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请这样爱我图书
人气:15

妈妈,请这样爱我

数十万妈妈口碑相传,畅销经典再度升级。 著名教育专家林巨,讲述孩子天大的小事。
  • 所属分类:图书 >亲子/家教>家教方法  
  • 作者:[林巨]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50287976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1
  • 印刷时间:2017-01-01
  • 版次:2
  • 开本: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妈妈,请这样爱我》是一本关于生命教育,同时也是关注孩子和父母内心成长的书。32个真实的故事,引出孩子各个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教育者的态度。

作者坚持在教育中提倡“无分别的爱”,认为孩子所有的思想、行为、情绪、欲望……都是自然、健康、合理的,都是在满足生命的内在需要、人性的本能渴求,需要父母无条件的尊重、理解、信任,而不应妄加评判和干预。家庭教育的真正核心不在方法,而在心。心到了,方法自然就到了,这样的爱,才不会成为“伤害”。

编辑推荐

林巨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系,从事教育实践近二十年,创办花径美德幼儿园、花径生命成长培训学校,和许许多多的孩子在一起。在这近二十年里,他只提倡并践行一条理念,那就是与孩子“交心”。林巨老师认为,陪伴不但是指和孩子的人在一起,更是与孩子的“心在一起”,他时刻提醒为人父母者,放下对孩子行为的评判,给孩子无分别的爱。

我们常言和孩子交朋友,林老师说真正地和孩子交朋友,是“你不能对朋友做的事,也同样不能对孩子做,育儿当如待客”。

作为一名编辑,我感恩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林巨老师。面对有了孩子之后一地鸡毛的生活,这本书不仅让我懂得孩子,更帮我找到久违的沉静。纵使孩子和家人一点都不是我想象的样子,但我学会了放下期待和想用力改造的心,当我顺畅了,一切都顺畅了。

会痛的不是爱,真正的爱不会带来伤害,这是《妈妈,请这样爱我》这本书带给我们的重要的启示。

作者简介

林巨

畅销书作家。北京大学心理系毕业,花径教育机构创始人,无分别的爱的理念的开创者,国内首个将家庭教育与生命成长相结合的家庭教育专家。

先后担任过北京电视台《家有儿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节目嘉宾;《妈咪宝贝》《母子健康》等育儿杂志的专栏作家;中央电视台、优优宝贝频道以及众多网络媒体的特约专家。倡导“无分别的爱”“和心在一起”的生命教育理念,关注生命的美质和尊贵,为孩子们呈现了心灵湖泊本质的宁静和美丽,为亲子关系构筑起花香满径的成长之路,在广大家长中具有良好的口碑。

目录

序 生命的教育与成长

1.摔倒的故事——无分别的爱

2.吃手的故事——满足孩子的安全感

3.生病的故事——真实的价值

4.糖果的故事——接纳生命的天性

5.起床的故事——从自己的心出发

6.把尿的故事——关注内在的自我

7.被打的故事——倾听来自心的声音

8.怪癖的故事——爱不需要理由

9.幽默的故事——做一个好玩的教育者

10.狗屁的故事——语言和力量

11.抠手的故事——输赢的学问

12.“撒谎”的故事——没有压力的世界

13.学习的故事——爱上学习的艺术

14.早产的故事——重建生命的信念

15.“”的故事——规则与教育

16.伤痕的故事——人生成功的标准

17.“凶恶”的故事——无条件的信任

18.发火的故事——打开心灵的大门

19.玩具的故事——放下紧张与情绪

20.害怕的故事——给予孩子成就感

21.努力的故事——让孩子自由生长

22.哭泣的故事——做真实的自己

23.索爱的故事——理解孩子的“非行”

24.“胆小”的故事——向着太阳生长

25.iPad的故事——放开“心的限制”

26.静心的故事——掌控自己的身心

27.醉酒的故事——学会好好爱自己

28.“太好”的故事——重塑父母之爱

29.提起的故事——诚实面对自己

30.陪伴的故事——印心的智慧

31.老师的故事——灵魂的工程师

32.班级的故事——精神的家园

后记 生命的意义

在线预览

21.努力的故事--让孩子自由生长

1

每天一早,仔仔来幼儿园,妈妈说:"仔仔,跟老师打招呼。"仔仔不吭声。老师说:"仔仔早上好。"仔仔还是不吭声。妈妈说:"赶紧跟老师打招呼,赶紧啊。"仔仔没办法,只好面无表情地说:"早上好。"

每天放学,妈妈来接仔仔,妈妈说:"仔仔,跟老师说再见。"仔仔不吭声。老师说:"仔仔再见。"仔仔还是不吭声。妈妈说:"赶紧跟老师说再见,赶紧啊。"仔仔没办法,只好面无表情地说:"再见。"

每天就是这样上演"早上好"和"再见"。

班主任李老师跟仔仔交流:"仔仔,你有时候不舒服或者不高兴,不想打招呼,是不是?"

