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图书
人气:15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广东省委推荐各级领导干部12种必读书指定读本)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具有持久的影响力,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文献。
  • 所属分类:图书 >心理学>心理学经典著作  
  • 作者:[法][古斯塔夫.勒庞]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社会学经典读本
  • 国际刊号:9787801093660
  •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4-01
  • 印刷时间:2004-01-01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编辑推荐

中央编译畅销推荐: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英双语.典藏本) product.dangdang.com/24161882.html

天鹅绒监狱 点击进入

国家命运:反腐攻坚战 点击进入

梦控师:国内首次介绍控制梦境的书 点击进入

民主的阴暗面:解释种族清洗 点击进入

正念的奇迹:点击进入

《乌合之众》是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是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经写出的著作中,有影响者。本书还具有持久的影响力,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文献。本书被翻译成近二十种语言,至今仍在国际学术界有广泛影响。在本书中,作者指出,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冶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作者简介

古斯塔夫 勒庞(GustavLeBon1841.05.07-1931.12.13),法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写下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以本书最著名,被翻译成近20种语言,至今仍在学术界有广泛影响。勒庞认为,现代生活逐渐以群体的聚合为特征。在《乌合之众》一书中,他指出,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译者简介:

冯克利:1955年10月27日生,祖籍青州长秋。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信息学院[1]。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曾担任过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儒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内公认水准的翻译家,自90年代以来对于学术思想的传播有突破性的杰出贡献,在公共思想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目录

民主直通独裁的心理机制

勒庞《乌合之众》的得与失

作者前

在线预览

及时章群体的一般特征

提要:从心理学角度看群体的构成/大量的个人聚集在一起并不足以构成一个群体/群体心理的特征/群体中个人固有的思想感情发生的变化以及他们个性的消失/群体总是受着无意识因素的支配/大脑活动的消失和脊髓活动的得势/智力的下降和感情的彻底变化/这种变化了的感情,既可以比形成群体的个人的感情更好,也可以比它更糟/群体既易于英勇无畏也易于犯罪。

从平常的含义上说,“群体”一词是指聚集在一起的个人,无论他们属于什么民族、职业或性别,也不管是什么事情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群体”一词却着一种十分不同的重要含义。在某些既定的条件下,并且只有在这些条件下,一群人会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它非常不同于组成这一群体的个人所具有的特点。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采取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它无疑是暂时的,然而它确实表现出了一些非常明确的特点。这些聚集成群的人进入了一种状态,因为没有更好的说法,我姑且把它称为一个组织化的群体,或换个也许更为可取的说法,一个心理群体。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存在,受群体精神统一定律的支配。

不言自明,一些人偶然发现他们彼此站在一起,仅仅这个事实,并不能使他们获得一个组织化群体的特点。一千个偶然聚集在公共场所的人,没有任何明确的目标,从心理学意义上说,根本不能算是一个群体。要想具备这种群体特征,得有某些前提条件起作用,我们必须对它们的性质加以确定。

自觉的个性的消失,以及感情和思想转向一个不同的方向,是就要变成组织化群体的人所表现出的首要特征,但这不一定总是需要一些个人同时出现在一个地点。有时,在某种狂暴的感情——譬如因为国家大事——的影响下,成千上万孤立的个人也会获得一个心理群体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偶然事件就足以使他们闻风而动聚集在一起,从而立刻获得群体行为特有的属性。有时,五六个人就能构成一个心理群体,而数千人偶然聚在一起却不会发生这种现象。另一方面,虽然不可能看到整个民族聚在一起,但在某些影响的作用下,它也会变成一个群体。

心理群体一旦形成,它就会获得一些暂时的、然而又十分明确的普遍特征。除了这些普遍特征以外,它还会有另一些附带的特征,其具体表现因组成群体的人而各有不同,并且它的精神结构也会发生改变。因此,对心理群体不难进行分类。当我们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时就会看到,一个异质的群体(即由不同成份组成的群体)会表现出一些与同质群体(即由大体相同的成份,如宗派、等级或阶层组成的群体)相同的特征,除了这些共同特征外,它们还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从而使这两类群体有所区别。

不过在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的群体之前,我们必须先考察一下它们的共同特点。我们将像博物学家一样从事这项工作,他们总是先来描述一个科的全体成员的共同特点,然后再着手研究那些把该科所包含的属、种区别开来的具体特点。

