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疗愈:遇见不但好的自己图书
人气:22

微疗愈:遇见不但好的自己

面对阴影,你才能找到光的方向;与其成为一个“的人”,不如做一个想要的自己
  • 所属分类:图书 >心理学>心灵疗愈  
  • 作者:[杨心宥],[陈默安]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4610376
  •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9
  • 印刷时间:2014-09-01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190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人不能凭着想象光明来获得觉悟,而是要意识到自己的阴影。

每一个受到阳光照耀的东西背后都有阴影,包括你,包括我。而阴影从来都是挥之不去的,所以我们必须与它和平共处。隐藏阴影,只会让阴影更黑暗;唯有点亮它,让它能被看见,能被倾听与叙说,它的破坏力才会消失。

从面对自己的阴影到真正的自性觉醒,这将是一个次第的渐变过程。《遇见不但好的自己》通过生命故事的阐述,道出每个人心中可能存有的阴影,目的并不是消灭它,而是接纳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来让"我"获得完整。作者在书中将各派心理学知识转化为简单易读的文字,并分享了各种自我疗愈的方法,希望本书能够帮助大家为自己的阴影找到一个通往光明的出口。

从这本书中,或许无法找到成功的秘诀,但是它能让你意识到另一个不曾被认识的自己,然后,成为更好的自己。

编辑推荐

脱口秀女王欧普拉(Oprah)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为毕业生演讲时提到,曾经有一位认识她的记者对她说:"你知道吗?你其实没什么改变,你只是变得更像你自己。"欧普拉认为这是她听过的好的赞美。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人人都在鼓吹"改变",各种秘诀漫天纷飞,教导大家如何变得更快乐、更成功。可是如果我们不停向外探求,把各式各样的态度、价值观生硬地往自己身上套,后我们可能变得谁也不是,不是我们期待的那种成功的人,也不是我们自己。

因此,我们是否应该开始问自己,生活中,有多少微笑是真的发自内心,又有多少眼泪被我们阻挡于情绪之外?

《遇见不但好的自己》正是想提醒大家,在追求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比不停赶路更重要的是,停下来检视自己。从面对自己的阴影到真正的自性觉醒,这将是一个次第的渐变过程。我们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且回过头去审视在辛苦的人生旅程中,挫折和冲击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未曾痊愈的伤口。从这些伤口中,我们看清心中深处的混乱,进而学会坦然度过生命无常的流转,将所有不与融合成一个"好的自己",在自性觉醒后,精神抖擞地迎接每一道旭日的光。

