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图书
人气:15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

这是一部精短、更生动的中国通史。“文字鬼才”马伯庸上起战国秦汉,下至晚清民国,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中国历史的线索;打破以政治大事为纬、以帝王更替为经的写史手法,用颖的主题“王朝的德性&r...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精短、更生动的中国通史。“文字鬼才”马伯庸上起战国秦汉,下至晚清民国,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中国历史的线索;打破以政治大事为纬、以帝王更替为经的写史手法,用颖的主题“王朝的德性”重新串联历史;穿插以马式冷幽默的犀利评点,将枯燥单调的历史真实变得新鲜有趣。

翻开《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战国、秦、汉、三国、隋、唐、宋、元等历史时期将轮番上阵,颠覆争霸、强盛的历史形象,展现它们不为人知的一面;新朝、前赵、前燕、冉魏、刘宋、后周等并不起眼的政权也一个不落、各具特色地接连登场,在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等混乱时代演出一场场鲜活、生动的荒诞剧目。

读完本书,你将在短的时间内,轻松架构起中国历史的轮廓;在轻松、欢乐的行文中,领悟历史背后的荒唐与无奈。

编辑推荐

著名作家马伯庸全新力作!

极简、幽默的两千年中国通史!

读一遍捧腹笑翻,读两遍掩卷长叹!

上起战国秦汉,下至晚清民国,马伯庸重新串联历史!

读完本书,你将在短的时间内,轻松架构起中国历史的轮廓!

翻开本书,看“吐槽神”马伯庸对中国历史的犀利评点!

马伯庸作品《古董局中局》《古董局中局2》《三国配角演义》一经上市便引发哄抢!

轻松有趣,扎实有力,锁定读客“这本史书真好看”文库。

推荐您购买读客其他畅销书:

作者简介

马伯庸,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古董局中局》《风起陇西》,短篇历史小说集《三国配角演义》。公认的“文字鬼才”,功底扎实,文风多变,作品广为流传。曾获2005年银河奖、2012年朱自清散文奖和2010年人民文学奖散文奖。2014年,马伯庸作品《古董局中局2》获首届“这篇小说超好看”类型文学奖较高奖。

目录

序 贯穿中国历史的主题

及时章 秦的统

在线预览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从刘邦斩白蛇说起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曾在《史记》里讲了这么一个神神怪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那时候汉高祖刘邦还叫刘三儿,正当着泗水亭长,某次押送民夫去骊山做苦工,半道上民夫就逃了一大半儿。于是刘三儿干脆渎职到底,把人全给放了,然后带着十来个新收的小弟收拾行装,打算上山落草去。

那一晚,刘三儿喝得醉醺醺的,趁着月色,领着小弟就奔一片沼泽地里趟过去了。走着走着,有个探路的小弟回来禀报,说前面有好大一条蛇拦住了去路,咱们还是绕道走吧。刘三儿酒壮人胆,闻言是一梗脖子,一挺胸脯,口出狂言,说:“俺们是壮士,壮士走在道上,有啥可怕的?!”于是冲上前去,拔出剑来,就把那条蛇给剁成了两截。然后大家高高兴兴走了过去。

离奇的事情随后就发生了,据说在刘三儿他们走过去以后,不知道又有什么不知死的家伙半夜里走黑道儿,来到了大蛇被斩的地界,突然瞧见一位老太太正跟那儿放声痛哭,哭得这叫一个惨呀。那人就问了:“老人家,你为啥哭啊?”老太太回答说:“我儿子让人给杀啦,所以我才哭啊。”那人挺八卦,就继续问:“你儿子是为了什么被杀呢?又是被什么人给杀了呢?”老太太一张嘴,口气凶得吓人一跳:“我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啊,化身为一条大蛇,拦在道上,如今被赤帝的儿子给杀了。”

八卦男听了这么荒诞的事情,差点儿一口老血喷出八丈远——哦,你儿子是白帝的儿子,那么你老太太就得是白帝的媳妇儿了,白帝是啥玩意儿?白帝是西方天帝啊,敢情我大半夜的走黑道,竟然撞上个天后娘娘,乌漆抹黑见神仙,这哪儿说理去!于是当场揪住老太太说:“你胡说八道,想要隐瞒杀人的真相,走着,咱见官去!”谁料想老太太“呼”的一声,突然间就消失不见了。这下可把八卦男给吓坏了,只好哆哆嗦嗦,连滚带爬地继续往前走。

转过头来说刘三儿,他喝多了酒再一砍蛇,活动了筋骨,醉意就直泛上来,走出没多远就趴地上睡着了,小弟们只好跟旁边伺候着。就这么着,八卦男走了没多远,就追上了刘三儿一行人。说来也巧,刘三儿早不醒,晚不醒,八卦男一来他就醒了,八卦男就问:“你们有没有见着一老太太在路边哭?我见着了,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可吓人哪!”

