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人图书
人气:13

异乡人

法律文学经典著作,诺贝尔文学奖得奖小说,二十世纪法国文学经典。清华大学赵晓力老师导读推荐
  • 所属分类:图书 >法律>理论法学  
  • 作者:(法)[加缪]著,[张一乔]译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301251782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1
  • 印刷时间:2015-01-01
  • 版次:1
  • 开本:大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精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他们说,妈妈死了,我没哭;这是无情,该死。

隔天就和女友厮混;这是不孝,该死。

挑拨朋友仇家互斗;这是不义,该死。

我合该天地不容,人神共愤,

但你们企图用来拯救我的那一套,又算什么?

我杀了人,

只因夏日阳光太刺眼……

编辑推荐

大师经典作品全新定位,直击二十岁年轻人不羁的心灵。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经典名作。

作者加缪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世界范围内粉丝甚众。

目录

异乡人

目录

异乡人及时部

异乡人第二部

导读:默尔索的成年礼 / 赵晓力

加缪作品年表

在线预览

今天,妈妈走了。又或者是昨天,我也不清楚。我收到了养老院的电报:“母殁。明日下葬。节哀顺变。”这看不出个所以然。也许是昨天过世的吧。

养老院在马悍沟,离阿尔及尔有八十公里的路程。我坐两点钟的公交车过去,下午可到;这样一来,我就能为妈妈守灵,明天晚上再回来。我跟老板请了两天的假,以这种理由他不可能拒绝我,然而他看起来还是不怎么情愿。我甚至跟他说:“这不是我的错。”他没有回话,让我觉得自己有点不应该。但无论如何,我没理由感到抱歉,反倒是他才应该对我表达慰问。不过后天当他看到我服丧时,大概就会向我致哀了。现在还有点像妈妈没过世一样,等葬礼过后,事情就告一段落,一切都会回到正轨。

我搭两点的公交车。天气很热。和往常一样,我在赛勒斯特的餐厅吃了饭。他们都替我感到难过,赛勒斯特跟我说:“毕竟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妈妈。”我要离开的时候,他们一起送我到门口。我有点手忙脚乱的,因为得上艾曼纽勒那儿向他借黑领带和臂纱。几个月前他的伯父过世了。我跑着赶路,生怕错过公交车;也许正是因为这一连串的心急、追赶,加上路途颠簸、汽油的味道、刺眼的阳光和路面反射的热气,我昏昏沉沉,一路上几乎都在睡觉。醒来时,我靠着一个军人,他对我微笑,并问我是否从很远的地方来。我只简短回了声“对”,好不必再继续聊下去。

养老院离镇上还有两公里,我走路过去,到达时我想马上去看妈妈,可是门房说我得先去见院长。他当时正在忙,所以我等了一会儿,门房在我等的同时继续攀谈着,然后我见到了院长,他在办公室里接待我。他是个矮小的老人家,身上佩戴着荣誉勋位勋章,一双清澈的眼睛看着我,跟我握手寒暄,久久不放,教我不知怎么把手收回来。他看了卷宗后对我说道:“默尔索太太是三年前来的,你是她的支柱。”我以为他有责怪我的意思,便开始说明缘由,但他打断了我:“孩子,你不必解释这些。我看过你母亲的卷宗,你无力负担她的需求,她要人照护,你仅有一份微薄的薪水。而且她在这里比较开心。”我回答:“是的,院长先生。”他接着道:“你知道吗?她在这里交了朋友,是些跟她年龄相近的人,她可以跟他们分享同一个年代的话题。你年纪轻,她跟你在一起会觉得比较无趣。”这是真的。妈妈住家里时,每天只是沉默地看着我度过。初到养老院时,她经常哭,但那只是因为不习惯;若是几个月后把她接走,她还是会难过,同样是不习惯使然。有点因为这样,过去一年我几乎没来看她,再加上来一趟我的整个周日就泡汤了,更别提还得买票、赶公交车和花上两小时的车程。