仔仔点点头。

李老师:"没关系,不想打招呼就不打招呼,老师不会怪你。"

仔仔:"嗯。"

李老师:"那妈妈催你怎么办?"

仔仔:"怎么办?"

李老师:"你想想?"

仔仔:"我可以跟妈妈说我不想打招呼吗?"

李老师:"可以啊。"

仔仔:"妈妈会说我骂我的。"

李老师:"老师帮你跟妈妈说说,好吗?"

仔仔:"好。"

李老师:"等老师和妈妈说完,你就可以试着和妈妈这样说,好吗?"

仔仔:"好。"

当天,李老师和仔仔妈妈交流了,仔仔妈妈答应不再强迫孩子跟老师打招呼,也不再强迫孩子跟别人打招呼。

接下来几天,仔仔上学放学,都没有跟老师打招呼,妈妈总是表达歉意,李老师说:"没关系,尊重孩子,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就好。"

大概一周后,放学时,仔仔跟往常一样,根本不打招呼,风一样跑出去找小朋友玩,跑了几步,忽然停顿了一下,回头喊了一声"老师再见",就跑远了。

妈妈惊讶了半天,李老师只是笑笑,对妈妈说:"让你惊讶的还在后面呢。"

果然,仔仔和老师的招呼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每次打招呼都很主动,很大声,很开心。仔仔开心,老师也开心,妈妈自然更开心。

当然,很多时候,仔仔是不打招呼的,那又如何呢?

2

方方刚来幼儿园时很不合群,总爱自己一个人玩。

在操场上户外活动课,别的孩子都在东边的滑梯区,她一人跑到西边的种植区。反过来,别的孩子都在西边的种植区,她一人待在东边的滑梯区。

教室里大家都在上手工课,人人忙得不亦乐乎,她什么都不做,经常溜出去走走,有时还走到我的办公室。

别的小朋友都在聚精会神地听故事,她在旁边走来走去,一会儿抱一抱洋娃娃,一会儿摆弄摆弄木头,反正不跟大家合拍。

这种事情很多,爷爷看见了很着急,总是催方方说方方,还要求老师多管管她。

有一次,方方一个人待在植物区,爷爷隔着栅栏喊:"方方,别在这里待着,和小朋友玩去,快,听话!"一边说还一边挥手示意方方赶紧过去。结果,没一会儿就把方方弄哭了。当天方方只能跟着爷爷早早回家,路上爷爷还在不停地说着方方。

班主任张老师劝爷爷:"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们慢慢来,可不可以?"

爷爷没有其他办法,只得勉强答应,和张老师约好,这段时间不管孩子怎样,都不说孩子。

每次方方一个人活动的时候,班里老师都会抽出一个人重点看护她,这样无形中每个老师就多了不少工作量,那段时间,老师们很累。但是,老师们谁也没有否定方方,谁也没有说方方,只是给予方方充分的自由,尽可能让她按照自己的方式、节奏、天赋,自由生长。

这样大概一两周后,方方很好地融入了集体,再没有和以前类似的行为发生。

爷爷很开心,专门来向老师道谢,还自我反省:"看来我这个老脑筋也需要学习啊!我发现,孩子没问题,问题都出在大人身上。"

张老师夸爷爷:"您都七十多了,还这么开明,真是少见。"

听完老师的夸奖,爷爷笑得合不拢嘴。

方方在一边说:"爷爷,你变可爱了,不像以前那么讨厌了。"

大家哄堂大笑。

当我们的心和孩子的心在一起,孩子带给我们的,除了开心,还是开心。

这篇文章,为什么要叫"努力的故事"?没看见谁努力啊?不对,只看见了孩子们的不努力啊?最多,看见了老师的接纳、耐心和包容。

这就是较大的问题,我们经常看不见孩子的努力。

及时个故事讲"不打招呼",是在努力?