产品特色图: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陈默安

自由作家。高雄人,毕业于台湾"国立"大学中文研究所。喜欢写小说、歌词,读各种各样的书。

杨心宥

自由作家。台北人,毕业于台湾"国立"大学心理学研究所。研究主题包含亲子关系发展、情绪与压力调适等。

目录

[编辑室报告]其实,疗愈也可以没有压力和负担

[作者序]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躲在阴暗角落的小孩

PART 1 向往阳光的人,背后必然会有阴影

01 完整的人,不能只有一张面具

02 心中的悲苦种子,可以用喜悦来灌溉

03 阴影,就是你不想成为的那个人

04 人不会一直堕落,只是暂时失去平衡

05 情绪跟杂物一样,需要被收纳

06 有些事不说出口,对大家都好

07 真正的爱情是一场四角恋爱

PART 2 阴影,是你的导师和亲密爱人

08 幸福,来自内心的拼图

09 能把碎片挑出来的人,只有你自己

10 躲起来只能疗伤,只有回到人群才能痊愈[编辑室报告]其实,疗愈也可以没有压力和负担

[作者序]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躲在阴暗角落的小孩

PART 1 向往阳光的人,背后必然会有阴影

01 完整的人,不能只有一张面具

02 心中的悲苦种子,可以用喜悦来灌溉

03 阴影,就是你不想成为的那个人

04 人不会一直堕落,只是暂时失去平衡

05 情绪跟杂物一样,需要被收纳

06 有些事不说出口,对大家都好

07 真正的爱情是一场四角恋爱

PART 2 阴影,是你的导师和亲密爱人

08 幸福,来自内心的拼图

09 能把碎片挑出来的人,只有你自己

10 躲起来只能疗伤,只有回到人群才能痊愈

11 锁得住记忆,锁不住伤痛

12 其实,情绪本身是中性的

13 你的信念,决定你会成为什么人

14 真爱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

15 你相信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

16 失控的爱,总让人伤痕累累

17 你离不开他,不是因为太爱他

18 你有十分渴望,就代表你有十二分的脆弱

19 被爱和考驾照一样,都需要练习

20 做自己和做受欢迎的人,可以不冲突

21 自私,是对自己爱得少

22 忌妒让人迷失,也能让人醒悟

23 怨恨也有"品尝期限"

24 暴力真正的源头不是愤怒,而是无能

25 穿不合脚的鞋,注定无法走远

26 不,所以才真的像个人

27 购物狂不是为了填满衣柜,而是为了充实空虚

28 如果你是超过负荷的记忆卡

29 "明天会更好"只是自己的妄想

PART 3 接受自己的阴影,你才能发现光的方向

30 互相挖井,才能成为知己

31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狱

32 当你感到无能和不安,你就会成为"孤儿"

33 有时候,"牺牲"是一种勒索

34 先离座,不代表不会痛

35 所有的敌人,都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

36 我们总是想在别人身上找自己

37 我们都没有想象中的善良

38 先认清自己,才能"看见"对的人

在线预览

接受自己的阴影,

你才能发现光的方向

30 互相挖井,才能成为知己

时常有人面对相恋已久或者结缡半载的另一半说"你不了解我"。这个分手理由看似推托,却隐藏着一个事实:"我也不了解你。"

希望被了解,是每个人内心较大的渴望。

感情中有许多成分,偏偏"了解"与"被了解"最为困难,它没有标准、无从衡量;一个亲密爱人可以在一夕之间变得陌生,一个陌生人也可能只因一个眼神就让你感觉仿佛已结识他多年。

一个美丽的女明星,在电视上说着与丈夫离婚的心路历程:她与丈夫结婚数十年,偶然发现丈夫有外遇,却又不甘心就此放手。有一日,丈夫与她在餐厅吃完饭,回程的途中,开着车的丈夫突然笑嘻嘻地对她说:"你看,我新做的假牙。"

那一刻她才发现,丈夫不只装上洁白整齐的假牙,还把灰白的头发染黑了。丈夫的改变已经不是及时天,然而她却从未发觉。

女明星说:"我不怨他不了解我了,因为那时突然发现,我也不了解他,并且也无力去了解。"

然后,她签字离婚,让两人自由。

我们常常因为"感觉被了解"而冲动地爱上一个人,却忘记真正跟一个人相处,是需要持续不断的碰触与交流。

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河合隼雄说:"如果问为什么要结婚做夫妇呢?为了受苦,为了`挖井`……夫妇如果想要理解对方的话,不能光靠理性互相交谈,而是得挖掘彼此的`井`。"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口深不可测的井,有时候连我们都不晓得自己的井底藏着什么。只是凭着一己之力挖掘,会遗漏很多看不见的宝藏;如果愿意让他人挖掘心中的井,我们才有机会从对方眼中,看见过去从没发现的自己。

其实不只是婚姻,各种人际关系的建立,也像是在挖井。当我们真心与一个人交流的时候,也等于把心中的井口打开,允许对方挖自己的井。与他人的关系愈紧密,愈能深入对方心中的井。

有多少夫妻相敬如宾地过完一生,他们的婚姻中没有激情、没有争吵、没有眼泪,更没有拥抱。他们从未了解过对方,但或许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共度一辈子。

爱一个人,必然会想要了解他;但是了解一个人之后,却未必还能继续爱他。

这就是挖井的艰辛之处,在挖掘的过程中,你无法预料即将看见的是满天灿烂星斗还是腐败纠结的枯木;你无法保障无论看到什么景象,都能爱对方如昔,同样,对方也是。

每往下一层的了解,都是一次冒险。

挖掘是辛苦的,愈往下深入,周遭愈黑暗愈危险。但是如果不试着去挖掘,永远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取得更深层的理解与包容,人跟人之间,便不能拥有深刻的认识。

