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自己在想什么图书
人气:51

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自己在想什么

你的名字能透露什么特别信息?闹市中打手机是该堵耳朵还是捂嘴巴?暧昧真的能增加吸引力?相亲最应该穿红色是有科学道理的?为什么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为什么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记忆能否被移植?自由是否让你更快...
  • 所属分类:图书 >心理学>心理学入门  
  • 作者:[果壳]([Guokr.com])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308090957
  •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10
  • 印刷时间:2011-10-01
  • 版次:1
  • 开本:1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你的名字能透露什么特别信息?闹市中打手机是该堵耳朵还是捂嘴巴?暧昧真的能增加吸引力?相亲最应该穿红色是有科学道理的?为什么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为什么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记忆能否被移植?自由是否让你更快乐?……

对身边发生的种种常见现象,人们通常有约定俗成的说法,而在心理学家看来,其中却蕴含另番科学解释。

你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想什么,“我”知道!

编辑推荐

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你在想什么!

对市面上大行其道的伪心理学说“不”!

果壳网人气的心理学主题站——“心事鉴定组”教你认识真正的自己!

作者简介

果壳网:一群蛰伏在果壳网、富有激情的心理学专业分子,有心为曾经或正在从事的研究工作正名,也不想脱离人民群众空谈理论,所以选择了“从学院来,到民间去”的方式,不辍耕耘,为大众奉上真正靠谱的日常心理现象分析。

目录

前言 chapter1 放空:认识真的自己 大脑放空时究竟在做什么 激情燃烧时,你已不用大脑? 你比自己想的更诚实 睡觉,抽动一下很正常 用心感受世界,不只闭上眼睛 嘈杂环境中打电话,堵耳朵还是捂嘴巴? 你的错误,手指知道 适合所有年龄的神奇外语学习法 重要时刻,大脑为何一片空白? 想要提高记忆力?做梦去吧! 要提高创造力:换个人称代词 逛街勿在下班后 关键时刻掉链子是为什么 chapter2 他她:认识自己多一些 你爱的是他,还是你的心跳? 暖昧增加吸引力? 聊得投机,才能情投意合 相亲记得穿红色! 你不知道自己有多爱他 在心爱的女生面前,该不该打那个架? 保障是我说爱你的方式 为什么你背着我勾搭别人? 爱他,原谅他 chapter3 人际:认识自己还不够 爱与恨本是同根生 在朋友眼中,你本来就很好 予人金钱,自己健康 对于你的帮助,我表示压力很大 奥斯卡诅咒:女人有了事业就失去家庭? “伤不起”是渴望被认同而咆哮的炫耀 又要震?易得性直觉在骗你 NBA中的心理学 信任不过一张皮 灾难面前听谁的? 你的名字告诉了我什么? chapter4 盲区:认识不到的自己 似曾相识,在哪见过你? 记忆不靠谱,小心被种植 道歉真的有用吗? 痛,是为了快乐着 上瘾不全是的错 欲有灼见,必先自恋 就是忍不住听你的电话 忘记一切,痛苦依旧 美味来自“死磕”? 中了头彩和意外残疾——一样快乐 乐嘉的“性格色彩学”是个山寨版? 没有难题,只有抽象题 chapter5 抉择:认识自己了再做 低价,才能收买人心 天下没有白做的广告 决定掏钱前,你的大脑在干嘛 花钱怎么买快乐? 花钱给自己,不如送点礼 不买对的,只买忠诚的 电游,让生活更好还是更糟? 50%=70%=全都 你的答案我做主:锚定效应 把握问题核心,还得高瞻远瞩 抢盐!以防万一 chapter6 自由:认识另一个自己 灾难面前,你是神还是兽? 见死不救也该被理解? 谁说“蛋疼”没意义? 换一种方式,让你说话更有分量 自由让你不快乐 证人的沉默,无辜者的福音 惩罚有价,请慎用 为何中国人比日本人对核泄漏事件更敏感? 不信科学,只是不想否定自己

在线预览

……但,真正科学的术语叫“入睡抽动”。很多民间说法认为这种抽动是因为在长个儿,但这种说法根本是毫无依据的,难道姚明小时候踹塌很多面墙吗?

“伤不起”突如其来大流行

难道大家都如此痛恨自己的专业?错!这种咆哮和对专业的情感无关,说到底不过是为了寻求一种同行间的认同罢了,通过抬高所属群体和寻找同类而减少内心的不确定性。

乐嘉的“性格色彩学”是个山寨版?

没有实证基础就没有心理学,在看到研究证据之前,只能遗憾地将这些五彩斑斓的理论排除在科学的范畴之外了。当然,放在“成功学”畅销书中当个小点缀,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经验说:在女生面前打架,虽败犹荣。实验说:如果你赢了,女生大脑中和生殖有关的SBN脑细胞会激活;但如果你输了,女生大脑中一个和焦虑有关的脑核就会被激活……所以,不要在心爱的女生面前打败仗,打不赢就别打了!