对群体心理不易做出的描述,因为它的组织不仅有种族和构成方式上的不同,而且还因为支配群体的刺激因素的性质和强度而有所不同。不过,个体心理学的研究也会遇到同样的困难。一个人终其一生性格保持不变的事情,只有在小说里才能看到。只有环境的单一性,才能造成明显的性格单一性。我曾在其他著作中指出,一切精神结构都包含着各种性格的可能性,环境的突变就会使这种可能性表现出来。这解释了法国国民公会中最野蛮的成员为何原来都是些谦和的公民。在正常环境下,他们会是一些平和的公证人或善良的官员。风暴过后,他们又恢复了平常的性格,成为安静而守法的公民。拿破仑在他们中间为自己找到了最恭顺的臣民。

这里不可能对群体强弱不同的组织程度做的研究,因此我们只专注于那些已经达到组织化阶段的群体。这样我们就会看到群体可以变成什么样子,而不是它们一承不变的样子。只有在这个发达的组织化阶段,种族不变的主要特征才会被赋予某些新特点。这时,集体的全部感情和思想中所显示出来的变化,就会表现出一个明确的方向。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前面所说的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规律才开始发生作用。

在群体的心理特征中,有一些可能与孤立的个人没有什么不同,而有一些则为群体所特有,因此只能在群体中看到。我们所研究的首先就是这些特征,以便揭示它们的重要性。

一个心理群体表现出来的最惊人的特点如下:构成这个群体的个人不管是谁,他们的生活方式、职业、性格或智力不管相同还是不同,他们变成了一个群体这个事实,便使他们获得了一种集体心理,这使他们的感情、思想和行为变得与他们单独一人时的感情、思想和行为颇为不同。若不是形成了一个群体,有些念头或感情在个人身上根本就不会产生,或不可能变成行动。心理群体是一个由异质成份组成的暂时现象,当他们结合在一起时,就像因为结合成一种新的存在而构成一个生命体的细胞一样,会表现出一些特点,它们与单个细胞所具有的特点大不相同。

与人们在机智的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笔下发现的观点相反,在形成一个群体的人群中,并不存在构成因素的总和或它们的平均值。实际表现出来的,是由于出现了新特点而形成的一种组合,就像某些化学元素——如碱和酸——反应后形成一种新物体一样,它所具有的特性十分不同于使它得以形成的那些物体。

组成一个群体的个人十分不同于孤立的个人,要想证明这一点并不困难,然而找出这种不同的原因却不那么容易。

要想多少了解一些究竟,首先必须记住现代心理学所确认的真理,即无意识现象不但在有机体的生活中,而且在智力活动中,都发挥着一种压倒性的作用。与精神生活中的无意识因素相比,有意识因素只起着很小的作用。最细心的分析家和最敏锐的观察家,充其量也只能找出一点支配他的行为的无意识动机。我们有意识的行为,是主要受遗传影响而造成的无意识的深层心理结构的产物。这个深层结构中包含着世代相传的无数共同特征,它们构成了一个种族先天的禀性。在我们的行为之可予说明的原因背后,毫无疑问隐藏着我们没有说明的原因,但是在这些原因背后,还有另外许多我们自己一无所知的神秘原因。我们的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我们无法观察的一些隐蔽动机的结果。

无意识构成了种族的先天禀性,尤其在这个方面,属于该种族的个人之间是十分相似的,使他们彼此之间有所不同的,主要是他们性格中那些有意识的方面——教育的结果,但更多的是因为独特的遗传条件。人们在智力上差异较大,但他们却有着非常相似的本能和情感。在属于情感领域的每一种事情上——宗教、政治、道德、爱憎等等,最杰出的人士很少能比凡夫俗子高明多少。从智力上说,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和他的鞋匠之间可能有天壤之别,但是从性格的角度看,他们可能差别甚微或根本没有差别。

这些普遍的性格特征,受着我们的无意识因素的支配,一个种族中的大多数普通人在同等程度上具备它们。我认为,正是这些特征,变成了群体中的共同属性。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才智被削弱了,从而他们的个性也被削弱了。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吞没,无意识的品质占了上风。

群体一般只有很普通的品质,这一事实解释了它为何不能完成需要很高智力的工作。涉及普遍利益的决定,是由杰出人士组成的议会做出的,但是各行各业的专家并不会比一群蠢人所采纳的决定更高明。实际上,他们通常只能用每个普通个人生来便具有的平庸才智,处理手头的工作。群体中累加在一起的只有愚蠢而不是天生的智慧。如果“整个世界”指的是群体,那就根本不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整个世界要比伏尔泰更聪明,倒不妨说伏尔泰比整个世界更聪明。