院长继续和我说话,可我几乎无心听下去。接着他说:“我想你一定想看看母亲吧。”我一语不发地站了起来,他便领着我往门口走去。在楼梯上他解释道:“我们将她移到太平间,以免影响其他人。每次有院友过世,其他人都会不安个两三天,这会给同仁造成困扰。”我们经过庭院时,老人家三五成群地在那里闲聊,就在我们穿过时突然静下来,接着又继续在我们身后交谈,活像哑着嗓子的聒噪鹦鹉。院长在一栋小型建筑物门前停下:“我就不打扰你了,默尔索先生。如果有任何需要我的地方,我就在办公室里。原则上,葬礼的时间订在早上十点。我们设想如此一来,你便可以为往生者守灵。一件事:你母亲似乎经常对同伴提起,希望能采用宗教仪式下葬。我已自行做了安排,不过还是让你知道一下。”我向他道谢。妈妈虽然不是无神论者,在世时却从来没对宗教产生任何兴趣。

我开门走了进去,里面相当明亮,纯白色的石灰墙面,屋顶是透明的玻璃天窗。太平间里放着一排排的椅子,中央架着一具棺材,上头立着几根银亮的螺钉,仅浅浅地锁进深褐色的棺盖。棺木旁有个穿着白色工作服的阿拉伯护士,头上戴着颜色鲜艳的头巾。

这时候,门房从我后头出现,他应该是跑着赶过来的,说话有点喘吁吁的:“棺盖只是暂时阖上了,我这就把钉子取出来,让你看看她。”他正要靠近棺木时被我制止。“你不想看吗?”他问道,我回答:“不想。”他顿时愣在那儿,让我有些尴尬,觉得可能不该这样说。过了一会儿,他看着我问:“为什么?”语气中不带一丝责备,好像单纯只是好奇。我说:“我不知道。”我瞥见他嘴上白色的胡子动了动。接着他避开我的目光说:“我能理解。”他的眼睛很美,是淡蓝色的,两颊红润。他为我搬了张椅子,然后坐在我后面。此时看护起身往门口走去,门房悄声告诉我:“她脸上长了疮。”我一时意会不过来,于是朝她望去,原来她整张脸罩着面纱,只露出眼睛,连鼻梁的地方也很平整,除了雪白的罩纱外,什么也看不见。

她出去以后,门房对我说:“那么我就先离开了。”我不知道做了什么手势,他还是没走,站在我后头,这样却让我不自在。黄昏的柔美阳光填满整个房间,两只大胡蜂停留在天窗上嗡嗡地叫。一股睡意朝我涌来,为了提振精神,我头也没回,就问门房:“您在这里待了很久吗?”他立刻回答:“五年。”仿佛一直在等我的问话。

之后他便打开话匣子跟我聊起来。他以前从来没想过,余生会是在马悍沟的养老院当门房度过。他说自己六十四岁,是巴黎人。这时我打断他:“哦?您不是本地人吗?”不过我马上想起在带我去见院长之前,他曾跟我提起妈妈必须尽早下葬,因为平原的天气很热,尤其是这一带。这令他怀念起以前在巴黎的生活。在那里,守灵可以长达三天,有时四天;但在这里却没有时间,丧家还来不及接受噩耗,就得赶着把遗体送上灵车。他太太听到急忙提点他:“好了,别再说了,这种事怎么好意思跟先生说。”门房老先生脸一红,赶紧向我道歉。我安慰道:“没关系,真的。”我觉得他所描述的既真实又有趣。

在这小小的太平间里,他对我说自己刚进来时也是院友,因为觉得身体还很硬朗,便自告奋勇担任门房。我指出虽然如此,总的来说他还是院友之一,他却不这么认为。我之前已经注意到,他会用“他们”“其他人”,偶尔还有“老人家”来称呼别人,那些人当中有的甚至比他还要年轻。不过,他当然不一样,他可是门房,某种程度上,其他人受他管辖。

