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的狂欢:一部看透人类本性的犀利之作图书
人气:15

街头的狂欢:一部看透人类本性的犀利之作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全新力作!一本探讨你我内心zui深渴望的书籍,一部看透人类本性的“犀利”之作。

编辑推荐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芭芭拉 艾伦瑞克继《我在底层的生活》后全新力作,揭开你我内心zui深的渴望――凑热闹!

一部看透人类本性的“犀利”之作,读来笑中带泪。芭芭拉 艾伦瑞克的著作并不是单纯的学术书籍,从来都是和现实紧密相连的忠告和宣言,普通读者也能从中找到乐趣,毕竟我们都急切地盼望着可以经历一场放纵的快乐。

在这个拥挤的星球,我们需要更多无意义的活动,去体会我们存在当下的奇迹,并且好好庆祝一番。

作者简介

芭芭拉 艾伦瑞克(Barbara Ehrenreich),美国畅销书作家。

1941年生,洛克菲勒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女性主义者、民主社会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专栏作家,作品常出现在《哈泼》《国家》《新共和》等重要刊物中。

她出身底层,父亲是矿工,前夫是卡车司机,因此特别关注美国底层社会的生活。至今已出版21本著作,代表作有《纽约时报》畅销榜作品《M型社会白领的新试炼》《街头的狂欢》《我在底层的生活》《失控的正向思考》等。

目录

导论:来跳舞吧

及时章 狂欢的古老源头

第二章 文明与反弹

第三章 耶稣与狄俄尼索斯

第四章 从教堂到街坊:嘉年华的诞生

第五章 扼杀嘉年华:改革与镇压

第六章 清教主义与军事改革的注解

第七章 忧郁的爆发

第八章 枪对着鼓:帝国主义遇上狂热

第九章 法西斯集会

第十章 摇滚革命

第十一章 运动嘉年华

结论 复兴的可能

在线预览

及时章 / 狂欢的古老源头

回到一万年前,你会发现人类为了生存,每天都必须疲于奔命地劳动:打猎、采集食物、制造武器和衣物、尝试耕种。但如果你在某个月光高照的夜晚或季节交替的时分回到过去,也许还会发现他们正在做一些没必要又浪费体力的事:列队或围成一圈跳舞,有时戴着面具,服装看起来经过设计,也常挥舞树枝。通常,男女都会跳舞,分别在两队或两个圈内。他们的脸或身体可能会涂上赭色之类的颜色,考古学家据此猜测人类定居的地方布满那种颜色的矿石。这幅景象,换句话说,也许和十九世纪欧洲人所见到土著的“野蛮”仪式,不会相差太大。

史前时代的非洲、印度、大洋洲、意大利、土耳其、以色列、伊朗和埃及,这些地方均有岩石艺术,上头描绘有手舞足蹈的人。因此我们可推论出,不管我们遥远的祖先还做了什么其他的事,他们似乎找到很多时间从事休闲活动,也就是人类学家维克多 特纳所谓阈限的或边缘的活动。

欢庆的舞蹈是史前时代艺术家常描绘的主题。以色列考古学家约瑟夫 加芬克尔(Yosef Garfinkel)认为跳舞的场景是“最常见的,几乎是新石器时代和红铜时代用来描述人际互动的主题”。这种跳舞的仪式源于何时仍然未知,但有证据指出,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或石器时代。近期在英格兰发现的一处考古遗址中,洞穴天花板上的绘图是女性舞者列队跳着“康加舞”,旁边还有动物的图画,像是野牛(bison)和山羊(ibex)。这两种动物后来被证实一万年前已在英格兰绝迹。在有文字之前,甚至过着定居的生活之前,人们就已开始跳舞,并且认为跳舞的重要性足以记录在石头上。

