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新解全译本图书
人气:48

传习录新解全译本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是王阳明与弟子的语录,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
  • 所属分类:图书 >古籍>古籍整理>其他古籍整理  
  • 作者:[王阳明]著, [王建军]译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3912945
  •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0
  • 印刷时间:2016-10-01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精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是王阳明与弟子的语录,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传习录》着重发扬阳明心学,直到今天仍在当代儒家中仍有着深刻的影响。

编辑推荐

精心译注,文白对照,精装珍藏,古为今用 无障碍阅读 精辟透彻。

阳明心学经典 儒家传世之作,深入诠释王阳明哲学思想的“心学圣经”!

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等高度称赞!章太炎、梁启超等一致推崇!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

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百部,精心筛选,倾力打造,全译全注、简体横排,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原汁原味的阳明心学。

作者简介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王阳明为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王建军,号“引车卖浆”,瑞士维多利亚大学工商管理博士(DBA),山外山教育(Group)董事长,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主讲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特聘教授,香港亚太继续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百家讲坛”签约讲师,清华、北大、复旦大学总裁研修班指定“团队建设与领导力”导师,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高端培训年度教师,2015年中国创新课程杰出培训师,2015年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最受学员欢迎讲师。

主讲课程:《高绩效团队构建艺术》《领导力与执行力打造》《跨部门沟通与有效协作》《授权、激励与管控》《传统文化与和谐团队建设》等。

主要著作:《管理者的六驱动力》《提高团队执行力的58条职业法则》《领导有道管理有术》《王阳明:如何找回你强大的内心》《曾国藩:成大事者不纠结》。

目录

卷上

徐爱录 / 2

陆澄录 / 36

薛侃录 / 97

卷中

钱德洪序 / 147

答顾东桥书 / 151

答周通书 / 191

答陆原静书 (一) / 203

答陆原静书(二) / 208

答欧阳崇一 / 231

答罗整庵少宰书 / 242

答聂文蔚(一) / 253

答聂文蔚(二) / 263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 279

卷下

陈九川录 / 286

黄直录 / 308

黄修易录 / 322

黄省曾录 / 334

钱德洪录 / 344

黄以方录 / 395

辗转刊行钱德洪跋 / 422

在线预览

卷上

明正德十三年(1517年)八月,王阳明的门人薛侃刊刻《初刻传习录》于江西赣州。刊本内容包括正德七年至十三年的阳明先生语录,分『徐爱录』『陆澄录』和『薛侃录』。此初刻本正是今本之上卷。

徐爱录

徐爱(1488—1518年),字曰仁,号横山。浙江余杭人,王阳明的妹夫,也是阳明先生的及时位学生。曾任南京工部郎中。王阳明痛惜其英年早逝,曾叹曰:“曰仁殁,吾道益孤,至望原静者(陆澄)不浅。”参看《明儒学案》卷十一。

原文

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爱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综,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人见其少时豪迈不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入二氏之学。骤闻是说,皆目以为立异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爱朝夕炙门下,但见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十余年来,竟未能窥其藩篱。世之君子,或与先生仅交一面,或犹未闻其謦咳,或先怀忽易愤激之心,而遽欲于立谈之间,传闻之说,臆断悬度,如之何其可得也?从游之士,闻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遗二,见其牝牡骊黄而弃其所谓千里者。故爱备录平日之所闻,私以示夫同志,相与考而正之,庶无负先生之教云。

门人徐爱书

译文

先生对于《大学》中各种有关“格物”的说法,都以旧说为正确的参照标准,这些在前代的大儒看来都是谬误的说法。我起初听后被吓到了,继而产生怀疑,我殚精竭虑地互相对照分析各种说法,并以此求证于先生。现在我才体会到先生的主张犹如水性冰冷、火性炎热一样不可置疑,即使是百世之后的圣人也不会对此产生疑问。先生睿智天成,但为人坦荡,平易近人,不做表面文章。人们有鉴于先生年轻时性格豪迈洒脱,不受拘束,也曾沉溺于词章之学,浸淫佛道两家的学问。所以刚开始听到先生的主张时,大家都认为这些不过是标新立异、荒诞不经的言论,也不愿予以深究。但是他们不知道先生在贬居贵州龙场的三年中处困养静,专精纯一的功夫已经超凡入圣,达到了纯全、中正、至极的境地。

