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读懂五千年中华民俗:图文典藏版:增订3版图书
人气:12

三天读懂五千年中华民俗:图文典藏版:增订3版

近几年兴起的国学热让民俗文化渐渐走入大众的视线并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赶着这股国学潮流想了解民俗背后的故事。为了发扬传统民俗文化,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民俗背后的故事,为了我们的生活能够增加更...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化>民俗文化  
  • 作者:[诸葛文]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09372258
  •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3
  • 印刷时间:2016-03-01
  • 版次:3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轻型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近几年兴起的国学热让民俗文化渐渐走入大众的视线并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赶着这股国学潮流想了解民俗背后的故事。为了发扬传统民俗文化,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民俗背后的故事,为了我们的生活能够增加更多的乐趣,我们适时地编纂了这本《三天读懂五千年中华民俗》。这本书以问题的形式,更直接地解答了读者心中的民俗疑惑;以诙谐有趣的语言风格,让读者更轻松地学习民俗知识。 本书从节日民俗、礼仪民俗、信仰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工艺民俗、建筑民俗、民俗文化、俗语与称谓等几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一些有趣的民俗现象和民俗由来。阅读本书你将轻松而快速地了解最最系统的民俗知识。

编辑推荐

用短的时间,的了解五千年中华民俗!一本不可多得的,集实用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书。

作者简介

诸葛文,著名图书策划人。成功策划《福尔摩斯侦探术》,图书占据科普类前10名,累计发行10万册;作品《乾隆皇帝年夜饭都吃啥》被重庆日报、烟台日报、南国早报、宁夏日报、香港商报等数家媒体转载。作品《清朝时期的阅兵仪式》发表在中华文化报。在《中国科学探险》杂志开辟专栏,深度剖析一些读人识人案例。

目录

及时章 节日民俗:每逢佳节倍思亲

◎为什么说春节起源于腊祭

◎春节为什么要守岁

◎过年时为何要吃“年糕”

◎关于除夕有什么传说

◎北方人为何要在除夕夜吃饺子

◎人们为什么要在除夕祭祖

◎春联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贴门神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鞭炮为何又叫“爆竹”

◎为何有“年初一,不杀鸡”的说法

◎“年初一,不吃稀”有什么讲究

◎俗语中的“破五”有何来头

◎旧时过年为何有挂门钱的习俗

◎社火源自什么

◎元宵节是怎么来的

◎元宵节为何要点彩灯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

◎古时的元宵节为何能吸引那么多未婚男女

◎许多地方为何有“元宵节抹黑脸”的习俗

◎为什么说“正月里剃头,死舅舅”

◎民间为何有立春吃春饼的习俗

◎为何不能在寒食节生火做饭

◎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有何由来

◎为何有“清明插柳驱鬼”的习俗

◎为何要在农历四月初八“赶天狗”

◎屈原和端午节有什么关系

◎端午节为何要在门前挂艾叶

◎民问为何有六月初六晒书、晒衣的习俗

◎“乞巧”有何来头

◎古时七夕节为何有喜蛛应巧的习俗

◎古人是如何在七夕节种生求子的

◎民间为何有七夕拜“魁星”的习俗

◎傣族是怎么庆祝自己的新年的

◎关于火把节有什么传说

◎火把节上种太阳是怎么回事

◎七月为什么被称为“鬼月”

◎中国的“鬼节”指哪几个节日

◎中元节祭祖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关于中秋拜月有什么典故吗

◎“兔儿爷”是什么

◎窃瓜祈子有什么来历

◎月饼有什么来历

◎“重阳”之名有何来头

◎民间为什么有重阳登高的习俗

◎古代文人为何重视重阳节

◎关于开斋节有什么传说

◎十二月为何又称“腊月”

◎各地的腊八粥做法是一样的吗

◎民间为何有“立冬进补”的习俗

◎古代为何称冬至为“亚岁”

◎古人为何要在冬至祭天

◎冬至是古时的“教师节”吗

◎民间为何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民间为什么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为何要在腊月二十三“送灶神”

