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微生物:滥用抗生素引发的健康危机图书
人气:16

消失的微生物:滥用抗生素引发的健康危机

2017年第12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2015《时代》周刊全球影响力100人,美国总统顾问马丁?布莱泽的盛世危言。关于人类微环境的《寂静的春天》,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倾情推荐,
  • 所属分类:图书 >科普读物>生物世界>微生物  
  • 作者:[马丁·布莱泽]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35785855
  •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9
  • 印刷时间:2016-09-05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高、越来越胖?为什么青少年糖尿病越来越多、发病年龄越来越小?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患上了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五花八门的食物过敏?种种“现代疾病”背后是否有一个共同的“罪魁祸首”?

美国著名科学家马丁•布莱泽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滥用抗生素及剖宫产,我们在不经意间已经伤害了与人类协同演化了数十万年之久的“微生物朋友”,特别是在我们的孩子们身上。这扰乱了人体内微生物的稳态,打破了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进而危害了我们孩子的代谢、免疫和认知能力。

恩格斯的告诫犹在耳畔:“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胜利,大自然都报复了我们。”在《寂静的春天》里,蕾切尔•卡森提醒我们,滥用滴滴涕等杀虫剂会危害地球上其它的生物;在《消失的微生物》里,马丁•布莱泽提醒我们,滥用抗生素及剖宫产会危害我们自己的后代。

作为人类微生物群系研究的先驱之一,马丁•布莱泽在本书中既从科学的角度梳理了上述问题的来龙去脉,又从个人及社会的层面探讨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广大的中国读者,特别是生物科研工作者、医疗卫生从业者、政府机构决策者均可从中有所借鉴。

编辑推荐

第十二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

2015《时代》周刊全球影响力100人之一,美国总统科学顾问马丁•布莱泽的盛世危言。 施一公、何帆、姬十三、王立铭联袂推荐,赵立平教授倾情作序。

颠覆常识,激动人心,人人都能读懂的科普力作。重新认识你的身体,你真的是自己的主宰吗?对现代生活的全新认识,你的很多“常识”都out了!

感冒时吃的几颗“消炎药”不能治愈你,反而会伤害你!

生活在你肠道里的细菌影响你的情绪、选择、健康、免疫……,它们是怎样统治人类的?

抗生素和剖宫产伤害了我们的孩子们,让他们患上湿疹、咳嗽、哮喘、自闭症……我们何时该拒绝医生的抗生素?

失去了越来越多的微生物的保护,人类处境已经非常危险,“超级细菌”会将我们消灭吗?

人类微观环境的《寂静的春天》,作者带领读者重温了他对肠道微生物研究的突破性成果,带来了抗生素负面效果的前沿证据,为人类健康拉响了警报!

马丁•布莱泽博士所呼吁的在日常生活、临床和农业中慎重使用抗生素,将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体系需要严肃考虑的重要议题。

作者简介

马丁•布莱泽

1948年生于纽约,受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和纽约大学医学院。自1973年起,历任科罗拉多大学医学中心博士后,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流行病疫情专员,范德比尔特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授、医学教授和该校感染性疾病系主任,纽约大学医学院院长,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主席,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评审专家。现任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医学教授、微生物学教授,纽约大学人类微生物组计划负责人。美国医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布莱泽多次在报刊媒体上撰文、露面、发声,提醒公众滥用抗生素及剖宫产带来的危险。凭借《消失的微生物》一书,2015年4月,他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影响力的100人之一;同年9月,他被任命为美国总统防治耐药细菌顾问委员会主席,任期4年。马丁•布莱泽现居纽约。

