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内心的恐惧: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图书
人气:32

直面内心的恐惧: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

【好评返5元店铺礼券】
  • 所属分类:图书 >心理学>心理学入门  
  • 作者:(德)[弗里兹.李曼]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203082088
  •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6
  • 印刷时间:2013-06-01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239
  • 纸张:轻型纸
  • 包装:精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分裂人格:害怕失去自我,避免与人来往

忧郁人格:害怕分离与寂寞,百般依赖他人

强迫人格:害怕改变与消逝,死守着熟悉的事物

歇斯底里人格:害怕既定事实与前后一致的态度,专断自为

有时候我们为什么会莫名害怕?在人群中也会觉得不安全?简单的事情也做不了选择?担心和异性相处?努力相爱却伤害更深?那正是恐惧在我们内心结着厚茧。它源自每个人的童年,又控制着我们的现在。

作者弗里兹?李曼以地球的行星运转原理——自转、公转、向心力和离心力为模式,分类出四种恐惧的原型: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害怕做自己、害怕改变以及害怕既定的规律。由这四种恐惧原型为出发点,书中分类出四种与之对等的人格类型——精神分裂、忧郁、强迫和歇斯底里人格。每一章都以理论为开端,从情感、侵略性、环境的角度,并辅以他行医多年搜集到的真实故事,微视每种人格的心理冲突、运作机制,及其行为表征。进而深入患者自幼及成长的环境因素,用重新建构的方式,恢复支离破碎的原始经验,给患者以治疗。

如果你是心理学的门外汉,对心理学一窍不通,却想认识人类性格的差异,那么本书所概括的内容和易于理解的叙述方式,是一本值得推荐的"性格心理学"入门书。

编辑推荐

《直面内心的恐惧(典藏本)》编辑推荐:畅销52年,再版78次

风靡德国的"性格心理学"入门书

有时候我们为什么会莫名害怕?在人群中也会觉得不安全?简单的事情也做不了选择?担心和异性相处?努力相爱却伤害更深?这些形形色色的问题时刻困扰着我们,却又无法摆脱。

作者简介

弗里兹?李曼(1902-1979),心理学家及心理分析专家。

慕尼黑心理研究及治疗研究所(现为心理分析与治疗学院)创始人之一,心理分析讲师,同时是心理治疗诊所的开业医师。因为在心理分析上成就斐然,成为美国纽约心理分析学会的荣誉会员。本书是他有名的一本著作。

目录

译序 漫山遍开的鲜花

序言 战胜恐惧,求得心灵和谐

第1章 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分裂人格

把自己藏起来:分裂人格诊断

距离

猜疑

避风港

恼人的渴慕:分裂人格的感情世界

爱与被爱

责任与情感

性与爱

奉献与猜忌

不加修饰的愤怒:分裂人格的侵略性

目的一:宣泄

目的二:争取

敏感的新生儿:分裂人格的成因

不被照顾

不被关爱

过多刺激

特定环境

他们恐惧什么:分裂人格的故事

行为怪异的音乐家

局外人

黑白两色:分裂人格的行为模式

淹没

自闭

敏感而脆弱

天才与精神异常:分裂人格的多种面貌

第2章 害怕做自己――忧郁人格

零距离:忧郁人格诊断

依赖感

制造亲密

利他主义

自怨自艾

比亲密还要亲密:忧郁人格的感情世界

像爱自己一样爱对方

"我爱你,这与你无关"

"假如你不爱我了,那我也不想活了"

温柔的迫害:忧郁人格的侵略性

折磨别人

惩罚自己

学会发脾气

宠爱或拒绝:忧郁人格的成因

善意或敌意的宠爱

冷酷的拒绝

人生观中了毒

他们恐惧什么:忧郁人格的故事

不敢说"不"

备受宠爱的独生子

渴望温情的同性恋

充满恐惧的童年

性无能的外交官

生命的客体:忧郁人格的行为模式

日常征候

常态与病态

第3章 害怕改变――强迫人格

永远到底有多远:强迫人格之诊断

希望一切保持原状

强烈需要安全感

犹疑不决

用理智和冷静保护自己

自我压抑和克制

对自己的身体充满敌意

握在掌心里的情感:强迫人格的感情世界

两性关系中的权力欲

形式重于感情

像火车时刻表一样刻板的性生活

狡猾的愤怒:强迫人格的侵略性

表现一:强行克制

表现二:合理化的愤怒

表现三:权力欲

表现四:不受操控的身体

表现五:死寂沉默与碎嘴子

表现六:崩溃的俾斯麦

"你不可以":强迫人格的成因

"我"的意志

"你应该""你不可以"

苛刻的管教

强迫性的怀疑

他们恐惧什么:强迫人格的故事

不受诱惑的"模范男人"

牺牲自我的童年

式教育的阴影

患强迫症的女子

套路固定的生活棋局:强迫人格的行为模式

主义的病

常态与病态的界限

强迫人格的生活行为模式

第4章 害怕既定的规律――歇斯底里人格

既定即不定:歇斯底里人格诊断

摆脱约束

向诱惑俯首称臣

当不负责任的小孩

活在当下

天生情种:歇斯底里人格的感情世界

调情高手

自恋

父母的坏榜样

到底谁错了

先下手为强:歇斯底里人格的侵略性

为虚荣心而战

耍手段

榜样的阴影:歇斯底里人格的成因

榜样的缺失

惯坏了的不肖之徒

父母角色错位

歇斯底里的起源

他们恐惧什么:歇斯底里人格的故事

剪断幼时的脐带

双面人

性别的迷惑

谎言筑成的城堡:歇斯底里人格的行为模式

否认过错

阴晴不定

天生的演员

冒险家

结语

在线预览

敏感的新生儿:分裂人格的成因

所有的创伤殊途同归,都会让婴儿从一开始就抗拒这个世界,保护自己,或者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

要怎样才能把分裂人格者害怕付出,誓死捍卫"自转"的生活方式以便保护自己的人格形成过程说得清楚呢?

