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授课:中华文化四十七讲图书
人气:8

北大授课:中华文化四十七讲

自 序 几年前,我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艺术学院的部分学生开设了一门课程,内容是中华文化史。 这门课程的进行方式比较特殊:一、师生之间有很多讨论,每次课后学生都会提出很多文化问题要我快速问...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化>文化史  
  • 作者:[余秋雨]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50210875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2012-11
  • 印刷时间:2012-11-01
  • 版次:1
  • 开本:1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一部课堂实录,初版后竟然立即畅销海峡两岸,成为马英九先生巡视台北书市时的首购之书,而参加课程的各位学生,全都成为社会各界竞相招聘的对象——这就是本书创造的奇迹。

文化史家潘之刚教授说:“此为平生所见最有高度、最有裁断,又最有趣味的中国文化史。环顾身旁,从中学生到老学者都爱不释手。”

本书前半部分,是北京大学学生、台湾大学学生与余秋雨先生之间迅如雷电的“闪问”、“闪答”,涉及当代社会大量艰涩的话题。但一来一往之间,却显得那么干脆、痛快、幽默,充满了阅读愉悦,被评论家誉为“高速运动状态下撞击出来的文化哲学”。

这本新版,比以前的版本又增加了很多全新的内容。

编辑推荐

一门好的课程,是生命与生命的碰撞。——余秋雨

轰动海峡两岸、三年畅销百万册。马英九巡视台北书市首购之书。

余秋雨心中中华文化史定本。

全新增订!珍藏!

走进北大,跟随余秋雨,开始激荡人心的中华文化之旅。

才思敏捷的课堂讨论,诚恳的生命应答,难以忘怀的47堂课。

愿你的心中也永远有这样一个教室,有所热爱、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作者简介

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人。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经由教育文化界的多次民意测验和专家推举,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高校校长,并任上海市中文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兼艺术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曾获“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国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荣誉称号。

二十多年前毅然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考察并阐释中华文明诸多被埋没的重要遗址。这些遗址就此受到保护和弘扬,他也被公认为当代中国重新梳理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所写作品,开创了“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风,追摹者众多。

二十世纪末,又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越数万公里考察人类最重要的文明故地,对当代世界文明作出了一系列全新思考和紧迫提醒。在这个过程中所写的书籍,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仅在台湾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奖”“桂冠文学家奖”“读书人书奖”“金石堂最有影响力书奖”等一系列重大奖项。

以高层级的思考性作品,创造了二十年的畅销奇迹。直至二○一○年一月,国内发行量的《扬子晚报》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在全国各省青年学生中票选“谁是您最喜爱的当代作家”,他仍然名列及时,且经验丰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杂志等机构一再为他颁奖,表彰他“把深入研究、亲临考察、有效传播三方面合于一体”,是“文采、学问、哲思、演讲皆臻高位的当代巨匠”。

自二○○二年起,赴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华盛顿国会图书馆讲授“中华宏观文化史”“中外文化对比史”等课题,广受好评。二○○八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授成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最近几年,兼任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奠基教授、香港凤凰卫视首席文化顾问、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陈羽)

目录

及时部分闪问

北大的闪问

巨人的性格和脾气

可疑的“精神价值”

“枯燥文本”和“戏谑文本”

语言能力训练班

文化的定义

评判社会言论

“掏浆糊”