目录

及时章 现代疾病

第二章 我们的微生物地球

第三章 人类微生物群系

第四章 病原体的崛起

第五章 灵丹妙药

第六章 抗生素的滥用

第七章 现代农场

第八章 母与子

第九章 被遗忘的世界

第十章 胃灼热

第十一章 呼吸困难

第十二章 更高

第十三章 而且……更胖

第十四章 再论现代疾病

第十五章 抗生素的冬天

第十六章 对策

尾声

致谢

注释

索引

译后记

在线预览

第十五章 抗生素的冬天

佩吉•莉莉丝(Peggy Lillis)是纽约市一位土生土长的布鲁克林区人。56岁的她曾经做过许多工作,有时甚至身兼两职,养大了两个儿子。在过去几年里,她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在学生和家长中口碑特别好。2010年3月底,佩吉做了一次小规模的牙部手术。然而,到了4月中旬,她竟去世了。

去看牙医的时候,佩吉领到了疗程为一周的克林霉素(clindamycin),这是用来防止口腔感染的常用抗生素。到了周末,她就开始腹泻。由于每天在工作中许多小孩子打交道,佩吉以为她被传染上了的是“肠胃型感冒”,因此在家里休养。但是腹泻持续了四天都不见好转,她的家人让她多喝水。到了周末,她联系了医生。医生给她安排了下周二去看肠胃方面的专家。但是到了下周二,佩吉已经非常虚弱,以至无法下床,她的家人叫了救护车。当护理人员抵达她家的时候,她已经陷入了重度昏迷。

在医院里,通过结肠镜检查,医生发现了佩吉患有严重的感染,罪魁祸首是一种厌氧生长的细菌,叫做艰难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通常简写为C. diff)。这种细菌在健康人的结肠里也有分布,但是浓度非常之低。通常情况下,它们都忙活自己的事,并不打扰我们。但是如果肠道里的微生物比例失调,比如因为抗生素的使用而导致其它与之竞争的细菌数目锐减的时候,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就会泛滥,并引起严重的后果。在一个失衡的结肠里,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如野火一般蔓延,它可以每12分钟就繁殖一代,几个小时之内就占领肠道。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可以分泌出两三种毒素,诱骗结肠内壁的上皮细胞为它服务。这帮助了这些细菌的生存,却严重伤害了人类细胞。当这些毒素喷涌而出的时候,结肠就被打成了筛子。

没人知道佩吉是从哪里染上艰难梭状芽孢杆菌的。也许她身上本来就有,也许是从身边的人那里传染来的。许多医院的病人从其他病人身上或者从医护工作者的手上染上了这些细菌,但是佩吉之前并没有住院。如果你的结肠是健康的话,艰难梭状芽孢杆菌会被肠道内的正常菌群抑制住。

然而,佩吉摄入的抗生素抹去了她体内的正常菌群,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因而迅速繁殖,这大大伤害了她的结肠壁。于是,人体排泄物从肠壁的破损处泄漏到了本来无菌的区域,她受到了感染,进而引发了高烧。讽刺的是,为了清除这些感染,医生对她使用了更多的抗生素。当这些治疗都不见效的时候,她的医生,绝望之下,将她带进了手术室,进行了结肠切除手术。尽管人们作出了种种努力,佩吉还是在医院里去世了——两周之前她刚刚做了牙部手术,一周之前她刚刚患病。一个如此积极健康、充满活力的女性怎么可能凋谢得如此之快?

50多年前,人们就知道了抗生素使用会引起腹泻。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才意识到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是主要致病原,而且大多数案例发生在已经住院的人们身上。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些患者接触到抗生素的比例更高。此外,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形成的孢子会散布到空气里。因此,在患者集中的医院里,到处都可能感染上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检测表明,医院里往往都有一种主要的艰难梭状芽孢杆菌,但也有时候有好几种菌株。不过,大多数艰难梭状芽孢杆菌都对抗生素敏感,一次抗生素使用足以抑制它们引起的感染。

但是,一个疗程的抗生素只能控制不到三分之一的细菌,缓过气的细菌会卷土重来。即使再次使用抗生素治疗,它们仍然会东山再起。这种拉锯战可以反复发生30多次,非常消耗精力,患者在日复一日的折磨中憔悴死去。幸运的是,人们现在找到了新的办法来解决复发的问题,稍后我会谈到。