看护这时又回来了。夜晚瞬间降临,很快地,浓厚的夜色笼罩天窗。门房扭亮电灯开关,我在突然开启的灯光下,一时什么也看不见。他请我到食堂用晚餐,但我并不觉得饿,所以他提议给我带杯牛奶咖啡。我同意了,因为我很喜欢喝牛奶咖啡。不久他便端着个托盘回来。我喝完咖啡想抽根烟,却有点犹豫,不确定是否能在妈妈面前抽。我想了想,这实在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我递给门房一根烟,我们一起抽了。一会儿后,他对我说:“您知道吗?您母亲的朋友也会过来为她守灵,这是惯例。我得去搬些椅子和准备一壶黑咖啡。”我问他可否关掉一盏灯,白墙反射的灯光让我眼睛很难受。他回答说没有办法,装置的设计便是如此——只能全开或全关。之后我就没再多注意他,只知道他忙进忙出排椅子,在其中一张上头摆了许多杯子,中间放着咖啡壶。工作完成后他在我对面,也就是妈妈的另一边坐下。护士坐在同一边的最里面,背对着我,我看不到她在做什么,但是从手臂的动作能猜出她是在打毛线。天气很舒服,咖啡暖和了我的身子,夜晚的味道和花香从开着的门飘进来。我渐渐睁不开眼,打了会儿盹。

一阵窸窣声把我吵醒。因为刚刚阖过眼,整个房间显得更白更亮了,眼前没有一点阴影,而每件摆设、每个角落和所有的线条,都愈益利落得刺眼。妈妈的朋友们是这时候进来的,他们总共有十几个人,沉默地步入这令人目眩的灯光中。他们静悄悄地坐下,没有一张椅子发出声响。我仔细地打量每个人,不放过任何脸部或衣着的细节,然而这群人的静谧却让我感觉不到他们存在的真实。女院友几乎清一色穿着围裙,腰间绑了带子,让她们鼓鼓的小腹更加明显。我从来都不知道,原来女人老的时候肚子会是这么大。男院友大多很瘦,拄着拐杖。他们的脸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看不到眼睛,只看到皱纹凹陷处一点黯淡的微光。他们坐妥后,纷纷朝我拘谨地点点头。由于这些人双唇陷进没有牙齿的嘴巴里,我分不清他们是在跟我打招呼,还是在无意识地咂嘴。应该是打招呼吧。我发现他们全部围绕着门房坐在我对面,微微地摇头晃脑。霎时间我心中一股荒谬的感觉油然而生,仿佛他们是来审判我的。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存在主义”大师、法国小说家加缪形塑的“现代荒谬英雄”默尔索于是诞生,深深影响了后世无数孤独的灵魂,让我们得以正视自己混乱、无依的处境。展现现代人困境的经典之作!

2017-11-14 14:23:1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真的好棒,让我一下子进入了情境,好像自己就是那个男主一样,太阳的热带来的急躁以及对庭上人的种种反应,好像自己抽离了那个环境,灵魂已经远去,只剩那无人关注的躯体还在静静的聆听那近乎荒谬的辩论!

2015-05-01 07:27:52
来自eaiouu**的评论:

书不厚,内容很少,也就七万字这样,故事就发生在两个月里,但是作者的描写真的好赞,各种细节描写心理描写都很值得一看,不愧是诺贝尔获奖书,不一字一句的欣赏就亏了

2016-06-07 19:30:23
来自阿卡BOB**的评论:

加缪的异乡人买过一本了,那本书是局外人!我以为局外人和异乡人是不一样的的故事。收到书之后,虽然有些遗憾,不过,译者不同,也可当作一本新书再翻翻看吧。

2016-12-13 17:53:3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异乡人 这本书很有意思。最初觉得应归类为文学,后来认为是法律,最后还是文学。法律的审判会被众多因素左右,比如律师的经验、技巧,法官的主观意识、专业素养,还有当事人的情商和心理素质,所以它是有些“随便”的,甚至不那么神圣。但灵魂的审判只关乎于自己,等待被执行死刑的默尔索依然可以抓住神父的颈带说:“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

