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念:发现并感知生命的另一种可能图书
人气:36

转念:发现并感知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1%转念改变99%人生!享誉世界心灵导师一念之转创始人拜伦?凯蒂倾心力作!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心灵开悟书!揭示如何解开寻找爱认可和欣赏结活出安宁自己!知乎众多回答强力推荐情绪疗法
  • 所属分类:图书 >成功/励志>成功/激励>激励  
  • 作者:[拜伦]?[凯蒂]([Byron] [Katie])[迈克尔]?[卡茨]([Michael] [Katz])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201121314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8
  • 印刷时间:2017-08-01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总会对爱情从憧憬到失望?为什么我们总是想让所有人都喜欢我们却终身受困?伴侣的爱、孩子的尊敬、爱人的温柔,或者老板的尊重……似乎我们一直都在忙着追求他人的爱、认可和欣赏,可为何常常处于痛苦之中?当你受够了以后,怎样才能彻底解放自己?

在本书中,凯蒂将带领你进行寻找真相的探索之旅。而探索的过程主要运用到了四个提问和一个反转,也即凯蒂的转念作业:真是这样吗?你能确定真是这样吗?当你相信那个念头时,你会有怎样的反应?假如没有那个念头,你会怎样?然后把那念头反过来。凯蒂的转念练习,是一个简单得让人惊讶的方法,无论任何年龄或背景的人都可以运用。但当你在凯蒂的指导下进行探询步骤时,你会发现,给你带来痛苦的信念——关于生活,关于他人,或者关于自己——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而你的生活也将从此永远改变。

在本书中,凯蒂揭示了如何解开寻找到爱、认可以及欣赏的结,并给你带来真正的爱和改变自我的幸福,活出成熟、完整、内在安宁的自己。

编辑推荐

1%的转念改变99%的人生!

深度影响《当下的力量》作者埃克哈特 托利、《正能量》作者韦恩 戴尔等,享誉世界心灵导师、美国知名的心灵导师一念之转创始人拜伦 凯蒂倾心力作!

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心灵开悟书!

知乎众多回答强力推荐情绪疗法!

豆瓣评分高达8.4分的口碑佳作被凯蒂及大量读者期待已久的翻新译本!

深刻揭示了如何解开寻找爱、认可以及欣赏结,活出成熟、完整、安宁自己。

《转念》检查了一个普遍、古老的焦虑源:我们和他人的关系。在这本开创性的书里,凯蒂将帮助你质疑你一直以来认为的获得爱和认可的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一段真正的关系。比如:

/为什么我们学会的寻找爱和认可的方式只会导致失望。

/爱如何不等同于需求。

/如何通过功课实现更大的爱和幸福。

《转念》将帮助你照亮在你生命中的每个区域——你似乎缺少、渴望的东西的地方——伴侣的爱、孩子的尊重、爱人的温柔,或者老板的敬重。凯蒂揭示了如何解开寻找爱、认可以及欣赏的结,并带来真正的爱和改变自我的幸福。

作者简介

拜伦 凯蒂(Byron Katie)

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一念之转创始人。《时代周刊》称她为这个时代的精神创新者,《伦敦时报》称她为这个时代最激励人心的导师,《洛杉矶时报》称她的一念之转是最简单和有效的清除烦恼的方法。她的理论曾影响了包括著名身心灵导师埃克哈特•托利、韦恩•戴尔等数千万追求心灵成长的人,她自创的“转念作业”是我们每个人改善婚姻、家庭、人际关系、职场、工作等各层面生活的法宝。作品被译为法语、意大利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

目录

序1 这本书是怎样诞生的

序2 怎样去爱

序幕

及时章 你相信自己的念头吗

你最亲密的关系,是和自己的念头之间的关系。如何和自己的念头相处,不仅决定了你生活中的一切,还将决定你如何和他人相处。

第二章 痛苦的爱

在质疑自己的念头之前,和你相处的是那些从没被你质疑过的想法。这样的生活令人非常痛苦。本章的内容是教你如何做“功课”的,它将协助你发现你的念头怎样影响你的生活,体会到没有它们时你是谁。你还将发现你的念头是否属实。

第三章 追求他人的认可

这章讨论的是亲密关系中一个最令人痛苦的信念——你必须赢得他人的爱与认可。你首先要做的是调查追求爱和认可对你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本章提供的练习将帮你发现大多数人认为的可以赢得他人喜爱和欣赏的方法,不但不能为你赢得它们,还会让你落入一个虚假且充满压力的生活。你还将体会到当你不刻意追求认可,与他人在一起的那份轻松自在和亲密感。