要爱一朵美丽的玫瑰太容易了,然而要一并爱她的刺,爱她底层纠结丑陋的根,谈何容易。

要真正地爱人与被爱,必得真正地了解对方与自己,而挖井就是一种方式。

挖井可能会让我们感到痛苦,但是唯有如此,才能看见真正爱我们的人。

我们活在世上,身边的人来来去去,可是总有几个朋友,在见过我们崩溃、哭喊、失控之后,仍然没有远走。通常那样子的人,可以陪伴我们很久很久。因为真正的了解,可以包容生命的美丽与丑陋。

挖井不是单方面的,必须彼此都愿意打开井口,才有可能进入对方的内心深层。人不是坚硬的土地,不能用尖锐的凿子进行挖掘,好的方式是打开耳朵,然后温柔倾听彼此内在的声音。许多絮语其实都隐藏在日常生活之中,只要用心,就可以听见。愿意理解别人,才有机会了解自己。

当你认为一个人不了解自己的时候,代表着你也不了解他,甚至是,从来不想真正地了解他。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封面是斜的

2014-11-15 18:49:1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比书店便宜,很好

2014-11-27 12:35:38
来自芙过冰**的评论:

很好的书,治愈系,读完很平静,有被治愈到

2014-11-30 13:53:3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心灵鸡汤,我不太喜欢

2014-12-11 08:55:0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挺好的,还会继续购买其他书

2014-12-14 13:35:1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物流赞,超级快!

2015-01-03 20:11:5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包装很漂亮,价格也较便宜,运送的也很及时,我很喜欢。以后还会再来买的。

2015-01-14 14:48:06
来自鱼翅膀**的评论:

每个人都是精神病人,只有自己才能治愈自己

2015-01-20 08:19:05
来自啊楠姐**的评论:

文章很生动,写得风趣幽默

2015-03-14 18:12:2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挺好的

2015-06-16 14:31:2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好

2015-07-04 09:27:3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是帮同事买的,不错,喜欢。

2015-07-13 14:57:1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漂亮,就是还没看内容,先赞一个

2015-08-31 10:12:59
来自水灵珑8**的评论:

快递很快,书不错

2015-09-07 16:41:4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速度很快,隔天就到了,书的质量很好,是正版的,下次买书就**当了,快递的服务也很好

2016-01-28 01:38:3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好的一本书,值得推荐。

2016-03-28 11:05:2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将是一个次第的渐变过程。《遇见不完美但最好的自己》通过生V命故事的阐述,道出每个人心中可能存

2016-01-04 19:48:45
来自星星之**的评论:

这书的装订不是很好,打开第一次就破了 , 我希望下次可以做的好点

2014-09-28 08:54:0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喜欢这本书,因为近期发生了一些事,买来开导一下自己,对自己说一声,你好,然后抱抱自己

2014-10-18 09:55: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错,特别快,昨天买的,今天上午就到了,翻着看了看,书中第十页第五行中有错别字

2015-11-17 13:36:37
来自gaojt**的评论:

保护创伤是本能,但别防御失当。   《微疗愈》中告诉我们,对于“创伤”,人会本能地采用不同的方式保护它们不被触碰,久之成为习惯。这些保护措施可以称之为防御。   有很多防御对人对己都有利,比如幽默、补偿、低调、自谦、适度的幻想、适度的自恋等,它们会帮助人树立信心,勇于直面痛苦,去追求成功。如德国文学家歌德,失恋后一度想自杀。但他最终从失恋的阴霾中走出来,写下了传于后世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里的防御就是升华。还有我们经常说的“我骄傲、我自豪”,实际上是适度的自恋。   但也有这样的“自我保护”,比如某人不负责任,出了问题推给别人或者找借口:某人爱抱怨,总能挑出他人的错;某人受挫后会想很多方法攻击别人,比如报复、钻牛角尖、无理搅三分;某人脾气很暴躁,稍有不如意就发火,不胜枚举。这些防御损害别人的利益,他的行为就会令人讨厌,久而久之,被人冷落。   每个人都带着“创伤”降临于世   人生来便不完美,每个人都是带着“创伤”来到这个世界上,这是先天的创伤部分;后天也会带来“创伤”,这主要源于自幼的家庭养育和所处的外部环境。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温暖、耐心的,对孩子的拒绝是温和的,孩子在认同自我和认同他人方面就会比较成熟,可以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别人的长处与不足,创伤就很少,长大后人际关系比较和谐,能够很快地适应所处的环境;如果自幼面对的多是冷漠、批评、厌烦、恐惧,经历过生离死别和天灾人祸,造成伤害而未能及时修复,就会留有许多创伤在心里。   无论父母有意还是无意,都会在养育过程中不同程度地给孩子留下伤痛,有一部分人也会在童年时期对天灾人祸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修复创伤,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当个人防御与社会群体规则相悖,就需要个人与群体达成平,修正在群体生活中不需要的防御部分。修正防御的先决条件是修复创伤,即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我们可以选择改变那些不完美,但在还没有改变之前,笑纳它,承认它此时就是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压抑它。压抑时,它只是貌似不存在,实际上仍然在暗地里起作用,其破坏性更隐弊,危害性更大。   人之所以不敢面对自己不完美的部分,有意无意地压抑它,原因有多种,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将那些不完美“放大”,夸张地以为它有多么可怕,多么被别人看不起。实际上这种放大没有什么根据,那些不完美并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灾难化的后果。相反,极力地否定、掩盖这些缺憾,用一些不成熟的防御来保护,倒真的可能酿成灾难。   当然,如果以“人本来就不是完美的”作为借口,拖拉、敷衍、不讲信用、迁就……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们既不苛求自己,但也不能纵容自己。纵容与苛求,结果都是一样的,既不利己也不利人。

2014-10-12 11:20:1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半个钟就翻阅了一章。。不是因为阅读的速度,而是吸引力,在看的同时我也会反思自己。不过有一点,就是面对一些症状,书中所讲的方法有些模糊。

2014-10-06 19:42:59
来自薛俊美**的评论:

在这个世界走一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伤痕累累。在某一个黑夜,谁没有黯然痛苦的时刻?在某一个晨曦,谁没有迷茫的往昔?在某一个黄昏,谁没有歇斯底里、痛不欲生的模样?就像《微疗愈 遇见不完美但最好的自己》一书中所说的那样:“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躲在阴暗角落的小孩。” 众所周知,面向阳光,阴影会躲在背后。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去想,转个身去寻找黑暗,你才会发现这束光明从何而来,转而走上这条人迹罕至的路。当灾难来临的时刻,选择平静地对待吧;当痛苦袭来时,冷静接受吧;当挫折浪卷一切时,学会既来之则安之吧! 是你的,终将是你的,躲也躲不开;不是你的,抢也抢不来,求也求不来。苏轼在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在《赤壁赋》中挥洒自己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所共适。”由此看来,只有自己才能救得了自己这句至理名言,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融合心理学的知识,加上循循善诱的态度,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赞同和舒适。来吧,和阴影共舞,点亮人生,你就会看见越来美丽、越来越丰盈的自己。

2014-10-16 08:26:00
来自独孤烽**的评论:

脱口秀秀女王欧普拉(Oprah)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为毕业生演讲时提到,曾经有一位认识她的记者对她说:“你知道吗?你其实没什么改变,你只是变得更像你自己。”欧普拉认为这是她听过的最好的赞美。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人人都在鼓吹“改变”,各种秘诀漫天纷飞,教导大家如何变得更快乐、更成功。可是如果我们不停向外探求,把各式各样的态度、价值观生硬地往自己身上套,最后我们可能变得谁也不是,不是我们期待的那种成功的人,也不是我们自己。   因此,我们是否应该开始问自己,生活中,有多少微笑是真的发自内心,又有多少眼泪被我们阻挡于情绪之外?   《遇见不完美但最好的自己》正是想提醒大家,在追求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比不停赶路更重要的是,停下来检视自己。从面对自己的阴影到真正的自性觉醒,这将是一个次第的渐变过程。我们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且回过头去审视在辛苦的人生旅程中,挫折和冲击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未曾痊愈的伤口。从这些伤口中,我们看清心中最深处的混乱,进而学会坦然度过生命无常的流转,将所有不完美与完美融合成一个“最好的自己”,在自性觉醒后,精神抖擞地迎接每一道旭日的光。