了解史前时代的舞蹈仪式并不容易,也无从知道那种兴奋感为何。那些图案风格独特,许多加芬克尔整理出来的图案只是一些线条和轮廓,几乎没有脸部表情或任何像是表情的描绘,就连辨别哪些是舞者,也要费一番功夫。四肢的位置必须有别于一般活动才看得出是舞者,例如:双手举高、牵手围成一圈、抬腿或跳跃。即使是如此原始、平面的图案,我们仍可以看出,当中有一些元素一直延续到近代并成为传统,例如面具和服装。有些男性人物戴着动物造型或抽象图案的面具,在考古学家看来,有些舞者穿的衣服则像是“扮装”,例如豹皮。画中人物最清楚的动作应该是在表现欢乐,有些人物长发舞动,仿佛他们正在快速移动,随着一阵漫长的鼓声摇头晃脑。

明显地,舞蹈仪式对史前时代的人而言并非是在浪费体力。他们花时间设计面具与服装,不计后果把热量消耗在跳舞上。他们宁愿花时间记录跳舞的场面,而不是其他团体活动。人类学家特纳将舞蹈视为非常态的偶尔、边缘或阈限的活动,这只能说明他是以现今工业时代的思维,怀着产品导向的心态来看待舞蹈,以史前时代的情况来说,这似乎不尽合理。那些人当然过得辛苦,常常受到食物短缺、疾病、野兽的威胁等。但是跳舞的仪式是他们生活的中心,能满足他们对狂热的渴望。也许因为我们现在生活的各个面向都轻松多了,而且工作的义务大于一切,所以才会想问“为什么”。

人类学家普遍同意跳舞有演化上的功能,它鼓励我们不要局限于自己亲戚的小圈子,使我们能进到更大的群体中。原始人生活在荒野,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大团体的优点很明显:能保护自己不受掠食者侵略。原始人和大多数的动物(比方说羚羊)不同,他们能够形成集体防御:包围侵略的掠食者,拿树枝威胁,或至少敲打出可怕的声音吓跑敌人。对远古的人类来说,威胁不只是其他掠食的动物(大型猫科),还有现在已经绝种的其他原始人种,或者躲起来准备突袭自己的同类。就人类的情况来说,防御的工具包括火、石头、尖锐的树枝等,但防御的及时步,就是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团体。

英国人类学家罗宾 邓巴(Robin Dunbar)写了一本畅销书《哈拉与抓虱的语言》(此为繁体版译名,英文书名:Grooming, Gossip, and the Evolution of Language),他在书中提到,一个旧石器时代团体的适当人数大约为一百五十人。他仔细研究了交谈(包括讲八卦)的功能后,认为那能帮助人们聚集成约一百五十人的团体。抓虱也一样,互相挑出对方毛发里的小虫、灰尘,对其他原始人有同样的功能。虽然他的书名没提到跳舞,但书中有提到,跳舞将这些过去的人类团体聚集起来。邓巴认为,交谈的问题在于,“无法满足情感的层面”:

我们学习辩论和推理的能力,同时需要更原始的情感机制来凝聚大的团体……需要较深层且充满感情的活动来超越冰冷的推理和辩论。看来我们需要利用音乐和身体接触来达成。

事实上,他认为舞蹈仪式比交谈重要——舞蹈“能让人表现当下内在的需求”,并提供人们“形而上或宗教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现已发现上百个史前时代跳舞的图像,但石头上却没有任何线条图案是有关聊天的。

邓巴认为团体的舞蹈,尤其是列队和围成圈,能够打破隔阂与凝聚社群。特纳从二十世纪原住民仪式中也发现,团体舞蹈能够团结“共同体”中的成员。除了他们两人的发现,有趣的是,希腊文中的“法律”(nomos)一词,也带有音乐“旋律”的意思。通过舞蹈,将身体投入在音乐之中,就是将自己融入在社群里,而且比起享有共同的神话或习俗,这种融入的程度更深。随着音乐和唱诵动作,团体中竞争对手和派系能以没杀伤力的舞蹈一较高下,或者一笑泯恩仇。如同神经科学家说的:“跳舞是用来形成团体的生物科技。”(如果能知道舞蹈仪式发挥作用至少需要多少人,应该会很有趣,但我找不到这方面的著作。)

