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的世界Ⅳ:欲望与行为心理学图书
人气:19

欲望的世界Ⅳ:欲望与行为心理学

一本解释世界并改变自我的书 本书系将欲望作为具有开端意义的学科门类进行研究,并以物理学为依托,以生理学为基础,以心理学为导向,以认知神经科学为介质,以欲望作为人类主观世界的及时推动力,借助欲望层次理...

内容简介

人类欲望与人类行为之间存在着亦步亦趋的内在对应关系,有什么样的欲望便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正像“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样,“世上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行为”。人类的每一种行为都自有其内在的诱发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欲望。欲望是人类一切行为和现象的根本驱动力。本书开创性地提出了欲望动力心理学理论,用以解释人类行为动机的本质及其产生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人类欲望系统与行为系统之间所存在的整体性对称关系,揭示了欲望驱动下的人类行为规律及其对自我人格形成、人性延展、人生命运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各种作用与影响。

编辑推荐

1.这是一本解读世界并改变自我的书。本书创造性地阐述了不同欲望层次下的人类行为定律,揭示了世上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遵循着不同级别的行为定律而混迹在这个社会上,并以各自的行为级别成就自己的人生旅程、人生层次和人生价值。不同的欲望产生不同的行为动机,不同的行为动机体现不同的欲望层次和人生境界。 2.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其实并不能从根本上完好地解释自己的行为或者别人的行为。从表面上看,人的行为好像是直接由大脑支配的,其实不对,而是直接受你的欲望支配的,如果没有特定欲望力的驱使,你的大脑即使再聪明伶俐,也不会产生具有特定指向和特定意图的行为。

3.欲望是人生的推动力,欲望方向决定自我人生方向和社会行为动机,欲望层次的不断递升必然推动人生层次和人生境界的不断提高。世界上所有的人其实都活在自己的欲望中,都是为欲望而活着,为欲望而忙碌,为欲望而奔波,并在寻求欲望满足的过程中体验人生的幸福与快乐,痛苦与悲伤。

目录

前言:一本解释世界并改变自我的书

及时章 欲望是预设了缺陷的逻辑

——欲望产生的哲学基础

欲望的产生、发展和满足过程就是人世间万事万物由无生有的过程,由“不要”变“所要”的过程,由心动变行动的过程,也是由行动满足心动和平复心动的过程。

一、欲望是从哪里来的

二、欲望产生和发展的十个关键期

三、欲望始终是预设了缺陷的逻辑

第二章 欲望活动的内部机理

——欲望匮欠产生和形成必备的四要素

欲望动力心理学认为,刺激是产生欲望的根本原因。而驱动人类意识活动和行为活动的根本力量是欲望而非刺激。

一、欲因:欲望产生的原因

二、欲灶:欲望产生的基本点位

三、欲缺:欲望产生的基本模型

四、欲标:欲望产生的方向目标

五、欲因、欲灶、欲缺和欲标的关系

六、欲望的不同满足状态

七、欲望的其他指标及其关系

第三章 欲望获得满足必备的三要素

——欲望通过满足回归自我并衍射社会

根据欲望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和对应关系,不但可以更理性地把握自己的行为方向和方式,也能更理性地判断他人的心理意图、行为动机和人生境界。

一、欲行

二、欲法

三、欲果

四、欲望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欲望的三种存在形式

——欲望的内隐性与外显性

任何一个人都会有很多欲望,有的欲望可以通过言行等表达方式为外人所知,有的欲望只能深藏在个体自我的内心深处,不为外人知晓。

一、欲望的心理存在形式

二、欲望的行为存在形式

三、欲望的结果存在形式

第五章 欲望系统的内外平衡关系

——欲望是永远处在倾斜状态下的天平

欲望是永远处在倾斜状态下的天平,我们不应该让这个天平保持长久的和的平衡。因为人类社会发展需要不平衡,需要不平等。只有让人们在不平衡、不平等中追求平衡和追求平等,才能为社会快速发展和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欲灶与欲标的平衡关系

二、欲缺与欲高的平衡关系

三、欲望人与欲权人的对缺互补平衡关系

四、己欲与他欲的平衡关系

五、欲望与社会的平衡关系

六、欲望与文明的平衡关系

七、欲望力与意志力的平衡关系

八、欲望力定律

第六章 欲望驱动下的人类行为定律

——欲望的自我性与行为的社会性

人的一生是在“格物致知”中度过的,必然伴随认识层次的提升而逐步进入更高的人生境界。在不同的境界中,人们必然要遵循着不同的行为定律。

一、人类行为定律

二、人类行为定律与人生境界

第七章 欲望 行为=人格

——欲望系统与行为系统的对称关系

威廉 詹姆斯在《实用主义》一书中曾经说过:“人的欲望磨砺着我们的每一个问题,人的满足伴侍着我们的每一个答案。”欲望是最根本的人性,它伴随着我们的一生,但它只有通过行为才能将内在的人性签注为外显的人格。

