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控制系统(DCS)设计与应用实例(第3版)图书
人气:23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设计与应用实例(第3版)

第3版前言本书第1版发行于2004年,当时正值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方针指引下,我国的自动化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一指示不仅为工业化和信息...
  • 所属分类:图书 >艺术>收藏/鉴赏>其他  
  • 作者:[王常力] 主编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121284793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4
  • 印刷时间:2016-04-01
  • 版次:--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以DCS应用设计为目标,从基础控制系统实现方法入手,辅以丰富的实际应用案例,详细地介绍了DCS的构造、原理和当前的技术、产品、技术规范、指标、标准和验收测试方法,以及在各种典型行业(电力、石化、水泥、造纸、制药、水处理、管网)的应用。力求使读者能够以本书为参考,解决在DCS的应用设计及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由于本书各个章节相对独立,因此读者既可以按照顺序逐章阅读,也可以根据需要单独阅读有关章节。

编辑推荐

本书特色1.且规范:由国内DCS领军企业核心专家编著;2.基础DCS实现方法一个不少:构造、原理、产品、技术规范、指标、标准和验收测试方法等;3.丰富新鲜的实际应用案例,覆盖各典型行业:电力、石化、水泥、造纸、制药、水处理、管网等。

作者简介

王常力,原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六研究所所长,曾任和利时集团董事长。自控制作领域知名专家,在国内具有极高影响力。1988年英国Lancaster大学博士毕业,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专家。