2014-10-06 17:06:36
来自记忆中**的评论:

《微疗愈遇见不完美但最好的自己》这本书很容易理解,我想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万事自有存在的价值。 就像是我们从身体不适的痛苦中可以感受到健康时的幸福,并且能够更加的珍惜,就像是只有品尝苦的滋味,才更能够感受到甜的芬芳与幸福,也就像是作者所说的,面对阴影你才能够找到光的方向,古语说的好,人无完人,我们没有必要渴求自己成为那个完美的人,只要我们做好最好的自己就足够了,好好活着,就是最大的成就。 本书共分为三部分,其一是向往阳光的人,背后必然会有阴影。其二是阴影,是你的导师和亲密的爱人,其三是接受自己的阴影,你才能够发现光的方向。相比较而言,第二部分笔墨最多,占本书一半的比重还多。 既然我们认识到这三点,就应该从书中的各个事例中看到或极端或个别或普遍等等的现状,正确对待我们人生成长的压力或者各种状况,坦然面对,正确疏导,好好认识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把握自己的命运特别是心态,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咸,享受美好的生活,认识那个不曾被自己重视的更真实的自我,这一点是我最受益之处 。我们可以不完美,但是我们会做最好的自我,不管生活中遇到什么人或事,我们要知道它自有存在的价值,只是需要我们找到合适的正确的视角,体会到它对我们隐含的启示。

2014-10-08 23:20:00
来自若雪青**的评论: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变的更好,羡慕那些“完美”的人或者人生。可是你要相信人无完人,你看到的完美也只是在某些地方。每个人都希望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在别人面前,而这种观点却常常会给自己带来困扰,会有种打肿脸充胖子的痛苦。其实,大家都知道自己会有缺点,只是不想表现出来,想着不给人看,于是自己给自己设置了难题。其实与其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不如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面对阳光,身后总会出现影子。面对阴影,你也会发现光的方向。我们希望受人喜爱,所以觉得自己必须成为理想中的人,但是理想和真实的自己之间势必存在差距和冲突,所以我们选择选择抛弃真实的我,达成内在虚假的和谐,好逃避心理的焦虑和抗拒。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你的痛苦有许多是自取,但是它是你心中的凉医,治疗你病痛自我的苦药。在我们婴幼儿的时候,为了生存,必须先以资金为中心,要求别人无天剑的来照顾我们,之后我们会逐渐意识到别人的存在,进而将注意力投注在别人身上。我们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学会去爱人。好好先生并不是最好的相处方式,有一句话说的好,取悦所有人就等于没有取悦任何人。就算你是人命币,受到大多数人的喜欢,但是依旧有人视金钱如粪土,你又何苦自己为难自己。所以即便只要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也不必一直委曲求全。人苦于不自知。其实有许多内在特质是自己无从巨差的,而这些我们没有意识的特质,或许就是我们阴影,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这些阴影在有可能显露出来。在别人身上,我们能看到自己的不足,通过对比,能映照出我们真实的自己,看到那些我们不愿意去回头看的却一直存在我们身后的阴影。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慢慢向自己所喜欢的靠拢,这是一种让人进步的动力,是一种为了更好而做的奋斗。但是却不能为了装着自己很好而在别人面前可以表现那种理想化的自己。 我们不应该创造出能够银河别人的价值,而是去发现我们自己真正的价值让它带领我们,做最好的自己的,才能活出有意义的生命。

2014-10-18 20:52:44
来自千秋积**的评论:

《微疗愈遇见不完美但最好的自己》一书,是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同时又有点像人生哲理散文,作者在书中将各派心理学知识转化为简单易读的文字,并分享了各种自我疗愈的方法。全书共分 “向往阳光的人,背后必然会有阴影”、“阴影,是你的导师和亲密爱人”和“接受自己的阴影,你才能发现光的方向”三大部分,一共阐述了38个生命故事,从中道出了很多人心中可能存有的阴影,指导人们接纳它们,使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从而让“我”获得完整。通过阅读这本书中,我们或许无法找到成功的秘诀,但是它可能会帮助我们意识到另一个不曾被认识的自己,然后,学会接纳那个被压抑进潜意识之中的自己,最终成为“不完美但最好的自己”。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尽管有点累和枯燥的感觉,但只要静下心来,细心品味、揣摩,的确会有助于我们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对自我认识的提升。读这本书,我更加认识到潜意识的重大作用,尤其是幼年经历对人的影响,绝对不可轻视!比如,在《心中的悲苦种子,可以用喜悦来灌溉》一文中提到的那个小咏,有一个很奇葩的妈妈,小咏小时候只要去同学家玩,回家后,一定会被这位母亲责骂,但奇怪的是,这位母亲并不是担心女儿的安危,而是一味指责她去同学家是为了“勾引”同学的父亲,这是何等荒唐的想法和做法!(看样子,这位母亲的心中也必定存在着这方面的心理阴影,所以她才这么对待自己的女儿。)结果,由于长期受母亲这样的影响,小咏的潜意识中渐渐就形成了自己是个“贱女人”的想法,从而影响了她长大成人之后与异性的正常交往和婚恋,带来了不该有的痛苦。在《幸福,来自内心的完美拼图》一文中,则讲述了另外一个离奇的故事:一个叫琇琇的女孩,年轻时曾经不小心意外怀孕,她瞒着家人朋友拿掉了孩子,这样的事,现在可以说很常见,一点都不稀奇,可是却影响了她的家庭幸福,她后来结婚,生了女儿,很溺爱她,却又无端地只对女儿发脾气,原来是她潜意识中对那个未曾谋面的孩子的愧疚所致!作者的建议是:让她双手合十,诚恳且真心地跟那个无缘的孩子说说话,为他祝福!这使我想到了在许多地方很流行的系统排列心理治疗法。总得来看,这本书虽然并不生动有趣,但的确具有心理学研究方面的价值,值得细心去品味!

2014-10-15 21:25:00
来自莲华青**的评论:

曾经看过一本《阴影的力量》,讲述如何在动荡的世界中感到安全?如何追寻无处不在的幸福和爱?如何走出“想要”和“需要”的困境?如何找到通往真理之路?也就是如何从分析造成我们痛苦的阴影,分析那些造成我们恐惧、欲望、贪婪、自我批判与罪恶感的因素,进而发现“世界一切安好,只要心中有爱”的根本法则和智慧结晶。《微疗愈 遇见不完美但最好的自己》 虽然案例并不相似,讲述的方式了大为不同,但其核心与《阴影的力量》是一致的,即,通过故事,认识阴影、了解阴影、分析、接纳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38个生命故事,38份人生礼物,指导我们正确认识阴影的成因,表现以及作用。当我们学会接纳那些隐藏在潜意识里的黑暗自我时,向往阳光的我们,才最终发现光明的方向。 也许是因为目前市面上这类心灵读物,或者带些心理治疗方面的书籍井喷一般,整本书的内容依然是讲阴影,但因为书名,却变了治愈系的微疗愈,甚至副标题“遇见不完美但最好的自己”,让人以为是教人认识自我的鸡汤,但这里,其实是从“认识阴影--认识不完美--接纳自我--完善自我”这样一系列的渐进过程。虽然也是一些心灵美文,但内容更偏向心理方面。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光明还是黑暗,无论阴影还是阳光,无论明朗还是阴郁,只要是那个自己,那么就不必纠结了,和谐自我,平自我吧。

2014-11-13 22:30:21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