一、欲望系统与行为系统的整体对称关系

二、精神变态与行为怪异的对称关系

三、欲望、需求与动机的关系

第八章 欲望效应理论

——欲望对人生和社会的重要影响

欲望总是带有一定的目标指向性,欲望指向哪里,人的行为便会趋向哪里,社会的发展便会趋向哪里。

一、欲望的边际效应

二、欲望的涟漪效应与波浪效应

三、欲望的星火效应与跟风效应

四、欲望的目标指向效应和欲望的社会推动效应

五、欲望的压力效应与冲突效应

六、欲望压力弹性效应

七、欲望目标弹性效应

八、欲望从众弹性效应

九、欲望对神经和意识的反驱效应

第九章 欲望的分类标准与适用性解析

——从不同观照视角看欲望的社会性作用

对于欲望的分类,不同的人以其不同的经历和见识,以其不同的观察视角和研究视角,会提出不同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

一、原发性欲望与后发性欲望

二、生理欲望与心理欲望

三、自然欲望、社会欲望与综合欲望

四、物质欲望与精神欲望

五、刚性欲望与柔性欲望

六、渐进式欲望与渐衰式欲望

七、准现实欲望与超现实欲望

八、急性欲望与缓性欲望

九、有条件可满足欲望与无条件可满足欲望

十、替代式满足欲望和等待式满足欲望

十一、长期欲望、短期欲望与瞬时欲望

十二、潜欲望与显欲望

十三、朦胧欲望与清晰欲望

十四、强烈欲望与平和欲望

十五、高雅欲望与低俗欲望

十六、正欲望与负欲望

十七、物效性欲望与事效性欲望

十八、干欲望、枝欲望与树欲望

十九、主欲望与从欲望

二十、善良欲望与罪恶欲望

二十一、合理欲望与不合理欲望

后 记

在线预览

人的一生是在“格物致知”中度过的,必然伴随认识层次的提升而逐步进入更高的人生境界。在不同的境界中,人们必然要遵循着不同的行为定律。其中进入中级行为定律阶段,便开始遵循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这个准则当然要由个体的“理性”来把握。我们在这里所归纳的人生四大行为定律,同时也代表了人生四个层次和四种人生境界。

关于人生的境界层次说,我们知道不同的学者或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总结或说法。

早在2000年前,孔子曾按照人的年龄的不同提出了七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二十而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所谓“不逾矩”,其实就是较高人生境界的体现,是人从中级行为定律的“有矩”时期而上升为由高级行为定律决定的“无矩”时期。此期的“矩”已经内化为精神,内化为品德,内化为信仰,因而心中已不再记着这个“矩”,已经忘记了这个“矩”,没有了这个“矩”的条条框框,因而也就是没有了“矩”的约束和制衡。

要知道,人们普遍推崇或普遍恪守的任何“矩”都符合人类社会的道德律,这期间由于自我精神境界实现了至高无上的超越,反而从根本上无“矩”可言了,也从根本上不会逾矩了。这与婴幼儿时期没有“矩”的约束可以说是一种人性本真的回归,是在经历了“有矩”的漫长历程之后的终极解脱与返璞,由此形成一个圆,是一种浑然天成、大道至简的回还。理性的规矩内化为自身的本性,内化为自我至高无上的信仰,因而达到了不逾矩的精神境界。

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也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佛家讲究入世与出世,于尘世间领会佛理之真谛。他认为,人之一生,从垂髫小儿至髦耋老者,匆匆的人生旅途中,都或深或浅地经历着人生的这三重境界。

先说人生及时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种境界主要是针对年幼的孩子说的,初识世界,纯洁无瑕,一切都是新鲜的、陌生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在知晓了山水的概念之后,看见山便知其为山,看见水便知其为水,他不会故意认错,不会颠倒黑白,以致说1是1,2是2,丁是丁,卯是卯。有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这点:一群大人在进行智力竞赛,主持人说“6”“9”不掉头,就出了个题:“6 9=?”大家都在想,智力竞赛题目决不会就字面那么简单,结果谁都不敢立即抢答,而是苦苦思索。突然,一个6岁的小女孩争着说等于15,人们都向她投去异样的目光,直到主持人宣布小女孩的答案正确时,人们才收回目光,并责怪自己的思想太复杂了,错过了抢答的时机。

这里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凡事不必太刻意。在这种人生境界中,人们只借助低级行为定律就可以活得很快乐。

