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文存(全四册)图书
人气:114

胡适文存(全四册)

《胡适文存》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陆续出版的胡适早期文集,可以说,无论是在思想方面还是在学术方面,文集中的文章都是胡氏较有影响和较有价值的篇什;尤其是在推动新文化运动和引领学术新风气方面,这些文章于现...
  • 所属分类:图书 >社会科学>经典名家作品集  
  • 作者:[胡适]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上海图书馆馆藏文献丛刊
  • 国际刊号:9787543963597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1
  • 印刷时间:2015-01-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精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胡适文存(套装1-4册)》的区分大概依下列的标准:

卷一,论文学的文。这一卷删去最少;因为我觉得这些讨论文学的文章,虽然有许多是很不配保存的,却可以代表一种运动的一个时代,也许有一点历史的趣味,故大部分都被保存了。

卷二与卷三,带点讲学性质的文章。我这几年做的讲学的文章,范围好像很杂乱,——从《墨子·小取篇》到《红楼梦》——目的却很简单。我的的目的是注重学问思想的方法。故这些文章,无论是讲实验主义,是考证小说,是研究一个字的文法,都可说是方法论的文章。

卷四,杂文。这一卷性质稍杂:有讨论社会问题之文,有传记之文,有序跋之文;还有一两篇文学的小尝试也附在里面。

编辑推荐

《胡适文存》(全四册)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陆续出版的胡适早期文集,无论是在思想方面还是在学术方面,文集中的文章都是胡氏较有影响和较有价值的 篇什;尤其是在推动新文化运动和引领学术新风气方面,这些文章对于现代学术文化史意义非常,至今都有研读的必要。本书正是当时刊行的三集《胡适文存》以及 《胡适论学近著》的合集。此次整理重版,以尊重原著为原则,基本上为对原文作任何改动,只是进行了繁简转化等技术性处理。此版采用精装性形式,宜于长期阅 读与珍藏。

本书由亚东图书馆于1921年12月出版,在民国一版再版,累计印了六万余部,是当时了不起的畅销书。陈西滢1927年推选新 文学十部杰作,《胡适文存》列在首位,郁达夫的《沉沦》、鲁迅的《呐喊》和郭沫若的《女神》都在其后。《胡适文存》是胡适思想的精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 年,从大学者梁实秋、钱锺书,到著名作家张爱玲,直到当代的李敖,都把《胡适文存》列为对自己影响的书。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2.17—1962.2.24), 汉族,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改良 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及时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 为深远的影响,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驻美大使等职。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 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胡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主将,白话文学的提倡者和实 践者。他在现代学术的诸多领域开风气之先,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的思想有许多超越或者不同于时人和后人的见解,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主要著作有《胡适 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以及白话诗集《尝试集》。

目录

胡适文存一集

卷一

寄陈独秀

文学改良刍议

(附录一)文学革命论(陈独秀)

(附录二)寄陈独秀(钱玄同)

寄陈独(附录 答书——陈独秀)

历史的文学观念论

再寄陈独秀答钱玄同

答钱玄同书(附录一 钱先生原书;附录二 钱先生答书)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论文学改革的进行程序(一、原书;二、答书)

答汪懋祖

答朱经农(一、原书;二、答书)

答任叔永(原书;答书)

跋朱我农来信

致蓝志先书

答蓝志先书(节录《论文字问题》的部分)

论句读符号(答《慕楼》书)

答黄觉僧君《折衷的文学革新论》

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修正案)

论短篇小说

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

追答李濂镗君

读沈尹默的旧诗词

谈新诗

《尝试集》自序

《尝试集》再版自序

什么是文学(答钱玄同)

中学国文的教授

《国语讲习所同学录》序

卷二

《诗》三百篇言字解

尔汝篇(藏晖室读书笔记之一)

吾我篇(藏晖室读书笔记之二)

诸子不出于王官论

《墨子?小取篇》新诂

实验主义(七篇)

问题与主义(五篇)

杜威先生与中国

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

井田辨(四篇)

论国故学(答毛子水)

卷三

国语文法概论

《水浒传》考证

《水浒传》后考(附录"致语"考)

《红楼梦》考证(改定稿)

卷四

归国杂感

易卜生主义

美国的妇人

贞操问题

论贞操问题(答蓝志先)

论女子为强暴所污(答萧宜森)

"我的儿子"

(1)汪长禄先生来信

(2)我答汪先生的信

不朽(我的宗教)

不老(跋梁漱溟先生致陈独秀书)

(1)梁先生原信节录

(2)跋

我对于丧礼的改革

新生活

新思潮的意义

工读主义试行的观察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

许怡荪传

李超传

吴敬梓传

先母行述

寄吴又陵先生书

朋友与兄弟(答王子直)

《曹氏显承堂族谱》序

《吴虞文录》序

《林肯》序

一个问题(小说)

终身大事(游戏的喜剧)

胡适文存二集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

发起《读书杂志》的缘起

王莽 一千九百念前的一个社会主义者

记李觐的学说

费经虞与费密

读《楚辞》

古史讨论的读后感

一个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附录一 《清华周刊》记者来书

附录二 答书

附录三 梁任公先生《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梁任公《墨经校释》序

附录一 梁任公先生来书

附录二 答书

论墨学

《章实斋年谱》自序

《淮南鸿烈集解》序

卷二

《科学与人生观》序

附录一 陈独秀先生序

附录二 答陈独秀先生

附录三 答适之(陈独秀)

