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末代皇后郭布罗·婉容传图书
人气:19

中国末代皇后郭布罗·婉容传

中国末代皇帝研究**人倾力打造!比《甄嬛传》更真实 比《步步惊心》更诡异
  • 所属分类:图书 >传记>女性人物  
  • 作者:[王庆祥]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末代皇帝的五个女人系列丛书
  • 国际刊号:9787020108398
  •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5
  • 印刷时间:2015-05-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比《甄嬛传》更真实

比《步步惊心》更诡谲

一个高贵女人的悲戚人生

一个血泪凝铸的动荡年代

编辑推荐

端庄秀美、清新脱俗的婉容因被选入宫而成为清朝后一位皇后,却只是局限于紫禁城内逊位帝王的皇后;她虽然拥有政府的认可与民间的认同,却并不曾享用封建王朝历代正宫的权势、形象及影响之实, 既无须"母仪天下",也不必"统领后宫"。这"皇后"之位无异于精神枷锁,迫使她在戏剧性变化的一生中连人性都走上了异化之途,自甘堕落,无以解脱,直至自我毁灭。 婉容无疑是我国那个历史时代的悲剧人物,然而,她的爱国之心和爱国之举,永远留下了中国女性光荣的一页。

作者简介

王庆祥,1943年生,196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专家。曾出版《、与溥仪》、《溥仪的后半生》、《溥仪交往录》、《爱新觉罗·溥仪日记》、《"皇帝"的背叛——溥仪与"九一八"》等著作,参与了由中央电视台录制的《爱新觉罗·溥仪》等专题片以及《火龙》(编剧)、《末代皇后》(原著)、《非常公民》、《传奇福贵人》等影视剧的创作。

目录

目录

自 序

第 一 章 皇后进宫

第 二 章 龙凤情缘

第 三 章 订婚过程

第 四 章 花烛冷夜

第 五 章 明星皇后

第 六 章 宫墙难遏

第 七 章 情场角逐

第 八 章 清宫末日

第 九 章 旧地重游

第 十 章 皇家媳妇

第十一章 梦断扶桑

第十二章 苦境天知

第十三章 出关前后

第十四章 笼中伪后

第十五章 虎口挣扎

第十六章 极密档案

第十七章 流言无根

第十八章 红颜薄命

第十九章 冷宫无情

第 廿 章 流浪皇后

第廿一章 患难行踪

第廿二章 婉容之死

尾 声

婉容生平年表

在线预览

皇后进宫

一九二二年冬的24小时,梅先生在东兴楼吃晚饭,正赶上逊帝溥仪大婚,街上交通阻塞,梅先生和几位朋友就到真光电影院楼上休息室看热闹。据梅先生说,只见一对一对的戴红缨帽、穿官衣的人,骑着马举着旗枪,缓缓地前进着,好半天才过完。接着是一对对备着金鞍玉辔的马,但没有人骑,也同样排着两行队。然后是全份銮驾执事,包括金瓜钺斧、朝天镫和各种旗、纛、伞、盖等,都是成对的,人都穿着校尉衣服,排队步行。接着就是大鼓和号、喇叭等,但并不奏乐,街上静悄悄地只听见远近无数的马蹄声。乐队后面是一对对穿花衣、手提牛角灯的人。提灯的后面又都是骑马的了,有几对戴顶翎、穿黄马褂、挂腰刀的,有两个骑马的人都是翎顶辉煌的,其中一个举着"节"(京剧《苏武牧羊》里苏武举的就是这个家伙)。后面就是一座由很多穿校尉衣装的人抬着的"凤舆"("皇后"婉容就在里面)。紧靠着"凤舆"前面有几对提炉的人穿着花衣,可能是太监。在"凤舆"后面跟着的又是一对一对骑马的人,戴着顶翎,穿着长的豹皮坎肩,手里举着豹皮枪。还有些佩刀弓矢的骑着马的官员。这些仪仗,大概有两个小时才过完。梅先生坐车回家时,看到临街铺面房上都站满了人。

梅兰芳先生所见颇为真切,正可与大婚实况相印证。据记者报道,沿途围观者起码有数万人,而佩戴钢质徽章的先生、太太、少爷、小姐,或乘汽车,或乘马车,或乘洋车,往来观礼,络绎不绝。

凤舆经东华门进入紫禁城,又被缓缓地抬到景运门,太仆寺的普通轿夫就在这大理石台阶下被撤去了,接过轿杠的太监们庄严而谨慎地把凤舆一直抬到乾清门前正冲着皇帝宝座的地方放下。从东华门到乾清门,所经各门门座前后全部铺设了棕毯,且凤舆起落的几处地方铺设了红毡。

照满族传统,新郎要在新娘下轿之前向其头顶上方连射三箭,为的是赶走黑煞神以确保平安。对于皇帝来说还有另外一层意义:皇后地位尊崇,但在皇帝面前也是奴才,向她射箭表示她也必须接受惩罚。起初溥仪挺有兴趣,接过箭来要射,却被姜婉贞挡住了,她考虑到溥仪高度近视,大婚典礼的场合又不能戴眼镜,一旦失手伤了皇后就不好办了。溥仪听了这话有道理,也觉得没必要墨守陈规陋习,遂临时传谕把射箭仪式免了。

