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探究图书
人气:264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探究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话来形容大数据时代到来之迅疾不算为过。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交互软件的普及均改变了教育的大环境,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也...
  • 所属分类:图书 >外语>英语学术著作  
  • 作者:[钟玉琴]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121313820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5
  • 印刷时间:2017-05-01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共6章,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英语学习的内涵、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进行不同维度的评价,试图构建新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图,并从教学平台、教学内容、教学主体等视角提出可行的优化策略,旨在促进信息技术与人文学科的融合,创建可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和有效的混合式学习课程。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英语教师和研究者阅读参考。

编辑推荐

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对大学英语和混合式教学系统梳理的基础上,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访谈、行动研究等方法,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英语学习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混合式教学与当前外语课程融合的理据,挖掘当前高等教育混合式教学中的问题,如技术运行、教学成本、教师角色、学生表现等,并实证分析已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诸多问题,在策略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构建优化后的混合式教学流程图和模式图,为混合式教学策略提出尝试性的优化措施,以期进一步深化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改革和研究,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发展基于人文学科的混合式学习课程。

作者简介

钟玉琴,2002.9-2009.7 山东大学学习

2009.12-2011.7 热带海洋学院外国语学院

2011.7至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目录

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混合式教学研究

21引言

22混合式学习的研究现状

221国外研究

222国内研究

23混合式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231混合式学习的“非教学”特征

232混合式学习的“教学”特征

233混合式学习的定义

234混合式学习与Distant Learning

235混合式学习与Elearning

236混合式学习与Mlearning

237混合式学习与Online Learning

24混合式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241混合式教学的主要内涵

242混合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25相关理论基础

251创新扩散理论

252课程创新理论

26主要教学模式

261Khan的八边形模型

262ASSURE模型

263ADDIE模型

27存在的教学问题

271课程与技术的整合失衡

272课程与技术的评估失衡

28小结

第3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

31引言

32大学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

321什么是教育信息技术

322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323高校外语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现状

324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整合后的问题

325ESP教学与信息技术

33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分析

331教学对象分析

332教学内容分析

333教学环境分析

34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实践

341教学设计

342教学实施

343教学评估

344资源开发

35小结

第4章师生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

41引言

42研究设计

421研究问题

422研究对象

423研究工具

43定量研究结果与讨论

431网络教学平台评价研究

432教师教学效果研究

433学生学习效果研究

434研究结果的原因分析

435学习效度研究

44定性研究结果与讨论

441受访者

442对学生的访谈

443对教师的访谈

45小结

第5章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优化

51引言

52播种

521外语学习的需求分析

522试学习

53施肥

531优化教学内容

532优化教学平台

533优化教学主体

534优化教学策略

54成长

541重建多元的评估体系

542重塑良好的文化氛围

55收获

551教学模式的构建

552教学设计范例

56小结

第6章结论

61引言

62主要成果

63局限性

64建议和展望

参考文献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请***(**的评论:

非常满意 推荐大家购买

2017-07-20 17:39:29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