孙行者与张君劢

读梁漱冥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附录一 梁漱冥先生及时次来书

附录二 答书

附录三 第二次来书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附录 《日本译中国五十年来之文学》序

五十年来之世界哲学

卷三

十七年的回顾

祝《白话晚报》

黄梨洲论学生运动

《政治概论》序

《天乎帝乎》序

我们的政治主张

附录 关于《我们的政治主张》的讨论

我的歧路

附录一 王伯秋先生来信

附录二 傅斯稜先生来信

附录三 答伯秋与傅斯稜两先生

联省自治与军阀割据(答陈独秀)

附录 对于现在中国政治问题的我见(陈独秀)

国际的中国

一个平庸的提议——解决目前时局的计画

一年半的回顾

与一涵等四位的信

这一周(六十七则)

卷四

吴敬梓年谱

《西游记》考证

附录 读《考证》(董作宾)

《镜花缘》的引论

跋《考证》

附录 《索隐》第六版自序(蔡孑民)

《续集》两种序

《三国志演义》序

高元《国音学》序

赵元任《国语留声片》序

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

《中古文学概论》序

评新诗集

《尝试集》四版自序

《蕙的风》序

歌谣的比较的研究法的一个例

北京的平民文学

附录 谈北京的歌谣(常惠)

《国语月刊?汉字改革号》卷头言

读王国维先生的《曲录》5

胡适文存四集

自序

卷一

说儒

附录一 周东封与殷遗民 傅斯年

附录二 毛西河论三年之丧为殷制

附录三 三年丧服的逐渐推行

评论近人考据《老子》年代的方法

附录一 与钱穆先生论《老子》问题书0

附录二 致冯友兰先生书

校勘学方法论(序陈垣先生的《元典章校补释例》)

卷二

论《牟子理惑论》(寄周叔迦先生书两封)

陶弘景的《真诰》考

《四十二章经》考

附录一 寄陈援庵先生书

附录二 陈援庵先生来书

附录三 答陈援庵先生书

楞伽宗考

《楞伽师资记》序

荷泽大师神会传

《神会和尚遗集》序

《坛经》考之一(跋《曹溪大师别传》)

《坛经》考之二(记北宋本的《六祖坛经》)

卷三

辨伪举例——蒲松龄的生年考

《醒世姻缘传》考证

附录一 柳泉蒲先生墓表 张元

附录二 跋张元的《柳泉蒲先生墓表》

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钞本

跋《四游记》本的《西游记传》

《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序

《西游记》的第八十一难

卷四

我们走那条路

附录一 敬以请教胡适之先生 梁漱溟

附录二 答梁漱溟先生

《王小航先生文存》序

惨痛的回忆与反省

信心与反省

再论信心与反省

三论信心与反省

悲观声浪里的乐观

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

领袖人才的来源

论六经不够作领袖人才的来源(答孟心史先生)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教育破产的救济方法还是教育

所谓"中小学文言运动"

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

大众语在那儿

试评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

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

卷五

论《春秋》答钱玄同(附录 钱先生来书)

司马迁替商人辩护

谈谈《诗经》

论《诗经》答刘大白(附录 刘大白先生来书)

论观象制器的学说与颉刚书

明成祖御制《佛曲》残本跋

读王小徐先生的《佛法与科学

《参同契》的年代

《辞通》序

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序

董康《书舶庸谭》序

《人权论集》序

《四十自述》自序

介绍我自己的思想(《胡适文选》自序)

胡适文存三集

自序

卷一

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附录 机器与精神(林语堂)

请大家来照照镜子

漫游的感想

(一)东西文化的界线

(二)摩托车的文明

(三)一个劳工代表

(四)往西去…

(五)东方人的"精神生活"

(六)麻将

后记

欧游道中寄书(寄慰慈三封,寄志摩两封)

名教

卷二

几个反理学的思想家

一 引子

二 顾炎武

三 颜元

四 戴震

五 吴敬恒

治学的方法与材料

整理国故与"打鬼"(给浩徐先生信)

附录一 西滢跋语

附录二 主客答问(浩徐)

读书

庐山游记

卷三

《真伪考》的提要与批评

一 著者珂罗倔伦先生

二 作序的因缘

三 什么叫做"《左传》的真伪"

四 论《左传》原书是焚书以前之作

五 从文法上证明《左传》不是鲁国人做的

六 关于这一部分的批评

七 下篇的两部分

入声考( 附录 寄夏剑丞先生书;后记)

读《吕氏春秋》

一 《吕氏春秋》的贵生主义

二 《吕氏春秋》的政治思想

三 《吕氏春秋》与李斯

卷四

禅学古史考

从译本里研究佛教的禅法

菩提达摩考(中国中古哲学史的一章)

书《菩提达摩考》后(三则)