我日夜在先生门下受教,觉得先生的学说刚接触时似乎很容易,但随着深入学习就会有高山仰止的感觉;初看好像很粗疏,但仔细钻研就觉得愈发精妙;刚接近仿佛很浅显,但深入其中就越来越感到没有穷尽。十几年来,我竟连它的轮廓都没有看清。但是,今天的学者有的与先生只有一面之缘,有的从未听说过先生的学说,有的事先就怀着蔑视、激愤的心情,这些人想在照面的功夫里就根据传闻来妄加臆断,像这样又怎能理解先生的学说呢?跟随先生学习的人,对于先生不倦的教诲常常得到的少而遗漏的多,这就如同相马时只注意马的性别和颜色等表面文章,而忽略了千里马驰骋千里的特性。因此,我把平日里听到的教诲详尽地记录下来,给诸位同志传阅,以便考核校正,这样大概才不至于辜负先生教育之恩。

门生徐爱序

评析

此段为全文之开篇,作者将王阳明的精神风貌和学问联系起来做了一个简短的介绍。王阳明乃古代大儒的代表性人物,创良知之说,开心学之河,打破了宋以来程朱理学一统儒学之局面。

文中不难见作者对于老师的敬爱之情,也对先生的学问的、高深、受用无穷做出了充分的肯定。为了让日后学习的人能够真正窥见学问的大端,他首先指出了当初自己遇到的几种轻视“阳明心学”的人群,他们自恃聪明,妄自高大,根据道听途说的内容来对自己从未深入了解、学习过的东西妄加评论。同时也就有心听教的人遗漏重点,只抓细枝末节的问题说明了自己的写作目的。

原文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

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新’字义。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亲民’犹如《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亲之也。《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

译文

徐爱问:“《大学》的‘在亲民’,朱熹认为应作‘新民’理解,第二章的‘作新民’的文句好像也可作为这种说法的凭证。先生认为应按旧本作‘亲民’理解,这是否也有什么根据?”

先生说:“‘作新民’的‘新’,是自新的意思,和‘在新民’的‘新’意思不同,前者怎可作为按‘在新民’理解的凭证呢?‘作’与‘亲’相对,但不是‘新’的意思。后面说的‘治国平天下’,都没有对‘新’字做出阐发。比如:‘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这些都有‘亲’的意思。‘亲民’就像《孟子》中的‘亲亲仁民’,‘亲之’就是‘仁之’。百姓不会彼此亲近,虞舜就任命契作司徒,尽心竭力地推行伦理教化,藉此加深他们的感情。《尧典》中的‘克明峻德’就是‘明明德’,‘以亲九族’到‘平章’‘协和’就是‘亲民’,也就是‘明明德于天下’。再如孔子所说的‘修己以安百姓’,‘修己’即是‘明明德’,‘安百姓’就是‘亲民’。作‘亲民’理解,就兼具了教化、养育等意思,只作‘新民’理解,就失之偏颇、狭隘了。”

评析

本节对《大学章句》里的“亲民”里的“亲”作何理解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朱熹认为应该作“新”理解,王阳明认为该作“亲”理解。王阳明用后文对于“亲”字的阐发作为例证,对“亲”字的意义做了深入的解释,把“亲民”“亲其亲”“如保赤子”“安百姓”结合起来相互阐发,认为君子在对民教化、养育的问题上好比“民之父母”。如果仅作“新民”字理解,与后文的联系就不是很紧密,而且意义会显得狭隘许多。

原文

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与先生之说相戾。”

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本注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於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译文

徐爱问道:“《大学》之中‘知止而后有定’,朱熹认为是指万事万物都有定理,这好像与您的看法有抵触。”

先生答说:“要到具体事物中寻求至善,这就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了。至善是心的本体,只要‘明明德’达到惟精惟一的程度就是至善。当然,对至善的体悟也不会脱离具体的事物。《大学章句》中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徐爱又问:“至善如果只从心中寻求,恐怕对天下所有的事理不能穷尽吧。”

先生说道:“心即理。天下难道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

评析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阳明先生始终困惑在朱熹“格物致知”的思辨中,即从具体的事物中去求得事理。为此,王阳明曾对着竹子“格”了七天七夜,最终一无所获,也因此病倒了。

及至他龙场悟道,才终于了悟:“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心是“理”的主宰,舍此心外,没有“理”之存在,“格物”的重点都应摆在心上,而不是舍心求理。

原文

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先生叹曰:“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译文

徐爱说:“就像侍父的孝心、事君的忠心、交友的信心、治理百姓的仁心,这里面有许多道理,恐怕也不能不去探究。”

先生感叹地说:“这种观点蒙蔽世人已经很久了,怎么可能一两句话就能使人们醒悟呢?姑且就你说的那些问题来谈一谈。比如侍奉父亲,不是从你父亲那里去求‘孝’的道理;侍奉君主,不是从君主那里去求‘忠’的道理;交友,治理百姓,也不是从朋友和百姓那里去求‘信’和‘仁’的道理。孝、忠、信、仁都在人们的心中,心就是理。这颗心没有被私欲障蔽,就是天理,不必到心外寻求并添加多余的道理。凭借这颗合乎天理的心去侍奉父亲就是‘孝’,去侍奉君上就是‘忠’,去交友和治理百姓上就是‘信’和‘仁’。只在自己心中下功夫,格除私欲,存住天理就行了。”

媒体评论

阳明心学正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习

我们的古代文化值得自豪,要把文化变成一种内生的源泉动力,作为我们的营养,像古代圣贤那样格物穷理、知行合一、经世致用。

——习

我脑海里常浮现王阳明“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两句话。

——王歧山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国学经典,学无止尽,放着不看也能熏陶!!!!