马库斯起先一直运用一种称为PET的脑成像手段研究与词汇有关的大脑活动。有24小时他偶尔发现,大脑某一区域在参与者休息时还存在某些激活,而在任务开始后激活又消失。大多数研究者对此不以为意,认为这不过是“随机噪声”罢了。但在1997年,马库斯的同事戈登 舒拉姆(GordonShulam)发现结论并非如此。他仔细查看了以往134名被试的脑成像结果,发现无论实验任务是什么,大脑中有一块位置总是在任务开始后降低了激活。

2001年,他们两人发表了论文,向世人揭开了大脑中这一神秘的“默认网络”。 ……但,真正科学的术语叫“入睡抽动”。很多民间说法认为这种抽动是因为在长个儿,但这种说法根本是毫无依据的,难道姚明小时候踹塌很多面墙吗?

“伤不起”突如其来大流行

难道大家都如此痛恨自己的专业?错!这种咆哮和对专业的情感无关,说到底不过是为了寻求一种同行间的认同罢了,通过抬高所属群体和寻找同类而减少内心的不确定性。

乐嘉的“性格色彩学”是个山寨版?

没有实证基础就没有心理学,在看到研究证据之前,只能遗憾地将这些五彩斑斓的理论排除在科学的范畴之外了。当然,放在“成功学”畅销书中当个小点缀,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经验说:在女生面前打架,虽败犹荣。实验说:如果你赢了,女生大脑中和生殖有关的SBN脑细胞会激活;但如果你输了,女生大脑中一个和焦虑有关的脑核就会被激活……所以,不要在心爱的女生面前打败仗,打不赢就别打了!

人们对大脑在完成各种任务过程中会如何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忽略了大脑在“放空”状态下的活动。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的神经科学家马库斯 雷切利(Mar cus Raichle)和他的同事通过数年的研究,逐渐揭开了大脑空闲时究竟在做什么的奥秘。

马库斯起先一直运用一种称为PET的脑成像手段研究与词汇有关的大脑活动。有24小时他偶尔发现,大脑某一区域在参与者休息时还存在某些激活,而在任务开始后激活又消失。大多数研究者对此不以为意,认为这不过是“随机噪声”罢了。但在1997 年,马库斯的同事戈登 舒拉姆(Gordon Shulam)发现结论并非如此。他仔细查看了以往134名被试的脑成像结果,发现无论实验任务是什么,大脑中有一块位置总是在任务开始后降低了激活。

2001年,他们两人发表了论文,向世人揭开了大脑中这一神秘的 “默认网络”。

筛选记忆——“放空”的任务大脑在空闲时到底在干什么呢?马库斯和他的同事德布拉 古斯纳德(Debra Gusnard)认为,大脑放空时的功能和记忆密切相关,大脑中负责记忆的海马可能正在为我们提供日常的种种记忆片段,并让我们产生看似无意义的“白日梦”,再由默认网络——包括内侧前额叶(MPFC)、扣带回后部(PCC)以及邻近的楔前叶、前扣带回腹侧(vACC)的神经网络——对这些记忆片段进行再整合,以便为未来的行为提供参考。最近,达特茅斯学院的玛利亚 梅森(Malia Mason)利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证实了这一点:当人们报告要放空时,默认网络也随即活跃起来。也就是说,上课时的走神或白日空想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过,默认网络似乎还不仅仅负责产生“白日梦”。斯坦福大学的迈克尔 格雷瑟斯(Michael Grecius)发现,当人们的大脑处于休息状态时,不同的神经元不再随机无规律地波动,而是呈现出一种有规律的“共振”——不同的大脑区域开始形成统一活动的单元。不仅如此,在其他几项研究中,麻醉、镇静剂和睡眠状态也发现了同样的神经发放模式。由于睡眠也具有类似的模式,马库斯认为默认网络参与着记忆的筛选工作:哪些有意义、哪些有威胁……由于这些工作与人密切相关,所以默认网络随时待命,抓紧一切时间积少成多地处理大量的短时记忆信息。

这一过程可能伴随着神经链接的大量建立,以及接踵而来的能量消耗——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最初索科洛夫发现,休息的人脑反而耗氧更多。

阿兹海默——“默认网络”的损伤不仅如此,最近人们还发现,默认网络与阿兹海默氏症等重大疾病有密切的关联。2004年,神经学家兰迪 巴克纳在查看匹兹堡医学院的一份阿兹海默氏病人的大脑蛋白簇切片图时,惊讶地发现整个图像和默认网络的分布具有惊人的相似!也就是说,阿兹海默氏症的症结很可能是由于默认网络的损伤。马库斯和兰迪对轻微记忆问题病人的默认网络进行追踪之后,发现默认网络的损伤与最终患上阿兹海默氏病有较大关联。在未来,至少可以根据默认神经网络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和预防阿兹海默氏病。P3-5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椰子菇**的评论:

伪心理,是我们常常所遇见的。《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自己在想什么》是我一直想看的,今天终于拿到手了,霍霍哈嘿~~~~~希望带给我快乐和知识

