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之道图书
人气:51

观看之道

改变西方几代人观看方式的艺术入门经典,解读西方艺术名作
  • 所属分类:图书 >艺术>艺术理论  
  • 作者:著者:[约翰伯格];译者:[戴行钺]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约翰伯格作品
  • 国际刊号:9787549558575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7
  • 印刷时间:2015-06-01
  • 版次:3
  • 开本: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精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观看先于言语。观看确立了我们在周围世界的地位。他人的视线与我们的相结合,使我们确信自己置身于这可观看的世界之中。而当图像终于取代文字,充斥于视线所及的一切空间,我们又该如何观看而不致再度迷失?

本书论及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女性作为被观看对象、油画传统、广告与资本主义等方面,配以两百余幅经典图像,与BBC同名纪录片一起,改变了西方一整个世代的观看方式,也必将适用于如今大大小小的手机屏幕和街边广告牌。从对视觉文化的深入探索和普及的角度而言,本书亦可与贡布里希爵士杰出的著作互为补充。

编辑推荐

1.艺术入门经典,改变西方几代人的观看方式。1972年,由约翰伯格主导的电视系列片《观看之道》在英国BBC播出,这个节目改变了西方一整个时代的观看方式,本书即是与之相配套的同名图文书。《观看之道》所普及的观念,是普通读者了解和观看西方艺术的重要手段,本书既是艺术欣赏入门经典,同时,它论及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女性作为被观看对象、油画传统、广告与资本主义等部分的内容,亦是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必读文本。

2.收录艺术史经典名作两百余幅,当代伟大的艺术评论家解读。约翰伯格是英国艺术史家、小说家、公共知识分子、画家,从1952年起,就开始为New Statesman撰稿,并迅速成为英国当代有影响力的艺术批评家,本书精选艺术经典名作两百余幅,由约翰伯格解读,精装再版,值得收藏。

作者简介

约翰伯格,英国艺术评论家、小说家、画家和诗人,1926年出生于英国伦敦。1944至1946年在英国军队服役。退役后入切尔西艺术学院和伦敦中央艺术学院学习。1940年代后期,伯格以画家身份开始其个人生涯,于伦敦多个画廊举办展览。1948年至1955年,他以教授绘画为业,并为伦敦著名杂志《新政治家》撰稿,迅速成为英国颇具争议性的艺术批评家。

1972年,他的电视系列片《观看之道》在BBC播出,同时出版配套的图文册,遂成艺术批评的经典之作。小说《G》为他赢得了布克奖及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2008年,伯格凭借小说From A to X再次获得布克奖提名。

在线预览

致 读 者

本书由我们五人合作编写。写作本书的缘起,乃来自电视系列片Ways of Seeing 中的一些观念。我们力图扩充并详尽阐述这些观念。上述观念不仅影响本书内容,也影响其叙述方式。本书的形式,既顾及编写者的意图也兼顾书中的议题。全书包括七篇编上序号的文章,以任何顺序阅读均可。其中四篇,图文并用,其余三篇,只用影像。这些纯图像篇章(论述观看女子的各种方法及油画传统中互相矛盾的各个方面)意在引发与言语篇章同样多的问题。有时,在图像篇章中,我们对于被复制的图画未加任何说明,实乃唯恐此类信息分散读者的注意力,以致影响正题。但是,所有图片说明均可在书末的“插图说明”中查到。

本书所有篇章均无妄加发挥之处,每篇仅涉及一个论题的某些方面,尤其是被现代历史意识推向突出地位的各个方面。本书旨在引发怀疑与讨论。

John Berger,Sven Blomberg,Chris Fox,

Michael Dibb,Richard Hollis

◎ 章节选摘

观看先于言语。儿童先观看,后辨认,再说话。

但是,观看先于言语,还有另一层意思。正是观看确立了我们在周围世界的地位;我们用语言解释那个世界,可是语言并不能抹杀我们处于该世界包围之中这一事实。我们见到的与我们知道的,二者的关系从未被澄清。每天傍晚,我们见到太阳下山。我们知道地球正在转离太阳。然而,这种了解与解释,从未与这景观相符。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Magritte)在他那幅《梦境之钥》(The Key of Dreams )的画中,对那长存于言语与观看之间的鸿沟,作了一番探讨。