为什么复发如此常见?这很好理解——只要被抗生素摧毁的肠道生态系统没有恢复正常,在满地疮痍之中,这些梭状芽孢杆菌会迅速繁殖,轻易地纠集起来。而好的治疗手段——即更多的抗生素——只会使局面雪上加霜。人们应当庆幸的是在另外2/3的患者身上没有看到疾病的复发。

在整个90年代,医院里采取了更好的感染控制措施,比如医护工作人员勤洗手、勤拖地板、隔离重度腹泻患者,梭状芽孢杆菌的感染率大大降低。但是,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和从前住院的病人相比,现在的病人病情越来越严重了。化学药物固然有效,但是它们也带来了许多副作用。患者可以接受更加复杂的外科手术而不至于丧命,但是恢复的过程越来越长。移植手术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但是因为需要持续使用免疫抑制类药物,病人的免疫力降低,他们反而更容易被其它细菌或病毒感染。结果,越来越多的病人摄入了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药物,包括抑制胃酸及肠道蠕动的药物,当然,还有各式各样的抗生素,各种各样的使用方式——或单独使用,或配伍使用,或同时服用,或先后服用。

最近,一项研究调查了200多万住院的成年病人的抗生素使用状况。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病人使用最常见的50种抗菌药物的频率竟达到了77.6%。换句话说,平均而言,在住院的每10天里,病人近8天都在使用这些抗菌药物。这个数字包括了进行常规检查的人,比如定期体检与输血——我们常常不会想到抗生素在这里也能派上用场。如此大规模的抗生素使用必然对我们的微生物群系产生某种影响,我们确实也发现了这一点。

大约十年前,艰难梭状芽孢杆菌的毒性变得愈发严重,更多的人因此而丧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分析表明,这些菌株发生了变异——毒素蛋白基因上游一段DNA不见了,这些细菌因此可以分泌出更多的毒素蛋白,破坏力也更强。

更加令我震惊的是,虽然这些菌株缺失的是不同的DN段,但是它们都能分泌出更多的毒素。在生物学家看来,这意味着:艰难梭状芽孢杆菌经受着非常强的选择压力,而且高毒性菌株比普通菌株更适应新环境。由于这几株细菌几乎同一时间段出现,我们将怀疑的目光转向了某种共同的环境因素。这些高毒性菌株分布在欧洲和北美,这暗示着发达国家里的医院环境可能是一个致病因素。医院确实是危险的地方。

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是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在人群中间传播的速度。许多没有住院的人,比如佩吉•莉莉丝,也得了这种病,并因此死去。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如同脱缰的野马,逃出了医院的束缚,逃逸到了人群里。这些菌株,作为携带者体内的“乘客”,随着国际航班飞跃大洋,在新的疆域里落地生根——才不在乎什么国境、护照、签证。在美国,每年因感染艰难梭状芽孢杆菌而住院的人不低于25万,其中1.4万人因此死亡。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身上。这种耐受抗生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了许多人死亡,包括我在前面提到过的两位橄榄球选手的故事。20年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几乎只在医院里才能发现,比如那位职业橄榄球选手正是因为膝盖手术而感染上了它们。但是现在,即使是没有去医院的人,比如那位年轻的高中橄榄球选手,也受到了感染。更多致病性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正在出现。这两种危机——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类似的特征,而且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出现,这暗示着我们人类的微生物生态环境在发生着巨变。

这些故事令人不寒而栗。然而更加不幸的是,它们只是昭示着更大危机的到来。这些病原体从它们“天然”的保护区——医院里,传播到了更多的人群之中,甚至漂洋过海,蔓延至全球。这是对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我们必须马上采取行动,阻止它们的传播。