2017-06-26 12:33:33
来自30curry**的评论:

读书可以提高你的层次,提升你的综合素质,通过阅读,你不仅可以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方法,也能在无形中为自己增加一抹书卷文艺的气息,让你的气质更加出众。

2016-08-25 12:02:45
来自梦耕读**的评论:

很好的一本书,已经读完,对资本主义法治的一些批判。现在,当年那些被批判的法治文明正引领着时代的发展脚步。可惜这本书又买重了,被翻译成外乡人的也是同样的书。

2016-11-20 20:45:3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又名《局外人》(L'Étranger)是加缪的成名作,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局外人》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观念;由于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而人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

2015-04-29 19:18:1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封面真的很帅~当然小说内容更棒。作者以一个偶然犯罪的普通的人的视角,试图说明,很多类似事件,大众更关注的是罪犯本人的个性特征等,而会忽略事件的真相,而且,在这种现行的利益机制下,实际只有代表相关利益的几方参与,而事件当事人甚至被隔离于该体系之外……这种事情荒诞却真实,每天都在发生……

2016-09-26 00:26:20
来自默然雯**的评论:

法国作家加缪经典著作,诺贝尔文学奖得奖小说,二十世纪法国文学经典。加缪(Albert Camus),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1913年生于北非阿尔及利亚,1960年于法国车祸骤逝。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文学上的存在主义大师。

2016-11-06 11:09:1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诺贝尔奖的作者写的都是些我们平常人不能懂的东西,异乡人写的故事有点不太懂,主人公给我的感觉就是超脱尘世,甚至是虚无,对于感情是毫不在乎,虽然最后的解说里面体现的他对他母亲还是有爱的,但是我并没有什么感觉,任何人都猜不透他,任何文字都难以描述这样的一个人

2015-09-13 07:32:1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1.5倍的行间距看着很舒服。我是囫囵吞枣的读完了。然后才注意这是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不了解时代背景是很难理解其中的深意的,至少我这么觉得。

2017-10-04 19:08:1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本来是冲加缪的照片去买的结果买回来发现书写的太棒了可以说是一口气读完叙事平时笔法老练非常喜欢一直都是在当当上买书质量有保证。快递也给力第二天就到货了。

2016-12-30 15:14:48
来自x***x(**的评论:

加缪的经典之作,一个人究竟能否不顾世俗的眼光而去追求真实的自我,这永远是一个困惑很多人的问题。有时,我们没有追随内心,随波逐流,有时,我们摒弃世俗,孤独中升华内心。

2017-03-12 20:22:49
来自十十力**的评论:

一个心灵上永远的异乡人,一个与既定社会格格不入的局外人。加缪形塑的“现代荒谬英雄”默尔索于是诞生,深深影响了后世无数孤独的灵魂,让我们得以正视自己混乱、无依的处境。

2016-12-18 15:36:33
来自n***(匿**的评论:

现在的中国太匮乏精神世界了,价值观、世界观都过于片面,似乎成功就在于权力、金钱、地位和房产,过于自以为是和想当然,其实应该多读读国外的书籍了解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2017-11-02 21:43:0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在法律畅销书上,很好奇,读了下,整个作品有种荒诞现实主义的感觉。主人公杀人后,罪与罚的裁判标准主要是看犯罪结果呢还是分析嫌疑人的作案动机?主观犯罪动机如何评判,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吗?从这个意义上看,这是本法律书。

2017-09-05 07:51:07
来自heauenb**的评论:

首先保留了原始封面就很赞,我觉得这是加缪最帅的一张照片了。太喜欢这篇了,有点像《冷血》的格局,但节奏更快一些,冷血的故事很美剧,这本是完整的电影情节,当然改编成话剧那肯定是场场爆满的。推荐这本!