论禅宗史的纲领

一 汤用彤教授来书

二 胡适答汤用彤教授书

白居易时代的禅宗世系

跋宋刻本《白氏文集》影本

附录

一 单不庵先生来书

二 答单不庵先生书

三 单不庵先生二次来书

四 再答单不庵先生书

五 单不庵先生三次来书

六 三答单不庵先生书

七 单不庵先生四次来书

八 四答单不庵先生书

九 单不庵先生五次来书

海外读书杂记

一 敦煌写本的略史

二 敦煌卷子的内容

三 神会的《显宗记》及语录

四 所谓《永嘉证道歌》

五 《维摩诘经唱文》的作者与时代

卷五

重印乾隆壬子本《红楼梦》序

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

一 残本《脂旨砚斋重评〈石头记>》

二 脂砚斋与曹雪芹

三 秦可卿之死

四 《红楼梦》的"凡例"

五 脂本与戚本

六 脂本的文字胜于各本

七 从脂本里推论曹雪芹未完之书

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传》序

一 《水浒》版本出现的小史

二 十年来关于《水浒传》演变的考证

三 我的意见

四 论百二十回本

五 《水浒》版本源流沿革表

卷六

《三侠五义》序

一 包公的传说

二 李宸妃的故事

三 《三侠五义》与《七侠五义》

《海上花列传》序

一 《海上花列传》的作者

二 替作者辩诬

三 《海上奇书》

四 《海上花》是吴语文学的及时部杰作

儿女英雄传》序

《官场现形记》序

《老残游记》序

一 作者刘鹗的小传

二 《老残游记》里的思想

三 《老残游记》的文学技术

四 尾声

《宋人话本八种》序

附录 《灯花婆婆》(节本)9

读吴承恩《射阳文存》(吴进辑,冒广生刻《楚州丛书》本

后记

重印《文木山房集》序

关于《镜花缘》通信

附录一 孙佳讯先生回信

附录二 《镜花缘》补考(孙佳讯)

卷七

陆贾《新语》考(跋潮阳郑氏《龙溪精舍丛书》本《新语》)

汉初儒道之争

再论王莽

读《北史》杂记

一 北方民族的"铸象卜"

二 魏朝曾订正北方语音

三 〈〈北史》记男色之风

四 崔浩

五 北朝的女权

苏洵的《辨奸》

欧阳修的两次狱事

考作象棋的年代

胡笳十八拍

建文逊国传说的演变(跋崇祯本《逊国逸书》残本)

焦循的《通释》(与马幼渔先生书)

翁方纲与《墨子》

跋郎兆玉刻本《墨子》(傅沅叔先生藏)

墨字

附录一 邵瑞彭先生来信

附录二 墨子入神仙家之杂考(邵瑞彭)

《宋元学案补遗》四十二卷本跋

附录 《宋元学案补遗》四十二卷本跋(单不庵)

除非

中国教育史料(与陈世菜先生书)

《吴淞月刊》发刊词

卷八

《白话文学史》自序

《词选》自序

词的起原

元人的曲子

《曲海》序

扬州的小曲

《吴歌甲集》序

跋《白屋文话》

附录 《白屋文话》自序(刘大白)

三百年中的女作家(《清闺秀艺文略》序)

贺双卿考

《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序

《小雨点》序

论长脚韵

一 单不庵先生来书

二 答单不庵先生书

三 单不庵先生二次来书

后记

论翻译(与曾孟朴先生书)

附录 曾先生答书

卷九

人生有何意义

一 答某君书

二 为人写扇子的话

爱国运动与求学

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

今日教会教育的难关

祝贺女青年会

慈幼的问题

《市政制度》序

《四角号码检字法》序

追想胡明复

在线预览

归国杂感(选自《胡适文存》一集)

我在美国动身的时候,有许多朋友对我道:"密司忒胡,你和中国别了七个足年了,这七年之中,中国已经革了三次的命,朝代也换了几个了。真个是一日千里的进步。你回去时,恐怕要不认得那七年前的老大帝国了。"我笑着对他们说道:"列位不用替我担忧。我们中国正恐怕进步太快,我们留学生回去要不认得他了,所以他走上几步,又退回几步。他正

那里回头等我们回去认旧相识呢。"

这话并不是戏言,乃是真话。我每每劝人回国时莫存大希望;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所以我自己回国时,并不曾怀什么大希望。果然船到了横滨,便听得张勋复辟的消息。如今在中国已住了四个月了,所见所闻,果然不出我所料。七年没见面的中国还是七年前的老相识!到上海的时候,有24小时,一位朋友拉我到大舞台去看戏。我走进去坐了两点钟,出来的时候,对我的朋友说道:"这个大舞台真正是中国的一个绝妙的缩本模型。你看这大舞台三个字岂不很新?外面的房屋岂不是洋房?这里面的座位和戏台上的布景装潢岂不是西洋新式?但是做戏的人都不过是赵如泉、沈韵秋、万盏灯、何家声、何金寿这些人。没有一个不是二十年前的旧古董!我十三岁到上海的时候,他们已成了老脚色了。如今又隔了十三年了,却还是他们在台上撑场面。这十三年造出来的新角色都到那里去了呢?你再看那台上做的《举鼎观画》。那祖先堂上的布景,岂不很完备?只是那小薛蛟拿了那老头儿的书信,就此跨马加鞭,却忘记了台上布的景是一座祖先堂!又看那出《四进士》。台上布景,明明有了门了,那宋士杰却还要做手势去关那没有的门;上公堂时,还要跨那没有的门槛!你看这二十年前的旧古董在二十世纪的大舞台上做戏;装上了二十世纪的新布景,却偏要在那二十年前的旧手脚!这不是一副绝妙的中国现势图吗?"