第四章 坠入爱河

为何坠入爱河的感觉如此美好?为何你会认为是你的伴侣让你感受到了爱呢?为何你们又会不再相爱?这章的练习可以帮助你发现爱的经验的本质。

第五章 爱的谎言

在这章里,作者指出当我们把爱情建立在虚假的自我以及错误的概念时产生的后果。还揭露了我们普遍相信的“爱就是让我们的愿望和需要得到满足”这个神话的真相,并让你清晰地看到需要和爱的不同。

第六章 亲密关系工作坊

在这章里,作者举出了许多亲密关系如何得到改善的事例。

第七章 如果我的伴侣有缺点

伴侣身上的缺点给了你自我觉悟的机会,你以为的事实或许只是另一个未经质疑的念头。这章的末尾是凯蒂在阿姆斯特丹与一位妇女的对话,这段对话让原以为不可避免的离婚成了一个爱的故事。

第八章 爱与自由

假如你认为你需要某人,没有那个人你就活不下去;假如你认为你身边的人或你的生活不能令你感到满足,那么,这章提供的强有力的方法可以帮到你。

第九章 一段亲密关系的转变

一对夫妻通过做“功课”挽救了一段濒临破裂的婚姻的故事。

第十章 爱自己的障碍

现在,你已明白你和爱之间的障碍是内心那些还未解决的问题。这章会促进你发现这些问题,并告诉你如何从那些你最感羞耻、最想要隐藏、最让你怨恨、无法原谅的事情以及你不能欣然接受的批评中解脱出来。

第十一章 活在爱中

无所求的爱是什么样子?当你不再追求爱与认可,当你不再把爱与需要等同,当你不再认为爱意味着满足你的愿望时,你会怎样去爱?会有怎样的体验?许多人已在体验本书中介绍的发现,这章对他们的分享做了摘录。

第十二章 爱就是一切

一段对爱的经验的描述。当爱如此坚固地在你的内心扎根,它之外就再无任何东西了。

更多练习工具

致谢

在线预览

第三章 追求他人的认可

运动场上,有一个小女孩正在愉快地玩耍,她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自己的游戏中。突然,她翻了一个跟头,这让她自己大吃一惊。这时,周围的一些小孩鼓起掌来,而且欢呼雀跃,小女孩此时才注意到周围小朋友们的存在。于是,她又翻了一个跟头,想看看他们是否会再次为她鼓掌。

刚才,那个小女孩虽然不确定自己究竟发现了什么;然而,此刻,她感到兴奋极了。她想,她知道能让别的小朋友接纳她的方法了。于是,她开始试着在翻跟头时换一个新花样,不过,这次比过去多了一个动机——她不再只是为了自己高兴而翻着玩了。此时,她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反应上了,这让她产生了会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回应的焦虑。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是,许多人依旧在为得到别人的回应而翻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跟头”。我们几乎在追求着所有人的认可——我们的爱人、孩子、父母、同事,甚至在某个场合相遇的陌生人。追求并获得认可,在我们生活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可以说,它其实是自动自发的——我们几乎或根本不知道自己正在追求别人的认可。

你应该比较容易注意到它在朋友和同事之间引发的焦虑。例如,一位朋友跟你在一起时谈笑风生;然而,当她的未婚夫一出现,就变得非常安静了;一个同事在工作中总是热衷于拍老板的马屁,而且,这个人时刻都想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那个跟你一起练瑜伽的朋友,每当看到老师走过来,就马上表现得极其平静和愉悦;另外还有一位朋友,她在孩子面前总是表现得忍气吞声。

你之所以会被这些行为吸引,原因在于本应该发生的并没有发生。比如,友人聚餐的初衷是为朋友们提供一个放松和相互了解的机会,结果却变成了一次为了自我表现而故作姿态、让人不自在的作秀;一个初衷是为了解决工作问题的会议,却变成了一次试图在领导面前留下好印象的难得机会。

怎么会这样呢?是我们关注的中心——追求认可造成的。

如果这使你的好奇心大发,或许,你会发现,自己正在猜测隐藏在这些事背后的那些还没有被说出来的念头。其实,想象那些让朋友觉得焦虑不安的念头并不是什么难事——所有人其实都有过相同的念头:“ 他若是看清了我的真面目,我一定会被他拒绝的”,“如果没人注意我,我就不高兴”,等等。你不一定会为这些念头而付诸行动,不过,若你仔细看,你可能会注意到,这些念头确实存在。