第二个故事讲"独自一人",也是在努力?

对啊,仔仔要是不努力,后来怎么会主动热情地打招呼?

同样,方方要是不努力,后来怎么会这么快地融入环境?

每个孩子都在努力,只是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节奏、天赋,而不是按照我们成人的臆想和自以为是,如此而已。

看看仔仔是怎么努力的。

在李老师没有干预之前,仔仔每天努力面对妈妈唠叨的压力来幼儿园,就已经很烦了,根本不可能心甘情愿打招呼,能来幼儿园就不错了。

在李老师干预后,仔仔很长一段时间也要面对压力,面对妈妈可能还是会说他的压力。慢慢地,仔仔发现妈妈真不怎么说他了,这个压力就慢慢放了下来。接下来,他只需要解决打招呼这件事情本身的压力就好了。当他把妈妈给予他的压力卸下来后,也就是说,当他彻底放松下来的时候,他发现,打招呼根本就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他没有必要总是打招呼,这样太假太扭曲,他发现顺其自然就好。有心情了想起来了就打招呼,没有心情或者忘记了就算了。他发现做真实的自己好,这样,自己不累,别人也不累。

所以,打招呼是一种努力,一种成长,是爱别人,给别人力量;不打招呼也是一种努力,一种成长,是爱自己,给自己力量。两者都是努力,只是努力的小方向不同,大方向都一样。

再来看看方方的努力。

方方来到一个新环境后,必须克服自己对新环境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之前,很多焦虑和不安来自爷爷和家人,老师干预后,来自家人的焦虑和不安少了很多。她要面对的是自己暂时力量不够带来的焦虑和不安。没有家人的干预,她可以全力以赴地解决自己的适应问题,她的力量不用分散。也就是说,她可以用在(适应)这件事情上的力量大了很多。她每天的游离,其实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节奏、天赋,适应环境,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再以自己的方式、节奏、天赋,慢慢生长出力量和智慧。由于老师的接纳、包容、辛苦和耐心,加上自己可以全力以赴,她只花了一周多,就生长出足够的力量和智慧,喜欢和信任环境,适应和展开自己的生活了。

很多时候,孩子的力量,孩子的努力,方向只是用于对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的压力,只是用于对抗身边最亲近的人施加给他的副作用力。孩子的力量本来就有限,还要分出去一大部分去对抗身边亲人给予的负面力量,这真是这个世上最糟糕、最愚蠢、最浪费的事。所以,孩子为什么总是受伤,孩子的成长为什么看起来总是不尽如人意,原因就很清楚了。

反过来呢?幼儿园老师所做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把不必要给予孩子的压力卸下来,最重要的是自己不扮演孩子生命压力的给予者的角色。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节奏和天赋来面对自己成长路上必须要面对的人、事和物,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时间表生长出生命的力量、情感和智慧。

真正的生命教育、心灵教育、人性教育,就是这么简单、自然而轻松。只是,为什么我们总要去选择一条施加压力和被施加压力的道路呢?需知,我们给孩子施加压力,孩子也会给我们施加压力(通过形形色色的哭闹、不配合、不服从……),乃至有24小时学会报复我们,这样的事实生活中遍地都是(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意识不到)。

我们为什么总要去选这样的道路?

问题的关键依然是,很多时候,我们看不见孩子的努力。

静下心来,回忆一下,我们亲爱的孩子,是怎么学会走路的?他24小时要摔多少次?一开始,怎么也得十来次吧,但只要摔得不是特别疼,还是要继续爬起来走。实在疼了,哭一会儿,继续练习。

我们要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如何尊重、理解和信任我们的小生命。从走路开始,到练习吃饭、穿袜子鞋子、脱衣服穿衣服、跑步、学说话、打招呼、识字、才艺……其实,这个小生命每天都在做他想做、能做、应做的事情,每天都在为他想做、能做、应做的事情竭尽全力,只是不按照我们的意愿和方式来,仅此而已。

我要提醒大家,从日常每一个生活和生存技能的习得上,我们都能看到孩子的坚忍不拔以及来自生命深处的永不放弃,说是自强不息也一点不为过。24小时摔十几次还是要走路,摔疼了,哭一哭抱一抱,继续走,他可是绝不轻言放弃的。在精神领域,孩子是我们不折不扣的导师。

如果有时间,就在当下,让自己真正地静下来,让自己狂野的心不再乱跑,好好地回忆回忆你的孩子,是怎么学会一项又一项本事的。当你想明白这件事,我想你会承认:我们错了,错得不是一星半点!