我在上海住了十二天,在内地住了一个月,在北京住了两个月,在路上走了二十天,看了两件大进步的事:及时件是"三炮台"的纸烟,居然行到我们徽州去了;第二件是"扑克"牌居然比麻雀牌还要时髦了。"三炮头"纸烟还不算希奇,只有那"扑克"牌何以会这样风行呢?有许多老先生向来学A,B,C,D,是很不行的,如今打起"扑克"来,也会说"恩德","累死","接客倭彭"了!这些怪不好记的名词,何以会这样容易上口呢?他们学这些名词这样容易,何以学正经的A,B,C,D,又那样蠢呢?我想这里面很有可以研究的道理。新思想行不到徽州,恐怕是因为新思想没有"三炮台"那样中吃罢?A,B,C,D,不容易教,恐怕是因为教的人不得其法罢?

我及时次走过四马路,就看见了三部教"扑克"的书。我心想"扑克"的书已有这许多了,那别种有用的书,自然更不少了,所以我就花了24小时的工夫,专去调查上海的出版界。我是学哲学的,自然先寻哲学的书。不料这几年来,中国竟可以算得没有出过一部哲学书。找来找去,找到一部《中国哲学史》,内中王阳明占了四大页,《洪范》倒占了八页!还说了些"孔子既受天之命","与天地合德"的话。又看见一部《韩非子精华》,删去了《五蠹》和《显学》两篇,竟成了一部《韩非子糟粕》了。文学书内,只有一部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是很好的。又看见一家书目上有翻译的萧士比亚剧本,找来一看,原来把会话体的戏剧,都改作了《聊斋志异》体的叙事古文!又看见一部《妇女文学史》,内中苏蕙的回文诗足足占了六十页!又看见《饮冰室丛著》内有《墨学微》一书,我是喜欢看看墨家的书的人,自然心中很高兴。不料抽出来一看,原来是任公先生十四年前的旧作,不曾改了一个字!此外只有一部《中国外交史》,可算是一部好书,如今居然到了三版了。这件事还可以使人乐观。此外那些新出版的小说,看来看去,实在找不出一部可看的小说。有人对我说,如今最风行的是一部《新华春梦记》,这也可以想见中国小说界的程度了。

总而言之,上海的出版界——中国的出版界——这七年来简直没有两三部以上可看的书!不但高等学问的书一部都没有,就是要找一部轮船上火车上消遣的书,也找不出!(后来我寻来寻去,只寻得一部吴稚晖先生的《上下古今谈》,带到芜湖路上去看。)我看了这个怪现状,真可以放声大哭。如今的中国人,肚子饿了,还有些施粥的厂把粥给他们吃。只是那些脑子叫饿的人可真没有东西吃了。难道可以把《九尾龟》,《十尾龟》来充饥吗?

中文书籍既是如此,我又去调查现在市上最通行的英文书籍。看来看去,都是些什么萧士比亚的《威匿思商》、《麦克白传》,阿狄生的《文报选录》,戈司密的《威克斐牧师》,欧文的《见闻杂记》,……大概都是些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的书。内中有几部十九世纪的书,也不过是欧文、迭更司、司各脱、麦考来几个人的书,都是和现在欧美的新思潮毫无关系的。怪不得我后来问起一位有名的英文教习,竟连BernardShaw的名字也不曾听见过,不要说Tchekov和Andreyev了。我想这都是现在一班教会学堂出身的英文教习的罪过。这些英文教习,只会用他们先生教过的课本。他们的先生又只会用他们先生的先生教过的课本。所以现在中国学堂所用的英文书籍,大概都是教会先生的太老师或太太老师们教过的课本!怪不得和现在的思想潮流绝无关系了。

有人说,思想是一件事,文字又是一件事,学英文的人何必要读与现代新思潮有关系的书呢?这话似乎有理,其实不然。我们中国学英文,和英国美国的小孩子学英文,是两样的。我们学西洋文字,不单是要认得几个洋字,会说几句洋话,我们的目的在于输入西洋的学术思想,所以我以为中国学校教授西洋文字,应该用一种"一箭射双雕"的方法,把"思想"和"文字"同时并教。例如教散文,与其用欧文的《见闻杂记》,或阿狄生的《文报选录》,不如用赫胥黎的《进化杂论》。又如教戏曲,与其教萧士比亚的《威匿思商》,不如用Bernard Shaw的Androcles and the Lion或是Galsworthy的Strife或Justice。又如教长篇的文字,与其教麦考来的《约翰生行述》不如教弥尔的《群己权界论》。……我写到达里,忽然想起日本东京丸善书店的英文书目。那书目上,凡是英美两国一年前出版的新书,大概都有。我把这书目和商务书馆与伊文思书馆的书目一比较,我几乎要羞死了。