在上一章里,我们已经知道,纠缠在我们心中的那些念头只是看似真实而已,不一定值得我们信任。在接下来的几章里,我们将会把那些隐藏的念头揪出来。要知道,它们对我们怎样与亲人相处,怎样对待友谊,怎样在工作中与同事建立和谐的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你还将有机会发现,那些念头是否也同样影响着你。此外,我们还会探索爱情、婚姻等其他亲密关系;看看建立在没有经过质疑的、不的信念基础上的亲密关系是怎样的;检验这种关系为什么会经常走向破裂。从而认识到,我们实际上还有别的选择。

你可以以读小说的心态来阅读这部分内容,看看他人在追求爱和认可的过程中是怎么做的。然而,当你发现自己也同样存在与这些故事中的人一样的念头时,请一定要留意,因为它们就是你自我觉察的切入口。

从你发现自己也在生活中坚信那些念头的那一刻起,你就开始逐渐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了——这将为心灵的自由拉开帷幕。但是,要想发现那些念头,也许,你不得不将一些令你痛苦的事情重新在脑子里过一遍,例如:“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旧无法原谅他?”“为什么我明明想要挂断他的电话,却还在与他通话?”“为什么我不能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她?”

在这些让你不舒服,甚至痛苦不堪的事情中,只要你能发现隐藏在一件事背后的念头,便意味着你生命的回归之旅开始了。

正是那些没有经过质疑的念头,引发了我们的分离感与痛苦。当你发现其中任意一个念头的时候,认真地问问自己:这个想法是否真实?你会注意到它给你带来的那些痛苦。你还将发现,当你不相信它时,那一直存在于你内心的宁静和爱。

认可与面具

接下来,我们先探索一下这样一个念头——你需要赢得别人的认可。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念头都是根深蒂固的。往大处说,其实,整个社会都是建立在这个信念上的。它好像应该是真的。不过,这是真的吗?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要想赢得别人的认可,要从给对方留下的最初印象开始。“试图在某人心里留下一个好印象”就意味着你要给他人强加一个你认为理想的印象。例如,当你面对心仪的女子时,你可能希望自己在她心里是一个正直、坦率的人,觉得你聪慧过人或者充满吸引力。你希望自己留给她一个的印象,就好比你拿着一个大橡皮印章来到她的跟前,要将你最的形象印在她的心上一样。“若是能够给她留下那样的好印象,我们之间的关系就会有好的开端”——大部分人都认为如此,不过,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有一种方法,可以验证这个观点是不是与实情相符:留心一下,如果有人试图故意给你留下好印象,这时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当有人走到你的跟前,不停地朝你晃动着一个巨大的橡皮印章,而且上面还刻着“我真的需要你的爱”或者“我希望从你那里获得点什么”等字样,那么,你会对他(她)产生什么样的印象呢?

你可能只是有些反感;你也可能会尝试着主动跟他聊上几句。然而,他若是依旧不停地冲你挥动着他那枚“我需要赢得你的认可”的大印章,你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呢?在一段尝试之后,你可能会不想再与他交流;或者,若是你的确对这个人很感兴趣,那么,你可能会想尽办法绕过他想要给你留下良好印象的一切努力。

人们想留下好印象的企图,是不是真的有利于你对他们产生喜爱之情呢?“你需要建立对他人的某种印象”——这个念头真的有意义吗?源于他人的印象,事实上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注意聆听他们的话语,注意观察他们的举止,对他们的印象就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你的脑海中了。

觉察自己是怎样追求认可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追求别人的认可仿佛成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念头。或许,我们很难发现它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中到底占据了多大一部分。但以下的几个练习,能够帮助你开始注意到,你是怎样追求他人认可的。

其实,有一个开始注意自己念头的好机会——打电话。电话那头的人无法看到你,不过,你却能够看到自己。当你给某个重要的人打电话时,注意观察一下你此时此刻的想法。当你拿起电话之前,你是不是已经想好了该怎么说?你是不是想用某种方式在他面前好好展现自己?请注意那个时刻——那迅速闪过你的大脑的念头。

当你回顾这类情形的时候,你会产生怎样的情绪呢?试着将你身体上能够感觉到这些情绪的具体部位找出来,并观察它们影响你的程度有多大。

当你跟某个对你很重要的人见面之前,你是不是提前想象过你们见面时的情景?你是不是在心里排练过一些机智、有趣的对话?你是不是已经基本上想好了要谈论的内容?你会提出哪些建议?优先讨论哪些话题?尽量回避哪些话题?

当你们见面的时候,你心里是不是产生了焦虑的念头?是不是担心他人会如何看待你?比如:“他为什么会笑,是因为不相信我吗?”“她为什么没有笑,是因为我这个人太闷吗?我该怎么做呢?”

