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台湾(1620—1945)图书
人气:31

发现台湾(1620—1945)

★献给国人的台湾历史课 ★港台畅销35万册 许倬云 廖信忠 推荐 ★台湾是中国海洋文明的尖端,也是中国跌宕几百年的见证者
  • 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地方史志  
  • 作者:[天下杂志记者]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229120788
  •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6
  • 印刷时间:2017-06-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编辑推荐

献给国人的台湾历史课

港台畅销35万册 许倬云 廖信忠 推荐

台湾是中国海洋文明的尖端,也是中国跌宕几百年的见证者

作者简介

殷允芃

美国爱荷华大学新闻硕士、麦格塞塞新闻奖得主,著有《中国人的光辉及其他》《等待英雄》《点灯的人》《敬天爱人》《素直的心》等,现任天下杂志群创办人、董事长兼总编集长。

尹萍

淡江大学美国研究所硕士,著有《堤河邑冒险学校》《海洋台湾》《出走纽西兰》等,译有《乐在工作》《偶然生为亚裔人》等。

周慧菁

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译有《10个与孩子的重要对话》,现为天下杂志编辑顾问。

李瑟

美国德州理工大学大众传播学硕士,著有《制度追赶成长》《女中医才知道的青春秘方》等,现为《康健》杂志总编辑。

林昭武

台大经济研究所硕士,编写过《走上现代化之路:王作荣的建国蓝图》,曾任天下杂志博学编辑。

目录

前言发现台湾殷允芃.1

及时篇 婆娑之洋.水苍苍 (一六二○?6?2—?6?2一八四○)尹萍

第 一 章荷据时期:安平,追想起.8

什么体制羁绊了旧时中国的脚步?.23

第 二 章明郑时期:郑成功的生根与落地.26

第 三 章台湾重归中国版图:郑氏王朝的飘零.41

第 四 章渡海:劝君切莫过台湾.49

为什么叫“台湾”?.56

谁是最早的台湾人?.57

第 五 章海禁与械斗:罗汉脚渡悲歌.59

北美与台湾移民社会的迥异道路.71

第 六 章西方的冲击:徘徊在改造的边缘.74

德川体制为日本预备了什么能力?.85

文士与武士.89

第二篇荒陌新径.现代化(一八四○?6?2—?6?2一八九五)林昭武周慧菁

第 七 章鸦片战争:门户洞开的声音.94

第 八 章台湾开港:商品经济的及时次风光.101

第 九 章牡丹社事件:中日关系从此易位.117

第 十 章中法战争后:铁路开出台湾新纪元.125

台湾企业家族的开端.137

第十一章甲午战争:一战割开台海两岸.141

第十二章《马关条约》:春帆楼一纸,五十年心酸.147

第十三章同治、明治维新比较:中日现代化竞赛.154

明治维新的关键:岩仓考察团.172

日本现代文明之父:福泽谕吉.175

在线预览

牡丹社事件:中日关系从此易位

1874年5月,日本以牡丹社事件为借口,发动三百年来对外的首次战争——对台出兵。出兵前,日本政府做了各种配合、组织、准备……

1874年,是改变中日关系史的一年。

在飞驰的历史岁月中,很少有人会特别记住1874年,但就在这一年,发生在恒春北边二十公里处石门山谷的一场小战役,彻底改变了中日数千年来的“华夷秩序”,使得日本一跃加入了西方列强的阵容,埋下了日后侵略瓜分中国的伏笔。

事端源于三年前。1871年的冬天,一群琉球人乘船途中遭遇暴风雨,漂流到台湾东南的八瑶湾港(今屏东佳乐水北边)附近,上岸后他们误闯牡丹社,其中五十四人被排湾族居民杀害。其余十二人获救,由台湾官方协助遣送回琉球。

琉球当时为中、日的共同属国。牡丹社事件给觊觎台湾已久的日本一个生事的借口。

“亚洲必争之地”

早在半年前的春天,日本明治政府的改革派领导人江藤新平就上书,主张日本的对外政策应将“中国”视为“亚洲必争之地”,“不得此地则危,苟得此地则形成占据亚洲之形势”。

但为了要与俄、美、德、英争占中国,他建议日本应有谋略,先以数年时间整顿军备,并积极发展与中国的贸易,同时派遣“间谍”、“密探”,收集信息情报,实地调查中国的各种情况。在准备期间应先忍让,使两国之间相安无事。但等准备妥当时:

海陆军备完整、间谍掌握其情,地利详而战略定,此时若有无礼之事,则应纠正彼之错误,或与俄国相谋而并力,或使俄国中立而由我独力,一举征服中国。

于是,在牡丹社事件提供了“无礼”之事的借口后,日本开始积极布局。

1872年,日本先在福州设置日本领事馆,并秘派陆军少佐桦山资纪(后来做过日据时代的台湾总督)及儿玉利国等人,从东京到福州再乔装成商人搭船来台湾。他们得到驻淡水英国领事的协助,分头遍历台湾各处,细访民俗、密探防备并探测沿海水深,等等,后来做成详细报告。

1873年,日本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外务大臣副岛种臣以换约为名,乘舰由长崎出发,赴北京向清廷问罪台湾事件。出海前他先向鹿儿岛武士出身的主战派陆军元帅西乡隆盛辞行。在军舰上,这位日本全权大使看到六百位士官、水手、伙夫皆纪律严明,不禁“抚髯大乐”,并意气昂然地赋诗“保护海南建新藩”,展示其染指台湾的企图与抱负。明治政府彼时已开始整治军备,军制也改为征兵制,破除了士、农、工、商四民间的阶级之分。