我回中国所见的怪现状,最普通的是"时间不值钱"。中国人吃了饭没有事做,不是打麻雀,便是打"扑克"。有的人走上茶馆,泡了一碗茶,便是24小时了。有的人拿一只鸟儿到处逛逛,也是24小时了。更可笑的是朋友去看朋友,一坐下便生了根了,再也不肯走。有事商议,或是有话谈论,倒也罢了。其实并没有可议的事,可说的话。我有24小时在一位朋友处有事,忽然来了两位客,是□□馆的人员。我的朋友走出去会客,我因为事没有完,便在他房里等他。我以为这两位客一定是来商议这□□馆中什么要事的。不料我听得他们开口道:"□□先生,今回是打津浦火车来的,还是坐轮船来的?"我的朋友说是坐轮船来的。这两位客接着便说轮船怎样不便,怎样迟缓。又从轮船上谈到铁路上,从铁路上又谈到现在中交两银行的钞洋跌价。因此又谈到梁任公的财政本领,又谈到梁士诒的行踪去迹……谈了一点多钟,没有谈上一句要紧的话。后来我等的没法了,只好叫听差去请我的朋友。那两位客还不知趣,不肯就走。我不得已,只好跑了,让我的朋友去领教他们的"二梁优劣论"罢!

美国有一位大贤名弗兰克令(Benjamin Franklin)的,曾说道:"时间乃是造成生命的东西。"时间不值钱,生命仍然也不值钱了。上海那些拣茶叶的女工,24小时拣到黑,至多不过得二百个钱,少的不过得五六十钱。茶叶店的伙计,24小时做十六七点钟的工,一个月平均只拿得两三块钱!还有那些工厂的工人,更不用说了。还有那些更下等,更苦痛的工作,更不用说了。人力那样不值钱,所以卫生也不讲究,医药也不讲究。我在北京上海看那些小店铺里和穷人家里的种种不卫生,真是一个黑暗世界。至于道路的不洁净,瘟疫的流行,更不消说了。最可怪的是无论阿猫阿狗都可挂牌医病,医死了人,也没有人怨恨,也没有人干涉。人命的不值钱,真可算得到了极端了。

现今的人都说教育可以救种种的弊病。但是依我看来,中国的教育,不但不能救亡,检直可以亡国。我有十几年没到内地去了,这回回去,自然去看看那些学堂。学堂的课程表,看来何尝不完备?体操也有,图画也有,英文也有,那些国文,修身之类,更不用说了。但是学堂的弊病,却正在这课程完备上。例如我们家乡的小学堂,经费自然不充足了,却也要每年花六十块钱去请一个中学堂学生兼教英文唱歌。又花二十块钱买一架风琴。我心想,这六十块一年的英文教习,能教什么英文?教的英文,在我们山里的小地方,又有什么用处?至于那音乐一科,更无道理了。请问那种学堂的音乐,还是可以增进"美感"呢?还是可以增进音乐知识呢?若果然要教音乐,为什么不去村乡里找一个会吹笛子唱昆腔的人来教。为什么一定要用那实在不中听的二十块钱的风琴呢?那些穷人的子弟学了音乐回家,能买得起一架风琴来练习他所学的音乐知识吗?我真是莫名其妙了。所以我在内地常说:"列位办学堂,尽不必问教育部规程是什么,须先问这块地方上最需要的是什么。譬如我们这里最需要的是农家常识,蚕桑常识,商业常识,卫生常识,列位却把修身教科书去教他们做圣贤!又把二十块钱的风琴去教他们学音乐!又请一位六十块钱一年的教习教他们的英文!那位自己想想看,这样的教育,造得出怎么样的人才?所以我奉劝列位办学堂,切莫注重课程的完备,须要注意课程的实用。尽不必去巴结视学员,且去巴结那些小百姓。视学员说这个学堂好,是没有用的。须要小百姓都肯把他们的子弟送来上学,那才是教育有成效了。"

以上说的是小学堂。至于那些中学校的成绩,更可怕了。我遇见一位省立法政学堂的本科学生,谈了一会,他忽然问道:"听说东文是和英文差不多的,这话可真吗?"我已经大诧异了。后来他听我说日本人总有些岛国习气,忽然问道:"原来日本也在海岛上吗?"……这个固然是一个极端的例。但是如今中学堂毕业的人才,高又高不得,低又低不得,竟成了一种无能的游民。这都由于学校里所教的功课,和社会上的需要毫无关涉。所以学校只管多,教育只管兴,社会上的工人,伙计,账房,警察,兵士,农夫……还只是用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社会所需要的是做事的人才,学堂所造成的是不会做事又不肯做事的人才,这种教育不是亡国的教育吗?

