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说历史系列五:台湾四百年(精装珍藏版)图书
人气:26

许倬云说历史系列五:台湾四百年(精装珍藏版)

一本书读懂台湾的历史与现实。史学大家许倬云写给两岸同胞的台湾简史,*修订版。
  • 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地方史志  
  • 作者:[许倬云]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213077043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2
  • 印刷时间:2016-12-31
  • 版次:1
  • 开本:18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精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许倬云说历史”系列书是台湾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基于“全球大历史”史学视角的通俗历史讲座读本,纵深横阔,深入浅出,充满人类的关怀。

编辑推荐

史学大家许倬云写给两岸同胞的台湾简史,修订版。一本书读懂台湾的历史与现实,了解过去的台湾,理解现在的台湾。

作者简介

许倬云,1930年生,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先后执教于多所知名大学,现为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系荣休讲座教授、中国台湾“中研院”院士,2004年荣获美国亚洲学会杰出贡献奖。许倬云,1930年生,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先后执教于多所知名大学,现为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系荣休讲座教授、中国台湾“中研院”院士,2004年荣获美国亚洲学会杰出贡献奖。

许倬云先生不仅以其学贯中西的素养享誉海内外学术界,近二十年来他还致力于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力图将历史的现实意义呈现给大众。代表著作包括《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西周史》《万古江河》和“许倬云说历史”系列等。

目录

目录

被西洋海盗与东方倭寇拽进历史

从海盗集团到“开台圣王”

清政府的“移民”大开发

五十年的“殖民统治”

国民党“威权”统治台湾

走向政治民主、经济腾飞的新时代

积患重重,当共建世界新文明

在线预览

及时章

被西洋海盗与东方倭寇拽进历史

那时,新大陆、澳洲等地已被西洋人占有。这时,全球才结为一个共同的贸易网,台湾进入了世界性的文化交换网络。

今天是这一系列的及时讲,是关于台湾近代的发展。由于所有的发展都有前因后果,其根源可以埋藏得很深,所以这一讲我们先谈谈台湾的起源。

“美丽岛”台湾的传说

话说当年(1957)我及时次离开台湾,赴美求学。船从基隆出海,已经是下午了,绕航过台湾的东北角,然后往东南方向行驶。那整个下午,我一直在瞭望台湾岛,船渐行渐远,到了一定距离之后,台湾岛看上去已经不像一个岛,而像一个翡翠的盆景:苍翠的山林,起伏的轮廓。渐渐地,台湾岛从翠绿变成苍色,再从苍色变成墨色,后边衬着的是落日余晖,一圈光环照在山上。当时,我就感觉,哦,这就是葡萄牙人叫她“福尔摩莎”的原因。人在岛内,无法想象到葡萄牙人及时次看到这岛屿的印象,只有在远距离,看到那一个大岛成为海上盆景,像翡翠玉雕的时候,才知道“美丽岛”(Formosa)三个字,为什么是那些葡萄牙水手见到台湾岛时的适时反应。

台湾岛在中国的沿海,自古到今都存在。台湾逐步进入历史,可以远从南宋活跃的海外贸易开始追溯。南宋王朝将这些沿海地区和远近岛屿,次第吸入中国的文化圈,成为中华民族汉人开拓的东南疆土。但是,台湾岛正式进入历史,却是在16世纪。它进入中国历史的同时,也进入了世界历史。葡萄牙人走过台湾外海的时候,正是世界大航海兴起的时代。欧洲人本来的企图是寻找东亚古老的国家,求取广大的市场,也求取东亚国家的货币和资源。他们无意中发现了美洲,也找到了东西之间的航道。16世纪,台湾正是在这一跨洋航道上进入世界史,也在中国与西方接触的场合,成为中国海洋史的一个重要部分。

从地理上看,台湾岛和大陆的距离并没改变。距今七万年以前,台湾岛是东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北端经由浙江外海的列岛把台湾连接在东亚大陆上。今天的台湾海峡,在当时其实是一个海湾。七万年前,海平面上升,那一连接的部分断了,于是台湾成为被海峡隔离的一个大岛。在中国历史上有几次记载说,在东方某个岛屿上有人居住;也有记载说,远征的船队到达了一个大岛。历史学家们认为,从东汉到宋朝,这些有限的记载,所指的就是台湾。