事后,你是不是在心里多次回忆当时的场景?你是不是想要发现,自己哪些地方表现得还可以?哪些地方表现得很不好?自己是不是有该说但还没有说的话,或者该做但还没有做的事?当你如此检查自己的时候,你的感觉是不错,还是压力增大呢?

当你与恋人约会时,你心里是不是有过这类的念头:“她有没有注意到我?”“她会不会觉得我很虚伪?”“我是不是说错话了?”“我应该不应该吻她?”“我是不是应该故意装作喜欢他住的地方?”“他是不是已经不爱我了?”“她是不是想要跟我分手?”“他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她并不是真心想跟我在一起。”

在以上这个练习中,你不需要对这些念头付出任何行动,你要做的仅仅是注意这究竟是些怎样的念头。

练习:注意当你相信自己的念头时,有什么情况发生?

当你与别人说话的时候,注意去聆听你内心的那些念头。当你相信它们时,注意去观察有什么情况发生?留意你企图以解释、合理化或者证明来控制他人的那些时刻,留意你企图以奇闻趣事来给他人留下某种你想要的印象的那些时刻,留意你是怎样试图以你的声音、表情、眼神、身体语言和你的笑声来达到掌控他人目的的。

回忆你生命里的某个时刻——或许,就在今日,你正在竭力寻求某人的爱与认可。就在那时,你做了哪些令自己不舒服的事情,说了哪些令自己不舒服的话?

接下来,将下列问题的答案写出来:

1.你希望从那个人身上得到些什么?把你想要的东西写下来。

2.你是怎样企图影响他对你的看法的?把你使用的方式写出来。

3.你希望他具体如何看待你?将其一一列出来。

4.你是不是说了谎或者夸大其词?请举出几个例子。你具体都说了些什么?请详细地将其列出来。

5.你是不是真的,认真听他说话了呢?还是,你更想让他觉得,你是一个多么风趣、多么明智或者多么有吸引力的人?

6.当你追求他人的爱与认可时,你不喜欢的有哪些?将其逐一列出来。

7.当你不去追求他人的爱与认可时,你喜欢的又有哪些呢?

当你看到自己对爱与认可的执着追求时,你或许会觉得很不自在,甚至觉得无地自容。在我的“九日学校”里,大家做这个练习的时候是可以相互支持的,因此,使得这个练习难度降低了一些。

一般情况下,我会叫一名志愿者当着大家的面读出他(她)写的答案。结果,所有人都发现,即便觉得自己写的是些最无耻的例子;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那些事情我们都经历过,这个世上根本不存在任何新的有压力的念头——只要是你有的,实际上,所有人都有。

以下是一个来自“九日学校”的例子。它可能会帮你认识到,不管你有什么发现,你都不是一个心怀这些念头的人。这位起身发言的妇女发现,即便在进行这个练习的过程中,她也没有停止对认可的追求,她说:

最终,我注意到自己所写下的,是跟这个练习相关的练习。我并没有选择一个具体的事件,原因在于,我发现,自己无时无刻不在追求认可。眼下,我就想很好地完成这个练习,从而赢得你们每个人的认可。

你想得到什么?我想得到你们的喜爱和称赞;我希望你们能够发现,我是一个有意思的、特别的、漂亮的人;我希望你们夸赞我聪明、可爱、强过他人。(指着听众里的一位男士说)我希望你觉得我非常性感。那个长相俏丽的美女在哪儿?(环视了一圈)你在哪里?嗯……我希望,你觉得我非常年轻;我希望这个屋子里其他所有美女都认为,我与她们相比更加成熟、更加有见识。我希望这里的每个人都觉得我美丽极了;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接纳我,将我视为自己人;我想要你们每个人都对我赞赏有加,能够理解我说的每一句话;我想要你们所有人都需要我;我想要成为你们心向往之的那个人;我想要你们永远都记得我;我想要你们所有人都认为,我是一个聪慧、体贴、善解人意、善于表达、坚强、、美好的人。

我有没有企图左右,你对我的看法?那是当然,我在用我能够采取的所有方式,来左右或影响你对我的看法:我以我说话的、行走的、站立的、微笑的、严肃的、睁大眼睛或者舔嘴唇的、看着你或不看你的、与你站得近或者站得远的方式,来影响你对我的看法。我是不是说过谎话或者有没有夸张?次数简直是太多了。一般情况下,我都试图表现得比你更加;此时此刻,我也正在这样想、这样做。