第二章 礼仪民俗:礼仪之邦的待人接物之道

◎古人尊左还是尊右

◎跪拜有哪些讲究

◎拱手礼一般用在什么场合

◎五体投地的本意是什么

◎“长跪不起”中的“长跪”的由来

◎为什么信件的末尾一定要缀上“此致”

◎温锅是庆祝乔迁的民俗

◎分家为何要由舅舅主持

◎民间为什么流行“认干亲”

◎为什么说先干为敬

◎“八拜之交”从何而来

◎“义结金兰”有什么来历

◎半百以上的人怎样过“暖寿”

◎过寿为何“做九不做十”

◎花甲寿指什么

◎寿桃是买的桃子吗

◎长寿的图案为何有鹤、龟、松

◎寿图中主要有哪些植物

◎什么是“借寿”、“避寿”

◎土家人接待贵宾有什么特殊仪式

◎客家人为何对“九”情有独钟

◎续弦有什么来头

◎三妻四妾有什么讲究

◎女孩待嫁为什么称“待字闺中”

◎为什么是新娘弟弟挂门帘

◎古代婚姻为何注重门当户对

◎古代为什么盛行指腹为婚

◎童养婚的陋俗是如何形成的

◎媒人为何又被称为“冰人”

◎新郎的最初含义是什么

◎大年初二为何是“迎婿日”

◎为什么女婿有东床的雅称

◎女婿为何称为“乘龙快婿”

◎为什么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古代的人怎样相亲

◎古代为何有同姓不婚的习俗

◎古时为何有婚礼“不举乐”的制度

◎为什么说“婆媳亲,全家和”

◎结发夫妻的说法有什么来头

◎关于“糟糠之妻不下堂”有什么典故

◎什么是“回门”

◎古时“合婚”讲究什么

◎古代真的有“抛绣球”选夫婿的吗

◎古代为何有“无媒不成婚”的说法

◎古代媒人为什么有“月下老人”的别称

◎为何“过礼”之后才能结婚

◎古代婚姻中的“六礼”指什么

◎新娘出嫁的时候为何要蒙着盖头

◎民间为何有女子“哭嫁”的习俗

◎最初的婚礼为何要在黄昏举行

◎结婚时为何要喝“交杯酒”

◎婚礼仪式中有哪些祈子习俗

◎闹洞房真的是为了去邪灵吗

◎结婚为何要分红喜蛋

◎什么是赘婚

◎山西人为何要在喜庆的日子里“抹红”或“抹黑”

◎关于死,古代有多少称谓

◎什么是“白喜事”

◎给死人烧纸钱从何而来

◎冥寿是怎么回事

◎古代为什么有“冥婚”