如果群体中的个人只是把他们共同分享的寻常品质集中在了一起,那么这只会带来明显的平庸,而不会如我们实际说过的那样,创造出一些新的特点。这些新特点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现在要研究的问题。

有些不同的原因,对这些为群体所独有、孤立的个人并不具备的特点起着决定作用。首先,即使仅从数量上考虑,形成群体的个人也会感觉到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这使他敢于发泄出自本能的欲望,而在独自一人时,他是必须对这些欲望加以限制的。他很难约束自己不产生这样的念头:群体是个无名氏,因此也不必承担责任。这样一来,总是约束着个人的责任感便彻底消失了。

第二个原因是传染的现象,也对群体的特点起着决定作用,同时还决定着它所接受的倾向。传染虽然是一种很容易确定其是否存在的现象,却不易解释清楚。必须把它看做一种催眠方法,下面我们就对此做一简单的研究。在群体中,每种感情和行动都有传染性,其程度足以使个人随时准备为集体利益牺牲他的个人利益。这是一种与他的天性极为对立的倾向,如果不是成为群体的一员,他很少具备这样的能力。

决定着群体特点的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同孤立的个人所表现出的特点截然相反。我这里指的是易于接受暗示的表现,它也正是上面所说的相互传染所造成的结果。

要想理解这种现象,就必须记住最近的一些心理学发现。今天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的过程,个人可以被带入一种失去人格意识的状态,他对使自己失去人格意识的暗示者惟命是从,会做出一些同他的性格和习惯极为矛盾的举动。最为细致的观察似乎已经证实,长时间融入群体行动的个人,不久就会发现——或是因为在群体发挥催眠影响的作用下,或是由于一些我们无从知道的原因——自己进入一种特殊状态,它非常类似于被催眠的人在催眠师的操纵下进入的迷幻状态。被催眠者的大脑活动被麻木了,他变成了自己脊髓神经中受催眠师随意支配的一切无意识活动的奴隶。有意识的人格消失得无影无踪,意志和辨别力也不复存在。一切感情和思想都受着催眠师的左右。

大体上说,心理群体中的个人也处在这种状态之中。他不再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他就像受到催眠的人一样,一些能力遭到了破坏,同时另一些能力却有可能得到极大的强化。在某种暗示的影响下,他会因为难以抗拒的冲动而采取某种行动。群体中的这种冲动,比被催眠者的冲动更难以抗拒,这是因为暗示对群体中的所有个人有着同样的作用,相互影响使其力量大增。在群体中,具备强大的个性,足以抵制那种暗示的个人寥寥无几,因此根本无法逆流而动。他们充其量只能因不同的暗示而改弦易辙。例如,正因为如此,有时只消一句悦耳的言辞或一个被及时唤醒的形象,便可以阻止群体最血腥的暴行。

现在我们知道了,有意识人格的消失,无意识人格的得势,思想和感情因暗示和相互传染作用而转向一个共同的方向,以及立刻把暗示的观念转化为行动的倾向,是组成群体的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他不再是他自己,他变成了一个不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

进一步说,单单是他变成一个有机群体的成员这个事实,就能使他在文明的阶梯上倒退好几步。孤立的他可能是个有教养的个人,但在群体中他却变成了野蛮人——即一个行为受本能支配的动物。他表现得身不由已,残暴而狂热,也表现出原始人的热情和英雄主义,和原始人更为相似的是,他甘心让自己被各种言辞和形象所打动,而组成群体的人在孤立存在时,这些言辞和形象根本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他会情不自禁地做出同他最显而易见的利益和最熟悉的习惯截然相反的举动。一个群体中的个人,不过是众多沙粒中的一颗,可以被风吹到无论什么地方。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人们看到陪审团做出了陪审员作为个人不会赞成的判决,议会实施着每个议员个人不可能同意的法律和措施。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的委员们,如果分开来看,都是举止温和的开明公民。但是当他们结成一个群体时,却毫不迟疑地听命于最野蛮的提议,把清白无辜的人送上断头台,并且一反自己的利益,放弃他们不可侵犯的权利,在自己中间也滥杀无辜。

群体中的个人不但在行动上和他本人有着本质的差别。甚至在失去独立性之前,他的思想和感情就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深刻,它可以让一个守财奴变得挥霍无度,把怀疑论者改造成信徒,把老实人变成罪犯,把懦夫变成豪杰。在1789年8月4日那个值得纪念的晚上,法国的贵族一时激情澎湃,毅然投票放弃了自己的特权,他们如果是单独考虑这事,没有一个人会表示同意。