2017-08-19 22:38:4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好评,好评,好评,好评!!!!!!!!

2017-02-16 09:06:3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传习录》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

2017-05-11 08:55:59
来自和***(**的评论:

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之强人,不管是军事上的成就,平定宁王之乱,还是文学上的成就,王阳明是当之无愧的大师。

2017-05-11 09:04:44
来自星***呢**的评论:

全面,准确,性价比高!

2017-06-01 09:40:49
来自鼻***干**的评论:

书损坏严重。不完美

2017-06-20 13:13:4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这是一本经典传世之书,《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是王阳明与弟子的语录,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

2017-06-22 14:50:5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好!非常满意

2017-06-26 08:58:15
来自y***h(**的评论:

整体感觉不错

2017-06-29 15:49:36
来自y***h(**的评论:

整体感觉不错

2017-06-29 16:24:3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凑单买的,试试看,希望还不错

2017-07-21 23:28:12
来自也***m(**的评论:

一本好书 一点熏香 一人独自 慢慢静心 书值得购买

2017-07-26 20:24:1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吾消费当当数年,深知各产品琳琅满目、然,唯此书与众皆不同,为出淤泥之青莲,使吾为之动容,心驰神往,以致茶饭不思,寝食难安,辗转反侧,无法忘怀,于是乎紧衣缩食,凑齐银两,倾吾之所有而能买,小哥之热心,快递员之殷切,无不让人感激涕零,可谓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仁不让世界充满爱,待打开包裹之时顿时金黄四射:屋内升起七彩祥云,处处皆是祥和之气。吾惊讶之余甚是欣喜若狂!此书乃是天上物,人间又得几回求!遂沐浴更衣,焚香祷告后与人共赏此书,人皆赞叹不己,故生此书款型及做工,超高性价比之慨且赞吾独具慧眼与时尚品味,信息介绍果然句句实言,毫无夸大欺瞒之嫌,实乃大家之风范,忠义之商家,这本书还真好,非常喜欢,也很欣赏当当的售后服务和配送速度真的不错,买书就在当当买,选自营没有错更:多正品保障更多售后保障更快到货和退货无人能及,看天下网购发货速度谁最快,当当商城售后服务谁最好答:当当商城配送服务谁最强:当当自营,品质保障谁最棒答:当当,正所谓要问购书哪里去,中国网购数当当!!!

2017-08-01 10:51:16
来自寄生虫**的评论:

非常满意,纸质、印刷、装帧、包装等都非常好,值得推荐。

2017-08-31 14:34:23
来自duyutao**的评论:

这本书不错!这本书不错!这本书不错!

2017-09-26 10:44:40
来自s***1(**的评论:

值得收藏。

2017-10-17 10:13:13
来自放***鬼**的评论:

本书是传习录的经典版本,无删减,收藏送礼的佳品。

2017-06-27 15:34:42
来自当***(**的评论:

能够非常愉快的阅读,注解很详细,看不懂的文言文直接看注解,通俗易懂。

2017-06-06 11:33:0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值得一看!

2017-05-12 09:10:33
来自菲尼默**的评论:

期盼的书已收到,真的没有让我们失望哦,字迹清晰,纸张结实。很满意

2017-09-04 13:23:14
来自有噪音**的评论:

期待的书终于到了,没有压坏,没有褶皱,纸张比较厚,字迹清晰,值得购买

2017-09-12 09:11:58
来自是更好**的评论: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2017-08-28 09:44:4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书是正品,非常好,多看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个好的习惯,以后会多多的在当当网上买书,增加自己的知识和见闻。

2017-06-27 15:18:0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这本书参照古籍,没有删减。

2017-08-16 16:22:42
来自ededsa**的评论:

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百部,精心筛选,倾力打造,全译全注、简体横排,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原汁原味的阳明心学。

2017-09-22 14:57:0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书中的道理一直都沿用至今而不过时,可见王阳明的过人之处,非常精美的一本书,个人认为无论从学习阅读还是收藏保存都非常合适!

2017-05-12 09:23:08
来自刚回家**的评论:

我们的古代优秀文化值得自豪,要把文化变成一种内生的源泉动力,作为我们的营养,像古代圣贤那样格物穷理、知行合一、经世致用。

2017-08-22 14:31:12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