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改革4:关键五年20162020图书
人气:49

读懂中国改革4:关键五年20162020

“十三五”解读。中纪委、中组部、推荐《读懂中国改革》系列之四,吴敬琏、厉以宁、林毅夫、郑永年等高层智囊、人士把脉时局大势,明指决策投资应对之道
  • 所属分类:图书 >经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  
  • 作者:[吴敬琏],[厉以宁], [林毅夫]等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08658834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3
  • 印刷时间:2016-03-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编辑推荐

1.读懂中国改革系列,由中纪委、中组部、推荐全国机关干部阅读,深度解读中国民众当下关注的经济社会与改革热点话题

2.《读懂中国改革4:关键五年2016-2020》,“十三五”解读,吴敬琏、厉以宁、林毅夫领衔,囊括郑永年、周其仁等中国高层智囊、人士、精英学者,把脉时局大势,明指决策投资应对之道。

3.未来五年,面临严峻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期。《读懂中国改革4:关键五年2016-2020》立足“十三五”,阐述未来的增长点和发展空间,从供给侧改革、创新、新科技革命、人口红利、共享经济等不同的领域,指出未来投资决策的正确方向。

4.《读懂中国改革4:关键五年2016-2020》附“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

作者简介

吴敬琏,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1984年、1986年、1988年、1990年和1992年 五次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厉以宁,著名经济学家,现为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七、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七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八、九届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及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林毅夫,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目录

目录

序言 中国经济的蓝图/ VII

及时章 中国经济面临的十大尖锐问题

用大规模投资拉动增长不可再行/ 吴敬琏 3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八大新挑战/李佐军 9

中国经济面临的十大尖锐问题/厉以宁 14

10年来,中国为过热增长付出了哪些沉重代价/樊纲 22

中国经济再平衡要过三关/刘世锦 26

第二章 中国转型关头面临的挑战

中国经济20年已经过去/樊纲 35

如何确立中国经济新常态/吴敬琏 39

中国转型关头的真实挑战/华生 49

当前中国的经济困境与社会转型/孙立平 5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两周年:反思方能精进/刘胜军 65

第三章 新常态下如何发掘改革动力

改革如何突破四大阻力/吴敬琏 81

新常态下如何发掘改革动力/郑永年 88

新常态下政府如何推动转型升级/林毅夫 103

没有产业支撑的增长都是空谈/黄益平 108

中国经济未来五年的四大支点/周其仁 113

第四章 供给侧改革:中国经济的一剂良药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是解放生产力/贾康 123

供给侧改革不应照搬西方理论/林毅夫 127

供给侧改革:中国经济的一剂良药/刘世锦 139

从供给方面发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厉以宁 143

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制度体系,推动供给侧变革/吴敬琏 148

第五章 新科技革命,中国将坐上“头等舱”

创新的逻辑/周其仁 155

新科技革命,中国将坐上“头等舱”/姚洋 159

新起点,创新与互联网/许小年 165

鼓励创新,政府既要给“温床”,也要留后路/刘世锦 172

第六章 真正的人口挑战将在10年后来临

真正的人口挑战将在10年后来临/姚洋 179

人口多仍是中国主要矛盾/李铁 181

从二胎到放开户籍,寻找中国新人口红利/邵宇 187

农民工市民化,立竿见影的改革红利/蔡昉 192

第七章 深化制度改革才能解决增长与转型两难

破解金融危机急需新动力/黄益平 199

国企改革成经济改革命脉/夏斌 207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在哪/李伟 213

深化制度改革才能解决增长与转型两难/田国强 220

第八章 “十三五”规划和中国经济的下一程

“十三五”规划和中国经济的下一程/厉以宁 229

“十三五”:告别镀金时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邵宇 236

“十三五”将释放市场化改革新红利/迟福林 243

“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机遇与挑战/林毅夫 252

实施“十三五”规划需要破除的几个政策误区/姚洋 259

第九章 中国经济最根本的出路在哪里

世界经济棋弈,第三局开始/夏斌 267

中国经济已别无选择/管清友 273

中国经济最根本的出路在哪里/吴敬琏 278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突围的两大方向/周其仁 284

附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96

在线预览

从供给方面发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厉以宁(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2015年10月10日,同志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10月15日在二十国集团会议上,同志又重申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共同协同发力。至此,供给方面改革进入决策公共讨论。

何谓供给方面发力

经济学当中经常考虑供求平衡问题,都认为可以从需求方面调控,也可以从供给方面着手调控,二者区别在哪里?从需求方面调控是近期可以做到的,主要通过增加财政收入、货币贷款来刺激需求,或者用减少财政收入和减少信贷来抑制需求面。

需求方面调控是近期的调控,供给方面调控是中期的调控,主要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产业政策的调整、技术政策的调整、资源配置的调整,这些都不是短期就可以见效的。

供给方面可以抑制供给,但不是主要的,抑制供给比如关闭产能过剩、消耗能源和资源过多的企业,看起来容易,实际上也会遇到困难,比如怎样安置失业工人、怎样处理闲置设备和厂房。当然供给方面的发力和需求方面的发力都可以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供给方面的调控比需求方面调控一般要难一点,风险也会大一点。