西洋海盗与东方倭寇猖獗的东亚沿海

台湾紧密地和大陆历史联系在一起,应是从16世纪开始的,如前所述,就是在西洋人进入东方,开拓市场和寻求资源的时候,葡萄牙人首先在东方活动,取得了澳门,也在日本取得了贸易据点。荷兰人后来居上,成为在东亚地区活动的主要势力。在这个时候,中国历史上记载了不少所谓“倭寇”的活动。直到今天的教科书上,都认为“倭寇”就是日本的海盗。倭寇的崛起,是和葡萄牙人进入东南亚同步发生的。中国史书上的记载,称西洋人为“红毛番”,称日本人为“倭寇”。在明朝下半期发生的这些事情,都应当被看作是全球性海上活动的一部分。

西方势力东来,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海上贸易和海上掠夺。那时候的日本,正处于锁国1时期,日本的官方政策不许民间百姓擅自出海。在中国的明朝初期,曾经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然而,在永乐以后,明朝的官方并没有再继续进行大规模的海上活动。东亚的两个大的国家—日本和中国,就官方政策而言,都没有正式的海上活动。但是,这个时候,因西洋人在东方的活动,民间出现了一些海上活动集团。在日本,九州岛的地方诸侯参与了海上活动;在中国,却是许多私家资本投入海上贸易。

如前所述,明代初期,曾经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虽然后来政府不再从事海上活动,但造船的技术、海上航行的知识,还保留在民间—那是唐、宋、元三代逐渐累积的科学知识。其实,唐、宋、元以来,南海诸国沿着马来西亚半岛的海岸,和中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在民间并没有中断。只是西洋人到东方之后,民间海上活动又受到了新的刺激,变得更为活跃。虽然官方不允许百姓私自下海,但只要有利可图,就会有人投资,从海上的国际贸易中牟取厚利。

这些没有得到国家许可而在海上活动的船队,并不单纯是来自某一个国家。这些专业的海上活动分子,纵横捭阖,既合作又竞争。中国和日本的沿海地区,也都有和海上集团合作的商人,他们提供外销商品,也接纳运来的货物。这种海上贸易,因此具有显著的国际性。官私记录上常常提到,明朝称为“倭寇”的集团之中,夹杂了许多中国人,也常常牵涉西洋海上力量。“倭寇”这个名词,实际上是一个国际集团的总称,他们分分合合,没有一定的归属,组织上并不严密。中国沿海有许多小商贩,可能利用渔船,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转运给海上的贸易集团。中国的富人,譬如安徽的徽商,富有资金,也会投资造船,雇用专人参加海上的贸易。

从16世纪开始,中国东南沿海,一时之间,忽然热闹起来,西洋、东洋和中国的大小船只,来来往往,彼此合作,也互相争斗。一些民间海上集团上岸后,平时进行不经官方许可的贸易,但需要供应的时候,也许就以强盗的手段,掠夺当地的商户和粮食。这些亦商亦盗的海上团体,引发了中国官方的镇压和清剿。戚继光、俞大猷这些人物,都在平定倭寇上立了大功。

作为海上集团活动据点的台湾

国际海上集团必须建立基地。澳门就是葡萄牙人以半借半占的形式从中国取得的海港。中国民间的海上集团,也会建立活动的基地。例如,在浙江宁波附近的双屿—一个已经有相当规模的海港,曾经有过海上集团的基地,有码头、街市、仓库,甚至还有教堂。16世纪海上活动的主要人物有王直、徐海、许氏兄弟,这些人物都在双屿活动过。后来,双屿的存在,引起了中国官方的注意,于是胡宗宪2发动大量渔船,协助官兵踩平了双屿。双屿的存在,是因为见于史乘,我们才知道那些细节。