再说人生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种境界是针对中年人说的。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多,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真假难辨,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水了。

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尔虞我诈,互不信任,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孩提时代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轻易相信眼前的一切,而是用心、用脑去认识这个世界。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感觉到社会并不那么单纯,现实也并不那么美好,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

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惑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有些人,站在这山望着那山更高;饮用此水,又想着别处之水更甜,欲壑难填,永不满足。在这种人生境界之中,人的低级行为定律已经不适用了,而必须借助人的初级或中级行为定律应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复杂变化。

说说人生第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针对那些走过大半辈子或经历太多人世沧桑的人而言的。在经历了种种事件,看过了形形色色的人或事,有了一种曾经沧海的感觉,茅塞顿开,回归自然。经历多了,人的境界也高了,不再会为无谓的事、无伤大雅的事或不可能实现的事而耿耿于怀。

任尔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任凭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这个时候的人以真为本,以信为乐,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他们从此更懂得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事物,自觉跳出是非圈子,确信以观棋者、看戏人的角度来看事物,也许事情会简单许多。正如苏轼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王国维也就此感悟到了“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真机!人们都希望能到达人生的较高境界,即这第三重境界,体味那战胜自我、超越极限后一览众山小的居高临下感,但在自我提炼、自我实现的过程中,需要在欲望的坐标上找到真实的自我位置,从而不乱方寸,不乱脚步,坚持用高贵的品质、厚重的思想和纯真的境界垫起做人的脊梁。

岁月悠悠,红尘滚滚,我们都是匆匆过客,所有的故事其实都没有最终的结果,我们只有从容走过,无需彷徨,无需犹豫,无需茫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外云卷云舒。”人从无烦恼和无执着中来,却从烦恼和执着中经过,到无烦恼无执着处去。

其实凡事看开一些,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人生如戏”“人生如棋”,所有疯狂之后总归于平静,我们除了平静又能怎样呢?我们能做的,就是坦然面对一切,平静珍惜一切。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看透秋云春梦,接受世事无常。

正如徐志摩《再别康桥》的人生境界:“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

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要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真意隐含其中了。进入这种境界之后,就可以借助人的高级行为定律行走世界和拂袖红尘了。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为世,无须精心去处世”,这才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媒体评论

1.要想在欲望的世界里救赎自我,就必须用相应的行动,而不是痴迷的空想!你的行为动机来自于你的欲望!或许你对任何人都可以进行欺骗,但唯独不能欺骗自己的欲望!

2.我们做任何事,都是起自两个动机:性的渴望和做伟人的欲望。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3.人类天性中深切的冲动是“做个重要人物的欲望”。记住这句话:“做重要人物的欲望。”这句话是有特殊意义的。

——美国有深度的哲学家约翰 杜威教授

4.欲望本身是没有贵贱高低的,但动机却似乎并不等同于欲望。不同的欲望产生不同的行为动机,但不同的行为动机却可以创造不同的人生境界和价值倾向。

5.有一些欲望确实不是通过慎思和决定而到达我们这里的,而是“突如其来地到达了我们这里”。不可否认的是,这样一个欲望,加上一个恰当的信念,就能够激发特定的行动。

——英国古典主义哲学家大卫 休谟《人性论》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可***的**的评论:

发货速度快递速度都很快,有事确认收货晚了,书的质量很好,是正版书,搞活动买的,还很划算,好评。

2017-06-27 13:14:52
来自我***(**的评论:

语言是靠不住的,因为人可以操纵语言,说出谎话。人的动作却不会作假,只会反映内心的真实想法

2017-06-29 16:39:05
来自代***v(**的评论:

封面挺好,内容看了下也还不错 通过大量贴近生活或工作的事例,凝炼的笔触、生动感性的语言。

2017-06-29 18:13:03
来自辅***开**的评论:

只要我们已经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对这些格言进行过检验,我们就能真正将之内化、合理化。

2017-06-30 12:27:54
来自广***本**的评论:

人生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难题,这本书里都能给予很好的解答,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日常心理学书籍。

2017-07-04 12:41:52
来自菠***c(**的评论:

一口气买了很多书,给自己充电,活到老学到老,不能被别人落下,买了全套,这书的内容挺好,值得一看

2017-06-27 18:24:08
来自的***x(**的评论:

很多人之所以对心理自助类的技巧感兴趣,是因为它们能提供解决人生各种难题的简单快速的方法。

2017-06-28 16:37:18
来自的***g(**的评论:

这本书可以说是对人类行为的全方位研究和呈现,对个人培养正确、积极行为具有突出的指导意义。

2017-06-29 16:35:57
来自多***呢**的评论:

假如你内隐的语言这样说道:“这个人是我见到过的最冷静的人,他始终心平气和,用沉稳平和的语调在讲话。

2017-06-30 12:11:46
来自看***呢**的评论:

在众多心理学研究中,是否隐藏着既经过了科学论证,又简单便捷、能帮人们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方法呢?