因此对于团体和团体中的个人而言,借由舞蹈聚在一起,在演化上比起几个人的小团体较有优势:较易形成团体,以防御侵入地盘或有威胁性的动物或人类。其他物种还做不到这一点。鸟类有它们的曲子,萤火虫能组合它们的光芒,大猩猩有时会聚在一起挥舞手臂。虽然动物行为学家称这些为“嘉年华”,但我们从没发现有任何动物能创造音乐,并随着旋律起舞(也可能它们隐瞒这个天赋不让人类知道)。人类本身就有这种天赋,能够交流对彼此的爱,这是弗洛伊德难以想象的:这种爱,或说是凝聚力,把大于两人世界的团体结合起来。

当然,舞蹈只能在以下情况将人们拉近:及时,活动目的是为了创造欢愉;第二,提供小团体无法达到的欢愉。在史前时代,仪式中的舞者对自己所参与的活动有不同的认知,可能是为了修补分裂的关系,或是为下一次与敌人交战而准备。无论如何,他们也在从事自己喜欢的事,因而愿意投入大量的精力。在比较“原始”的社会中,舞蹈庆典的参与者陷入狂热,足以证实他们的庆典充满愉悦。现代的西方人则是参加舞会或其他动感的活动,包括摇滚演唱会、锐舞派对或各种夜店的活动。如同历史学家威廉 麦克尼尔(William H. McNeill)在他的著作《与时俱进》(Keeping Together in Time)中指出,简单的团体活动就能产生深深的、甚至兴奋的满足感,例如列队前进或吟唱。他谈到自己年轻时在二战中服役训练的过程:

操练时,漫长的团体行动所唤起的情感,用文字很难描述。回想起来,那是一种良好的感觉,充满全身;更确切地说,那是一种奇怪的感觉,整个人放大了、膨胀起来,变得比生命更巨大。这一切都得感谢这样的团体仪式。

事实上,我们喜欢有节奏的音乐,光看着别人跳舞就会兴奋,很难克制自己不要加入。有些西方人观察土著或奴隶的仪式时,发现跳舞是会传染的;人们能察觉到强烈的欲望,想跟着其他人一起舞动。这样的刺激可能是听觉的或视觉的,或来自人体内肌肉对节奏的反应。某位精神科医生研究过,跳舞能够“刺激大脑皮质,继而于人类身上制造强烈的快感以及难以言喻的体验”。

人类同时一起舞动时,为什么身体会有如此大的反馈?我们在性行为中能获得愉悦的反馈,这很容易理解:个体若无法从事性行为或与异性性交,则无法繁衍后代。当大自然要我们做某事,像是吃饭和性交,它就会和善地提醒我们的脑袋,让那件事情变得愉快。假如团体的动态活动确实能促成人类的集体防卫,那么能从这种活动中感到愉悦的个体,就比较能在天择过程中存活下来。换句话说,演化必须让脑神经系统更紧密地连接:控制动作的中枢神经、回报他人动作的视觉中枢,以及边缘系统的愉悦区。节奏律动的快感也能帮助我们克服面对掠食者的恐惧,就像在历史上的关键时刻,行进音乐能鼓舞士气。

我们至今尚未理解这种愉悦感的神经传导过程。最近刚好有个有趣的臆测,人类是高度的模仿动物,比猴子或其他的灵长类更甚。很多父母都很讶异,小婴儿能以笑容回应笑容,当父母伸出舌头时,他们也会跟着伸出舌头。婴儿是如何将伸出舌头的影像转换成肌肉的动作,自己也把舌头伸出来呢?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也许可以解答。个体观察到某个行为(例如父母伸出舌头),以及执行该行为时,神经元都会有反应。换句话说,观察与执行同一个行为是紧密相连的。我们看到一个舞者,神经系统就不自觉地开始运作,这便是为什么我们会跟着跳进舞池。神经科学家马赛尔 金斯波兰尼(Marcel Kinsbourne)提到:

观察到的行为促使观察者从事一样的行为,观察者因而成为参与者……鼓的旋律声淹没了个人的评断,引发观察者转而回到原始的状态。引用沃尔特 弗利曼(Walter JFreeman)的话:“跳舞是跟着节奏律动,并吸引其他人做一致的动作。”舞者的一致性、互动、轮流表演,都像是回到最初状态。和其他人在相同的旋律里一起作乐——行进、唱诵、跳舞——能引发非理性的、亲密的归属感,还有相同的心理状态。

尽管如此,要强调一点,舞蹈并不如金斯波兰尼诠释的,认为其仅仅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手段,好把个人融入团体中。这是西方人普遍的偏见。如同我在导论指出的,现存“传统社会”的舞者,经常呕心沥血为舞蹈作曲,为了的舞步与动作不断练习,并且设计服装和身上的装饰品。他们在舞蹈当中体验浑然忘我的状态,或与团体交融,也为自己的技巧和才华寻求发光的机会。他们舞艺精湛的原因,非常有可能是演化生物学家所谓的性选择。另外,跳舞的时候装扮得好看,男性发出低沉的声音、女性展现凹凸有致的身材,也都是性选择的结果。跳舞和作曲的能力不限于单一性别,我们常被这方面能力优越的人所吸引,因此他们在繁衍上较有优势。

事实上,季节性的大型仪式和庆典可能肩负着繁衍的功能,提供机会让个人在家族外寻找伴侣。好几百人总是在历法中规定的时间,从不同部落和小团体前来参加。从这个需求来看,音乐和舞蹈的才华也是个人的资产。在近代的研究中,有学者提出这样的可能性,其研究对象是未婚的肯尼亚桑布鲁族(Samburu)男子:

这些“奇怪的男人”年纪介于男孩与成年男性之间,也就是处于尴尬又漫长的青春期。他们沮丧的时候就跳舞,激动地摇晃身体,跳到出神。当一群年轻男性在女孩子面前被对手的舞艺比下去时,就会出现这种情绪性的场面。

被“比下去”是一种警讯,代表我族无法继续繁衍下去。从演化的角度来看,女孩们可能在无意识中会认为,你们这群人比较没有能力组成团体防御。

不过,谈到演化,我还是无法不谈我对音乐和舞蹈所评估的适应值(adaptive value)。邓巴和其他人强调,音乐和舞蹈的主要功能是大量聚集人群,但它们应该曾在团体防御上扮演过更重要的角色。如同今日在野外的灵长类,早期的人类需要聚集在一起面对掠食动物。大家紧紧靠在一起,踏步、吼叫,挥舞树枝和棍棒。到我们这个时代,人们还是常建议登山者,在野外遇到熊的时候,要用类似的方法驱赶它,比如拿着树枝挥舞来夸大自己的身高。同样的道理,早期的人类和原始人应该也学会了在侵略动物面前,一起踏步和挥动树枝。就我理论上的推断,侵略动物也许会被这个集合起来的动作欺骗,以为他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动物,而不是一群既脆弱又无力的人。人们一起挥舞树枝和踏步时,也许还齐声吟唱或喊叫,动物看到了,很容易认为只有眼前一个人,或只有一个神经系统在作用。对掠食者来说,好等一会儿,去抓一个落单的人,也好过去和一个看起来六米高、发出巨大声音,又有很多只脚的怪兽对决。(这是可以用实验来证实的假说。饥饿的掠食动物,像是狮子和猎豹,可能会遇到很多人类小团体,有些安静地站着,有些虽然是移动的,但杂乱无章,有的则是一起行动。为了安全考量,实验者可架设肉眼看不见的电网,保护人类实验者不被动物攻击。希望有人敢去做这个实验,我很期待它的结果。)