从以上讨论得出的结论是,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但是从感情及其激起的行动这个角度看,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这全看环境如何。一切取决于群体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么性质。这就是只从犯罪角度研究群体的作家没有理解的要点。群体固然经常是犯罪群体,然而它也常常是英雄主义的群体。正是群体,而不是孤立的个人,会不顾一切地赴死犯难,为一种教义或观念的凯旋提供了保障,会怀着赢得荣誉的热情赴汤蹈火,会导致——就像十字军时代那样,在几乎全无粮草和装备的情况下——向异教徒讨还基督的墓地,或者像1793年那样捍卫自己的祖国。这种英雄主义毫无疑问有着无意识的成份,然而正是这种英雄主义创造了历史。如果人民只会以冷酷无情的方式干大事,世界史上便不会留他们多少记录了。

媒体评论

勒庞的《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创始人 弗洛伊德

心理学领域已经写出的著作中,有影响者,非勒庞的《乌合之众》莫属。

——美国社会心理学大师 奥尔波特

勒庞的这本书具有持久的影响力,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文献。

——美国社会学家 墨顿

勒庞早有效阐明了“个人在群体影响下,思想和感觉中道德约束与文明方式突然消失,原始冲动、幼稚行为和犯罪倾向的突然爆发”的实相,从而“给予作为古典民主学说和关于革命的民主神话基础的人性画面沉重一击”。

——美国创新理论大师熊彼特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acse**的评论:

想拿这本书当心理学入门,冲名气给五星,结果两星扣给当当,以前买书拿箱子装都会有气泡纸或者充气袋,这回什么保护措施都没有,导致书角变形,作为爱书人真的很生气,希望当当注意对书的保护!

2016-07-17 14:18:17
来自seravee**的评论:

虽然是老书,但是内容并未过时,从大众心理的角度剖析个人和大众的力量,结合了20世纪世界重大变革。这本书让人有振聋发聩之感,虽未看完,但把内容放在当代,不难理解现在的一些民族主义存在的原因。

2015-02-27 16:41:43
来自我nku17**的评论:

从更高的层面了解群体中的自己。这是一本介于专业与通俗之间的书,从中可以了解,群体中的我们,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反应。书的质量也很不错

2017-10-23 13:52:2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是冯克利翻译的,冯克利为这本书写了一篇很长的序言,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很有必要先仔细读读这篇序言。现代社会运动中的三大要素,结构、变迁、话语,乌合之众其实是对话语在群体运动中的作用做研究的第一本著作。

2014-07-10 10:08:2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让人对混乱的群体事件有了些描述性的概念,当然,对于一个有社会经验的人翻阅更合适。性价比而言,很好。放在案头,看看,尤其是在组织中迷失或者困惑的时候,可以从历史的镜子里,增加些理智。我们,在群体中,很容易受到诱惑或者暗示。。。。看看挺好。

2014-09-30 23:38:17
来自崔同学1**的评论: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勒庞曾预言社会主义理想的实践必将是艰苦的过程,也曾预言中国在辛亥革命后必将迎来更加极权的专制。他的“乌合之众”心理学认为:民众为了追求幸福,会愿意牺牲自由,追随强力领袖,赋予他绝对权力,并为他所宣扬的理想牺牲一切。令人不安的是,这个片面的观点得到了历史的有力映证

2017-08-29 19:05:19
来自小***米**的评论:

一起买了三本,物流比预想的要快,快递员服务态度也比较好。至于内容看了一半吧,整体感觉还不错,描述的大众心理,感觉就是人性的一些特点吧,不过也是一种思想的延伸。有些话语还是值得深思熟虑的。

2017-04-05 18:54:24
来自夙水悠**的评论:

据说中央学习小组把此书作为必备的研究群众心理的著作。通过此书的阅读,联想到网络暴力,群众干涉司法,一个生活在司法公正的国家,要把引导群众理性提出众从的共同利益和要求是我们和政府要去一起携手去创造。

2016-05-11 15:48:4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老师要我们看的,看完之后觉得也就那样。但是貌似在一些分析人性的方面还是很有用的。人性是可以影响很多东西的,包括社会,历史。从本书的观点出发可以对很多历史事件有精辟的解读。不过我还理解不深,相信理解深入以后此书会更为有用的。