我们观看事物的方式,受知识与信仰的影响。中世纪的人相信地狱作为实体的确存在,对于他们,火的视觉含义必与今日的相异。可是他们的地狱观念,既同他们灼痛的体验有关,更与火焰燃成灰烬的景象紧密结合。

坠入爱河之际,意中人的目光是凝神专注、含情脉脉的。此刻,纵有千言万语,互相拥抱,也难释爱意,唯有缱绻缠绵,方能接近这种感觉。

然而,这种先于语言,又从未曾被语言解释清楚的观看,并非一种对刺激所作的机械反应。(除非把视觉过程中同视网膜有关的小部分孤立出来,这种看法才能成立。)我们只看见我们注视的东西,注视是一种选择行为。注视的结果是,将我们看见的事物纳入我们能及―虽然未必是伸手可及―的范围内。触摸事物,就是把自己置于与它的关系中。(闭上眼睛,在室内来回走动,注意触觉仿佛成了静止的、有限的视觉。)我们从不单单注视一件东西;我们总是在审度物我之间的关系。我们的视线总是在忙碌,总是在移动,总是将事物置于围绕它的事物链中,构造出呈现于我们面前者,亦即我们之所见。

能观看后不久,我们就意识到别人也能观看我们。他人的视线与我们的相结合,使我们确信自己置身于这可观看的世界之中。

如果我们承认我们可以看见那边的小山,那是因为我们设定从那座山上我们能被看见。视觉的这种交互性质比口头对话的更为根本。而对话,常常是一种以言语呈现此一交互关系的尝试 :试图解释―无论以隐喻还是直白的方式――“你如何看事物的”,并试图发现“他如何看事物的”。

就本书所用词汇的含义而言,所有影像(image)都是人为的。

影像是重造或复制的景观。这是一种表象或一整套表象,已脱离了当初出现并得以保存的时间和空间,其保存时间从瞬息至数百年不等。每一影像都体现一种观看方法。一张照片也如是。因为照片并非如一般人认为的是一种机械性的记录。每次我们观看一张照片,多少觉察到摄影师是从无数可供选择的景观中,挑选了眼前这角度。即使在随意拍摄的家庭快照中,也是如此。摄影师的观看方法,反映在他对题材的选择上。画家的观看方法,可由他在画布或画纸上所涂抹的痕迹重新构成。然而,尽管每一个影像都体现了一种观看方法,但我们对影像的理解和欣赏,还取决于各人独具的观看方法。(比如说,希拉是二十个人中的一位,而我们出于本身的缘故,偏把目光投向她。)

最初,制作影像是为了用幻想勾勒那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形貌。逐渐地,影像比它所表现的事物更能经得起岁月的磨炼;它还能提供某物或某人旧日的模样―从而也隐含了别人一度对这一题材的看法。其后,人们又承认影像还记录了制作者的具体观点。影像成为某甲如何看待某乙的实录。这是个体意识不断增强―伴随着不断增强的历史意识―的结果。试图地界定这一发展阶段的年代,未免失之轻率。但可以肯定,这种意识从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即已存在。

除了影像,还没有任何一种遗物或古文献可直接确证各个朝代人民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在这方面,影像比文献、丰富。上述说法也并不否定艺术的表现力或想象力,并不将其仅仅看作记录性的文献 ;相反,作品越见想象力,就越能让我们与艺术家深入地分享对眼前影像的感受。

然而,影像作为艺术品展出时,人们观赏的方式会受一整套有关艺术的旧有看法所影响。这些看法涉及:

真理

天才

文明

形式

地位

品位,等等

其中许多看法已不再适用于世界本身。(世界本身并非仅为客观现实,还包括意识。)这些看法既同当今格格不入,又使过去模糊不清;它们非但不能起澄清作用,反而造成神秘感。往昔,不会静候被人发现,等待恢复其本来面目。历史总是在构造今、昔的关系。结果,对今日的恐惧引来对往昔的神秘化。过去并非供人憩息的住处,而是为了采取行动而从中提取结论的源泉。把古代文化神秘化会造成双重损失:艺术品被不必要地置于遥不可及的境地;而历史提供给我们完善行动的结论,也日渐匮乏。