这种情况也可能发生在集体狩猎中,猎物可能会被人类团体逼到猎网、死路或崖边。很多野生动物被史前人类捕捉,像是美洲野牛或原牛(Aurochs),它们本身也是很凶猛的,需要很多勇气去捕捉它们。集体狩猎的时候,整个团体,包括男人、女人、小孩,都站出来,吼叫、踏步,也挥舞树枝和火把,一同追捕成群的猎物。人类学的证据指出,这样的狩猎模式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甚至早于一小群人围捕单只猎物。[10]如同集体防御对抗掠食动物,众人一致的动作也增强了团体的威力,使团体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的对手。

在岩画上,各式各样史前舞蹈的特征,正符合这个假说。史前时代舞蹈的图案常有很高的头饰,让头看起来像是很大的面具,而且常是动物面貌的形状,人们也高举双手挥舞树枝。由此推测,舞蹈仪式应源于重演击退动物的场景,为了下一次迎战对手凝聚向心力,并教导年轻人如何繁衍与生存。

随着时间推移,集体狩猎式微,来自野生动物的威胁也减少了,人类胜利的喜悦却依旧能通过仪式重现。借由节奏,人们就知道要做同一组动作,以展现集体的力量,威吓想捕捉的动物,或吓跑前来侵略的动物。落单的话,人类是很脆弱无能的动物,但经由旋律群聚在一起,并利用棍棒和面具壮大声势,众人会觉得自己变得和其他非人类的野兽一样有威胁性,或至少在外表上就很可怕。当我们谈到超越实际经验的感受,觉得“某部分比我自己还要巨大”,可能就是我们无意识地想起古时候曾假扮成多头的怪物。

狂喜之神

离开臆测的史前景象后,我们进入信史时代。大约五千年前,人类开始留下文字记录和大量的艺术作品,这些更确实的材料,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人类文化。我们从这些文字记录和艺术品中得知,舞蹈仪式一直延续到文明初期,也就是农业、城市、社会阶级兴起,以及开始书写的时期。在古代两河流域、希腊、印度以及巴勒斯坦的考古遗迹中发现的器皿和壁画上,人们描绘列队或绕圈的舞者。在远古中国,乡村的男女分别列队跳舞,进入信史时代后,狂喜仪式也出现了。法国历史学家葛兰言(Marcel Granet)是汉学家,他写道:

冬季的庆典充满戏剧化的场面,参加者常常显得异常兴奋。即使在孔子时代,这些参加的人都像“发狂”一样(觉得被圣灵上身)……陶鼓声带动舞蹈,直到狂热的境界,酒精更助长气氛。降魔者(巫师的一种)则穿着动物的毛皮,模仿动物跳舞。

在古代近东区,《旧约圣经》清楚指出,古希伯来人坚持传统,很享受他们的庆典舞蹈,通常也会饮酒设宴。例如《出埃及记》中,女先知米里暗“手持铃鼓,所有女人也拿着铃鼓随着她跳舞”。当以色列军队战胜非利士人返乡时,“妇女们从以色列各城里出来、欢欢喜喜、打鼓击磬、歌唱跳舞、迎接扫罗王”。(《撒母耳记上》,第十八章第六节)我们不确定,当时官方准许的舞蹈和仪式是否够热闹,足以成为狂欢派对。某位历史学家的看法是“以色列的先知不懂得纵情作乐,投入热情的狂欢仪式”,而是“保持冷静,有时候如瘫痪般,只等着看见、听见神的话语”。但如同加芬克尔所观察的,希伯来文中bag一字同时有“庆典”与“围成一圈”的意思,表示许多犹太传统庆典的原始形态就是围成圈跳舞。

