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驱动国家创新的力量图书
人气:126

科技金融:驱动国家创新的力量

驱动国家创新的力量
  • 所属分类:图书 >经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  
  • 作者:[连平]、[周昆平]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08677293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7
  • 印刷时间:2017-07-03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纯质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中国正在打造创新大国。在此背景下,金融体系如何满足承担着科技创新重担的中小企业和创业群体的资金需求?其中,商业银行如何发挥规模优势,扶持科技企业的成长,同时为自己寻找新的增长动力?

由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领衔、近十位博学金融专家共同参与的课题组,深入调研了美国、日本、德国、以色列四个创新大国及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四个创新城市的科技金融实践,创新性地提出产业集聚的分析方法,强调科技金融的创新结合已形成一种新的产业形态,并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组织架构、客户选择、产品定位及团队建设建议,不仅在该领域的研究中有经验丰富性,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编辑推荐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领衔专家团队历时5年打造

剖解美日德以|北上杭苏四国四城先进实践

深度解析金融与科技的结合路径与互动逻辑

实力探寻金融如何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

作者简介

连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金融40人论坛博学研究员和常务理事、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中国金融论坛创始成员、国家高端智库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家嘴研究基地学术成员、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周昆平,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副总经理。

主要从事宏观经济金融、银行发展战略和业务策略、组织架构与流程银行建设方面的研究。参与制定交通银行“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负责制定交通银行“十三五”规划和“十三五”互联网金融规划,参与交通银行引进外资及上市前期准备工作,及组织架构改革与二次改革等课题的研究与实施工作。

连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金融40人论坛博学研究员和常务理事、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中国金融论坛创始成员、国家高端智库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家嘴研究基地学术成员、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周昆平,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副总经理。

主要从事宏观经济金融、银行发展战略和业务策略、组织架构与流程银行建设方面的研究。参与制定交通银行“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负责制定交通银行“十三五”规划和“十三五”互联网金融规划,参与交通银行引进外资及上市前期准备工作,及组织架构改革与二次改革等课题的研究与实施工作。

目录

序言 / 牛锡明 Ⅰ

及时章 中国离创新型国家还有多远?

一、创新型国家的概念和特征

二、创新型国家背景下的金融创新

三、创新型国家背景下的科技创新

四、创新型国家背景下的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结合范式

五、研究综述

六、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章 创新大国的实践经验

一、美国: 市场选择为主

二、日本: 制度推动为主

序言 / 牛锡明 Ⅰ

及时章 中国离创新型国家还有多远?

一、 创新型国家的概念和特征

二、 创新型国家背景下的金融创新

三、 创新型国家背景下的科技创新

四、 创新型国家背景下的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结合范式

五、 研究综述

六、 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章 创新大国的实践经验

一、 美国: 市场选择为主

二、 日本: 制度推动为主

三、 德国: 全能银行主导

四、 以色列: 政府计划快速孕育风投市场

小结

第三章 中国城市的实践经验

一、 北京: 创新先行的“中关村”模式

二、 上海: 政府推动、银行主导

三、 杭州: 杭州科技银行创新服务

四、 苏州: “6 1”模式

小结

第四章 商业银行如何创新

一、 商业银行支持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二、 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行为分析

三、 商业银行支持科技创新方式的创新

四、 商业银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产品案例

小结

第五章 非银金融体系如何创新

一、 风险投资: 投资阶段前移,拓宽资金来源和退出渠道

二、 多层次资本市场: 增加创投退出渠道,减少信贷风险损失

三、 担保公司: 融资担保规范化和科技担保创投化

四、 保险公司: 分散科技企业风险,保障金融机构利益

五、 金融体系支持科技创新的创新服务模式

六、 商业银行投贷联动创新

小结

第六章 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结合的分级路径

一、 初级结合: 宏观与微观制度安排

二、 中级结合: 整合资源的具体路径与科技创新资产证券化

三、 高级结合: 贷款与投资、监管、创新园区的配合

小结

第七章 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结合的评价

一、 科技产业集聚水平的测度和比较

二、 金融业集聚水平的测度和比较

小结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一、 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结合的方式

二、 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结合的路径

三、 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协同集聚

四、 研究展望

附录

一、 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协同集聚理论推导

二、 科技金融协同集聚: 指标构建

三、 科技产业集聚、金融发展与科技金融协同集聚关联效应的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在线预览

(二) 业务定位: 信贷为核心的金融服务集成商

1. 银行为主导的跨机构合作

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运营的高风险特征与商业银行传统的稳健经营原则相冲突,因此在传统模式下科技银行业务不具有可持续性。由于我国分业经营的监管要求,银行不能对科技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不能通过股权投资分享科技企业成长带来的股权增值回报。非银行机构虽然允许参股投资,但是苦于自身资金实力和网点有限,也难以获得长远的回报。

国内科技银行的做法均反映了跨机构合作的共性特征如下: 科技银行常见的合作机构包括创投基金公司、风险投资机构、担保机构、保险公司及政府机构。其中,在科技企业创业发展前期,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基金等的投资充实了企业资本金,并可以有效降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科技贷款中,担保机构和保险公司则为银行提供了信贷风险的缓释机制。