其实,在那个时候,许多沿海小岛都有海上集团在活动。台湾的南北两端都有过这种基地。我们知道得比较清楚的,就是荷兰人曾在今天的台南和高雄地区,建立了一个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据点。他们的城堡,就是今天的安平古堡。在基隆,西班牙人也曾经建立据点,只是为时不久就被荷兰人驱逐走了。

中国的海上活动集团之中,颜思齐3的集团也曾经在嘉义的海边,建立了一个休息的补给据点。据说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曾经是颜氏的部下,他们不仅在那里取得淡水、在那里停泊,而且还从福建招募壮丁,运送牛只,开垦农田,生产自己的粮食。

这些历史事件说明,台湾在这个非常活跃的海商活动时期,在纷纷扰扰的海战之中,进入了中国的历史。荷兰人本来想要夺取澎湖作为基地,但被中国的驻军挡住了。中国驻军将领派遣翻译告诉荷兰人,在不远之处,有一个叫作“大员”4的地方,那里已经有人居住,从事种种海上活动,“你们可以在那里停泊休息,不必到澎湖来骚扰。”

这个担任翻译的人员名叫何斌,可能既能说西方语言,也通晓台湾南部原住民的语言。他自己在“大员”就有住所,也有相当的海上活动。也就是这位何斌,后来带领郑成功的舰队,进入台南的鹿耳门,从荷兰人手上夺取了台湾。可见,荷兰人到达台湾大员,也就是今天的安平古堡一带时,中国的海上活动团体已经在那里居住,并形成聚落。荷兰人在那里建设基地,将台湾拉入了西洋人的海上活动之中。

那一个时期,活跃的大航道、海上贸易圈和探险的工作,正是今天我们所谓完成全球化的一步。那时,新大陆、澳洲等地已被西洋人占有。这时,全球才结为一个共同的贸易网,台湾进入了世界性的文化交换网络。

台湾和大陆关系疏远的原因

当然,我们立刻就有问题:为什么台湾离大陆如此近,而大陆跟台湾居然没有非常紧密而持续的关系?这个问题,有许多人寻求答案。有人说,因为台湾海峡的水流速度太快,不容易横渡;也有人说,中国的船不利于沿海航行。但这些在今天看来都不是理由。

我在想,最重要的原因是,从考古学上来看,几千年来,一直到16世纪,台湾岛上的人口都不多。台湾地形复杂,丛林、湖沼、河川、山林、山谷和台地,将台湾割成一小片一小片的。加上台湾是亚热带气候,岛上树木生长非常迅速,榛莽遍地,不容易开辟道路。所以在考古学上呈现的现象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古代文化,都显得相当独立,并没有明确可以整理的承袭关系或是融合的现象。

中国历史文献记载中的台湾

关于台湾,最早的文字记载是1603年陈第的《东番记》,全文一千四百余字,应当算是短文。和一百年后康熙年间郁永河5的《裨海纪游》相比,《东番记》算是非常短的著作,但其记录的内容却非常扼要。陈第跟着澎湖的水师将领在1602年追逐倭寇,追到了台湾,在大员登陆。因此,他有机会亲眼目睹了台湾原住民的生活。他的记载是从今天嘉义的布袋开始的,显然,布袋就是他们登陆的及时站。从嘉义往南,一直说到今天的高雄旗津、屏东、东港,然后又往回追溯到台南,提到的是台北的淡水河八里。他认为这些地方有数十个聚落,这些都是当地原住民的居住点。据他描述,每一个居民点或每一个社,人口最多不过千把人,没有酋长,谁家的人丁多,谁家就是当地的领袖。这些聚落各有名称,语言也并不一样。他们没有文字,也不知道天文历法,连年代都记不清楚。

当时台湾土著的农业,还是粗放的刀耕火种。放火烧了植被,然后耕种,收割也只是用手来撸稻穗。陈第不知道原住民在种植小米,他只提到原住民种植稻米。可是,他居然提到了番薯。番薯原生地是美洲新大陆,大洋航道开通之后,番薯才逐渐跟着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足迹,传到东方来。因此,当地原住民取得这种新大陆的植物,应当是比刚才所说的海上活动更早。原住民用原始耕种方式,维持他们的基本生活。除农耕之外,他们也打猎。台湾当时有很多水鹿,鹿是他们相当重要的肉食来源。他们也有薏仁、小豆、胡麻、大豆……这些都是和中国其他沿海地区一样生产的农作物。

