生气,我在某些方面比别人强,我也不骄傲,对我来说,这两种情况都只是帮助我看清了自己而已。第三,请高人指点。你自己——当局者迷,高人——旁观者清。真正有水平的人往往能一语道破你这个人的特点,这对你认识自我很有好处。第四,看书。你把自己的情况与书中人物进行比较分析,就大概能知道自己才高几斗了。请注意,同事的赞扬,下级和学生的赞扬,还有各种奖状之类,这些东西有可能误导你,要冷静对待。不要把客气话和勉励之词当真。

2013. 8. 11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