2. “股权 债权”的创新服务模式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决定了银行要提供分享企业高成长性的金融支持。但现有科技贷款的模式,仍然是贷款到期后企业支付给银行本金和利息,银行的收益仍是利息,未真正改变传统的信贷模式。借鉴服务科技创业企业的翘楚——美国硅谷银行,其主要做法是:与创投机构建立紧密联系,获取创投机构反馈的信息,控制贷款的风险。同时,通过获取企业的期权,放宽贷款客户的风险容忍度,提升贷款客户增量,也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高风险相平衡。

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结合业务的服务理念上需要有所突破,采用“股权 债权”的服务模式,获得的股权收益可远大于单纯依靠资本所获得的利息。这样才能做到打破传统的风险防控思路,真正做到以创投的眼光看企业,将资本投入成长性最快、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债权 股权”的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结合的服务模式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仍以现有“科技贷款”的模式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由政府提供风险补偿,担保和保险公司参与风险分担;另一方面,将资金贷给一些高成长性的品质科技型中小企业,换取企业股权交由第三方代持,未来以股权退出的方式获得企业成长收益,同时实现以股权分享企业经营发展的成果。

(二) 业务定位: 信贷为核心的金融服务集成商

1. 银行为主导的跨机构合作

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运营的高风险特征与商业银行传统的稳健经营原则相冲突,因此在传统模式下科技银行业务不具有可持续性。由于我国分业经营的监管要求,银行不能对科技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不能通过股权投资分享科技企业成长带来的股权增值回报。非银行机构虽然允许参股投资,但是苦于自身资金实力和网点有限,也难以获得长远的回报。

国内科技银行的做法均反映了跨机构合作的共性特征如下: 科技银行常见的合作机构包括创投基金公司、风险投资机构、担保机构、保险公司及政府机构。其中,在科技企业创业发展前期,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基金等的投资充实了企业资本金,并可以有效降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科技贷款中,担保机构和保险公司则为银行提供了信贷风险的缓释机制。

2. “股权 债权”的创新服务模式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决定了银行要提供分享企业高成长性的金融支持。但现有科技贷款的模式,仍然是贷款到期后企业支付给银行本金和利息,银行的收益仍是利息,未真正改变传统的信贷模式。借鉴服务科技创业企业的翘楚——美国硅谷银行,其主要做法是: 与创投机构建立紧密联系,获取创投机构反馈的信息,控制贷款的风险。同时,通过获取企业的期权,放宽贷款客户的风险容忍度,提升贷款客户增量,也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高风险相平衡。

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结合业务的服务理念上需要有所突破,采用“股权 债权”的服务模式,获得的股权收益可远大于单纯依靠资本所获得的利息。这样才能做到打破传统的风险防控思路,真正做到以创投的眼光看企业,将资本投入成长性最快、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债权 股权”的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结合的服务模式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仍以现有“科技贷款”的模式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由政府提供风险补偿,担保和保险公司参与风险分担;另一方面,将资金贷给一些高成长性的品质科技型中小企业,换取企业股权交由第三方代持,未来以股权退出的方式获得企业成长收益,同时实现以股权分享企业经营发展的成果。

在抵押方面,积极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如股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积极拓展专利权质押等新型抵押品,掌握无形资产抵押贷款的风险收益特点,学习把控信用和准信用贷款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技术,但缺乏传统借款模式所需的担保物。股权质押和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业务目前都存在一定困难,股权和无形资产都存在估值和交易难的问题,一旦企业出现问题可能导致贷款损失风险,股权和知识产权对于银行将会失去意义。所以,需要以稳健经营为基本原则,吸引外部专家和专业员工参与到贷款过程,完善评估流程和防范法律风险,以大力发展股权质押和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的业务。

3. 科技型信贷服务为核心的金融服务集成商

商业银行要想更好地服务科技企业,成为金融服务集成商,就需要联动多方资源,开展以科技型信贷服务为核心的综合化金融服务。但由于科技企业所涉及的行业范围非常广,科学技术含量高,因此,对业务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素质有很高的要求,金融资源整合者和集成商的目标一直难以实现。搭建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机制以达到合作共赢、取长补短、分散风险的目的,是发展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结合的基础。

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结合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事业,这是由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结合的核心——科技企业的需求所决定的。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结合的融资主体是科技企业,科技企业在发展阶段中面临各种金融服务需求,这导致金融机构主体除了银行之外,还包括了创投、担保、保险和券商等几乎所有金融机构。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结合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则是多元化的,而且由于需求规模小,联系所有金融机构的成本也较高。银行可发挥自身优势,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战略联盟,打造集成服务平台,联系多方金融资源,快速及时地满足科技企业综合金融服务需求。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yan.H**的评论:

好好好好好好

2017-11-23 14:39:0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好不好,

2017-11-19 12:24:4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非常好受益匪浅,值得推荐大家一读

2017-09-10 22:23:08
来自jengole**的评论:

很好的工具书,买来放在办公室里备查用。

2017-09-13 18:12:56
来自laiylai**的评论:

正版,非常好

2017-09-18 14:15:20
来自看而不**的评论:

较专业,不够接地气。

2017-10-06 09:31:38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