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尔:15分钟的永恒图书
人气:112

安迪·沃霍尔:15分钟的永恒

安迪·沃霍尔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也是对波普艺术影响*的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极其丰富的作品和他所表现出的极大创造力,20世纪艺术家中唯有毕加索可与之相提并论。 在沃...
  • 所属分类:图书 >传记>艺术家>美术家  
  • 作者:[法][米歇尔]•[努里德萨尼]([Michel] [Nuridsany]) 著 ,[李昕晖], [欧瑜] [周行] 译 , [欧瑜] [审]译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08636795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12
  • 印刷时间:2012-12-01
  • 版次:1
  • 开本:异形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安迪·沃霍尔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也是对波普艺术影响的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极其丰富的作品和他所表现出的极大创造力,20世纪艺术家中唯有毕加索可与之相提并论。

在沃霍尔作为一名职业插图绘制者取得成功之后,他又以画家、先锋派电影制作者、唱片制作者、作家的身份在世界范围内成名;此外,他还是各种社交圈中的名人,其中包括地位显赫的知识分子、摇滚巨星、著名模特、好莱坞的电影明星以及富有的赞助商等。在安迪?沃霍尔的故乡——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市,美国政府特意为他建立了一座安迪?沃霍尔博物馆,以纪念他的生平与艺术成就。

米歇尔?努里德萨尼以假想密友的身份,近距离接触这位20世纪的伟大艺术家,通过安迪?沃霍尔的灵气才情、幽默率真、复杂内心、不愿告人的秘密以及他的惊世之举,以重新发现他的真面目。重点研究了包括沃霍尔在内的30多人的访谈,并与多位仍在世的艺术家长谈,以便更好地理解沃霍尔的内心世界。以抽丝剥茧的方式,还原一个真实的沃霍尔。

编辑推荐

安迪·沃霍尔的盛名,乃自己的成就。

声名大噪之后,他可以随心所欲,不断制造话题吸引媒体的关注,把媒体耍得团团转!

20世纪60年代,安迪?沃霍尔在他的工作室"工厂"(Factory)里作画,拍电影。那是属于他自己的"梦工厂",是他的"私人好莱坞"。"工厂"里进出各色人等,无论是名流显要、艺术家,还是街头混混和妓女,都往来自如;这里弥漫着和性,也颠覆着传统;一切皆有可能,一切可能都已发生。

沃霍尔集各种身份于一身,画家、雕塑家、摄影家、电影人、小说家、剧作家、杂志主编、摇滚乐团制作人、电视人、演员和模特儿。在波普艺术和地下电影盛极一时的20世纪60年代初,在"后现代主义"和"借用"开始流行的70年代和80年代,沃霍尔处在创造力和激进的艺术舞台中央,光芒万丈。在《金宝汤罐头》(Bo?te de soupe Campbell`s)、《玛丽莲?梦露》(Marilyn)和《电椅》 (Chaises électriques)大红大紫的时期,他才华横溢;而他离世前数月绘制《迷彩》 (Camouflages) 时,也同样了得。

安迪?沃霍尔留下了广为人知的名言:"我想成为一台机器","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白化病人般的苍白肌肤,浅金色假发和黑色皮衣,成了他一眼可辨的商标。其实,这放肆不羁的形象只是安迪?沃霍尔精心塑造的假面,他实际上是一位要求极其严格的艺术家。

越来越多的青年艺术家将安迪?沃霍尔奉为典范,视为艺术的新境界。米歇尔?努里德萨尼以沃霍尔的假想密友身份撰写了这部趣味横生、热情洋溢的传记,展现了这位20世纪艺术大师的个性特质。

作者简介

米歇尔·努里德萨尼(Michel Nuridsany)

法国艺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曾为1985年圣保罗双年展、2001年开罗和亚历山大双年展的法方策展人。1995年法国阿尔勒国际艺术节负责人。曾主编法国弗莱玛瑞恩(Flammarion)出版社《文本》(Textes)丛书(1984~1988年)、法国国立印刷厂(L`imprimerie nationale)出版社《文学》(Litteratures)丛书(1987~1990年)、标准(Criterion)出版社的《当代文丛》(Bibliotheque contemporaine)(1991年)。曾出版《达利传》和《华托的秘密》(小说)(法国弗莱玛瑞恩出版社)。

目录

前言

及时章 美国纽约

从索霍到切西尔

开放的纽约

传奇旅馆

大熔炉

湮没

百万美元

入时与过时

传承

被效仿的典范

现代俄耳甫斯

第二章 何为传记?