我们“看见”风景时,也就身入其境。我们若是“看见”过去的艺术品,便会置身于历史之中了。倘若有人妨碍我们观看它,我们就被剥夺了属于我们的历史。谁能从这种剥夺中获益呢?旧时的艺术被人搞得神秘莫测,只因少数的特权人物致力于编造历史,它能从回顾的角度,把统治阶级的作用合理化,而这种合理化,用现代眼光来看是再也站不住脚的。因此,昔日的艺术品非被神秘化不可。

媒体评论

我尊崇并热爱约翰伯格的作品。他为世间真正重要之事写作,而非随性所至。在当代英语作家中,我奉他为翘楚;自劳伦斯以来,再无人像伯格这般关注感觉世界,并赋之以良心的紧迫性。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与思想者。论诗意,他或许稍逊劳伦斯;但他更机敏、更关注公共价值,风度气节亦胜一筹。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与思想者。――苏珊桑塔格

他不倦的窥探并非仅仅指向摄影与绘画,而是“观看”的诡谲。在我们可能涉及的有关观看的文献中,很难找到如此引人入胜的文字,这些文字有效化解了古典绘画被专业史论设置的高贵藩篱,也使照片摆脱过多的影像理论,还原为亲切的视觉读物。阅读伯格,会随时触动读者内心极为相似的诧异与经验,并使我们的同情心提升为良知。――陈丹青

撇开意识形态立场不谈,伯格目前在几个领域里都是不可不读的大家。例如艺术理论和艺术史,你能不看《观看之道》和《毕加索的成败》吗?假如你研究摄影,你能不读他的《另一种讲述的方式》吗?假如你喜欢当代英语文学,你一定会在主要的书评刊物读到其他人评介他的新小说。更妙的是,他随便写一篇谈动物的文章,也被人认为是新兴的文化研究领域“动物研究”的奠基文献之一。综合起来看,他就和苏珊桑塔格一样,是那种最有原创力也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虽然不在学院,也不按学院的格式写作,却创造出了很多名牌大学教授一辈子也弄不出来的观念。而且他还要写得那么美,拥有那么多读者。反过来说,今天我们中国也很流行讲“公共知识分子”,但很惭愧,我们似乎还没有人及得上伯格这,还没有谁会有这样的知识上的创造力。――梁文道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理想国的书排版一般都挺舒服的,这本书很不错,看了一千零一夜过来买的

2017-06-06 18:07:2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观看之道 油画是用来收藏的表财富,而中国的山水画表心境,不知谁说过中国人的本质是精神上的,善良,质朴,坚韧,那外国人呢,也许从一开始走的就是两条路,但是谁说殊途不同归呢?

2017-11-12 08:55:4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本书论及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女性作为被观看对象、油画传统、广告与资本主义等方面,配以两百余幅经典图像,与BBC同名纪录片一起,改变了西方一整个世代的观看方式,也必将适用于如今大大小小的手机屏幕和街边广告牌。

2015-09-12 18:50:1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没认真看是32开的,太小本了,16开或更大看得才舒服呢

2017-05-16 20:39:1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这是一个电视节目,是用来看的,变成文字之后,已经不是原来的视觉效果了,书中的插图印刷很差,作为文字,又不能达至学术的境界,因而有些不上不下。

2017-07-23 10:56:45
来自april大**的评论:

看到是理想国的,放在收藏夹很久了,到手后看了一些,还行,

2015-11-22 14:41:42
来自pkhsf**的评论:

经典之作,纸装好,精装小开本,图文并茂,值得阅读和收藏。

2015-12-10 16:01:52
来自happybi**的评论:

书很精美很喜欢!就是快递很不给力,比预期到达日迟了两三天,等待的时间太让人捉急!

