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图书
人气:19

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

本书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前言、导论、博伊斯艺术与生活,展示了博伊斯的艺术人生的每个探索阶段,品读一个人,品读一个艺术家,不仅要看他的作品,更要了解他的人生经历,通过"事实考据"、"理论分析"、"本质印证"三...
  • 所属分类:图书 >艺术>雕塑  
  • 作者:[王璜生] 主编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5319100
  •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9
  • 印刷时间:2013-09-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447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前言、导论、博伊斯艺术与生活,展示了博伊斯的艺术人生的每个探索阶段,品读一个人,品读一个艺术家,不仅要看他的作品,更要了解他的人生经历,通过"事实考据"、"理论分析"、"本质印证"三方面,层层深入。他的生平奠定了他的艺术创作的基础,对历史与自然的兴趣形成他广博的看问题视角,二战的经历让他反思现实、对鲁道夫·施泰纳的思想的了解和接收,并结合施普兰格尔的心理教育固定了他的行为取向。第二部分的理论分析将博伊斯的艺术进行了一个整体叙录,并通过对博伊斯的素描、《油脂椅》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第三部分分析了生成博伊斯作品意义的四类观点:"法内自说"、"法外自说"、"法内他说"、"法外他说"。他针对的是社会通病与人性劣点,他的非常反省代表着德国民族的良知。他的伟大在于其艺术活动的三种特性:"综合性"、"瞬间性"、"模糊性"。

编辑推荐

人是解决世界问题的焦点

人类的历史成为艺术

历史是塑造的,是一种雕塑,一种艺术

艺术的社会性是以社会雕塑来呈现的

什么是社会雕塑?博伊斯对雕塑的概念并不是一般的雕塑的概念,他所认为的既不是雕,也不是塑,是sculpture,是积淀。而社会雕塑是柔和的,的原则,温暖感和动力,对质的思考,直觉,对环状思想的活跃,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即超感观的可能性。

博伊斯在中国?对于博伊斯,无论喜欢还是讨厌,没人有怀疑,他是20世纪伟大的艺术家。在世界乃至中国有着持久广阔的影响力,他超越杜尚成为二战之后艺术转型的关键人物和代表人物。他肩负着一种悲壮的人生使命——直面人生,改造人性,指明人类前程。明确而又坚定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始终不懈的努力去直接教化群众,是史无前例的。

不仅博伊斯影响了并且还在持续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中国艺术家,而中国处在文化泛滥、物质生活利己充斥内心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博伊斯,需要他的"社会雕塑",需要极大发挥个体想象力和创造力,把个体创造扩展到全社会。我们不仅感受的到艺术家的初衷,还能生动鲜活的领略到真正的艺术。

历时五年,朱青生教授、易英教授为主策展人,同时蓝镜女士与徐娟女士为联合策展及联络人,组织北京大学与中央美院的研究生团队,王春辰副教授带领美术馆工作团队共同打造。以博伊斯的艺术与生活为主线梳理,分别配以延伸阅读。"写黑板"封面设计为主题还有那标志性的十字架致敬博伊斯,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书籍。

目录

前言 博伊斯与中国 王璜生 016

追忆博伊斯 尹在甲 021

我从博伊斯那里学到的 米歇尔·博格 024

导论 博伊斯的非常反省论稿 朱青生 038

观念艺术在中国的起源 易英 074

真正的前卫:走向人的艺术——约瑟夫·博伊斯和"社会雕塑" 侯瀚如 085

信息资本主义时代的博伊斯——"社会雕塑"与"理性利己"的博弈 庸现/蓝镜 100

博伊斯艺术与生活 1921——1946 114

延伸阅读/博伊斯在二战 易英 125

1947——1960 126

延伸阅读/学院的叛逆者——博伊斯的艺术教育活动 张舒 137

博伊斯的素描:从思想到形式 陈雅蓉变译 140

1961——1972 154

延伸阅读/人智学的核心——鲁道夫·施泰纳哲学的注解 赵炎编译 187

作品图版 198

1973——1986 246

延伸阅读/一生之作:约瑟夫·博伊斯与他的时代 李京泽编译 277

从学生运动到绿色组织——博伊斯的挑战 赵炎 286

7000棵橡树 贺询编译 291

作品图版 300

博伊斯研究中文文献索引 444

在线预览

"7000棵橡树"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称得上是博伊斯最"简单"的一个作品,任何一个对艺术本身没有什么专业素养的普通人都可以轻易地了解在城市中大规模种树的意义。但同时,这也是个极度复杂的作品,它吸收了博伊斯大量极度理论化的作品的精髓,还集中了各种象征性元素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橡树、玄武岩、生长、生命、死亡。而它身上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这个作品对"社会雕塑"理念的实践,以及对"艺术"概念的拓展:每个人都可以借由自己的塑造行为成为艺术家。考虑到困难的财政状况、最初市民冷淡的参与热情、事故和舆论的压力等种种困难,"7000棵橡树"的最终成就就应该被视为现代艺术有一个伟大的胜利。但必须指出的是这样的范例也是一位具有世界性声誉的艺术家个人努力的结果。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