◎接三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要用棺材装殓死人

◎摔吉祥盆代表什么意义

◎为什么要为死去的亲人披麻戴孝

第三章 服饰民俗:异彩纷呈的民族服饰

◎古代的“衣”“裳”“衫”有什么区别

◎皇帝为何要穿龙袍

◎“红到三十绿到老”是怎么回事

◎唐装是唐朝人穿的衣服吗

◎“胄”是什么意思

◎关于衣冠禽兽有什么典故吗

◎古代女性为何不穿裤子

◎裙子是何时出现的

◎裤子是何时出现的

◎“拜倒在石榴裙下”有什么说法吗

◎为什么称僧人的服饰为袈裟

◎孝服为何是白色的

◎传统服饰为何崇尚黄色

◎旗袍为何成为中国传统服装的代表

◎马褂有什么样的演变历史

◎中山装是孙中山设计的吗

◎金缕玉衣是大户人家子弟平常穿的衣服吗

◎民间为何有给小孩穿百家衣的习俗

◎民间为何有内衣不外晒的风俗

◎香囊只是男女之间的定情信物吗

◎先有帽还是先有冠

◎乌纱帽为何是官宦的代名词

◎什么是顶戴花翎

◎鞋子有着怎样的演变历程

◎古代男子为何要佩戴玉饰

◎戴戒指也分男左女右吗

◎文身习俗的来源是什么

◎女子为何要戴耳坠

◎古人穿袜子吗

◎绣花鞋起源于什么

◎儿童为什么要穿虎头鞋

◎肚兜是人类最初的服装吗

◎古人为何要佩剑

◎汉代妇女有哪些配饰

◎汉代冠有哪些名目

◎古代有哪些吉祥配饰

◎八宝纹、八吉祥是什么

◎团花寓意着什么

第四章 饮食民俗:民以食为天

◎中国八大菜系是什么

◎“开门七件事”指的是哪七件

◎“生命力最强的饮食器皿”指什么

◎古代也是“一日三餐”吗

◎古代人把勺子叫什么

◎我国古代有哪些酒器

◎如何饮酒才能养生

◎行酒令是从何时兴起的

◎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喝葡萄酒的

◎茶道源于何处

◎文人为何爱饮茶

◎什么是“斗茶”

◎为什么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

◎我国古代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吃醋的

◎为什么说到“杜康”大家就知道指酒呢

◎在古代,牛肉为什么是造反的象征

◎黄瓜是绿色的,为什么又叫黄瓜

◎探春宴和裙幄宴是古代女子的野外聚餐吗

◎古代炊具主要有哪些

◎什么是“洛阳水席”

◎满族“萨其玛”的名称有什么含义

◎火锅是怎么演变而来的

◎满汉全席包含了哪些菜品

◎麻婆豆腐的发明人是“麻婆”吗

◎“佛跳墙”这道菜跟“佛”有什么关系吗

◎四喜丸子中寓意了哪“四喜”

◎烧豆腐为何又称“白起肉”呢

◎元宵和汤圆是同一种食物吗

◎关于回锅肉有什么有趣的传说

◎鱼香肉丝和鱼有关系吗

◎为何说狗肉不能上席

◎什么是“状元及第粥”

◎“驴打滚”一名由何而来

◎关于北京烤鸭有什么故事

◎为什么叫“狗不理”包子

◎山西刀削面的来历

◎担担面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老婆饼是媳妇做给老公吃的吗

◎“叫花鸡”的来历

◎花雕酒中的“花雕”是什么

◎麒麟鲈鱼为什么被冠以“麒麟”的名号

◎三杯鸡有什么来历

◎九转大肠真的是“九转”吗

◎关于宫保鸡丁有什么传说

◎夫妻肺片是一对夫妻发明的吗

◎白云猪手是和尚发明的吗

◎松鼠鳜鱼和松鼠有什么关系

◎关于西湖醋鱼有什么感人的故事吗

◎闽菜“西施舌”有什么由来

◎王致和是如何发明臭豆腐的

◎“逍遥鸡”是怎么来的

◎竹叶青酒的名字因何而来

◎饺子的来历是什么

◎过桥米线背后真的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吗

◎兰州拉面为什么被称作“中华及时面”

◎筷子是因何发明的

◎林语堂为何有“喝茶三泡”一说

◎馒头和“南蛮”有什么关系

◎北方很多地方为什么讲究“四菜一汤”