媒体评论

坚实的数据支撑、引人入胜的故事、妙趣横生的讲解以及振聋发聩的警告,《消失的微生物》是关于“微生物”与“抗生素”的稀缺读物,值得一读。

——施一公,著名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们的人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各种微生物群落和我们一起生活、协同进化。现代医疗技术,比如抗生素和剖宫产等,可能在无意之中破坏微生物系统的多样性,进而破坏人体的生态平衡,对我们的孩子们来说,这种破坏带来的影响尤为深远。了解我们身体内部的微生物,和探索太空中未知的暗物质一样激动人心。

——何帆,著名经济学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马丁•布莱泽博士所呼吁的在日常生活、临床和农业中慎重使用抗生素,保护和人体稳定共生的微生物居民,很有可能会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体系需要严肃考虑的重要议题。

——王立铭,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

布莱泽医生对抗生素的审慎态度背后是坚实的证据。——《纽约时报》

布莱泽没有用怪病或者“超级细菌”危言耸听,他的关切更加朴实,也更加深刻:现代生活对我们每个人身上的微生物带来的危害。——《华尔街日报》

在《消失的微生物》一书中,马丁•布莱泽拉响了警报:抗生素的危害远不止是筛选出了耐药细菌! ——《自然》

可读性强,且挑战常规,《消失的微生物》一书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肠道微生物功能的认识。 ——《科学》

布莱泽提出了恢复微生物平衡并避免灾难的合理方案,对个人与社会都有借鉴意义。——《发现》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doris20**的评论:

看B站关注的一UP主推荐的,看了书评说很有趣,就产生了好奇心。

2017-11-23 08:15:2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错的一本书,希望引起人们滥用抗生素的重视吧

2016-11-09 13:44:0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风趣幽默的介绍相关知识微生物与抗生素的知识

2017-11-09 11:46:04
来自木***(**的评论:

见到新的观点,让我们懂得自然与周围的一切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2017-07-23 16:13:13
来自穆民之**的评论:

对于长久使用抗生素的人来说必不可少的警示书籍,药物没有绝对,只有相对,当你绝对依靠它便形成了滥用,反过来过成为伤害你的致命毒药,警钟长存,了解我们自身,还有老生气和微生物的关系,此本书必看!

2016-11-10 08:27:5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我在网上看的这本书,确实非常好,翻译也非常到位,值得一读。

2017-10-18 19:11:3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好的书,人类社会文明的同时应该避免矫枉过正

2017-05-28 19:39:03
来自l***z(**的评论:

不错。我买了好几本送给家人的,科普远离医源性疾病,好像他们并不是懂但已经能接受

2017-06-18 13:11:09
来自草***子**的评论:

帮闺蜜买的,收到我先翻了翻,意外的发现,居然不是非常教条的科普书,里面有不少案例,也有不少科普方面的干货,有点儿意思。

2017-02-14 13:44:53
来自serenat**的评论:

帮老公购买的专业书籍,希望对他的工作有帮助!没想到当当网还有这么专业性强的书籍!赞一个!我们全家需要的书籍都在当当网购买!

2016-11-21 19:05:22
来自sunbrig**的评论:

本书尤其值得医学,生物制药类从业人员阅读。当然,对普通读者来说,也不失为一本了解抗生素的科普读物。

2017-03-08 15:35:53
来自明月明**的评论:

作为研究微生物的学生,喜欢看这类普及类书籍,扩宽视野

2016-11-10 15:52:2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纸质不是很好,但内容十分充实,说明了滥用抗生素的后果,是一部十分不错的科普作品

2016-12-09 13:27:47
来自哇咔咔**的评论:

书不错,但是手贱买了两本,不知道能不能退货…如果一切能重来是偷影子的人的作者写的,买的就是情怀,但出乎意料的非常不错的说,推荐推荐强烈推荐!!!!!!