丰富多彩

教会的魔力

真实与谎言

奇特的传记

全新体系

第三章 童年

在那里,在欧洲

在异国奋斗

克勤克俭的父亲

依恋母亲的小男孩

制作人决定一切

令人反感且拒人于千里之外

第四章 广告,从头学起

"工厂"雏形

礼轻情意重

莫霍伊-纳吉的影响

英雄波洛克

发现电话

第五章 达达之父与波普教皇

美国式的艺术

现成品与波普艺术

以商业艺术为题材

"德"登台了

跟表现主义唱对台戏

"我,也画这样的东西"

首次真正的画展

歌手沃霍尔

让"生产"工业化

乐队指挥

雷斯塔尼坠入陷阱

美国人在巴黎

有趣的双联画

当态度成为形式

第六章 "工厂"、超级巨明星、地下丝绒与公司

马兰加,诗人与助手

沃氏风格

伊迪登场

美国乱世的缩影

犄角旮旯里的家伙

治疗孤独的良方

妮可登台

杰尔德扎赫勒的背叛

"工厂"里的流血事件

第七章 花花公子安迪

第八章 幸存者

一个世界的终结

多半是魔鬼作祟

失意好莱坞

魅力?

新生

名人

弥漫的影子

幽默与滑稽

尝试

自由交换舞厅

行情渐涨

四手联画

他能呼风唤雨

后续

沃霍尔年表

参考文献

在线预览

前言

"艺术让我们不会被真相摧毁。"

——尼采

世界各国的年轻艺术家们如今都将安迪?沃霍尔奉为偶像。这是一个新现象,也是一个征兆。杜尚不再是至高无上的表率。杜尚关闭了一扇门,沃霍尔则开启了另一扇门。

今天,沃霍尔占据着全球各地所有回顾展和团体展的中心,巨大的影响力无远弗届。他的身价达到了巅峰,名气之大、影响之深,前所未见,可谓青春焕发、活力四射。这位艺术巨星成名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成名于变革时期的大都会纽约。在本书中,我们将利用今天所掌握的资料近距离接触这位20世纪的伟大艺术家,通过他的灵气才情、幽默率真、复杂内心、不愿告人的秘密以及他的惊世之举,来重新发现他的真面目。

为了突出新意,本书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沃霍尔信仰一种极为特别的天主教,这对他的艺术创作影响颇深,圣像在其艺术中的地位极为重要。

二、重新审视沃霍尔的晚期作品(1968~1987 年)。遇刺事件之后,人们说沃霍尔成了一位上流社会艺术家,忙于会见名流和敛收钱财。我们会看到,其实沃霍尔一贯如此,这并未妨害他的艺术天才。沃霍尔晚年的作品中不乏堪与《玛丽莲? 梦露》(Marilyn Monroe)、《金宝汤罐头》(Campbell`s soup)、《灾难》(Désastres)、《沉睡》(Sleep)和《布里洛肥皂盒》(Cartons de Brillo)媲美的佳作——我指的是《倒转》(Inversions)、《回顾》(Rétrospectives),还有杰作《迷彩》(Camouflages),这类作品极为少见且不太为人所知,此外还有他对达?芬奇《的晚餐》(La Cène)的仿作,令人眼花缭乱。

三、彻底整理和重新查阅亲朋好友(家人、朋友和合作伙伴)对他的评论。几乎全部有关沃霍尔的书籍、文章以及与他相识的人的回忆都需要审阅:有人说沃霍尔变态,将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有人说他是窥阴癖;还有人说他是抄袭他人的假冒天才,窃取别人的点子,然后利用其他人来实现……

写这部传记时,我并没有耗费数千小时去采访所有熟悉沃霍尔或者和沃霍尔打过交道的人。我重点选择和集中研究了30多人的访谈,首先当然是沃霍尔本人的数次访谈,此外还有20世纪80 年代利希滕斯坦(Lichtenstein)的访谈,以及劳申贝格(Rauschenberg),印第安纳(Indiana),阿兰?雅凯(Alain Jacquet),曾经出入"工厂"的马克?布里斯(Mark Brusse),与沃霍尔一道搜罗旧货的阿尔曼(Arman),沃霍尔的接班人之一昆斯(Koons),若干追随沃霍尔的艺术家,沃霍尔的重要助手兼皮鞭舞蹈家,诗人杰拉德?马兰加(Gerard Malanga),沃霍尔亲手打造的"超级巨星"之一"超级紫"(Ultra Violet),地下丝绒乐团(Velvet Underground)的卢?里德(Lou Reed,他说的话让人摸不着头脑),乔纳斯?梅卡斯(Jonas Mekas)[此人曾担任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沃霍尔拍摄的主要影片都在该组织放映,他也是《帝国大厦》(Empire)的监制,沃霍尔狂热的支持者和《村声》(The Village Voice)杂志的宣传者],沃霍尔主要电影作品《沉睡》中的男主角——出色的诗人约翰?乔尔诺(John Giorno),艺术经纪人利奥? 卡斯泰利(Leo Castelli),伊莲娜?索纳本德(Ileana Sonnabend)和鲍勃?本纳默(Bob Benamou,他们曾向沃霍尔出售旧家具,沃霍尔曾为他们画过肖像画),艺术史学家罗伯特?罗森布鲁姆(Robert Rosenblum,此人是沃霍尔具争议的展览——《肖像展》的策展人),切尔西旅馆经理斯坦利?巴尔德(Stanley Bard),沃霍尔1970 年末认识的堪萨斯城马克斯俱乐部老板迈克尔?鲁斯基(Micheal Ruski),还有圣文森特–费雷尔教堂(St Vincent-Ferrer)的本堂神父(沃霍尔每个星期天都去圣文森特–费雷尔教堂,有时甚至天天去)。