在谈判台湾问题时,清朝掌理外交事务的总理大臣答以牡丹社事件肇事者是“生番”,熟番之地清廷“置府县而治之”,而生番“置于化外,甚不理事也”。这种态度不但反映出清政府敷衍怕事的心态,更显露出清朝决策者对世界强权发展趋势的茫然无知。

相对而言,当时日本外务省对台湾问题的认知是:

“此番机会乃日本张威于亚细亚之良机。其原因乃台湾可谓亚细亚咽喉之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欧洲垂涎于此岛之国家不少。若我不得此地而为彼所得,其利害之分,自不待言……且与台湾交战乃为实地锻炼我国兵卒,即此一端,亦应云可。”

日本对台出兵

日本对台出兵是继三百年前、16世纪丰臣秀吉出征朝鲜之后首次对外发动战争。外务省官员的说法表露了日本政府的期待之情:“皇国沉浮在此一举,今后皇威不仅在亚细亚,且将辉耀于万国……”

出兵前,日本政府做了各种配合的组织准备。内阁会议先采纳了“处理台湾番地要略”,政府在长崎设定台湾番地事务局,任命当时的大藏卿(财政部长)为台湾番地事务局长官,西乡隆盛的胞弟西乡从道中将为台湾都督。

1874年5月,西乡从道率兵三千六百名,分乘八艘军船和运输船开往台湾海峡,由恒春北边的社寮(今射寮)登陆,逆四重溪而上,攻陷石门,围攻牡丹社,烧毁部落,迫降高山族。

这次战役在二十天之内就结束了,山胞和日军战死的都不到二十名。日军开始在今车城扎营,建都督府、设病院,打算屯田久驻。但日本人因水土不服,染疫疠而死的达五六百人,日军有些骑虎难下。

台湾事件对清廷的震撼效应不下于鸦片战争——日本这个向来向中国朝贡称臣的小国竟敢出兵台湾,以武力向堂堂大清帝国的威权挑战,“蕞尔日本略效西人皮毛,亦敢睥睨上国”。清廷震惊之余,一方面照会日本,说明“生番之地”系属中国版图,指责日本出兵违背两国间之友好条约;另一方面急派以干练著称的船政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大臣赴台全权处理,先后调派一万名洋枪队渡台,积极备战。

但清廷自知实力不足,海防空虚,且新疆亦有纷争,不欲战事扩大。而明治政府亦因英美等国恐危及其商业利益而对日施压责难,内阁意见分裂,又逢北方朝鲜变局,也想早日结束他们所发动的及时次对外战争。结果,清廷赔款五十万两,承认日本征讨番地为义举,也间接承认琉球改属日本。由登陆到撤兵,日军占领台湾南端的时间,总计为半年。

当时旅居中国的伦敦《泰晤士报》记者宓吉,从旁观察、评论、慨叹:“台湾事件的处理等于向全世界宣告:这里有一个富饶的帝国,它将随时自动地给你支付赔款而绝不进行战斗。支那的命运的确是结束了。”

……

媒体评论

台湾与大陆,只在不到一两百公里的彼岸,终会有解除旧仇新怨、不再疑惧的一日。届时两岸携手,共同建设中华,在东亚创造一个新的东方文明。

——许倬云

很多朋友可能不太了解台湾的过去,《发现台湾》是一部阅读起来轻松愉快的台湾简史。就如补上一堂台湾历史课,有利于两岸增进感情、共创美好未来。

——畅销书《我们台湾这些年》作者 廖信忠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宁静致**的评论:

发现台湾(1620—1945) 看看台湾岛啊

2017-08-31 16:37:4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还没看,先囤着

2017-10-05 23:19:20
来自mandybe**的评论:

挺有趣的,很深刻的介绍台湾。

2017-10-07 00:15:11
来自杨文骢**的评论:

很好的书,真的很好。

2017-10-08 00:38:25
来自1993我**的评论:

发现台湾(1620—1945) 台湾记者的台湾历史观察,还是有些可读性。

2017-10-17 08:42:5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书,值得读

2017-11-09 17:33:01
来自digital**的评论:

台湾与我们是陌生的,除了神圣不可分割,我们了解有多少?

2017-10-12 06:39:52
来自大猫闹**的评论: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以宏大的全球视野叙述了台湾地区的历史,不是单讲台湾一隅,而是将之放在全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局势与变动中来讲,又别出心裁地以台湾地区为古老中国探索近代化的先锋,与日本进行现代化比较,从而揭示出中国近代化之路的艰难与曲折。300年跌宕起伏,300年血泪交融,读着读着就不禁内心澎湃,感慨不已,进而陷入沉思。

2017-08-08 08:30:45
来自遥远的**的评论:

关于台湾,今天的我们知道多少呢?是它的地理位置吗?比如,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还是它的面积大小呢?比如,台湾的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或者,是它曾经被占据、被割让的那悲惨一幕呢?比如,继郑成功入台湾之前,台湾先被荷兰殖民者占据;而《马关条约》则把台湾岛割让给了日本,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之后,台湾才得以回归。还是如今的台湾呢?败退台湾,作为“四小…

2017-09-27 11:17:34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