我是不是在用心听你说话?没有,我并不是真的在听你说话,就比如说昨天晚上,(对一名学员说)我根本没有听清楚你说的话,我只不过是在等你把话说完,以便继续我的表演。

我是不是已经得到了你的认可?虽然我并不确定有没有得到你的认可,但是,我心里很清楚,我并没有得到自己的认可。我知道,我愧对自己的内心。这让我感觉很空虚、缺乏安全感。我感觉自己并没有得到满足,我总是想要得到更多的东西。我开始对自己的一切产生怀疑,我很确定我还不够好。例如,此时此刻,我脑子里想的就是,刚才克莉丝汀到底在说什么?我再次遗憾地错过了。

我能不能想起,一个我拒绝追求爱与认可的时刻呢?此时此刻,我头脑一片空白。不过,我可以想到,我若是可以那样的话,那将会是一次真正亲密的体验,一次真诚的、充满爱的、无欲无求的难忘体验。

以下是另一位志愿者所分享的故事——关于她是怎样在父亲的葬礼上追求他人认可的故事。这个故事听起来是极为陌生,还是熟悉呢?

我想要得到些什么

那天,我父亲的葬礼刚告一段落,我就想要卡尔亲吻我,想要他对我说他爱我;我要他只跟我在一起,离开他的妻子;我要他觉得,我是一个很容易受伤的、正处于痛苦中的、极其脆弱、十分需要且渴望他的爱的小女人。我试图以我的痛苦为筹码去俘获他;我试图传递给他这样的信息:“看我是如此的悲伤、脆弱,请不要在此时此刻,拒绝我、伤害我。”

我故意将内心的悲伤夸大。我们在从墓地返回家的途中,他把他自己写的三首诗送给了我。在车里,当我向他倾诉自己所经受的痛苦与悲伤时,事实上,我的心还是比较平静的,根本不像我表现的那样——悲痛欲绝,激动不已。

我是不是在真正听他说话?事实上,我并没有真的听他讲话,我根本不在乎他想要传递给我的那些优美的诗歌以及他眼睛里的关怀。甚至,我丝毫也不关心他为了减少我的痛苦而做的一切努力。我只希望他按我心里想要他做的那样做:“紧紧地抱着我,吻我,对我说他会为我放弃所有。”

我是不是真的,赢得了他的爱?最终,我的确得到了他的拥抱和吻,然而,那却是勉强得来的。我觉得,那些拥抱和吻仿佛是从他那儿窃取来的一般。我感到非常难过,我觉得,自己此时根本不像一个好女人!对于自己利用父亲去世的痛苦去操控爱的举动,我充满了悔恨。我觉得,自己是个卑鄙小人,是个可怜的人,我耻于自己的不择手段;此时此刻,我感到的是莫大的绝望。

我是不是能回忆起一个拒绝从那个人身上获得爱的瞬间?就在六个月之前,我发了一封电子邮件给他,让他知道,我将会出席一个他与他妻子也会参加的活动。我发那封邮件的目的只是因为爱他。不存在任何其他企图,我只是有些担心,我的出现或许会让他意外,或感到尴尬。

我那样做有什么感觉呢?无比纯净。比起以前说的每句话都为了获取他的信赖,现在,我反而觉得离他更近了。

练习:精心地装扮自己

想象一下,你正在为一个重要的约会而精心地打扮自己,当你把那些最重要的服饰(你很清楚它们是什么——你的新衬衫、你最喜欢的领带、你的水晶鞋、你的蕾丝内裤等)一件件地穿戴在身上时,然后,问问自己,你想要它们收到什么效果,或者发挥哪些作用。

“我之所以穿这件衬衫,是想给你留下_________的印象。”可以在空白处填上你希望留给对方的印象——实际上,甚至就连你选择什么样的袜子都包含着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

注意你在梳洗打扮的时候刻意去掩饰或隐藏的东西:岁月在脸上留下的痕迹,腰上多余的赘肉,等等。完成以下的句子:“我想把这部分隐藏起来,那样,你就不会觉得我________。” 或者,”这样,你就会觉得我_________。”

接下来,再来确定一下,你不想别人对你产生什么样的看法或反应吧。然后,问问自己:你的那身打扮若是已经收到了好的效果,那么,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若它没能起到作用,那么,最糟糕的情况会是什么?

在做这个练习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一些想法实在太滑稽,所以不想将这个练习继续下去。实际上,这是一个好迹象,因为,在追求认可的过程中,的确存在不少滑稽可笑的地方。

对那些你所注意到的念头,你是真的相信吗?当你在精心打扮的时候,你心里的压力又有多大呢?你为了粉饰自己又花了多少工夫和精力呢?