从此后,学会尊重、理解和信任你的孩子吧,从此后,再不要去强迫孩子,不要去怀疑孩子,不要看不到孩子的努力和不容易了。

有24小时,一个爸爸对孩子来幼儿园后的各种表现很不满意,冲孩子咆哮,对我使劲抱怨,我对他说:

"你有否看见孩子每天从香香的睡梦中被叫醒,他没有哭闹,而是选择坚持?

"你有否看见孩子每天从暖暖的被窝里钻出来,冒着寒凉穿衣服,他没有哭闹,而是选择坚持?

"你有否看见孩子每天一路上的寒风冻着他的小脸和鼻子,他没有哭闹,而是选择坚持?

"你有否看见孩子每天进幼儿园的大门后,就要被逼着跟各种人打招呼,他没有哭闹,而是选择坚持?

"你有否看见孩子每天都要在幼儿园经历多少纠纷、冲突和不和谐的事件,他没有哭闹,而是选择坚持?"

这位爸爸流泪了……

这一刻,你的心中是不是有什么被唤醒了?

这一刻,你有没有看到孩子的不容易和努力?

这一刻,你有没有生起对这个小生命深深的尊重、理解和信任?

这就是和孩子的心在一起。

我们的孩子,只要不给予他们压力,不干涉不破坏,他们都会按照自己的方式、节奏和天赋,去努力做好自己想做、能做和应做的事情。他们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做最真好的自己。

这就是无分别的爱给予生命好的礼物。

反过来呢?当我们总是不尊重、不理解和不信任我们的孩子,总是催促、说教、批评、指责、唠叨、吼叫,甚至动手责罚孩子,给予孩子的压力大大超过他的承载能力,孩子就像一棵在大风中即将断裂的小树苗,我们是否听见生命摇摇欲坠时在生命深处发出的颤抖和嘶吼?

我们没有去听,也没有听到……

这个生命该怎么办?该怎么面对这无尽的压力?

大家有没有在植物园看过盆景的培育过程?

在巨大的无尽的压力下,生命除了选择扭曲自己,哪里还有别的路可走!就像盆景中的小树,除了扭曲,还是扭曲。

所有在非人的环境里生存的生命,除了扭曲自己,没有别的活路。

再回到现实中,为什么当前这个社会如此杂乱、冷漠、愤怒……到处遍布不和谐的音符?

一切皆拜"有分别的爱"所赐。

有分别的爱,不是爱,而是伤害,是破坏。

养育一个孩子,不仅仅是给自己的家庭带来快乐这样简单的事情。每一个孩子,每一个新生命,都是新社会、新时代真正伟岸的奠基者和建设者。

因为,只要他们未来想生活在安宁和谐的社会中,他们就必须首先成为一个心灵安宁和谐的生命。

怎样才能养育出一个心灵安宁和谐的生命?这并不需要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只需要:

在你的家庭中,彼此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是主流。

在你的家庭中,鼓励和保护人人互相尊重、理解和信任。

在你的家庭中,实行"无分别的爱"的教育和生活态度。

人类社会要彻底告别污染、灾难、战争和倾轧,不在每个家庭中建立起"无分别的爱"的教育和生活态度,绝无可能。

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孩子的孩子,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从现在开始改变吧。

媒体评论

去除浮华,倾听读者的声音

非常好的一本书,真正的爱来自于内心,与孩子的心在一起,与自己的心在一起,才可以让爱的能量真正地流动起来。

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有时孩子却未必接受父母的这份爱,导致孩子与父母产生隔阂。这本书通过案例帮助父母怎样更好地爱孩子,健全孩子的人格心灵,很值得阅读。

这本书我已经读了好几遍,这是一本能让父母了解孩子、了解自己的好书。从孩子的需要出发,给孩子更多的宽容、自由和选择的权利,给孩子充分的尊重、理解、信任和接纳,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难得的一本好书,内容很简单却很实用,都是常见的幼儿问题,我在幼儿园工作时也经常遇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很好,虽然有些方法看起来很不起眼,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