◎千张肉有什么来历

◎“杂烩”是秦桧发明的吗

◎贵妃鸡和杨贵妃有关系吗

◎东坡肉和苏东坡有关系吗

◎无锡排骨和济公有什么关系

◎护国菜是一道华丽丰盛的菜品吗

◎成吉思汗是铁板烧的发明者吗

◎涮羊肉有什么来历

◎金华火腿是怎样名满天下的

◎炼丹能炼出豆腐吗

第五章 建筑民俗:传统建筑的禁忌与宽容

◎如何选择宅基地

◎民间为何会有“午门外斩首”的说法

◎为何古代衙门的门一般朝南开呢

◎华表有什么功能

◎藻井是一种井吗

◎古代木质建筑中的斗拱是什么

◎石阙是如何出现的

◎牌坊是如何产生的

◎古代的宅院如何防火防震

◎舍利塔有何建筑特色

◎古代真有黄金屋吗

◎弄堂和胡同是一个意思吗

◎“街坊四邻”中的“街”和“坊”分别指什么

◎四合院有什么讲究

◎窑洞为何是西北黄土高原的古老居住形式

◎山西柳氏民居有什么特点

◎徽州民居有什么特点

◎关于湘西吊脚楼有什么传说

◎福建明清客家土楼群有何特点

◎赣南客家民居有什么样的建筑特点

◎藏式民居有什么样的特点

◎上海豫园曾是谁的私人宅院

◎扬州个园以什么而闻名

◎苏州狮子林和狮子有关系吗

◎瘦西湖因何得名

◎嘉兴烟雨楼有什么样的历史典故

◎滕王阁有何建筑特点

◎黄鹤楼的选址有什么讲究

◎颐和园的建筑有什么特点

◎圆明园的名称有什么深意吗

◎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筑风格如何

◎御花园的建筑风格是怎样的

◎天坛的建筑形式有什么寓意

◎祠堂是如何产生的

◎柳侯祠为何建于罗池西畔

◎黄帝陵为何又被称作“桥陵”

◎隋炀帝陵为何被后人称为“皇墓墩”

◎为什么说孔林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碑林

◎少林寺是因何得名的呢

◎是先有潭柘寺还是先有北京城

◎潭柘寺为什么又称“毯遮寺”

◎岱庙起源于对谁的崇拜

◎鸡鸣寺因何得名

◎寒山寺是因为建在山上而得名的吗

第六章 工艺民俗:巧夺天工的民间技艺

◎什么是蜡染

◎关于蜡染有什么传说

◎蜡染中的冰纹是怎么出现的

◎关于刺绣有什么传说

◎中国的四大名绣是什么

◎中国最古老的刺绣艺术是什么

◎如何辨别苏绣的优劣

◎云锦有什么来历

◎关于云锦有什么传说

◎古时成都为何又称“锦官城”

◎中国锦绣之冠指哪种锦绣

◎中国结有什么象征意义

◎剪纸是如何表现其艺术性的

◎窗花都是红色的吗

◎关于年画有什么传说

◎为什么说年画是百科全书式的民间艺术

◎桃花坞木版年画为什么被誉为“东方古艺之花”

◎什么是纸马

◎风筝是谁发明的

◎唐三彩只有三种颜色吗

◎孔明是面塑的祖师爷吗

◎为什么说“天下面塑出穆李”

◎霍州面塑为何又称“羊羔儿馍”

◎泥塑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泥人张因何得名

◎为什么说刘伯温是糖人艺人的祖师爷

◎微雕为什么被称为绝

在线预览

听说过鬼节,那你听说过“鬼月”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七月是阴气最重的一个月,被称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利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鬼月百鬼出没,不仅阴气极重,而且民间有传言说恶鬼会趁此时机抓“交替,,也就是找“替死鬼”。因此,农历七月会有诸多禁忌:不穿带自己名字的衣服,不拍别人的肩膀,不吹口哨,老人、小孩等体弱或有敏感体质者夜晚好不要外出……此外,在鬼月好不要下水,尤其是下海水,更不要玩“碟仙”之类的灵异游戏,以免招致灾祸。民间认为,七月十五的晚上,更是极阴之时,这天晚上如果没有必要的事情,好早点休息。为了求个心安,有人会随身带着庙里求来的护身符、佛珠或粗盐、糯米等避邪物品。

七月渐凉,且接近一年之中月亮最盛的时刻。自古以来,太阳为阳,月亮为阴。从天文历法上来讲,把七月称为阴气较重的一月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对于七月为什么被称为“鬼月”,民间也有其说法:据说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掌管地狱的地藏王菩萨便会打开鬼门,放出饿鬼,一直到七月三十才关上鬼门。百鬼出没,阴气冲天,“鬼月”之称也算名副其实。