2015-11-14 11:11:0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人们愿意看见的 愿意用眼睛看见用心去感受都来源于自己的选择 值得一读

2016-01-03 23:36:3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观看之道 内容很好,可以说是一本自我剖析的好书,我们都渴望成为有个性的人,但个性其实又被主流所牵动。

2017-10-12 07:11:08
来自未了 っ**的评论:

老师推荐的,感觉不错,读起来有些吃力,但很喜欢。

2016-12-08 11:04:37
来自风的风**的评论:

这本书2007年出版的时候定价才18元呢,现在也没过多久,定价变成了42。虽然定价在翻倍,但之前的排版错误依旧在延续。

2015-11-27 15:17:22
来自小***(**的评论:

之前在书店看过 一套五本有点小贵 一直没下手 快递过程有一本磨损了

2017-02-07 09:19:16
来自yz12306**的评论:

书本很好,图文并茂、艺术感十足;看到的第一眼感觉很有文艺感,是文艺青年老师推荐的,总体不差。

2016-10-18 16:22:3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强的理论书籍,对西方古典绘画的鉴赏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提高艺术品味必读!

2016-10-22 23:19:0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看完了!很好读。反正梁文道一千零一夜的书都要买买买!

2017-05-22 10:25:17
来自有一只**的评论:

这本书的封面我很喜欢 很符合我的审美 内容也是我喜欢的

2017-08-02 16:37:5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你怀疑过自己吗?今天当我们站在某个角度看问题,想事情,而你出发的那个视觉,是如何行成?以前的人怎么看?事实真是如此吗?

2017-08-24 15:06:4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这本书是约翰伯格bbc的一个文稿,把政治带入对于艺术的看法,带去了一种新的欣赏视角

2017-06-09 10:18:0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观看之道观看之道观看之道观8看之道威解读,精装再I版,值得收藏。简介【作者】约翰伯I格,英国艺术评论家2、小说家、画家和诗人2,年出生2于英国伦贵S藩篱,也使照片摆脱过多的影像理论,还原为亲切的视觉读物。阅读伯格,会随时触动读者内心极为相似的诧异看,他就和苏珊W桑塔格一样,是那种最有原创力2也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G识分子;虽然不在8学院,也不按学院的格式个人生涯,于伦敦多个画D廊举办展览。年至年,他以教授绘画为业,并为伦敦著名杂志《新政治家》撰稿,迅速成敦。至年在英国军队服6役。退役后入切尔西艺术学院和伦敦中央艺术学院学习。年代后期,伯…

2015-11-30 23:59:00
来自夙水悠**的评论:

约翰伯格文字优美,叙述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同样我也推荐他的《观看之道》特别值得一读。

2016-03-18 13:11:22
来自dv100**的评论:

这次出的伯格的五本书我都买了,最早喜欢的是这本,伯格的书视角很好,读起来没那么让人感觉深奥,轻松愉快,这是我喜欢的感觉,这套书开本不很大,拿在手上也很轻松,非常理想!

2015-12-15 08:03:5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约翰·伯格的经典作品,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观点很现代,贴近群众,可以说很马克思主义,但是一点都不教条,无论是艺术专业学生还是业余爱好者都应该看一看。

2017-05-11 21:49:4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改变西方几代人观看方式的艺术入门经典,权威解读西方艺术名作 。

2017-09-04 16:26:44
来自yz12306**的评论:

书本尚未开始阅读,只能说说翻开后粗略阅读的第一印象。书本很小巧,小开本配上里面的画作艺术感非常强烈,文章确实如同作者所说扣住了《观看之道》这部片子,总之书很经典,就是品味之道的问题了。

2016-10-14 12:22:33
来自泰国回**的评论:

论述精彩,但是视域单一。感觉只是整体论述的一个部分。读起来到时让人挺入迷,只是才两三个小时,作品就结束了,感觉蜻蜓点水不够过瘾。

2016-01-08 19:46:40
来自严方圆**的评论:

学艺术史的人必须会看的一本书,其实大部分是在说20世纪摄影的出现对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改变。很多观点还是蛮有趣的,虽然不是直接表达现当代艺术,但是对理解现当代艺术的出现和合理性有着很大的帮助。是正品。

2015-11-28 22:54:50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