我说我的"归国杂感",提起笔来,便写三四千字。说的都是些很可以悲观的话。但是我却并不是悲观的人。我以为这二十年来中国并不是没有进步,不过惰性太大,向前三步又退回两步,所以到如今还是这个样子。我这回回家寻出了一部叶德辉的《翼教丛编》,读了一遍,才知道这二十年的中国实在已经有了许多大进步。不到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如叶德辉王益吾之流,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所以这书叫做《翼教丛编》。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的中国,骂康有为太新;二十年后的中国却骂康有为太旧。如今康有为没有皇帝可保了,很可以做一部《翼教续编》来骂陈独秀了。这两部"翼教"的书的不同之处便是中国二十年来的进步了。

民国七年一月。

请大家来照照镜子

美国使馆的商务参赞安诺德先生制成这三张图表:及时表是中国人口的分配表,表示中国的人口问题不在过多,而在于分配的太不均匀,在于边省的太不发达。第二表是中国和美国的经济状况,生产能力,工业状态的比较,处处叫我们照照镜子,照出我们自己的百不如人。第三表是美国在世界上占的地位,也是给我们做一面镜子用的,叫我们生一点羡慕,起一点惭愧。

去年他把这几张图表送给我看,我便力劝他在中国出版。他答应了之后,又预备了一篇长序,题目就叫做"中国问题里的几个根本问题"。他指出中国今日有三个大问题:

及时,怎样赶成全国铁路的干线,使全国的各部分有一个最经济的交通机关。

第二,怎样用教育及种种节省人力,帮助人力的机器,来增加个人生产的能力。

第三,怎样养成个人对于保管事业的责任心。

这是中国今日的三个根本问题。

安诺德先生的第二表里有这些事实:

面积(方英里) 铁道线(英里) 摩 托 车

中国 4,278,000 7,000 22,000

美国 3,743,500 250,000 22,000,000

我们的面积比美国大,但铁道线只抵得人家三十六分之一,摩托车只抵得人家一千分之一,汽车路只抵得人家一百分之一。

我们试睁开眼睛看看中国的地图。长江以南,没有一条完成的铁路干线。京汉铁路以西,三分之二以上的疆域,没有一条铁路干线。这样的国家不成一个现代国家。

前年北京开全国商会联合会,一位甘肃代表来赴会,路上走了一百零四天才到北京。这样的国家不成一个国家。

云南人要领法国护照,经过安南,方才能到上海。云南汇一百元到北京,要三百元的汇水!这样的国家决不成一个国家。

去年胡若愚同龙云在云南打仗,打的个你死我活,南京的中央政府有什么法子?现在杨森同刘湘在四川又打的个你死我活,南京的中央政府又有什么法子?这样的国家能做到统一吗?

所以现在的及时件事是造铁路。完成粤汉铁路,完成陇海铁路,赶筑川汉、川滇、宁湘等等干路,拚命实现孙中山先生十万里铁路的梦想,然后可以有统一的可能,然后可以说我们是个国家。

所以及时个大问题是怎样赶成一副最经济的交通系统。

安诺德先生的第二表里又有这点事实:

美国人每人有二十五个机械奴隶。

中国人每人只有大半个机械奴隶。

去年三月份的《大西洋月报》里,有个美国工程专家说:

美国人每人有三十个机械奴隶。

中国人每人只有一个机械奴隶。

安诺德先生说:美国人有了这些有形与无形的机械奴隶,便可以增进个人的生产能力;故从实业及经济的观点上说,美国一百十兆的人民,便可以有二十五倍至三十倍人口的经济效能了。

人家早已在海上飞了,我们还在地上爬!人家从巴黎飞到北京,只须六十三点钟;我们从甘肃到北京,要走一百零四天!(二千五百点钟。)

一个英国工人每年出十二个先令(六元),他的全家便可以每晚坐在家里听无线电传来的世界最美的音乐,歌唱,演说:每晚上只费银元一分七厘而已。而我们在上海遇着紧急事,要打一个四等电报到北京,每十个字须费银元一元八角!还保不住何时能送到!

人家的砖匠上工,可以坐自己的摩托车去了;他的子女上学,可以有公家汽车接送了。我们杭州苏州的大官上衙门还得用人作牛马!

何以有这个大区别呢?因为人家每人有三十个机械奴隶代他做工,帮他做工,而我们却得全靠赤手空拳,——我们的机械奴隶是一根扁担挑担子,四个轿夫换抬的轿子,三个车夫轮租的人力车!

我们的工人是苦力。人家的工人是许多机械奴隶的指挥官。

故第二个大问题是怎样利用机器来减除人的痛苦,增加人的生产能力,提高人的幸福。

安诺德先生是外国人,所以他对于第三个问题说的很客气,很委婉。他只说:

保管责任之观念,在华人中无论如何努力终不能确立其稳定之意义。其故盖在此偏爱亲人一点。而此点又与中国家族制度有密切关系。此弊为状不一,根深而普遍。欲将家属之责任与现代团体所负保管的责任之适当关系注入于中国人之脑中,须得千钧气力从事之。

这几句话虽然说得委婉,然而也很够使我们惭愧汗下了。

这个问题,其实只是"公私不分"四个字。古话说的:"一子成佛,一家生天。"古话又说:"一人得道,鸡犬登仙。"仙佛尚且如此,何况吃肉的官人?何况公司的经理董事?

几千年来,大家好像都不曾想想,得道成佛既是那样很艰难的事,为什么一人功行圆满之后,他们全家鸡犬也都可以跟着登天?最奇怪的就是今日的新官吏也不能打破这种旧习气。

最近招商局的一个分局的讼案便是最明显的例子。据报纸所载,一个家长做了名义上的局长,实际上却是他的子侄亲戚执行他的职务,弄得弊端百出,亏空到几十万元。到了法庭上,这位家长说他竟不知道他是局长!