毫无疑问地,希伯来人有集体狂欢的传统,但很少得到官方的允许。事实上,我们只能从反对狂欢的人那里得知相关讯息,也就是耶和华的信徒所写的《旧约圣经》。书中记载,以色列地区土生土长的迦南人有传统的多神信仰,膜拜两河流域中心的神灵,例如暴风之神巴力(Baal)和女神阿娜特(Anat)、亚舍拉(Asherah),这些信仰的特色应该就是集体狂欢仪式,只是我们不清楚活动的目的。经文里头直接或间接提到,这些仪式含有偶像崇拜、饮酒无度、放纵性欲等行为,可能还有活人献祭。比如说,亚撒王的祖母是太后,她崇拜女神,所以亚撒王贬了她,说她“不是一个伟大的女人,她造了可怕的偶像亚舍拉”。虽然无法得知这些严厉的控诉是否属实,但一代又一代,有些事从未中断,威吓着耶和华的信徒。摩西宣布,仅能崇拜的神耶和华,数个世纪后,仍有先知大声疾呼,要人们放弃老旧的迷信。但希伯来人继续堕落,有证据指出,直到公元前五世纪,还有人在举行被禁止的拜神仪式。

通常大家都认为,古希腊人具理性、最能代表西方文化,但反倒是他们留下清楚的证据,让我们了解那些“危险的”、“会造成社会分裂”的狂热仪式。不管是狂欢、随性,或是高尚的跳舞,在古希腊社会中,都是重要又核心的活动。年轻男子或女子各自结群、或混在一起行进或绕圈,享受跳舞的乐趣。人们固定举行庆典,偶有特殊事件,如战争胜利、拜神,甚至只是为了好玩,也会大肆庆祝。神话中,忒休斯(Theseus)带着他从米诺陶(Minotaur)救出来的年轻男女,围成圈,跳着“鹤舞”,模仿这种快步涉水的鸟。从荷马描述的英雄时代,我们可以得知,希腊的年轻人在各种场合跳舞——婚礼、收成,或只是发泄他们青春的精力。希腊人认为“跳舞”(choreia)一词,必定源于“喜悦”(chara)。阿喀琉斯盾牌上的图案不是什么可怕的敌人,而是军队里思乡的同袍看了必定认为是希腊精髓的东西:

年轻人在跳舞,还有未婚女性在求爱,彼此的手搭在对方的手腕上……他们灵巧的双脚,轻盈地绕着圈跑着……不久,他们列队,面对彼此,周围都是成群的围观者,一起开心地跳舞。一旁,圣洁的乐手弹奏着七弦琴,场中有两个人飞舞着,带领着大家的舞步。

舞蹈也是希腊艺术常见的主题。工匠常用跳舞的图案来增添器皿的光彩,希腊古典时期最棒的戏剧也是充满合唱、舞蹈的音乐剧。事实上,“悲剧”(tragedy)一词是延伸自“公羊”和“歌曲”这两个词。最初,合唱团是由穿着羊皮的男士组成,模仿半人半山羊的森林之神萨梯(Satyr),萨梯会跳舞来娱乐他的主人——酒神狄俄尼索斯。

现在我们只能猜想,古希腊的宗教信仰是“跳舞教”,后来欧洲人游历世界所遇到的“野蛮人”中,也常出现这些仪式。如同作家阿道司 赫胥黎(Aldous Huxley)所观察的:“比起其他活动,舞蹈仪式所提供的宗教体验似乎更令人满足、更有说服力……人类使用肌肉的时候,最容易感知神的旨意。”

古典学家莉莲 劳勒尔(Lillian Lawler)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著作中提到,狂热舞蹈毫无疑问是希腊的主要传统之一。以女神阿尔忒弥斯(Artemis)的信仰为例:阿尔忒弥斯是繁衍与狩猎之神,在希腊南部阿尔忒弥斯神殿中,科学家发现了定音鼓。根据劳勒尔的看法,这个乐器,“有助于带动狂热气氛”。在斯巴达,人们祭祀阿尔忒弥斯时,跳起舞来特别狂野。但我们不知道这是宗教的缘故,还是当中隐含的性诱惑。祭典里女人和女孩只穿着露肩的袍衣,跟性感睡衣没什么两样。