现在,再想象一下你正在精心地装扮自己,不过,这一次,心里不要有那些让你焦虑的念头。

假装对他人有兴趣

若你从来没有质疑过“你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这个念头,当你的花样或手段起不到作用的时候,你肯定会认为,问题出在你自身或你的技巧上,抑或两者都有。

你可能会从众多的书籍中挑选一本教你怎样推销自己的书,买回家去细读。例如,戴尔 卡耐基的那本经典的超级畅销书——《如何赢得朋友及影响他人》。

戴尔 卡耐基给人们的主要建议是:培养自己对别人的兴趣。他说,这样,肯定会让你获得他们的信任。若你觉得这种方法难度很大,不妨试试他提出的另一个建议:假装你对他人有兴趣。那么,该如何假装呢?他说:微笑是最重要的;把他们子女和狗的名字统统记住;将他们的生日写在记事簿中,到时候,记得给每个人寄生日卡片;对他们的观点假装赞同,这些都能够让别人对你加深印象。

不过,卡耐基并没有停下来问问自己,假装的兴趣能不能赢得真正的友情呢——他的目标与我们不同,他是在传授一种有效的销售技巧——这个技巧盛行于当下,随处可见:有人给你送上了一个迷人的职业微笑,之后,你就在心里嘀咕,他究竟想要得到什么;公司让职员站在店门外,如同跟熟人一样跟你打招呼;收银员亲切有礼地读出了你信用卡上的名字,对你说:“谢谢您,史密斯先生,欢迎您下次光临。”

当有人假装对你有兴趣的时候,你是不是会报以微笑;而且,同样假装感到十分荣幸?大多数人都非常乐意,也愿意继续参与这样的“伪装游戏”。实际上,对许多人来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除非你开始思考,通过这样的行为是不是能得到彼此真正的认可。

实际上,这根本算不上友好,只不过是模仿友好罢了,目的是让对方按你的意愿行事。这种把戏可能会帮你卖掉产品。然而,若你在友情和爱情里也运用这类手段,结果会怎样呢?

成为一个更随和的人

通过假装有兴趣去赢得别人的信任,仅仅是一个更大计划中的一环,这个计划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招人喜爱的人。

当你相信“让自己更招人喜爱,就能够赢得他人的爱与认可”这个念头时,你会有什么反应呢?当你认为自己还不够吸引人的时候,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改变一些。你会针对你的形象与个性做出改变,直到二者的组合恰好让你更加具有吸引力为止。

而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从改变自己的外表入手:他们会尝试各种各样的服装和发型,开始瘦身,开始研究自己走路的姿态,甚至对面部表情也有严格的要求。比如,应该什么时候微笑,什么时候与对方双目对视、什么时候大笑,什么时候开口,什么时候缄默,以及要表达怎样的观点。

要知道,想要取悦别人是人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会时时刻刻驱使着你去留意那些成功的信号,而这种活法会让你充满压力。当你紧张兮兮地将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一刻不停地检查自己有没有被认可时,你没有时间关注自身——你不仅不能注意到自己内心的念头,也不能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如此一来,你就把真正的自我满足的源头给切断了。

另一方面,这样的念头还会带给你一种更深的痛苦——对自己不满而产生的深深的挫败感。你会这样想:“假若我必须通过改变自己才能赢得他人的爱与认可的话,那么,我自身一定存在某个或某些问题。”

让我们看看我的一位学员的心路历程:

我觉得,我已经给他留下了博学多才、幽默风趣、聪明伶俐、出类拔萃的印象,并且也觉得,他已经相信我就是那样一个无可挑剔的人。在我们过去一个月的交往过程中,我将所有的心思全都放在了让他信服这些事上。

但是,他告诉我说,以后不想再与我见面了!

当我问他其中缘由时,他回答说:他要找的是更随和、更放松一点儿的人,甚至是不那么聪明的却更单纯的人。这件事给我的自尊心重重一击。

等到我从那个打击中清醒过来时,我终于认识到,其实,真正的我或许正是他寻找的那种人。

注意你的礼貌举止

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是故意去操纵别人的,我们甚至对这类行为根本毫无意识。比如说,当你新认识了一个好朋友或者刚刚收获一份爱情时,你或许会发现,正处于兴奋中的你为了赢得对方的认可和喜爱,会刻意掩饰自己的好恶(无论对方有没有表达自己的喜好)。

你是不是有在自己内心想说“不”的时候,却不自觉地点头说“好”?(“哎,你确定,那样真的没关系吗?”“哦,真的没关系,我愿意跟这三条浑身湿漉漉的大狗一起坐在后座上。”)当你开始注意时,你就会发现,在那些看似礼貌的举止中,充满了“假装”的善解人意,那其实只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认可而已。