据陈第的记载,原住民曾经和倭寇有过严重的冲突,他们被倭寇打败了,不得不躲到深山里面去。陈第曾经跟随中国水师追逐倭寇,登陆驱逐敌人。为此,原住民的领袖带了许多礼物向他们致谢。他同时还提到,有些漳州、泉州等处的老百姓,因为经常来往于台湾和大陆之间,已经懂得台湾原住民的语言。他们带来陶瓷、纺织品、盐、铁,与台湾原住民交换鹿皮、鹿角等当地物产。

他所描述的海外伊甸园,没有很复杂的组织,也没有太大的生产能力,人们过着相当自然而简单的生活。这样一个岛屿,总人口也不过十几二十万人,无法构成一个广大的市场,因此不会吸引很多大陆人去贸易。他们的物产非常有限,能够用来贸易的商品,也不过就是些鹿角、鹿皮,可能还有树藤和樟脑。这个既不能提供资源,又不具备交易市场的岛屿,当然就不会吸引大陆的商贩经常往来了。东亚沿海的洋流往南流,沿着南海,经过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婆尼罗(文莱)和菲律宾等地,一直到马六甲。这一路上有足够的南方居民和南方聚落、足够的资源和商机。南方的香料、珠宝、玉石,都是贵重的商品。既然往南的道路是有利可图的商道,大陆的商人就犯不着跨过黑水洋到台湾寻找微小的利润了。

台湾的宿命:本土的、中国的、世界的

台湾不进入中国历史,并不表示大陆沿海的老百姓不知道台湾,只是说,台湾当时的资源和人口,并不足以吸引大陆人和台湾进行经常性的贸易。实际上,在1603年利玛窦绘制的地图上,已经有台湾岛屿的形象,但并没有给她取名,她只是作为一个岛屿被放在大琉球的南方—大琉球就是今天的琉球。这个地图上的记录充分说明,大陆沿海居民很清楚有这个岛屿,甚至也有人在那里进出。当时台湾不是不为大陆人所知,而是中国的官方记录中,并没有特别关注这个海岛。

陈第到台湾后约一百年的康熙时代出了本《裨海纪游》。该书作者郁永河笔下的台湾,和《东番记》所说的台湾相差不远。郁永河从台南登岸,从台北出海,回到福建。这一段道路的艰苦,聚落的分散,道路上种种障碍,包括河川、沙丘、湖泊和繁密的树林竹丛……凡此种种,都说明了,即使台湾已成为中国的一部分,跟大陆的关系也更紧密了,但台湾能够提供的贸易商机仍然不大。台湾除了南部有较多聚落,北部和中部都只有几个州县据点。同时,台湾在大洋航道上的国际商贸地位也始终存在,汉人移民开发台湾,其生产的物资,不少就是以外销为主的。

1锁国:指日本江户时代幕府禁止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政策。从16世纪中期开始,葡、西、荷、英等国的传教士和商人至日本传教与贸易。为巩固统治,幕府颁布法令,限制外商活动并禁止国人信仰天主教。1633年前后,幕府多次颁布《锁国令》,严禁与外国通商,仅允许与中国和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日本“锁国”两百余年,直至19世纪中期《安政条约》订立时方废止。

2胡宗宪(约1512—1565)明代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明代政治军事人物。任上八年,全力抗倭。后被言官弹劾为严嵩一党,下狱死。

3颜思齐(?—1625)字振泉,一字枢泉,福建漳州登海人。17世纪东亚海上知名的海盗。曾将台湾作为基地,是台湾岛最早的一批开拓者之一,可能是大倭寇海商中国船长李旦的副手。

