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新博客论:互联网2.0新思维图书
人气:62

顺风新博客论:互联网2.0新思维

这是本纯原创博客研究专著。同时,它也是一本互联网创新、创业和创富的智慧书。
  • 所属分类:图书 >计算机/网络>项目管理 IT人文  
  • 作者:[顺风],[吴祐昕]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64104719
  •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08
  • 印刷时间:2006-08-01
  • 版次:1
  • 开本:--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博客之前,顺风写作的话题就很广泛,最是,显然是博客让顺风发展了自己,也让读者发现了顺风;是博客焕发了他前所未有的激情,也是博客让他有了新的落脚点。这几年来,博客不但是互联网、整个传媒界,也席卷了整个生活和社会。顺风的写作恰逢其时。

这是本纯原创博客研究专著。同时,它也是一本互联网创新、创业和创富的智慧书。阅读本书,一定能让博客网站从业者、博客和互联网2.0创业者、网络新闻传播编辑记者等从业者、传播学研究人士、风险投资人、各大网站互联网战略的策划和设计者们获得某种不同寻常的阅读体验。

作者简介

顺风,实名吴波,互联网博学评论人,新浪财经、博客网、搜狐IT、人民网IT专栏作家,人民网天津视窗首席策划,江苏省资产评估协会首届理事,江苏省担保协会会员。被世界IT实验室评为中国网络BBS十大主持,被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与博客网评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博客人物。创立

目录

序言

及时章 博客综述——概念功能、文化价值、发展趋势

及时节 博客的概念和功能

互联网是什么?博客是什么?

从"播客"谈"博客"概念更新

博客的功能、网络影响及其文化标准

QQ的"即时沟通"与博客的"延时沟通"

博客和WIKI不是一回事

博客的功能和价值——接受人民网天津视窗专访

第二节 博客的文化和价值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博客文化?

博客与2.0文化——接受人民网天津视窗专访

"妖魔化"博客论的错误认识基础

也谈博客文化与博客竞争之道

互联网2.0的较高境界就是幽默

每个博客就是一个宇宙

博客风暴是一场颠覆式的网络革命

博客加速网络"巨头"的崩溃

博客与网络历史唯物主义

博客交流和网络智慧传播

博客中国专栏作家的核心价值

第三节 博客的发展趋势

谁来埋葬"原始博客"?

2005年博客发展十大悬疑

综谈博客发展新趋势

博客发展道路上不可不防的六颗地雷

博客创新和拓展生存空间的十大思考

"BT博客",在思想和资源间的博客摇摆

博客、"窄告"与网络近期发展趋势

第二章 博客服务(BSP)战略与商业化竞争

及时节 博客服务(BSP)战略

创新和文化是博客内涵竞争的两面旗帜

博客战略决策必须回答的十大问题

BSP获得非常发展的"五个一"战略

BSP博客服务网站的内涵挖掘战略

互联网竞争的两大战略枢纽

打造博客网站的极端的专注性

博客网站超常规发展的六个思考

博客BSP业界的现状和未来——接受人民网天津视窗专访

第二节 博客商业化竟争

市场细分与博客类网站个性化取胜

时效性成为博客发展近期制高点

提升博客服务竞争力的十大课题

博客网站的六大细节及其文化

百度上市对博客网站的重要启示

第三章 博客经济与赢利模式

博客经济与"博客注意力"

从博客新概念寻找博客赢利模式

博客经济与博客竞争——接受《中国商界》采访稿

关于博客经济的三点认识——接受《参考消息/北京参考》采访博客经济观

博客中国赢利模式的思考和建议

接受《营销学苑》杂志采访稿

"网游化博客社区"创新模式简论

博客发展两大定律与创业思考

第四章 博客理论新思维:

第五章 博客应用新思维:

第六章 博客传播新思维

第七章 博客内容服务:机制、组织、编辑

第八章 顺风2.0创新理论:

第九章 顺风2.0创新模式:

第十章 Web2.0发展趋势及新技术运用

第十一章 博客网(博客中国)跟踪观察

第十二章 博客研究

后记

关于发起"全息新搜索运动"的倡议书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nyxuwen**的评论:

理论性太强了,有点看不懂,看不进去.

2008-03-10 12:12:22
来自pils**的评论:

休闲一下还是可以的

2010-06-25 23:30:5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大杂烩,内容拼凑,有用的不多

2011-01-21 13:14:40
来自一村文**的评论:

这个商品还可以

2014-01-14 15:38:35
来自有时跳**的评论:

一砣教条主义的产物。跟看报告差不多。空话太多,很多观点经不起推敲。

2007-10-16 16:16:11
来自etspy**的评论:

更多的是从人文,社会等角度思索WEB2.0,有一定深度

2007-11-14 14:39:03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