为了让阴阳二界的人鬼都平安,民间在鬼月的及时天、第二天、第十五天以及24小时都要进行拜祭。在七月设醮普度的习俗更是自古有之。

鬼者,归也,传说人死之后化为鬼,其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地,血归于水,脉归于泽,声归于雷,动作归于风,眼归于日月,骨归于木,筋归于山,齿归于石,油膏归于露,毛发归于草,呼吸之气化为亡灵而归于幽冥之间。在中国古代,商朝、周朝时期,尚未产生长生不死的神仙观念,也没有佛教宣传的轮回转世的思想,但当时的人们却认为人死后会变成鬼,并且其生前的身份会在阴间延续。因此,人们认为人死后其灵魂依然会继续关注并影响人世之事,这便产生了所谓的占卜和陪葬。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佛教的传入,鬼和因果报应联系在一起。人们敬奉鬼神,祭拜仙灵,不仅是为了尽孝道,也是为了让鬼神保佑。鬼是神秘的,它的神秘也成就了它的无所不能,正是因为这样4-富的特征,鬼慢慢走进了书本,走进了文学。在《聊斋志异》中,各种妖魔鬼怪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人生百态,揭露了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腐朽。在现代文学观点中,“鬼”才是归人,而我们只是过客.中国的四大鬼节:三月三、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鬼节不是百鬼出没的极阴之际,就是扫墓祭祖的感伤之节。同是鬼节,四个鬼节的内容却各有不同。

农历三月三不仅是纪念黄帝的上巳节,也是鬼魂出没的鬼节。三月三之所以被定为鬼节,和上古的一个传说有关。相传,上古时期阴阳两界的界限并不明显,鬼魂可以到人间游历,活人也可以到阴间玩耍。

尤其是在三月三这天,阴阳生死的界限更加模糊。三月三晚上,阴问的街市张灯结彩,龙灯、花船、狮舞、高跷随处可见,热闹非凡。有些人经:不住诱惑,纷纷到鬼市去游玩。直到雄鸡报晓,鬼市收市时,还有些人的游魂乐不思蜀,从此就留在阴间。七天之后身体腐烂,活人的魂魄就再也回不到人间了。因此,农历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间恐怖不安的Et子,被人们称为“鬼节”。民间有说法,在三月三拜观音,吃蒿子粑便能平安度过鬼节了。

清明节被称为“鬼节”想必和扫墓祭祖的习俗是分不开的。清明节不仅有“烧包袱”的祭祖仪式,也有“插柳驱鬼”的过节习俗。柳被称为“鬼怖木”,清明节作为鬼节之一,当然要插柳驱鬼,以求平安了。

整个农历七月都被称为鬼月。七月十五那天更是极阴之节,可以说是最名副其实的鬼节了。这24小时的讲究和禁忌很多,大概就是要求大家减少外出,不要从事任何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活动。这种习俗现代人看来多少有点迷信色彩,但还是流传了下来,大概是这些习俗并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百姓也就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了。P26-27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寻找syp**的评论:

充实

2016-08-30 19:37:3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内容一般,不建议买

2016-11-10 21:07:2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三天系列的书,适合各年龄段,普及教材,是我上课给学生用的。语文的基础来自生活常识,文化,文常,点滴积累,终有所获!

2016-11-24 09:04:2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错

2016-12-03 08:09:2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非常不错希望天天有大优惠。

2017-01-01 06:31:1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还不错,整体感觉不错

2017-05-10 23:35:54
来自l***m(**的评论:

很好的书,比书店买便宜。

2017-06-26 16:04:0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喜欢看这类的书籍,值得收藏。

2017-08-11 10:24:1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涉及面很广,喜欢。

2017-09-13 17:56:52
来自神功无**的评论:

居然没塑封,不象话

2017-11-01 10:18:3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严格按照时间顺序编写,力求做到条理清晰,脉络通顺。并且每讲完一个时间段或者一个地域的历史后,会描述一下同时期的中国民俗是什么样

2016-07-19 18:04:47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