招商局的全部历史,节节都是缺乏保管的责任心的好例子。我们翻开"国民政府清查整理招商局委员会报告书",竟同看《官场现形记》一样,处处都是怪现状。上册五十九页说:

查自壬戌至丙寅最近五年内,历年亏折总额计有四百三十七万余两。然总沪局每年发给员司酬劳金,五年共计二十四万五千九百九十四两。查自癸亥年来,股东未获得分文息金,乃局中员司独享此厚酬。

又六十页说:

修理费总计每年约六七十万两。……而内河厂(所承办)实居最多数,约占全额之半。查丙寅年内河厂共计修理费三十一万四千余两。……惟内河厂既系该局附属分枝机关,内部办事人员当然与该局办事者关系甚密。……曾经本会函调帐籍备查,而该厂忽以帐房失踪,帐簿遗失呈报。内中情形不问可知矣。

这样的轻视保管的责任,便是中国的大工业与大商业所以不能发达的大原因。

怎样救济呢?安诺德先生说:

天下人性同为脆弱。社会与个人之关系愈互相错综依赖,则制定种种适当之保卫……愈为急需矣。

人性是不容易改变的,公德也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故救济之道不在乎妄想人心大变,道德日高,乃在乎制定种种防弊的制度。中国有句古话说:"先小人而后君子。"先要承认人性的脆弱,方才可以期望大家做君子。故有公平的考试制度,则用人可以无私;有精密的簿记与审计,则帐目可以无弊。制度的训练可以养成无私无弊的新习惯。新习惯养成之后,保管的责任心便成了当然的事了。

这是安诺德先生提出的三个大问题。

用铁路与汽车路来做到统一,用教育与机械来提高生产,用防弊制度来打倒贪污:这才是革命,这才是建设。

但依我看来,要解决这三个大问题,必须先有一番心理的建设。所谓心理的建设,并不仅仅是孙中山先生所谓"知难行易"的学说,只是一种新觉悟,一种新心理。

这种急需的新觉悟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不如人,不但机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会道德都不如人。

何以百事不如人呢?

不要尽说是帝国主义者害了我们。那是我们自己欺骗自己的话!我们要睁开眼睛看看日本近六十年的历史,试想想何以帝国主义的侵略压不住日本的发愤自强?何以不平等条约捆不住日本的自由发展?

何以我们跌倒了便爬不起来呢?

因为我们从不曾悔祸,从不曾彻底痛责自己,从不曾彻底认错。二三十年前,居然有点悔悟了,所以有许多谴责小说出来,暴扬我们自己官场的黑暗,社会的卑污,家庭的冷酷。十余年来,也还有一些人肯攻击中国的旧文学,旧思想,旧道德宗教,——肯承认西洋的精神文明远胜于我们自己。但现在这一点点悔悟的风气都消灭了。

我们全不肯认错。不肯认错,便事事责人,而不肯责己。

我们到今日还迷信口号标语可以打倒帝国主义。我们到今日还迷信不学无术可以统治国家。我们到今日还不肯低头去学人家治人富国的组织与方法。

所以我说,今日的及时要务是要造一种新的心理:要肯认错。要大彻大悟地承认我们自己百不如人。

第二步便是死心塌地的去学人家。老实说,我们不须怕模仿。"学之为言效也",这是朱子的老话。学画的,学琴的,都要跟别人学起;学的纯熟了,个性才会出来,天才才会出来。

一个现代国家不是一堆昏庸老朽的头脑造得成的,也不是口号标语喊得出来的。我们必须学人家怎样用铁轨,汽车,电线,飞机,无线电,把血脉贯通,把肢体变活,把国家统一起来。我们必须学人家怎样用教育来打倒愚昧,用实业来打倒贫穷,用机械来征服自然,抬高人的能力与幸福。我们必须学人家怎样用种种防弊的制度来经营商业,办理工业,整理国家政治。

只要我们有决心,这三个大问题都容易解决。譬如粤汉铁路还缺二百八十英里约需六千万元才造得起。多少年来,我们都说这六千万元那里去筹。然而国民政府在这一年之中便发了近一万万元的公债,不但够完成粤汉铁路,还可以造大铁桥贯通武昌汉口了。

义务教育办不成,也只因经费没有。然而今日全国各方面每天至少要用一百万元的军费。(这是财政部次长的估计。)一个国家肯用三万六千万元一年的军费,而不能给全国儿童两年至四年的义务教育,这是不能呢?还是不肯呢?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安诺德先生,感谢他给我们几面好镜子,让我们照见自己的丑态,更感谢他肯对我们说许多老实话,教我们生点愧悔,引起我们一点向上的决心。