礼貌或者周到,本应该源于对他人的体贴和关心,然而,留意一下,有多少次你仅仅是想以礼貌或周到来“制造”你留给他人的印象?比如,当你跟别人说“谢谢”的时候,你是只嘴上说说,还是在发自内心地表达感激之情?当你表现得毕恭毕敬时,你是出于真心的恭敬,还是在作秀?注意到二者的不同,这对你来说颇为重要。

比方说,有不少人都认为,自己难以坦然地接受他人的赞美或礼物,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会马上转移到怎样回报上面。即便是一声简单的“谢谢”,也会让你很难全部接受。想要在他人面前表现得有礼貌,会使你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感恩的状态,而在感恩的状态中是不存在焦虑与分离感的。

当你心怀感恩的时候,它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至于别人有没有注意到你的感恩,那就是他们的问题了。若他们留意到了你的感恩,那么,他们得到的将不再仅仅是几句微不足道的谢语以及装模作样的表示,而是一份非常有分量的礼物——感恩本身。

人们在感恩面前会变得很开放,无须太久,他们就会想对你敞开心扉。所以说,当我们放弃控制自己或别人时,爱就会自动现身。

关于这一点,你可以在拥抱别人或接受礼物的时候看得很清楚:若我们仅仅试图张开双臂去拥抱,其实并不能真正地感受到那个拥抱背后所蕴藏的温度;如果对于别人的馈赠你想立即给予回报,事实上就是在拒绝那个礼物。而当你内心真正接受那个拥抱的时候,你会去认真体会那环绕着你的胳膊,会用

媒体评论

一路走来,终我发现,不是我的读者、网友、朋友、同事、亲人、家人放过了我,而是我放过了我自己。拜伦 凯蒂的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真相。而真相,可以给我们终极的自由。

——华语世界身心灵畅销书作家 张德芬

拜伦•凯蒂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伟大、激励人心的导师之一。她对我个人有着巨大的帮助,我爱这个睿智的人。

——全球畅销书《正能量》作者 韦恩 戴尔

拜伦 凯蒂的转念作业是简单和有效的清除烦恼的方法!

——《洛杉矶时报》

拜伦 凯蒂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创新者!

——《时代周刊》

拜伦 凯蒂激光般的爱可以把一切幻觉、多年的自欺和合理化烧得一干二净。

——《伦敦时报》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qvshpy3**的评论:

昨天听身边的一人说,现实是残酷的。说实在的,我也曾内心不安地抱怨过,我知道她是一个充满灵性的女子。不知为什么我真希望她可以看看这本书。

2017-08-20 15:38:32
来自ndpyky1**的评论:

书是最好的朋友。大部分的我们认知有限,所以才会导致内心的各种不安和冲突。读读这本书

2017-08-21 11:14:40
来自sfnjbs1**的评论:

许多人情绪不自控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做,从没深入考虑过,只是条件反射做成反应。可悲。应该读读这本书。

2017-08-21 11:12:51
来自yxo1982**的评论:

深度影响了《当下的力量》作者埃克哈特?托利、《正能量》作者韦恩?戴尔等,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美国最知名的心灵导师一念之转创世人拜伦凯蒂倾心力作!

2017-08-21 10:54:38
来自rsobif8**的评论:

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太对症了。正是我急需的。书的文字深入内心,最真实的那个自我,解决自己深入内在骨髓的问题。

2017-08-21 10:36:36
来自gtzwfd1**的评论:

.看过作者的一些指导视频,觉得是个很妙的女子,聪慧,警觉,喜悦,活力......当然还有宽容。因此我觉得这也是一本不能错过的好书!

2017-08-21 11:12:05
来自coche19**的评论:

要改变世界,首先改变自己。要别人改变不是重点,何况别人不一定愿意改变。就算他(她)愿意改变,也不一定改得了。故要别人怎么做,还不如自己为自己如此做了即是。其实,要别人改变,或要自己改变,都是危险的事。因为可能让自己变成是活在未来,活在未来的人,就变成了行尸走肉。心灵成长不改变自己、别人及世界。全然接纳当下,体验当下,比改变当下重要得多。

2017-08-21 10:53:35
来自rudqqy7**的评论:

.我始终相信没有安宁的内心,就很难谈其他。这本书将揭开你内心的结,无论对自己,还是他人,让你获得内心的安宁。睿智面对一切。

2017-08-21 10:29:08
来自bwrydv8**的评论:

转念之间不仅是念头的一个改变,更是了悟心灵的一个过程。大部分的我们认知有限,所以才会导致内心的各种不安和冲突。读读这本书。

2017-08-21 11:13:12
来自曼也不**的评论:

我们对问题的看法是由我们的认知决定的。这本书和我们一起探讨了导致我们痛苦的问题的根源。一次寻找真相的探寻之旅。一次认知的突围。

2017-08-16 22:40:5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生活中有太多不能事事如意的人和事,学习转念的思维。

2017-11-04 20:02:04
来自波波是**的评论:

这本书上一版看过,当时就认定原版肯定是很不错的,遗憾的是翻译得内文太粗糙了。太可惜了。一直希望可以重新翻译,这下好了,终于重新翻译了,很期待地买了回来。很不错。

2017-08-16 12:54:28
来自vweppu2**的评论:

大部分的人渴望成功,渴望幸福,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各种技巧,积累经验和财富。不过,如果忽视心灵的作用,那么,技巧和财富都不会变成正面的能量,反而是负累。通往幸福的道路,最终只是在心灵的深处。

2017-08-21 10:52:46
来自长胡子**的评论:

看了之后,会自动把书中的一些观点放到心中,当自己有一些消极的念头,就问自己“这是真的吗?”会思考有这些念头时自己会怎样,没这些念头自己会怎样,有从而把自己拉往积极正面。而且会看到凡事不必外求,需要的自己可以给予,是一本好书。

2017-08-16 21:04:21
来自姐姐爱**的评论:

幸福来自内在对自己的认可和接纳,而不是外在的索求。许多道理,想了会觉得很有道理,可是人们却总偏偏习惯地用错误的方式追求幸福。而终不得。又习惯性地抱怨,却不知一开始就错了。

2017-08-21 11:11:30
来自yatpti8**的评论:

自从在心灵导师张德芬老师的博客看到关于转念的介绍,便开始好奇凯蒂是如何用简单明了的4个问题让数以万计的人们在痛苦中解脱,找到人生的快乐。当我看了凯蒂的书和个案视频后,才知道其中的奥妙,并对凯蒂老师产生了感激之情。

2017-08-21 10:58:40
来自xxfgie6**的评论:

为什么有的人天天抱怨愤怒,争吵不断,有的人安静睿智,处理问题得当又成功。我们外在的体现都是由内在决定的。你为什么愤怒抱怨焦虑,是无奈,还是从未想过。你知道还有人不是这样生活的吗?发现并感知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2017-08-21 11:17:22
来自yem1973**的评论:

昨天又听到隔壁的吵架。其实都是女方在哭泣着抱怨男方。边哭边数落。只听到女声,男声音很低。类似的家庭太多。可是抱怨有用吗?数落有用吗?甚至陌生人之间的数落敌视,为什么大家非要这么干呢?转念这本书讲的真好。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们的问题。

2017-08-21 11:16:18
来自我就是**的评论:

这本书原书名是I NEED YOU LOVE-IS TAHT TRUE?查了下,还是企鹅出的。企鹅的书都是有品质保障的。确实不错。

2017-08-17 19:58:45
来自姑娘爱**的评论:

直戳我心,对我解开心结将情感关系推向顺畅有很大的帮助。

2017-08-16 23:16:1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查了这本书的原版,还是企鹅出的,不错奥。企鹅的书品质都很好。

2017-08-18 09:26:55
来自哎哟你**的评论:

我们对问题的看法是由我们的认知决定的。一次认知的突围。棒~推荐

2017-08-16 22:49:13
来自女王向**的评论:

看过作者的一些指导视频,觉得她聪慧、警觉、喜悦、活力......当然还有宽容。因此我觉得这也是一本不能错过的好书!

2017-08-17 07:32:44
来自妹妹萌**的评论:

与别人相处很难,和自己相处一样也很难。学会了与他人相处,还得跨越自我。里面有章内容讲的是爱自己的障碍。很喜欢。书很好。推荐。

2017-08-17 17:04:30
来自umsvty2**的评论:

愤怒,抱怨,内心的冲突。都是因为内心的状态导致的,或许是无奈,或许是条件反射。但给我们的都是痛苦。如何与自己相处。与别人相处。不仅影响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更决定了我们的一生如何来过。

2017-08-21 11:23:20
来自波波是**的评论:

转念之间不仅是念头的一个转变,更是了悟心灵的一个过程。看了后会自动把这些放到心中,当自己有一些消极的念头,就问自己“这是真的吗?”从而把自己拉往积极正面。另外,会看到自己需要的可以自己给予,凡事不必外求。是一本好书。

2017-08-16 16:08:52
来自熊猫君**的评论:

愤怒、焦虑、不满、抱怨。各种情绪问题,都是因为我们没能很好地认识自己。你愿意一辈子都生活在不安、焦虑,追求别人的认可而不得中吗,就这样过一生吗?可悲。这本书为我们找到了答案。温暖智慧。

2017-08-18 22:00:57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