我选择了看似走弯路的方式来接近沃霍尔的人生轨迹。我浸淫在纽约的精神思考方式之中,还和很多艺术家进行了长谈,如克洛德? 莱维柯(Claude Lévêque)、贝特朗?拉维耶(Bertrand Lavier)、萨尔基斯(Sarkis)、贝尔纳?凡内特(Bernar Venet)、皮埃尔?于吉(Pierre Huyghe)、阿兰?基里利(Alain Kirili),以便更好地去理解沃霍尔的内心世界。他是如此腼腆,却又如此才智过人且富有魅力。他深刻地颠覆了20 世纪艺术,成为20 世纪艺术的最

佳代表。

沃霍尔给艺术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不仅运用新的复制技术和集积的手法,率领艺术进入了工业化和消费主义的新纪元,还取代了艺术体系中的其他艺术逻辑,把创造者(艺术家)变成了生产者。而沃霍尔极其丰富的作品和他所表现出的极大创造力,20 世纪艺术家中唯有毕加索可与之相提并论。

这就是我们将重新认识的沃霍尔。

传承

是否出于这个原因,杰夫? 昆斯(Jeff Koons)在展示他的作品《充气花》(Inflatable Flowers,1987年)时,只字不提沃霍尔的作品《花》(Flower,1964)?"这是充气花,我把这些花摆在史密森用的那种简单的镜子上。"他简短地介绍说。把史密森说成灵感来源不会带来严重后果,如果提到沃霍尔,就不一样了。

1975年左右,波尔坦斯基(Boltanski)的作品《典型形象》(Images modèles),其中有几幅明显也是从沃霍尔的《花》系列中获得灵感,即塞尔日?勒莫安(Serge Lemoine)所说的"少的艺术"。1972年的《米奇俱乐部的62位成员》(62 Membres du club Mickey),60张同等尺寸、整齐排列的照片悬挂在墙上,这也让人联想到沃霍尔的《13个头号通缉犯》(13 Most Wanted Man)(1964年)。从1975年开始,我采访过波尔坦斯基20次,我多次问他沃霍尔对他的影响,他对我谈到了里希特(Richter)、波伊斯(Beuys)、列维–斯特劳斯(Lévi-Strauss),却绝口不提明显对他影响较大的沃霍尔。

从所谓"模拟派"和"新几何图形派(Neo-Geo)"中冉冉升起的新星杰夫? 昆斯, 在纽约东村(East Village)的纪念国际画廊(International With Monument)进行首次个人展《平衡》(Equilibrium)时,被视为沃霍尔的真正接班人,水平明显高于周围的其他涂鸦画家。他延续着沃霍尔的艺术方向,能够以沃霍尔的方式,在超级巨星让?鲍德里亚的荫庇下,将波普艺术推向更加的界限。杰夫?昆斯所表现的世界不也正如沃霍尔的一样冰冷吗?

看看他的作品《平衡》,球在鱼缸中达到一种不可能维持的理想的平衡状态,一半在水中一半在水外,一动不动,如同画面戛然停住,而且是活生生地被打断,仿佛世界在噩梦般的慢镜头中逐渐冷却,在虚空中慢慢凝固。再来看1985年的作品《水中呼吸器》(Aqualung)——用青铜浇铸的潜水服和吸氧器,还有《救生船》(Lifeboat,充气艇,1985 年)。这些所谓的救生用具,却充满了强烈的死亡气息,让人想起贾斯帕?约翰斯的《闪光灯》(Flashlights)和沃霍尔的作品《银云》(Sliver Clouds)。选择这些物品,明显是为了凸显其原本功能以及用青铜铸造后产生的巨大反差。

沃霍尔来自广告界,杰夫?昆斯则来自金融界。他曾在华尔街从事证券投资,后来当上了原材料经纪人,以棉花为主。被人问起时,昆斯爽快地答道:"我曾是个不错的销售员。"