风险在哪里呢?风险在于失业人数增加,如果这样长期存在失业,社会将不稳定,因此一谈到供给侧的发力,通常指增加供给而不是关停企业,首先把供给发力讲明。

供给侧发力的难点和障碍

在供给产能不够的情况下,盲目扩展产能是有问题的,产能扩张会使停产企业由于重新得到贷款又恢复运行,使资金继续流向那些停产、减产的企业,结果不但宏观上会造成通货膨胀,而且会使国内经济结构更加不合理,结构调整也就更困难。此外,供给增加的同时会带来三个不足:资本不足,因为要增加投资;专业人员跟技工不足;土地能力、淡水、营销力量不足。

这三个不足都需要统一规划、统筹解决,因此把供给方面发力看成中期调控,需求管理是近期调控。

要克服供给侧改革的障碍,我有六个方面的建议。

及时,可以通过定向调控。定向调控也就是结构性调控,以定向的减税、免税手段来鼓励现有生产能力,增加供给。

第二,鼓励高新企业的成长,扶持短板行业,以弥补生产能力的不足。

第三,大力发展新产品,提供居民需要的消费品与服务,以扩大需求。

第四,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缓解人力资源供给的不足。

第五,继续简政放权,明确三个清单,就是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这样有利于民间资本投入供给方面,增加供给的主体。

第六,调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加快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也使民营企业更快转型。民营企业转型主要是指到了一定规模以后,应该从家族经营制改为现代企业制度,要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产权的细化、产权的奖励。

增加供给和增加需求往往是互动的

供给方投资主体和需求方投资主体都不是被动的,他们各有自己的盈利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他们的行为是互相影响的。简要地说,要增加供给必须增加投入,包括资本的投入、各种生产资料的投入,以及人力资本的投入。而要增加需求,除了政府购买以外,更需要民间的消费。民间的消费包括居民的购买力,这就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还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愿望。

2015年上半年我曾经在河北做了一些调查,被一些企业家围住了,我针对当前形势给他们提了几个建议。

及时,让产品更个性化。把自己家里的柜子、箱子打开,里边放的衣服都是很新的,为什么买了不穿?几年前买的,样式过时、料子不够时尚,所以就都不穿了。衣服还是几年前的样式、几年前的料,大家就不买。所以产品一定要个性化,才能打开销路。

第二,加强购买意愿。购买意愿是很复杂的问题,实际是文化问题,比如你有某种信仰、某种习惯,即使衣服不够了,他也不买,或者宁可把钱存了不消费。所以购买意愿的转变实际是更长期的事情,是跟文化的更新、文化的创新结合在一起的。

要真正扩大消费,不仅要从居民购买能力方面做出努力,而且要加强他们的购买意愿。年青一代的消费观念跟老一代不一样,但是年青一代一般没有什么钱,有钱可能不一定投入消费,他愿意投资。

作为投资者,无论是投资到供给方面,还是投资到需求设施方面,一定要考虑回收的成本、利率高低,假设都往供给方面投,这个时候需求怎么样?需求方投资者会转到供给方面,因为感觉到供给方面力量大。假定供给方力量没有需求方力量大,人们又会从供给方面把资金抽出,改投到需求公共设施上,所以双方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资本要先观察,所以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第三,通过供给增加,还需要配套人力资源结构调整。供给不仅要看资本的投入,如果人力资本跟不上、技术工人跟不上、专业人员跟不上,供给不可能取得那么大的效果。所以这里就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要重视供给的发力,要跟人力资源升级结合在一起。我们现在经常讲旧的人口红利没有了,但新的人口红利将不断涌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给人类自然升级创造了条件。农民热衷于创办家庭工厂,创办一些小微企业,这都是人力资源在创新。所以中国的人力资源将随着供给的发力逐步提高,不提高跟不上供给需求。供给需要熟练技工、需要责任人员,就要靠创新创业,这是我们能够看到和完成的希望。

但也要考虑到,人类资源的提高涉及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教育制度要改革。我去贵州调研发现,过去的学院改成工程学院,培养技工,90%的毕业生分到企业,和企业合办,除了增加供给以外,也使得人力资本构成得到改变。

这也告诉我们一点,旧的人口红利虽然消失了,新的人口红利正在涌现。我到云南也看到职业教育在向沿海一带输送技工,99.99%都能够被企业聘走,所以我们应该看到这个问题。

供给侧改革要符合经济规律

供给的增加会遇到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也就是土地有限、资源有限,包括淡水、交通运输等都属于资源有限。东南沿海土地已经稀缺,那就往西部投资。西部土地虽然多,但是其他资源不足,运输成本高。把原料运到那里,成本就高,这个问题怎么办?要增加供给,必须在劳动生产率提高基础上增加供给,供给是中期的调整,中期的调整就跟政府规划有关。

增加供给不是万能的,因为供给增加也要符合经济规律,要注意增加供给长期效益,不然将来又会遇到麻烦。

我们知道新常态已经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但是供给方发力,一方面供给跟需求是互动的,一方面有些问题短期内不容易解决,比如土地供给问题、资源供给有限问题、交通运输问题。