2015-03-27 13:12:29
来自胡***(**的评论:

指出了群体的特点,个性的迷失,群体冲动、多变和急躁,易冲动和被利用,而且偏执,不允许怀疑和不确定。欣赏领袖和被带领,群体只有十分低下的推理能力,只会形象思维,非常肤浅。对群体心理进行了无情的剖析,

2017-06-04 12:57:3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家里所有的书,几乎都在当当上买的,质量一直都值得信赖,每次发货到货都很快,每次的快递小哥都很好,简单翻看了一下,虽然作者是一百多年前的,但内容在现在看来还是有用的,更像是一本研究性教材,具体内容得等看完才能评价

2016-11-06 16:35:24
来自守口防**的评论: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刚看的时候,觉得内容有点难以理解,而且作者的有些观点,在我看来过于绝对。但如果把其言论作为引路人,思考群体心理学,很不错呢!我们生活的社会,有许许多多的群体,个人一旦进入其中,是否如勒庞所言“集体意志取代个人意志”,还是能抱守本心呢?

2017-09-20 19:37:19
来自风***4(**的评论:

这算是比较简约的风格吧,这也算是经典著作了。书名翻译的很好,充分说明了群体心理的特点,这就是中国常说的一个人是龙一群人是虫的意思吧。人在群体中很容易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变得盲目而容易被鼓动。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也不无好处。

2017-07-27 09:44:17
来自天地英**的评论: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更多的平民有了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这时候网友们互相表达意见互相暗示互相煽动,更应该看看这本大众心理研究,那么你对“抵制家乐福事件”“范跑跑”事件的认识会更加的透彻。 2008年于中国于心理学于社会学都是值得研究的一年,在这还没有结束的年份发生太多值得深思和探究的群体事件,而从雪灾、地震、奥运、股疯等众多事件中折射出的群体心理在此书中可得到一一的比对,从而也解答了诸多盘旋心头百思不解的困惑。

2008-12-15 10:56:21
来自flashcu**的评论:

勒庞在书中对于群众心理分析的观点,妄想通过此文来完全转述可谓难之又难,尤其是在读此书过程中联想到诸多社会现状,其引发的思考更非本文所能承受的。这里可以举例而言,例如股市问题,即涉及群众的无理性;海选问题,涉及群众易受情感调动;政治问题,涉及群众的暴力与盲目;种族冲突,涉及群众的种族因素;法制问题,涉及群体对权力的盲目利用;宗教问题,涉及群众的道德与传统;等等。所以,将此书归为社会学入门书是很学术的划分方式,而那些试图涉足政治领域的人,恐怕从此书中所得要远远比从《君主论》中所得的多。

2007-12-04 15:20:54
来自同位素**的评论:

很有必要将本书和阿伦特的《极权主义的起源》放在一起看,一方面是寻求宏观行动的微观心理基础,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寻找那种古典的,现在已经不太常见的自由主义。它是光荣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根源,当然,英国人表现的比欧洲大陆人更好,改革虽不够彻底,但也不失温和。所以有更多的欧洲大陆的思想家对这种贵族般的自由表达了自己的仰慕。勒庞可以说继承了托克维尔的传统,在他之后还有阿伦特、哈耶克、弗洛姆、波普尔…………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和现实的巨大落差造就了一群优秀的思想家和对极权主义的集中反思。

2008-12-09 11:06:36
来自圣华塔**的评论:

如果你不是一个社会主义者 或者你对现有制度不满 这本书看起来就很解气.不过虽然它的很多话说到了你心里 但给人的感觉是这是作者的偏见之辞.总的来说,缺乏足够的论据和论述过程.也应该算一本反乌托邦的名著吧

2007-09-11 05:09:45
来自黙一**的评论:

本作为社会心理学的开山启下的作品。其内容偏向于论文性质,有很多作者个人的观点。但也不乏在当时来说非常新颖和打破常规的新思维。通篇所讲的核心思想为人们在进入群体以后会抛弃自己原有的道德性。变为一群毫无道德感的人群。也会抛弃原有的智慧与思维,变为一群易于操控而又没有思想的意识流。而这样的属性具有匿名性、不负责任性以及破坏性。这种破坏性在后来的一些社会性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比如流动人口所造成的犯罪率上升问题,就是基于作者所说的群体中的匿名性与破坏性。而抬高楼市泡沫与股票泡沫这种群体性挤兑的现象则是基于作者所说的人进入群体会…

2010-10-08 14:46:37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