我很盼望我们不至于辜负了他这一番友谊的忠告。

一九二八,六,二四夜。

媒体评论

胡先生生在我们同一时代,长我十一岁,我们很容易忽略其伟大,其实他是我们这一代人在思想学术道德人品上最为杰出的一个。我读他的文存的时候,我 尚在清华没有卒业。他影响我的地方有三:一是他的明白清楚的白话文。明白清楚并不是散文艺术的,却是一切散文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二是他的思想方法。 胡先生起初倡导杜威的实验主义,后来他就不弹此调。胡先生有一句话,"不要被别人牵著鼻子走!"像是给人的当头棒喝。三是他的认真严肃的态度。胡先生说他 一生没写过一篇不用心写的文章,看他的文存就可以知道确是如此,无论多小的题目,甚至一封短札,他也是像狮子搏兔似的全力以赴。 ——梁实秋

他(胡适)的散文,特别是长篇议论文,自成一种风格,成就远在他的白话诗之上。

——朱自清

我看的《胡适文存》是在我父亲窗下的书桌上……我一本本拖出去看,《胡适文存》则是坐在书桌前看的。

——张爱玲

我总觉得胡适之是一个寂寞的人,其实这年头儿,凡是有点真"人"味儿的,没有不寂寞的,何况是有个性的人呢?在人生大节上,胡适有他自己的新"儒行 篇",他自始至今不信、不信教条、不信圣人之言、不信"旧道德的死尸"、不信两千年前空洞的旧经典能解决二十世纪复杂的新问题。在这生化转变的大世界 里,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里,胡适始终在变化的环境里维持他的人格、观点和气焰。

——李敖

陈源在《新文学运动以来的十部著作》中,首先推举的是《胡适文存》,而不是常人特别赞许的《尝试集》或《中国哲学史大纲》,理由是,"明白清楚"构成了"他的说理考据文字的特长"。

——陈平原(北大中文系博士生导师)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排版很不错,印刷更是很好,包装很精致

2017-07-22 22:11:56
来自灰太狼**的评论:

胡适文化系列基本每本必收,内容比较满意,缺点是书的用纸不太好排版间距太窄,看着不太舒服,不如之前黄山版的看着舒服。总体也还过得去,值得推荐一下。

2017-11-08 10:58:2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经典版本,值得推荐!

2016-06-03 19:39: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和你作生意很舒服。很负责,谢谢啦,以后合作。

2016-08-11 19:41:38
来自稳健魔**的评论:

书籍包装略受损,沾染些许灰尘。

2016-11-10 13:13:5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2016-11-16 14:13:33
来自梅梅落**的评论:

好评

2016-11-26 17:32:33
来自justmel**的评论:

还没开始看,感觉一套书可以慢慢阅读

2016-12-08 14:33:24
来自浩然之**的评论:

书不错,当当物流还是挺快的,到的很及时,下次还会选当当。

2016-12-22 13:07:29
来自兰***(**的评论:

书记不错,装帧很好,服务到位。

2017-03-03 22:56:19
来自死***(**的评论:

快递速度很快,正版、品相很好,内容还没看。

2017-04-04 21:35:1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经典之作哦

2017-05-22 17:32:3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非常好。。。

2017-06-01 16:23:32
来自江***(**的评论:

质量不错,好书好书!

2017-06-03 07:35:4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整体质量不错

2017-06-09 09:03:0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整体感觉不错

2017-06-17 20:06:4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不错的书!

2017-09-14 10:16: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我只知道,寝室的小伙伴,翻这套书,翻了3遍。。。。

2017-10-29 21:58:1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刚看没几页就发现几个错别字了,怀疑是否盗版

2016-03-02 17:18:1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评价商品赚积分。可是积分现在不能换成现金券买书啊。折扣又越来越少了,好的出版社也越来越少。不过这套的版本确实看着。。。那啥

2016-09-28 11:10:00
来自乡村树**的评论:

很好,看了几篇,很能启发人。但所用纸质一般,还达不到收藏的标准。

2015-03-22 09:05:16
来自活着的**的评论:

该版本整体实惠,适合普及阅读。精装本,硬壳有挤压,页码有少量破损,纸张档次偏低。还是期待能买到繁体竖排版本,这样更有阅读感觉。

2015-11-25 12:54:43
来自江边城**的评论:

经典之作,但最好有古文功底,看的才不会枯燥!很有现实借鉴意义!

2016-01-15 22:45:2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精装的书配送时也不在盒子里加泡沫,结果每本书的硬壳都被挤压变形,而且塑封破了,最上面的那本封面很脏,至于内容还没有细看,印刷还不错,字的大小也适中,最近迷上了胡适,慢慢品味吧。

2015-11-13 10:01:30
来自zan1231**的评论:

一直都想收一套胡适的文集,终于发现这套佳品,正巧遇上搞活动,毫不犹豫购入

2016-11-10 12:21:40
来自梁鹏杰**的评论:

这套书还不错,喜欢胡适的可以买了看看,胡适还是值得看看的

2016-10-28 15:27:52
来自drwansh**的评论:

这套胡适文存共四册(12卷),简体横排,在亚东书局版本基础上重新编辑,适合现代人阅读。

2015-11-28 19:59:45
来自小任得**的评论:

大师的经典之作,基础的国学入门,值得一读再读。想读胡适的书,这个可以说是最好的入门,包涵了胡适的经典文章,也从另一个侧面掌握那个时期的中国学术吧!

2015-12-11 15:55:03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