在古代的西方世界,狂热仪式崇拜的神明各式各样:希腊有阿尔忒弥斯、德墨忒尔(Demeter);在罗马,有来自埃及的伊西斯(Isis),以及大地之母西布莉[Cybele,在小亚细亚一带则称为玛格那 玛特(Magna Mater)],在波斯则有密特拉(Mithras)。有个希腊神明,祭祀他时一定得有狂欢仪式,不能省略。若不顾他的要求,人们将经历比死亡或肉体折磨更可怕的命运。抗命的人会被逼疯,然后杀了自己的小孩。这个神明是狂欢与恐惧的根源——狄俄尼索斯,在罗马被称为巴克斯(Bacchus)。他掌管世间的庄园和葡萄酒,在灵性上的职责是统辖“晚会”(orgeia),字面的意思是,晚上在森林举办的仪式,从“纵酒狂欢”(orgy)一词衍生而来,膜拜他的人会跳舞跳到出神。希腊人如此需要信仰众神,便是告诉我们,在他们的世界中,体验狂热非常重要。他们的众神包括了爱之神、战争之神、农业之神、金工之神、狩猎之神,他们需要这些具有人身人脸的众神明,给予他们狂喜的感受。

比起当时其他的神,狄俄尼索斯对人一视平等,非常平易近人,不管是有权有势的人或是穷人,都可以加入教团(Thiasus)。尼采想象他的祭拜仪式是:“奴隶以自由之身前来。人与人之间,一道道僵硬、仇视的藩篱都粉碎了,社会已存的、统治者竖起的高墙都会倒下。”欧洲古典学者之中,尼采特别强调古希腊戏剧源于狄俄尼索斯。尼采发现,高尚的希腊艺术背后的灵感来源是如此疯狂、热情,就理论上他大胆推测,器皿表面上画的不只是不朽的对称图案,还有狂野的舞蹈。尼采认为,神明想要的很简单,只是想借着舞蹈的律动,从“个人存在的恐惧”中,解放人的灵魂,与“神秘的太一”融为一体。

女人与狄俄尼索斯最为相应,与女信徒的关系最为密切。但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男性也会膜拜他,比如乡村庆祝酿酒收成,或是为了表达对神的敬意而畅饮狂欢等。只不过在当时禁止女人参与公共事务的希腊城邦,狄俄尼索斯对女人特别有吸引力。当男人谋划战争或研究哲学时,女性的活动多半被约束在家庭中。男孩在襁褓中,还无法感受参与公共事务的乐趣与挑战时,被称为“活在黑暗当中”。在希腊的许多城市,女人喝酒甚至是不被允许的。

女信徒祭拜狄俄尼索斯,最恶名昭彰的是冬季舞蹈的庆典,在现代人的眼里,那就像女人暴动、胡乱演出的话剧一样。从神话的观点来看,这些女性是被神“召唤”,才放下她们的纺纱,抛弃她们的小孩,跑出家门到山上去,披着小鹿皮,发狂地跳舞。这些酒神的女信徒,在狄俄尼索斯的祭祀仪式中,披头散发、挥舞着酒神杖(thyrsus,上头以松果装饰),穿越森林,呼叫着神的名字或大喊着“呦咿”,到达希腊人所谓“迎接神灵进入体内”[enthousiasmos,编按:即热情(enthusiasm)的字源]的状态,也就是我们现代许多文化中常出现的“附身”现象。这不是神话里才有的场景,在某些时节与地点,官方会允许人民举办冬季庆典,例如每两年在寒冬中举办一次。公元二世纪的希腊作家保塞尼亚斯(Pausanias)叙述过,曾有一群女信徒登上八千英尺高的帕纳塞斯山(Parnassus),简直和了不起的运动员一样,而且是在冬天。希腊历史家普鲁塔克(Plutarch)也描述了一群女性祭祀者被暴风雪困住,必须派遣救援的故事。

对狄俄尼索斯的崇拜无种族界线。根据考古学家阿瑟 埃文斯(Arthur Evans)的研究,和狄俄尼索斯相似的祭神仪式遍布方圆五千英里,从葡萄牙,经过北非到印度,神的名字也大有不同,包括巴克霍思(Bakkhos)、潘(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书值得分享阅读!