2015-12-10 01:47:04
来自岚来指**的评论:

一如既往的习惯,一如既往的怕麻烦,一如既往的随心随性,主人公耿直的生活。莫名其妙的回头,莫名其妙忍受炙烤,莫名其妙开枪,主人公难以捉摸的命运。背后的蕴藏的深意在译者的点拨下逐渐明晰起来。

2016-06-17 18:31:39
来自彡工**的评论:

我杀了人,只因夏日阳光太刺眼。异乡人太过有名,内容也很荒诞,有些甚至让中国人无法理解,比如母亲死亡主人公的表现,法庭审判最终不是针对案件事实而是针对其他。值得阅读的一本好书。

2015-05-07 15:06:55
来自欢欢303**的评论:

 《异乡人》不以文学名著为卖点,而以迎合现代人在物质世界当中的精神孤独感为本书的全新定位。封面和文案出众,并相互呼应:封面是摄影大师布列松拍摄,照片加缪的眼神与神态,配合文案,与本书《异乡人》的书名搭配,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2015-05-11 12:00:07
来自二十七**的评论:

《异乡人》不以文学名著为卖点,而以迎合现代人在物质世界当中的精神孤独感为本书的全新定位。封面和文案出众,并相互呼应:封面是摄影大师布列松拍摄,照片加缪的眼神与神态,配合文案,与本书《异乡人》的书名搭配,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2015-10-04 23:24:5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看完了才来评价的,也看了蛮多买家的评论的,就个人而言还是比较喜欢译成“异乡人”,书的字数不是很多,刚开始看的时候有点莫名其妙,但是后面看着看着就会有“哦,原来是这样,怎么会这样,为什么要这样,。。。”的感觉,总之是部好书,等过段时间再回来看看,是否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2017-08-21 20:42:4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已经看完,感觉比较晦涩难懂!印象最深的是,你可以审判我的肉体,为什么要审判我的灵魂!其实现在的刑事案件,除了案件本身的证据和事实,被告人的平时表现,犯罪动机等都是量刑的标准!只能说,现在的文学修养还不能完全平顺的读懂这本书!

2017-09-11 21:49:4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异乡人 看的第一本加缪的书是《快乐的死》,这本书的内容现在都能记得。后来迷上了他的文字,很喜欢他书的主题和他文字给我带来的吸引力。真的是一位很优秀的作者!!

2017-09-02 22:12:4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这本书是送给法律系的家人的,自己没有读似乎明白发言的权利。我想说的是现在的中国太匮乏精神世界了,价值观、世界观都过于片面,似乎成功就在于权力、金钱、地位和房产,过于自以为是和想当然,其实应该多读读国外的书籍了解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2017-02-22 13:45:56
来自小***1(**的评论:

我抓住他长袍上的颈带,在喜怒参半的迷乱中,将心底涌上的怒气一股脑儿朝他宣泄。他看来的确是信心满满,对吧?然而再多坚定的信念也抵不上一根女人的头发。

2017-06-04 07:33:41
来自白***(**的评论:

看片时知道的加缪和他的荒谬主义,反思发觉我现在多少有点这一类的思想,当然了不是强行把所有东西和自己扯上联系。但叫如今抑郁,深感空虚无意义的我有什么办法嘞~~科科

2017-06-18 19:24:56
来自***(匿**的评论:

异乡人 很晦暗的一本书,从妈妈的死开始,到自己的赴死。中间穿插了一场审判,谋杀案的审判。时间间隔很短,两个礼拜就完成整个故事的记录。与其说会感概一下关于谋杀的凶残,还不如说是对于生命的漠视,应该源于底层的小人物,在生活之中挣扎,渐渐冷漠,基于自身、环境及周围的人,找不到容身之处,已是无所谓,即使是生命!

2017-08-06 11:09:25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