刘三儿听了这话一激灵——合着我杀的不是蛇啊,是什么白帝之子,这么说来,我也不是凡人哪,我是赤帝之子!嚯,他立刻尾巴就翘上天了,照照镜子,怎么看怎么觉得自己非同凡响,真是太了不起啦。小弟们当然更吃惊,从此对刘邦是又害怕又恭敬,铁下心来要跟着这位老大去打江山了。

拿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故事实在是有点荒诞不经,只能当神话传说看,不能当真。古代人迷信,古代史书里多多少少都会掺和些这类神神鬼鬼的故事。

可这个鬼神故事,却有三个奇处。

其一,司马迁写《史记》,上起三皇五帝,年代久远无法考证,那年月除了神话传说也找不到什么真实材料,神神鬼鬼的本就难免;可是作为汉朝的臣子,汉朝的真实历史资料司马迁应该都全,他却偏要把这么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堂皇记录在案,这究竟是为的什么呢?

第二,为什么一听到这么个“又白又红”的故事,刘邦心里就美滋滋的,而周围的小弟从此也更敬畏他了呢?神仙是很了不起啦,可是堕落凡间的神仙的儿子就不见得多了不起了。

第三,估摸着现在要是有个人能穿越回去跟刘邦讲起这个故事来,刘邦自己都得一头雾水。这跟“大楚兴,陈胜王”不一样,不是为了政治宣传而在当时就编造出来的革命故事。估计在刘邦整个儿革了秦朝的命,进而革了西楚的命,再削平诸侯,带一身伤踏踏实实回长安做一两年太平天子的时候,他都还没有听说过这个故事。

好吧,我们就来尝试回答这几个奇处。首先,司马迁作为汉朝的臣子,写汉朝的历史,那就身不由己,有些事情明知道是真他也不敢乱写,有些事情明知道是假也必须记录在案,这个汉高祖斩蛇起义的故事,就属于后一类。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这件怪事儿原本《史记》里并没有,是后人学术造假,硬给塞进去的。关于这种可能性,咱们暂且放在一边,后面得着机会再作详谈。

其次,刘邦之所以一听到这么个“又红又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就高兴,是因为这类事情的象征意义非凡,说明老天爷在他刘三儿落草八字还没一撇的时候,就敲定了让他得到整个天下。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这个故事刘邦本人从来没有听到过,因为那是后人编造的。倘若由刘邦来编这个故事,他说不定会把自己编成是黑帝之子,而不是什么赤帝之子——为啥是黑帝之子,这事儿咱们后面再谈。

所有这一切,都要涉及中国历代王朝全都关心的一件超级无聊的大事,也是再重要不过的宣传方针:德性。请北方的朋友们注意,不要把这里的“性”字读轻声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给孩子买的。学校严肃认真地学历史,课后轻松愉快地了解历史。

2017-03-14 11:16:0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纸质很一般吧,应该就是书本身的问题,内容感觉趣味性也不是很强,得静心来看。买这本书是因为被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圈粉了,具体内容还没看,这只是一个肤浅的评价。

2017-11-14 00:35:08
来自黄飞鸿2**的评论:

笑看中国的历史,才能看懂历史的真相。历史并不是严肃的。

2015-03-13 15:50:37
来自小***饼**的评论:

写的不怎么的,明朝那些事是想一鼓作气的看完,这书是翻了两页不想翻

2017-08-21 19:58:2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读了一部分,读不下去了,看着封皮觉得有意思就买了,以为用另一个角度解读历史,看了后并非如此,老学究的说法,无聊的内容,曲解的历史还是建议不要买

2015-05-14 19:29:22
来自***(匿**的评论:

抱着娱乐心态买的书,已看完。整篇围绕古代王朝“德性”展开讨论,阴阳五行学说,后面部分趣味性降低。

2017-06-15 00:32:5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没有想象中的好看,对于一个看多了历史的人,这样的书实在没必要写这么厚,只要一章节就好了

2017-02-09 09:11:0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向来对历史不感兴趣,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去亲近历史。喜欢这种风格,历史书都写成这个样子,我上学那会儿就不用愁了,推荐

2015-04-22 21:20:3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马伯庸一神人,关注他很久了,一直想买本他的书看看,历史书现在都不是板着脸看的。

2016-11-30 21:41:51
来自jaceywa**的评论:

非常有意思,用简单和幽默的方式讲述中国通史。

2017-10-27 19:08:22
来自王法医**的评论:

这本中国简史真的太幽默了,在嘻笑中让人慢慢走进浩瀚的中国历史中去,十岁的儿子也很喜欢,推荐购买

2016-06-26 15:59:41
来自p***a(**的评论:

书里运用了阴阳五行学说来笑解朝代更替,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角度,文字也轻松诙谐,很吸引人

2017-05-25 11:23:06
来自浪听**的评论:

一本关于历代王朝风水五行的八卦史,有分析,有辣评,但是这样的内容起名中国简史真的萌呆奶么?也许是我会错意了,人家也许只是想表达笑翻而已

2015-11-08 13:30:40
来自果果硬**的评论:

封面说读一遍捧腹笑翻,读两遍掩卷长叹。完全没有这个感觉,就是金木水火土在中国历朝历代改朝换代时候的确认而已。没有爆笑场面,也没有长叹的地方。阅读感不强,没什么故事性。算是一个比较偏门、冷门得解读历史罢了,跟亲王之前的书风格完全不搭调。

2015-02-06 14:08:34
来自***(匿**的评论:

马伯庸,著名作家,公认的“文字鬼才”,功底扎实,文风多变,作品广为流传。曾获朱自清散文奖和2010年人民文学奖散文奖。

2017-03-27 21:58:1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 这本简史只为了说明五德相生相克的历史,内容略嫌薄弱,不如亲王考证三国的精彩,当闲书看看。

2017-02-24 12:54:4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深夜两点了,我却还在写评论。明日还要早读,上课也想睡觉,现在却睡不着。古往今来多少悲欢离合,多少英雄豪杰,而我只想考上心意的大学,其他的不想管,不想想。我该怎样让自己的内心静下,踏实学习?

2015-05-14 02:18:12
来自yananyo**的评论:

书收到了,还没有看,马伯庸书写得不错,期待书中的内容,历史又是我喜欢的内容!

2017-10-23 21:43:40
来自那可人**的评论: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 被名字吸引的一部史书,历史可以笑着读笑着讲!

2017-10-28 13:01:52
来自小文的**的评论:

买过马伯庸的古董局中局,这本书讲的是历史,一种很另类的历史形式,讲的是五行在历史中的演变过程,及个朝代中五行的作用及发生的跟五行有关的事!

2015-11-17 16:46:2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书,深刻,比如五行学说,至今还在中医理论里晃悠,原来梁启超对此早批判过,虽然他被西医割错肾弄死了,但不妨碍对中医这至今最大的巫术的深刻批判!

2017-10-11 17:27:4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好看的一本书,很喜欢,推荐给了朋友,轻松之余又能学到历史知识,也愈发喜欢马伯庸了。

2017-08-24 11:09:35
来自Hofhwao**的评论:

虽然历史是严肃的,但讲述历史未必需要一板一眼。就像这本《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一样,历史也可以生动有趣的还原在大家眼前。

2015-03-13 10:26:33
来自鬼子六0**的评论: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 马伯庸的文字是不错的。看中国历史,哪有笑点?

2017-09-20 08:18:3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亲王的商业价值已经被过度透支到连一篇论坛科普网帖都能出书的程度了,不知道是幸或不幸。整本书和网络版也未见得有什么区别,结尾为了过审硬加的“要科学不要迷信”部分真是倒胃口。通篇充斥着流水帐和常识罗列,挠胳肢窝似的塞进很多所谓笑点,只好恕我笑点太高了……

2017-09-18 12:18:10
来自臭臭瞅**的评论:

“文字鬼才”马伯庸新作!极简、幽默的两千年中国通史!读完本书,你将在短时间内,轻松架构起中国历史的轮廓!读一遍捧腹笑翻,读两遍掩卷长叹!读客出品

2017-10-12 21:28:5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评论里都是好评就买了,回来一看真是失望,再仔细看评论都是重复语句,不会是刷出来的吧。根本不能叫简史,就是三三两两的典故罢了。还说看一遍就能有历史轮廓了,有个pi啊。。。

2015-07-27 09:12:40
来自爱琳爱**的评论:

我和孩子一起看,既可以当作业余读物,也可以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了解历史,从而知道历史并不只是教科书里学到的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点,而是一幅长卷。

2015-02-03 15:04:2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真是令人“哭笑不得”。以阴阳五行说为切入点,简单地讲了每个朝代更替的“德性”,就一个感觉:中国人,就是善于没原则;成王败寇。所谓的正统舆论,完全是随意阉割、篡改!第一次看马伯庸的书,虽是笑谈,但有史实依据。赞!

2017-06-09 09:33:25
来自科萨为**的评论:

在众多作家中,我最佩服马伯庸的文笔了,写历史、写小说,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真是厉害。这本书是学校老师推荐的,说不喜欢历史的同学可以看看这本书,历史其实是有意思的。果真如此,这本书写的非常有趣。

2015-03-13 10:21:01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