2012-02-26 21:48:4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太好了、昨天买的今天到了,没有伤痕包装完好,书质也滑滑的特别好

2016-04-17 12:00:09
来自小企鹅**的评论:

书还是是不错的,就是背面都划的白了,也不知道怎么弄的,影响美观,

2015-11-12 20:28:30
来自ca43**的评论:

真的有用吗?痛,是为了快乐着上C瘾不全是的错欲有灼见,必先自

2015-12-19 06:53:4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工作了很多年,即便当年是学心理学专业的,也不再想读那些冗长又与生活隔得老远的学术书籍,但这一本非常不同,短短的一小篇一小篇,简练风趣,又联系最新的社会现象,受益匪浅。

2012-01-02 18:20:2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怀着好奇和期待将其收入囊中,简单的翻阅了一下里面的内容,然后,要从头开始好好的研究研究,哈哈,一贯对心理学的著作都很感兴趣,这次这本率称当前市面上的很多著作都是伪心理学的大作,要好好的领略一下~!

2011-11-30 13:22:4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快递包装坏了,这一点不喜欢,最重要的是在刚好午睡时打电话送快递实在是让人很恼火

2016-11-12 13:49:1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厉害的一本书,可以认识到很多以前不在意的东西

2017-03-15 20:25:20
来自格格千**的评论:

很好看。一口气看完第一章,受益匪浅。比微博上什么心理学靠谱多了。整本书语言诙谐幽默,文章里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挺多,但一改普通说明文的枯燥无味,让人越看越想看。

2012-10-29 09:55:2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看了网上很多人推荐说这本适合让没用心理学基础的小白初步了解心理学,果壳出品还是比较有保障的吧……

2016-12-05 23:23:32
来自winry32**的评论:

一开始是冲着书名《我知道你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来买的,翻开几页来看,好像是科普类的书,但是看下去,作者用显浅易懂的方式表达书的内容,让我看得没那么枯燥。

2014-06-18 10:59:2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是搜"对伪心理学说不"时跳出来的书,要表达一个内容,想要给大众树立批判性思维,建立辩证性思维看待生活媒体宣扬所谓心理学心灵鸡汤,但本书较轻松,"对"相对于更具科学性和条理性。可以两本同时,一本提高兴趣,一本作为引导入门

2014-08-12 22:54:29
来自七七最**的评论:

一直默默关注并身体力行的支持着松鼠会,比如说尽可能买他们的书。科普是漫漫长路,比起科普一项科学事实,更难的是科普一种科学理性的思维。心理学更是如此,你看到所有人看到的东西,却能想到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2012-01-07 20:26:3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自己在想什么,还没有看完呢,

2016-08-14 13:09:46
来自st429**的评论:

因为听喜欢果壳所以买了这本书,拿到手之后大失所望。本来果壳网上的文章,文献引用的还挺不错的,也都有引用的论文连接。到了这本书就完全没有参考文献了。

2016-10-26 14:16:25
来自jianyon**的评论:

这本书不错值得购买这本书不错值得购买这本书不错值得购买这本书不错值得购买这本书不错值得购买这本书不错值得购买这本书不错值得购买这本书不错值得购买这本书不错值得购买这本书不错值得购买这本书不错值得购买这本书不错值得购买这本书不错值得购买

2015-01-15 08:29:2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吸引力?聊得投机,才能情投意合相亲记得穿红色!你不知道自己有多爱他在心爱的女生

2016-04-23 22:02:45
来自要多读**的评论:

这本书主要就是将一些心理学实验进行汇总,然后得出结论。对于我这中心理学菜鸟来说,内容丰富又不枯燥,在看完一些案例后会有原来如此的感觉。个人觉得对于心理学入门以及平时消遣一下的人来说还是个不错的选择。

2014-06-07 23:05:4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有趣,解释了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并纠正错误的观点。很棒

2016-02-19 19:07:1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自己在想什么(向伪心理学说不!来自果壳阅读真正靠谱的日常心理现象分析)推荐语  其W实他们根本不知道你在8想什么!  对市面上大行其道的伪心理学说不!  果壳网人气的心理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自己

2015-10-16 10:39:07
来自崔朔玮**的评论:

一本好多作者写的,由一篇篇的每个人的单独文章组成,总体分成了几个部分,主体还是千年不变的“认识你自己”,不过在前面加上了“重新”两个字变成了“重新认识你自己”。 内容很是吸引人,这倒是真的,对心理学背后的研究机理和人们的心理研究的心理感兴趣。换言之就是一种好奇心,对待一切万物的好奇心。内容涵盖了很多方面,有人际关系的,有个人情感的,还有很多很多——一个框架就是“先破后立”,指出我们经验是什么,然后破之,通过实验告诉我们一个180°转变的答案。光是这个层面就有一股怀疑的能量在里面。 对于心理学实验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些实验基本上都是外…

2013-05-02 16:42:21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