2016-11-12 11:38:3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看看国外是怎么看待抗生素问题的,也可以有一些哲学的收获,比如究竟何种生物才是真正的高等?

2017-02-17 21:02:16
来自pollyzb**的评论:

很厚的一本书,才看了一点。很高兴能对人类对微生物了解更多,知识需要不断更新

2016-12-22 13:13:2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关于母婴和剖宫产的内容让我很震惊,第一次了解到微生物对人类有如此大的功能,人类多么精巧啊,甚至把一些原来可以做的事承包给细菌去完成了。而出生的时候,妈妈身体内的细菌会发生特别大的变化,出生的时候,宝宝从产道里就继承了妈妈的细菌,从而守护宝宝一辈子的健康。尊重自然,按照更自然的方式生活、这也是现在我育儿的理念。很好的书。5星推荐。

2016-09-21 14:40:3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正像作者在 致中国读者中说的,建议中国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来读,中国滥用抗生素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不仅是在临床,还有农场。也希望医生们能够少给孩子用一些抗生素,不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只有妈妈自己足够强大的内心和知识,就能够保护好孩子免受滥用抗生素之苦。如果说未来抗生素失效了,今天安歇很小的疾病就能让我们致命,那才是真正的灾难、

2016-09-21 14:48:5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本来就有慢性胃炎,看这本书的时候胃更疼了。。。且不谈书中所有实验的可靠性,我从来不知道人类对抗生素的依赖是巨大的,并且一直以来媒体告诉我们的抗生素过度使用的后果是超级细菌而从不提及其他更严重的问题。可能大多人隐隐感受到疾病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更年轻的孩子身上,但只是归因于越来越好的环境使得孩子的抵抗力下降。我觉得所有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人类离不开环境,且与全球环境深深融合在一起。

2017-11-01 10:10:09
来自m***Q(**的评论:

看不见的微生物才是地球的主宰!仔细阅读,人类不要夜郎自大吧。

2017-04-24 18:26:2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好看的科普书,现实太过滥用抗生素打破了稳态

2017-06-22 18:39:19
来自林间兔**的评论:

很文艺的科普书,完全能看懂,译者的功底聊得!在一个个故事里,就了解微生物的世界,人类必须敬畏自然,无论是头顶的浩瀚星空,还是身体里看不见的细菌。

2016-09-18 10:27:52
来自盖***4(**的评论:

看电视上推荐的,当当搜了下真有还便宜,果断下单,不论年轻的父母还是长辈都应该读一读,滥用抗生素对人类的坏处,还有对一些病要怎么注意,方向。推荐!

2017-04-04 10:32:01
来自灰***咔**的评论:

老师推荐的,读了读,对微生物相关的疾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不再仇视致病菌,不再以为的认为抗生素是最终之路,也开始了解菌群的重要性。

2017-06-24 18:08:34
来自jianyon**的评论:

消失的微生物:滥用抗消失的微生物:滥用抗生素引发的健康危机..生素引发的健康危机..

2016-10-18 15:01:1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写出了微生物的重要之处 在现代微生物的减少导致现代疾病的出现,人们应该更加去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儿童方面

2017-10-23 15:10:2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我们的人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各种微生物群落和我们一起生活,协同进化。本书可读性及强,且挑战常规,阅读本书,能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肠道微生物功能的认识。

2017-06-22 10:52:33
来自***(匿**的评论:

抗生素泛滥真的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这本书作为科普读物让我从理论的角度更清楚的了解滥用抗生素的后果,大人和孩子都尽量少用抗生素吧。书中有些观点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2017-07-04 15:45:5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作者真的让我折服,因为爸爸有胃溃疡,所以一直对幽门螺旋杆菌是有了解的,丽珠得乐爸爸以前也经常吃,但是真的,后来爸爸就一直烧心,反酸。既然对肠道内的微生物有了新的理解,那医生是不是应该有了更好的治疗方案呢

2016-09-21 14:43:54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