2017-11-18 10:23:5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街头文化,体现出的是当地的俗文化的面貌和趋势,而这种文化又折射出了普通民众甚至是社会底层民众对社会和生活的态度。

2017-11-14 15:14:27
来自粉红色**的评论:

书很不错,很满意

2017-09-07 14:28:04
来自谁会在**的评论:

书好看,内容丰富多彩!

2017-11-11 10:55:3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很好!!

2017-07-07 23:32:44
来自z***x(**的评论:

very good

2017-07-13 15:07:58
来自王***路**的评论:

不错的喜欢

2017-07-27 10:59:03
来自青***(**的评论:

大众心理学丛书,对群体事件发生进行解析。

2017-07-27 16:11:5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用一个角度说明了支配与控制

2017-07-28 18:50:0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非常非常好

2017-07-31 18:15:2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还不错,可以看看

2017-08-01 22:30:2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这商品不错。

2017-08-02 16:14:3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挺好,我很喜欢,期待下次合作愉快

2017-08-03 11:07:33
来自**(匿名**的评论:

物流很快,包装很好,趁这次当当搞活动,果断入手。书还没看,想来不会差。这次当当图书的活动很给力,真正给广大读者以实惠。希望当当此类活动多多益善。

2017-08-15 10:31:04
来自麦田守**的评论:

很好的书,快递十分快,全部满分!可以的!

2017-08-24 14:46:16
来自真***人**的评论:

非常好的一本书

2017-08-29 14:23:0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虽然还没看,但感觉不错

2017-09-05 14:04:43
来自粉红色**的评论:

书不错,很满意

2017-09-07 10:45:28
来自yxlll**的评论:

值得一读的作品。

2017-09-13 22:08:4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还没看!!!!

2017-09-14 11:33:3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整体感觉不错

2017-09-20 12:28: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内容非常好 值得深思 书本身也可以收藏

2017-09-22 14:14: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买太多太多了!绝大部分都还没有拆看的。为了得积分写此“评论”!但几乎所有胶装书的通病都是绝大部分胶装不到位。此书胶装还行,若想知其内容如何的,此评可以忽略掉了!待日后详看了再来追评吧!

2017-10-11 10:04:03
来自paulpen**的评论:

有点后悔,看篇读书报告就可以了。

2017-10-19 17:09:55
来自PEACELJ**的评论:

比想象中内容好好多啊啊,超级棒 ,很专业

2017-10-20 13:39:3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经典之作,值得阅读收藏,就是太贵

2017-11-10 14:40:4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刚看了引言,人物名多有看不懂的成分,希望看了内容不会失望

2017-08-18 15:11:0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书刚收到,还没来得及看,书是正版,纸质好,物流也很快,好评!

2017-03-27 12:46:1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凑热闹也许是你我内心最深处的渴望,我都急切地盼望着可以经历一场放纵的快乐

2017-06-23 15:14:46
来自dabing1**的评论:

街头的狂欢:一部看透人类本性的犀利之作 在这个拥挤的星球,我们需要更多无意义的活动,去体会我们存在当下的奇迹,并且好好庆祝一番。

2017-10-10 23:43:3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揭开你我内心*深的渴望――凑热闹!这是一部可以让人开怀大笑的书,在这个拥挤的星球,我们需要更多无意义的活动,去体会我们存在当下的奇迹,并且好好庆祝一番

2017-05-06 16:59:4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全新力作!一本探讨你我内心zui深渴望的书籍,一部看透人类本性的“犀利”之作。我阅读,我推荐,好书

2017-08-04 07:09:13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