目录

目 录第1章 DCS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1.1 什么是DCS1.2 控制系统概述1.2.1 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1.2.2 测量方法和测量装置1.2.3 控制方法和运算处理装置1.2.4 控制的执行方法和执行装置1.2.5 控制系统各要素的关系1.2.6 控制系统的人机界面1.2.7 直接控制与监督控制1.2.8 本书的要点1.3 DCS的发展历史1.3.1 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1.3.2 仪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3.3 早期的仪表控制系统——基地式仪表1.3.4 近代仪表控制系统——单元式组合仪表1.3.5 数字式单回路调节器SLC1.3.6 计算机控制系统1.3.7 控制系统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演进1.3.8 分布式控制系统的产生及其特点1.3.9 DCS的发展历程1.4 DCS的体系结构1.4.1 DCS的基本构成1.4.2 DCS的软件1.4.3 DCS的网络结构1.4.4 DCS的物理结构及硬件构成1.5 几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比较1.5.1 以PLC构成的控制系统/监督控制系统1.5.2 SCADA系统1.5.3 Soft PLC及PC Based监督/控制系统1.5.4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1.6 几种典型的DCS简介1.6.1 Honeywell公司的TDC3000系统1.6.2 ABB公司的IndustrialIT系统1.6.3 和利时公司的HOLLiAS系统1.7 DCS的应用开发设计、调试与检验1.7.1 DCS的应用开发设计1.7.2 对DCS性能指标的简要介绍第2章 近期DCS的体系结构和技术特点2.1 促进第四代DCS形成的原因2.1.1 用户需求的拉动2.1.2 相关技术的成熟发展2.2 第四代DCS的体系结构2.2.1 现场仪表层2.2.2 装置控制层2.2.3 工厂监控与管理层2.2.4 企业经营管理层2.3 第四代DCS的主要功能和技术特征2.3.1 第四代DCS的典型代表2.3.2 第四代DCS的信息化2.3.3 第四代DCS的集成化2.3.4 DCS变成真正的混合控制系统2.3.5 DCS包含FCS功能并进一步分散化2.3.6 DCS 平台开放性与应用服务专业化2.3.7 DCS的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2.4 国内DCS的发展状况举例2.4.1 HOLLiAS系统的产品家族及结构2.4.2 HOLLiAS的MES功能2.4.3 HOLLiAS 控制功能HOLLiASMACS2.4.4 HOLLiAS控制层硬件2.4.5 HOLLiAS控制层软件2.4.6 HOLLiAS LEC逻辑和嵌入式控制器(Logic& Embedded Controller)2.4.7 HOLLiAS LK可编程控制器(PLC)2.4.8 HOLLiASVSI逻辑联锁控制系统2.4.9 HOLLiASPADS工厂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2.4.10 HOLLiAS专业化的解决方案2.5 结论第3章 从控制工程看DCS——功能与性能的要求3.1 DCS的控制功能及应用任务分类3.1.1 工业控制系统的结构3.1.2 控制任务分类及快速性需求3.1.3 闭环控制系统的构成3.1.4 控制策略与运算的平台装置3.2 运算放大器和调节运算方法3.2.1 运算放大器和虚拟地原理3.2.2 模拟调节的运算原理3.2.3 控制策略与放大器组件系统3.2.4 模拟系统与数字系统的比较3.3 数字系统的控制周期与可控性3.3.1 线性系统的可控性3.3.2 控制周期(T0)是不可控环节3.3.3 实例1——汽轮机调速系统和它的控制周期3.3.4 实例2——锅炉气包水位控制系统的控制周期3.3.5 结果及认识3.4 数字控制器的确定性问题3.4.1 常用递推控制算法3.4.2 控制器的确定性和它的意义3.5 控制工程作业自动化3.6 控制工程对于DCS系统的技术需求3.6.1 系统的性与可维修性需求3.6.2 控制系统的快速性需求3.6.3 数字控制器的确定性需求3.6.4 工程作业自动化第4章 DCS硬件系统——原理、指标、试验和应用4.1 DCS硬件组成概述4.2 主控制器(MCU)4.2.1 主控制器的基本原理4.2.2 MCU的冗余配置4.2.3 MCU的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4.2.4 MCU应用设计4.3 模拟量输入设备(AI)4.3.1 AI设备的基本原理4.3.2 AI设备的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4.3.3 AI设备应用设计4.4 模拟量输出设备(AO)4.4.1 AO设备的基本原理4.4.2 AO设备的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4.4.3 AO设备应用设计4.5 开关量输入设备(DI)4.5.1 DI设备的基本原理4.5.2 DI设备的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4.6 SOE输入设备(SOE)4.6.1 SOE设备的基本原理4.6.2 SOE设备的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4.6.3 SOE设备应用设计4.7 开关量输出设备(DO)4.7.1 DO设备的基本原理4.7.2 DO设备的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4.7.3 DO设备应用设计4.8 脉冲量输入设备(PI)4.8.1 PI设备的基本原理4.8.2 PI设备的技术指标4.9 电源转换设备4.9.1 电源设备简介4.9.2 电源冗余4.9.3 电源指标及测试4.10 组态维护与人机接口设备4.10.1 显示设备4.10.2 输入设备4.10.3 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主机4.10.4 系统服务器4.10.5 打印机第5章 DCS软件系统5.1 DCS软件系统概述5.2 DCS的直接控制软件5.2.1 直接控制软件的功能概述5.2.2 信号采集与数据预处理5.2.3 DCS的基本控制功能5.2.4 DCS控制器上的实时数据组织和管理5.2.5 DCS控制器的任务结构及控制处理5.2.6 DCS控制软件的一些评价要素5.3 DCS的监督控制软件及人机界面软件5.3.1 概述5.3.2 DCS监督控制层的功能5.3.3 DCS监督控制层的软件体系结构5.3.4 实时数据库系统5.3.5 历史数据库系统5.3.6 与监视控制功能相关的主要数据结构5.3.7 人机界面软件5.4 IEC 61131—3控制编程语言与软件模型及DCS的组态软件5.4.1 IEC 61131—3简介5.4.2 编程基础与编程过程5.4.3 IEC 61131—3标准的基本内容5.4.4 IEC 61131—3的软件模型5.4.5 五种编程语言介绍5.4.6 应用举例5.4.7 IEC 61131—3标准在DCS中的实际运用5.4.8 DCS的监督控制层组态软件5.5 DCS的高级优化控制与管理软件5.5.1 概述5.5.2 实时数据库的高层信息接口5.5.3 资产管理AMS5.5.4 批处理Batch5.5.5 质量分析系统5.5.6 APC5.5.7 OTSOperator Training Simulator第6章 DCS的网络系统6.1 DCS的网络体系6.1.1 DCS的功能层次和网络层次6.1.2 DCS网络层次结构的选择6.1.3 对DCS各层网络的要求6.2 工业数据数字通信6.2.1 数字通信的编码方式6.2.2 数字通信工作方式6.2.3 差错控制6.2.4 通信传输介质6.2.5 数字通信链路的电气特性6.2.6 数字通信协议6.2.7 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6.3 控制网络6.3.1 计算机网络层次模型6.3.2 通信协议6.3.3 TCP/IP6.3.4 网络拓扑6.3.5 网络设备6.3.6 网络的RAMS6.3.7 工业以太网6.3.8 通信骨干网6.3.9 无线通信网络6.3.10 网络安全6.4 现场总线6.4.1 现场总线的产生和发展6.4.2 现场总线的特点和优点6.4.3 现场总线技术介绍6.4.4 无线传感器网络6.4.5 现场总线的选择和使用第7章 DCS系统性与安全性技术7.1 系统性概述7.1.1 性技术发展概述7.1.2 性基本概念和术语7.1.3 性设计的内容7.2 系统安全性概述7.2.1 安全性分类7.2.2 安全性与性的关系7.2.3 功能安全7.2.4 电气安全及安规认证7.2.5 信息安全7.3 性和安全性分析方法7.3.1 性预测7.3.2 性框图7.3.3 马尔可夫分析7.3.4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7.3.5 故障树分析7.3.6 HAZOP分析7.4 性和安全性设计技术7.4.1 冗余技术7.4.2 容错技术与故障安全7.4.3 维修性分析7.5 环境适应性设计技术7.5.1 温度7.5.2 湿度7.5.3 气压7.5.4 振动和冲击7.5.5 防尘和防水7.5.6 防腐蚀7.5.7 防爆7.5.8 电磁兼容性和抗干扰7.5.9 接地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