4大员:旧地名。即今台湾台南市西安平区一带。“大员”本为当地平埔族番社名,大陆沿海居民来岛上,常在此登陆。至明末崇祯年间始以之代称台湾。

5郁永河字沧浪,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中国清代地理学家。康熙三十六年(1697)二月至十月为采集硫磺矿,从福建去台湾,以日记形式写成《采硫日记》(又称《裨海纪游》)。此书记述了台湾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地质(火山、地震和矿产)以及台湾海峡的水文、气象等情况,是研究台湾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

1570年葡萄牙人绘制的亚洲地图?这张地图是目前所知最早绘出台湾的一张。葡萄牙人是最早“发现”台湾的西方人,他们将这座岛屿命名为“福尔摩莎”。

台湾安平古堡版画?安平古堡古称“奥伦治城”(Orange)、“热兰遮城”(Zeelandia)、“安平城”、“台湾城”,最早建于1624年,是台湾地区最古老的城堡。自建城以来,先后成为荷兰人统治台湾的中枢,以及郑氏王朝三代的宅第。

台湾泰雅人男子?17世纪意大利印制的以台湾原住民为主题的图片。当时台湾原住民的农业,还是粗放的刀耕火种。农耕之外,他们也打猎。

1640年荷兰占领台湾岛时绘制的地图?此时的台湾岛并非不为大陆人所知,而是中国的官方记录中,并没有特别关注这个海岛。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好的一本书,从装帧设计到内容都不错,值得细细读

2017-11-28 07:53:55
来自d***l(**的评论:

台湾,还看不清形势吗?!

2017-06-25 08:59:12
来自继续努**的评论:

不错的选择

2017-11-13 22:21:3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2017-03-27 21:18:32
来自喜***5(**的评论:

好评,好评

2017-04-08 08:53:55
来自网***(**的评论:

噱头,没说的那么好

2017-04-11 10:20:4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哈哈哈哈呵呵哈哈哈

2017-04-15 07:45:28
来自w***y(**的评论:

整体感觉不错

2017-04-16 08:09:47
来自l***1(**的评论:

还是不好想你才能几点到家

2017-04-18 11:48:54
来自蛋***子**的评论:

许倬云的历史,角度特别。

2017-05-03 22:30:4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了解台湾历史,从本书开始。

2017-05-19 14:04:02
来自s***3(**的评论:

包装印刷都很好,活动价很值。

2017-05-24 12:54:51
来自在路上1**的评论:

到货速度快,质量好,孩子很喜欢

2017-05-25 22:05:5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好很好很好

2017-06-02 19:05:23
来自l***e(**的评论:

许倬云说历史系列五:台湾四百年(精装珍藏版) 经典作品,需要认真读,长知识

2017-06-03 04:08:2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让我们能更多的了解,

2017-06-05 17:44:2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开卷有益,一字一句总有不同的味道与意蕴。

2017-06-23 20:09:59
来自海***0(**的评论:

很好的台湾历史。希望祖国早日和平统一台湾。

2017-06-28 18:50:4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很好!!

2017-07-08 00:01:2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一般,太笼统

2017-07-19 09:05:5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有质量的书

2017-07-24 11:56:5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谢谢当当 谢谢传统文化 阿弥陀佛

2017-07-28 12:10:3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希望当当不要用宅急送了,态度差还不送到家,一律让下楼取。改名叫“”区慢送”吧!

2017-08-12 09:03:34
来自密涅瓦b**的评论:

许倬云先生关于台湾史的书,值得一看。

2017-08-12 10:42:3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博大精深 值得收藏 包装不错 性价比很高

2017-09-06 12:33:1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包装完好,物流很快!

2017-09-07 20:44:4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好,儿子喜欢!

2017-09-09 09:29:2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孩子去台湾念大学,是陆生。据说陆生去台湾前要看这本书的。况且许倬云老师的历史学专业,连选修课都排不上队。

2017-08-21 16:15:0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台湾最有兴趣的四百年,正好了解我所希望了解的台湾

2017-07-03 16:39:31
来自九***空**的评论:

非常好的书,装帧设计很好,包装运输完美,值得学习和收藏,当当活动多!

2017-02-21 12:24:51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