2017-06-28 16:41:59
来自新***本**的评论:

书的质量非常好,开始还担心书被磕碰到了,因为上一次买书不愉快的经历,现在也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真的非常好

2017-06-24 17:47:35
来自心***给**的评论:

经常给宝宝买书,想想也该给自己充充电了,秒杀价买来,但是质量不打折,希望自己也能做个淡定的人!好书。值得推荐!

2017-06-27 13:09:36
来自反***人**的评论:

行为心理学因将人类的客观行为反应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已成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它最亲密的伙伴是生理学。

2017-06-30 15:21:26
来自大***0(**的评论:

欲望动力心理学不但能帮助你实现梦寐以求的夙愿和理想,让你的人生获得可期待的幸福和满足,非常的喜欢这本书呢。

2017-06-23 12:46:12
来自代***份**的评论:

我经常是看上一段就会想到自己和身边的生活,掩上书本思考一会儿,时常有顿悟的快乐,从而也更加了解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受益匪浅。

2017-07-05 14:59:39
来自一***(**的评论:

任何人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无不串掇着无形的欲望的丝线,无不是自身内在欲望的展露与体现。这本书告诉你欲望与行为心理学的关系。

2017-06-23 12:36:58
来自现***c(**的评论:

想象完美的自我,会让你感觉良好,但这种让心灵沉湎于逃避现实的状态,会给你带来严重的副作用——使你在面对困难时习惯性地选择逃避。

2017-06-28 17:40:51
来自发***给**的评论:

人类只要与客观世界有所接触,就必然通过神经智能感应和大脑映射功能,产生并形成与自身接触的客观世界相对应和相对称的主观世界。

2017-07-25 15:49:5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哈哈,标线是我画的,真的非常非常喜欢这本书,性价比很高,里面讲的全都是我想看想学的,买了六套书,没有一套让我失望的!以后买书就来这里了!

2017-06-07 14:55:01
来自深***如**的评论:

很开心能看到这本书,并且能深深的独到其中的内涵,这本书可能对于一些人来说有点艰涩难懂,但是我相信只要他下心来细细研究就会发现这本书的不同寻常。

2017-06-24 17:08:09
来自采购大**的评论:

自我意识与精神分析盛宴!欲望层次、认知层次、精神层次与人生境界同梯度上升;欲望场的引力与斥力相互作用,深刻影响人类世界观和自我意识的形成,客观-中观-主观三元世界构成了独特的宇宙层次关系和循环关系

2017-08-03 18:22:27
来自大***0(**的评论:

读过本书以后,你会发现你不仅读懂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读懂了他人的内心世界;不仅方便了自己,还给他人带去了方便,并能解答他人的迷惑,让自己成为一个既快乐自己又幸福他人的人。

2017-06-29 15:55:43
来自说***发**的评论:

不到两天时间就看完了,几十篇文章挺不错的,鸡汤这种文章能共鸣的人看完觉得真好,心里对以后的类似情况就有全新认识,钻牛角尖的人这种书没有用,当时能理解,过后还是继续在自己的世界中。

2017-06-24 18:43:11
来自的***歌**的评论:

行为心理学一反传统心理学采用内省的方法,研究飘忽不定、转瞬即逝的“意识”的研究方向,主张研究能够直接反应人意识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些特征,即对人的行为本身进行研究,因而影响深刻。

2017-06-29 15:31:15
来自差***0(**的评论:

如果你想更进一步、更系统地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行动力,你就需要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东西系统地归类、累积,用内隐的语言表述出来,以便形成深刻的认识,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鲜明的印象。

2017-06-30 12:08:10
来自发***(**的评论:

如果你还在为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奇幻现象感到迷惑不解,如果你还在为自己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而大伤脑筋,如果你还在为对方那些“耐人寻味”的小动作而苦恼不已……那么,本书就像一盏指路灯,给黑暗中的你带去丝丝光明。

2017-06-29 15:59:43
来自还***(**的评论: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不愿意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心时,会用一些方式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这让很多人感到疑惑和迷茫,究竟什么样的表现才是真实的?如何才能准确掌控他人的心理,在人际关系中获得主动权呢?行为心理学就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

2017-06-29 16:11:39
来自想***个**的评论: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根植于经验总结与理论研究的科学性,以大家亲身经历的生活小故事为例,将人的行为举止与心理学专业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内容知识全面,贴近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指导性,为那些身处迷茫的人们提出了指导意见。

2017-06-29 16:05:34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