杰夫?昆斯和沃霍尔一样钟情于漂亮的、人工的东西和小玩意儿。这与他们封闭、薄情的冷漠性格相一致。然而两者不同的是,沃霍尔占有了这种文化,并以某种方式成为了这种文化的化身,他的对象是所有人,并非个别人。昆斯却是面向小资产阶级,正如他自己所言,这种小资产阶级的"中等"品位也是同时代的布尔迪厄(Bourdieu)感兴趣的。

像沃霍尔一样,杰夫?昆斯也给自己的作品加入金钱的成分。"我对收藏家说,他们真应该拿我的作品当回事,至少跟基弗(Kiefer)相当,因为得花同等的价钱才能买下来。"昆斯说道,装得一派率真,像个乖孩子一样眼中带笑。当他声称"我希望人们一看到吸尘器就想到杰夫? 昆斯",当他说出"我用陶瓷进行创作时,为的是满足人们的社会和经济需求,让他们觉得自己也可以当24小时国王或王后",这听起来不正像沃霍尔的话吗?——只是他不如沃霍尔善于辞令。杰夫?昆斯的确是位很妙的艺术家。

至少表面看来不错……

昆斯与前妻奇乔琳娜(Cicciolina)——20 世纪80 年代意大利著名艳星,后来成了意大利激进党众议员,她的巨幅照片《天堂制造》(Made in Heaven)被张贴在曼哈顿中心地段,照片中,两人充当色情片男女主角。因此,昆斯在暧昧挑衅上已可谓登峰造极,沃霍尔若是有知,对他应该不会不赞同。

但是,在《闪光的艺术》(Flash Art)杂志1980年2–月期刊中,当安东尼?亚登–盖斯特(Anthoney Haden-Guest)对昆斯说"我认为您是继沃霍尔之后最善于利用媒体的艺术家"时,昆斯只针对媒体作答,而没有针对沃霍尔作出回应。

如果对方坚持要问,昆斯究竟如何评价沃霍尔的呢?"在我看来,沃霍尔很好地诠释了杜尚的观念,使得公众能够理解;而我和他较大的不同是,沃霍尔相信通过广泛传播可以深入大众,而我始终坚信要通过观念来深入大众。"

寥寥几句。说得太少。尤其是当我们看到昆斯从沃霍尔那里吸取了多少养分,他对此人却闭口不谈,或者说极少,对沃霍尔的影响总是轻描淡写。

沃霍尔对他的影响是如此显而易见,昆斯却在谈到天主教时露出破绽:"我不是天主教徒,但我非常喜爱天主教的图像,我特别喜欢天主教利用艺术作为宣传工具的方式。"我们会看到,沃霍尔身上一直被忽视甚至被视为可笑的天主教信仰问题很值得重新考查,还有其他很多问题也是。

沃霍尔还在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奇。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印刷和内容比较次

2013-05-06 17:33:19
来自lylfore**的评论:

还没看,包装不错。

2013-07-19 10:31:55
来自金矿山**的评论:

这个商品不错~

2013-11-25 15:00:1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个商品不错~

2013-11-26 11:19:0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包装很好,还没有看,看过后在追加评价···这次特价买的,很便宜

2013-11-27 18:17:45
来自超1573**的评论:

这个商品不错~

2013-12-03 17:48:5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个商品不错~

2014-02-20 10:15:4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包装被打开了

2014-04-07 09:21:35
来自狗呸呸**的评论:

这个商品不错~

2014-06-28 08:31:14
来自欧巴素**的评论:

这个商品不错~

2014-09-11 16:13:4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好

2014-12-12 20:34:1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nice~a!

2015-01-23 11:52:4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赞爆!

2015-05-26 15:39:39
来自空间spa**的评论:

还没看

2015-09-01 00:45:3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多说,好东西

2016-04-01 10:42:4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东西

2016-05-21 16:12:40
来自wgchl62**的评论:

哈,真是不错。这老板很地道

2016-08-12 02:42:07
来自baolan1**的评论:

很好

2016-09-18 00:07:1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挺不错的 包装也可以

2017-03-01 14:38:1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发货快,质量不错,快递很赞!

2017-03-08 20:47:15
来自步***8(**的评论:

买完还没看呢。

2017-05-09 16:17:15
来自***(匿**的评论:

很好,睡前读物。

2017-05-14 13:04:1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速度蛮快的,也无破损。网络购书,当当体验最好。好书一本!

2017-05-14 17:20:4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纸张很好!

2017-07-07 20:29:4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很好!!

2017-07-08 12:01:51
来自愤怒的**的评论:

还没有看 是我一直想看的书 书香节的活动价格非常给力

2013-04-22 11:15:5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还没读,不过对安迪的作品很喜欢!会是一本不错的书

2016-10-15 11:29:5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让69年代的美国深深吸引,也从沃霍尔的点点滴滴中获得一些不寻常的启发,书很好,比较厚,可以耐心读读看

2015-09-15 16:39:35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