按清宫祖制,在皇后下轿之际,前一日入宫的淑妃要亲率女官和宫女等膝行跪迎,以示皇后与皇妃间的等级尊卑。溥仪想想似也无此必要,既已免了皇后挨箭,索性也别让淑妃下跪了,于是再度宣旨免去跪迎之礼。

溥仪被引导着先往洞房——坤宁宫东暖阁去了,有资格随凤舆来到乾清门的王公大臣、清室内务府高级官员以及皇帝的师傅们也都退去了。凤舆周围只剩下姜婉贞等福晋、命妇、女官和太监,皇后这才由人们拥戴着走出凤舆。姜婉贞立即上前接过皇后手持一路的苹果和如意,又递给她一只宝瓶,这都是大婚典礼中必有的吉祥物品。随后,搀扶着仍搭盖头的皇后,在手执珠灯的女官导引下,经东隔扇,进坤宁宫,来到东暖阁前。

在这里,新娘还必须照满族习俗先迈越一只预先设下的大火盆,以期将来的生活越过越红火;然后再跨过马鞍和苹果,乞望婚后的日子平平安安。演完这些节目,姜婉贞才接过皇后手中的宝瓶,把她领到皇帝面前。这时,有人向溥仪呈递一杆新秤,请皇上用秤杆揭开皇后的大红盖头,这大约是满族人让新娘计划柴米、俭朴度日的习俗。姜婉贞颇为细心,生怕毛手毛脚的溥仪挑到皇后的脸,便从他手中取走那杆秤。其实皇家的新娘谈何节俭?于是溥仪伸手揭去了遮在皇后脸上的盖头,及时次看到她的美丽面庞。

溥仪在自传中这样描述了当新郎的心情:

对于夫妻、家庭,我几乎连想也没想它。只是当头上蒙着一块绣着龙凤的大红缎子的皇后进入我眼帘的时候,我才由于好奇心,想知道她长得什么模样。

从皇后留下的大量照片中,人们仍能看到她的美丽: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黑黑的头发,白白的皮肤,这位当年才十七岁的皇后风姿绰约,楚楚动人。

皇后的名字叫郭布罗·婉容(1906—1946),从字面讲,"婉容"意为"漂亮的脸蛋",真是名如其人。其实,此名系其祖父所起,源于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句,意在脱凡避俗,出淤泥而不染。婉容字慕鸿,伪满时期有人称之为秋鸿,是乱传的,日本投降后有记者发表文章,错把"慕鸿"误记为"秋鸿",以讹传讹,婉容的字也变得多起来了。婉容小时候叫"植莲",这是最初的名字,后来也不大用,所以不为一般人所知。

婉容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九月二十九日(公历1906年11月15日),郭布罗·婉容诞生在北京市地安门外帽儿胡同十二号荣府大院里。辛亥革命以后,其父郭布罗·荣源率全家于一九一三年移居天津伦敦路(现成都道)一座西式的灰白色小洋楼内。婉容单独住在一长条形房间里,因从小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自我管束非常严格,说话文雅,办事谨慎,加之婉容天生丽质,身材苗条,容貌娇美,全家人都喜欢她。

少女时代的婉容进入了天津一所美国教会学校,她喜欢读书,又聪明,又勤奋,同学和邻居中的同龄人也都很愿意跟她交往,其中还有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喜官和莲官。两人都是满洲旧臣的后裔,都是爱学习的好女孩。在婉容的存世照片中,就有一张她身着旗袍、伏案学习时所摄的。美国教会学校的英语老师还给婉容起了个英文名字——Ms.Reasa,即瑞莎小姐。

婉容是达斡尔族人,达斡尔族与清帝国的关系乃是婉容入选皇后的先决条件。达斡尔族早期共有十八个"哈拉"(姓氏),其中有四个较大的"哈拉",而婉容所隶的郭布罗氏更是最显赫的"哈拉"。婉容的高祖郭布罗·阿尔景,咸丰年间出任副都统,并受封为武显将军、建威将军。

高贵的双亲血缘及门第,还有漂亮的脸蛋和教养,固然是婉容被选入宫的自然条件,但它们毕竟是在一定的政治气候和紫禁城内的背景下发挥作用的。

婉容生活的时代在社会风气方面已经不同于清朝,而其父荣源固属前朝遗老一族,但因经商交友,走南闯北,思想上也有了很大变化。例如在女孩子上学读书这种事情上就很开放,他准许小婉容不裹脚缠足,让她与哥哥润良、弟弟润麒一起读书习字、绘画弹琴,还为她聘请了英语家教。稍大就送她进了用英语授课的教会学校,养成优雅的气质和柔美的性格,加之亲族显赫,令其内心从小就有一种优越感,也许这正是她在入宫后瞧不起家世败落的文绣,甚至更发展到敢于鄙视"皇上"的原因吧,不过,这应该是后话了!

媒体评论

日本学者在影响很大的刊物《文艺春秋》上著文,评论王庆祥的著作,称其为"中国研究溥仪的首席专家"。

台湾中国电视公司在1994年11月播出的专访节目中,更称其为"大陆最著名的溥仪生平研究专家"。

"宫闱间事,求其真实,洵非易易,今则天宝当年,历历在目,为之钦佩不已。"

——著名文史学家、"补白大王" 郑逸梅

"王庆祥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特殊人物爱新觉罗· 溥仪,即研究溥仪怎样从清朝末代皇帝、日本傀儡`满洲国皇帝`被改造成为一个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这一问题的专家。"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顾问 廖盖隆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