他永远处于细致敏感的情境,寂寞、脆弱、心灵容易受伤。他刻意与周遭保持距离,别人的身体或心灵靠近他,会引发他类似雷达般精微的反应,随之而来的情感登堂入室,都让他觉得"太吵了"。距离之于他有优势地位的必要,这样他才能处于其中并且活下去。距离给他安全感,觉得受到保护,别人不得其门而入,不会一下子就闯进来。他在自己的世界里很放得开,不设防,划定范围,有的时候为了避免被外来的刺激所淹没,他也会关起一两扇窗。

也有一种可能,他处于一种强烈的机械式膨胀、暴力诉求的情境,不太喜欢朋友,也缺少社交的能力。别人眼中的他,当然显得既麻烦又不受欢迎。与他来往,我们常觉得不受重视,老是被斥责,无法获得他的肯定,也不被他所接受,后只好退出。这就是分裂人格者典型的特征。

一个小孩如果一开始就对他的父母失望,尤其是母亲,将会影响他的身体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也许他的性别不对,或者母亲照顾他十分吃力,以至于无法全心全意爱他;不在计划中诞生的孩子也常有这样的遭遇。

再往下看,环境是形成分裂人格的关键。所以,我们有必要谈一谈婴儿诞生之后,以及生命初始的几个星期中所处的情境。

不被照顾

和其他动物不同,一个小孩出生以后,无法自力更生的时间长,所以极其依赖周围的人。波特曼(AdolfPortmann)因此说人类都是早产儿。

要让一个小孩好好长大,必须有人照顾,这个小小世界必须是他能接受的,并且让他渐渐产生信赖感。要根据他的年龄满足他存活的需求。幼儿需要的是一种被保护、被扶助以及快乐的气氛,这样,成长的条件才会在他身上生根。小孩若是没有这样"天堂"般的感觉,要什么(没)有什么,就无从培养信心,当要对生命有所付出时,他会有被吞噬的恐惧。

奇怪的是,我们对小孩生长的推荐条件所知太少,常低估他们的个别差异以及行为能力,我们也忽视外来影响在他们身上产生的作用。瑞士小儿科医师史汀尼曼(Stirnimann)对新生儿做的实验令人印象深刻,他的著作《新生儿心理学》(Psychologiedes neugeborenenKindes)有几段相关的叙述:"还算严谨编写的书中……认为六周大的婴儿根本对疼痛没有感觉……事实不然。在一个谨慎进行的实验中我注意到,婴儿出生几天后,接受第二次预防注射,在消毒的时候就开始哭了。"关于记忆:"……出生前的记忆会保留下来:夜班护士发现家里开店的婴儿一直到半夜还清醒着,不哭也不闹,而面包师傅的小孩常在凌晨两三点时就显得骚动不安。母亲白天干什么活儿,晚上几点休息,婴儿早在出生前就习惯了这样的动静规律。"

还有很多值得研究,从史汀尼曼的观察得知,我们太疏忽新生儿的敏感、知觉以及情感,以为照顾他,给他食物,为他清洁等事情比较重要,认为对新生儿来说这应该足够了;其实不然。经过详细研究童年生活,尤其是弗洛伊德及其弟子的心理分析,加上行为研究,我们得到了全新的观点。感谢这些专家,因为他们的研究,我们才晓得婴儿刚出生的几个星期中所得到的印象及经验有多么重要。

1810年,歌德与柯内博(Knebel)谈话时曾经提及:"有一件事我们做得很糟,那就是对婴儿初始的教育太外行。殊不知这对小孩的个性以及将来成年后的生活,有绝大部分的影响。"然而,多年来我们任由诸如此类的高见散置一旁,没有深入研讨。

不被关爱

今天我们知道,婴儿除了不可或缺的各种照顾之外,他还需要温暖、关爱、适当的刺激,例如安静稳定的成长环境,这样他才能够自信、活泼,有责任感。其中重要的是要给婴儿足够的身体接触,让他感受温情。

若是婴儿初始的世界让他害怕不安、空洞、被侵扰,他就会畏缩、被吓退了。太早以及过于强大的不信任经验,使得他无法信心满满迎接世界。婴儿经常长时间独处,世界空茫一片,刺激太强或印象过于繁杂,都可能形成分裂人格,他与世界的关系已蒙受损害,只好退回自己的壳中。

史毕兹(RenéSpitz)以孤儿院长大的小孩做实验,一出生就与母亲长时间分离,或者很早就经历母亲离去的小孩,即使平均一位保姆照顾10个孩子的孤儿院提供有营养的食物,无可挑剔的卫生清洁环境,在小孩成长过程中仍然有难以弥补的创伤。被冷落或被太多刺激吓坏了的孩子,或许晚熟、单向发展、表现落后于人,或许有着与年龄不成比例的早熟。因为他们的生长条件不是太过就是不足,因而萌生幼龄不该有的恐惧心理。

不被爱或者父母不希望有却自动来报到的婴儿特别容易形成分裂人格。有的孩子长期生病住院,或者经历过母亲离去的创伤也都容易形成分裂人格。母亲不爱、不在乎小孩;母亲太年轻,个性未臻成熟;母亲没时间,把孩子交给冷漠的人照管的"金丝雀小孩";母亲生产后很快去上班,小孩长时间独处,无法给孩子关爱的例子都一样。

P21-24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