我对企业家讲过四句话。及时句是让产品更个性化。第二是让服务更人性化。第三句话是把品牌打到国外。曾经有一个调查,给外商发调查表,把知道的中国品牌写下来。问卷拿来一看,就一个品牌“茅台酒”。中国的制造业,他们只知道茅台酒,好多国内很有名气的品牌不知道,所以要把品牌打到国外。第四句话是把顾客留在国内。现在到国外旅游的人很多。据不统计,旅游者在国外购买生活品花的资金大概是1万亿人民币,为什么到国外买呢?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几个回答。一是买真货。二是国外价格比中国便宜,为什么中国卖得贵?因为关税高。我们到国外去买不是不可以,但是到国外买,增加的税收是外国的税收,增加的就业是外国的就业。这1万亿如果在国内能买到,增加的税收是国内的税收,增加的就业是国内的就业。所以供给方发力要先考虑这些问题,特别是改革中的问题。

媒体评论

改革言论

我们不能把14%的高热当成旧的经济状态,,既然有市场经济,就有经济周期,就有波动,我们就要在波动当中生存和发展,持续和复兴。

决定中国下一步向什么地方变化的关键因素,在某种意义上还是经济。因为经济会制约我们社会和政治的走向。中国正面临着各方面的矛盾和冲突,稍有处理不慎,就可能进入经济发展的滑坡和停滞期,这个危险是存在的。

在中国讲创新创业,一定是跟改革、跟法治联系在一起。没有这一方面的跟进,创新创业的规模很难对冲下行压力。

现在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企业经营困难,是我们过去长期依靠投资驱动造成的结构性扭曲的结果,去产能化是当前经济紧迫的任务。在经济调整过程中,有大量的商业机会。个机会是行业重组;第二个机会是传统企业的更新换代;第三个机会就是创业。

什么是市场体制?市场体制就是限度提供创新创业机会的体制,就是保护企业家发挥创新职能的体制。

好的投资应该投到哪里呢?投到创新和人才上面去。这样才能把过去15年积累的财富变成未来的有收入流的资产,现在它还睡在账面上。

“互联网 制造业”这个词现在比较热,就是所谓的风口。但是企业需要的可能并不仅仅是风口,虽然风口是很好,但是哪天风停了该怎么办?如果只是奔着风口这个热点来凑热闹,后一定会失望。我们真正需要认真思考的是,等这个“热潮”过去以后,能够有点儿什么东西?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可以。。。

2017-05-29 15:36:5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看一下有助于了解国家的意图

2017-05-30 11:02:5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喜欢,很满意

2017-06-07 11:25:10
来自***(匿**的评论:

还没看完例

2017-06-10 11:33:0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质量很好,阅读起来很舒服,内容暂时还没看,不过买之前经过反复比较和斟酌,应该不会差。书手感也不错,物流也很快,给快递小哥赞一个。

2017-06-17 23:36:5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速度很快,包装好

2017-06-20 15:03:32
来自广***(**的评论:

没来得及细雨看,精益求精,汇聚经典,推荐购买

2017-06-20 17:19:2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不错的书

2017-06-22 13:10:3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好,值得一看

2017-06-23 18:16:3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好的书!物流也快!

2017-07-08 13:54:5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包装完好,物流很快!

2017-07-08 18:25:5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性价比较高

2017-07-09 11:15:2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正版书,质量好,价格低,已多次购买。

2017-07-11 09:17:45
来自再见已**的评论:

作为支部用书,感觉还不错

2017-07-13 18:36:31
来自马背骑**的评论:

书很好,材质不错,快递也很快,很好!书很好,也很快,很好!

2017-08-16 19:34:3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非常的不错,很好,很实用的书啊。

2017-08-17 13:52:5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一如既往的好

2017-09-01 14:15:2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到手是坏的,书角坏了而且还脏了,失望!

2017-09-09 17:02:1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满足五个字

2017-09-23 01:21:2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正在阅读中。

2017-10-02 00:08:4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至少书是新的,比有些书店好多了,纸张一般,排版还可以。

2016-08-24 11:59:31
来自001lxj**的评论:

我们要重视供给的发力,要跟人力资源升级结合在一起。

2016-03-05 10:56:4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都挺好的~~当当可太坑了,随便用塑料袋一包~~过来了书角都坏了

2016-06-06 17:57:3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店家发货速度很快,书本质量很好,关键是书的内容很好,看看很有启发。

2016-04-24 07:45:3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最近在准备公务员考试,所以买来希望在申论上能有帮助,自己从政府文件上看不出的内容有人给解释了

2016-07-02 12:17:46
来自playfox**的评论:

应该算是经济论文集吧,不同学者对改革的思路和看法,如果了解这些经济学家,其实可以不买

2016-04-23 10:06:25
来自竹***(**的评论:

这本书印刷质量还行,字体比较大,纸张不错,还是很喜欢的,一些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

2017-05-04 18:12:3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读懂中国改革系列,学习知识,才能对当下新常态有所理解

2017-07-23 15:44:14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