台大的闪问

两岸文化

一些误解

文化走向

一句话问题

第二部分 课程

及时课 童年的歌声

第二课 文明的咒语

第三课 那里没有路标

第四课 文明的胎记

第五课 稷下学宫和雅典学院

第六课 人类文明的早期分工

第七课 世界性的老子

第八课 让我解释几句

第九课 寻找真实的孔子

第十课 一路冷遇成就的伟大

第十一课 黄昏晚风萧瑟

第十二课 君子的修身与治国

第十三课 关于下一项记忆的争论

第十四课 一个让我们惭愧的名字

第十五课 中国会不会因他而走另一条路

第十六课 诸子百家中文学品质较高的人

第十七课 一个难解的世界奇迹

第十八课 长江推举他出场

第十九课 生活在别处

第二十课 何为诗人

第二十一课 “二十四史”的起点

第二十二课 汉武帝的大地遇到了司马迁的目光

第二十三棵 《史记》的叙事魅力

第二十四课 失落了的文笔

第二十五课 混乱和美丽同在

第二十六课 如果换了文学眼光,三国地图就改变了

第二十七课 中国历史上最奇特的一群文人

第二十八课 一座默默无声的高峰

第二十九课 光耀千古的三百二十四个字

第三十课 及时个知名画家

第三十一课 因谦恭而参与伟大

第三十二课 凉州风范

第三十三课 中华文化为什么会接纳佛教

第三十四课 文明的制高点

第三十五课 盛唐是一种心态

第三十六课 诗人排序

第三十七课 顶峰对弈

第三十八课 没有人救他们

第三十九课 多记一个名字

第四十课 夕阳下的诗意

第四十一课 精雅大汇集

第四十二课 一群疲惫的文学大师

第四十三课 九十年的尘埃

第四十四课 文化专制下的沉闷

第四十五课 五百年斯文所寄

第四十六课 远方的目光

第四十七课 太不容易了

告别

在线预览

第五课 稷下学宫和雅典学院

余秋雨:讲过了商代的文化记忆,接下来应该让我们的视线投向何处?毫无疑问,是诸子百家。中华文化从强悍的美丽,走向浓郁的智慧。

说到诸子百家,我们遇到一个奇怪的现象:现在许多人都知道诸子百家,但其中每一“家”的观点究竟是什么,却都不太清楚,比较清晰的只有儒家。这就碰到了一个大问题:我们应该记住百家的热闹,还是应该记住热闹之后执掌门庭的那一家?

王牧笛:每每想到我们的祖先在古老的星空下,纵横五千年间,对社会、人生、哲学、道德作出过如此积极、广泛、深入的探讨,我都觉得很感动。“百家争鸣”的热闹状态反映的是我们祖先积极、睿智、勇敢,对未来充满希望,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值得我们后辈子孙永永远远地记忆。

王安安:我觉得比起历史选择的结果,记忆当时热闹的状况更重要,因为我觉得在后来的历史中,我们的民族缺少了很多当时的多方位激情,以及当时百家争鸣带来的多元思维方式。对于逐渐走向墨守成规的后代来说,记忆那种古老的热闹、那种创造的激情,可能更为重要。因为这种记忆、这种激情,让我们不仅可以继承的结果,更可以继续创造状态。

金子:百家中的儒家自从汉代以后就成为封建统治倚重的哲学流派,对两千年来的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我们当然也要重点记住经过历史筛选、作为热闹的精华流传下来的儒家。

余秋雨:历史像一片原野,有很多水脉灌溉着它。后来,逐渐有一些水脉中断了,枯竭了,但我们不能说,好的水就是的水,更不能说,消失的水就是不存在的水。在精神领域,不能那么势利。

我们只能认为,由于历史的选择,儒家影响了中国两千年。就像选择一个单位的长官,当选者不一定是最的,但是他管理多年,这个单位的发展就和他的思维有关了。那些出局的人可能比他更有才,只是对这个单位的影响不大而已。

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里曾经渴求,何时才能让中国回到少年时代。什么是少年时代呢?少年时代就是天真未凿的时代,草莽混沌的时代。就像小学快毕业的孩子们一样,有着一番叽叽喳喳的无限可能。

我对百家争鸣时代的热闹极其神往,就像永远牢记着小时候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在那样的时光中,每一个小伙伴都是一种笑声、一种奇迹。我们为什么要总是记住那几个后来“成功”的人?如果仅仅这样记忆,那是对少年时代的肢解。

我们可以永远为之骄傲的是,在那个遥远的古代,我们的祖先曾经享受过如此难能可贵的思想自由,创造出了开天辟地的思想成果。

所以我对大家有一个提议:在记忆儒家的同时,也去亲近一下曾经同时出现在中国思想高地上的诸子百家。他们给中国人开拓了很多精神上的可能性。设想这种可能性是非常愉快的事情。

有一种说法,叫“历史不可假设”,这是疲惫无奈的“既成历史学”,如果从“创建历史学”的观点来看,这种说法是窝囊的。

只有尊重多种假设,才能尊重百家争鸣时代的蓬勃生命力。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装帧典雅,内容不错,内涵也挺有深度,都是大家的讲解,读来赏心悦目。

2017-11-15 08:24:15
来自盈盈200**的评论:

余秋雨与北京和台湾的学子对话,感觉余是一个真诚的文人,为什么那么多大陆人不喜欢他?

2016-10-16 01:21:50
来自k***8(**的评论:

刚收到书,北大课程值得期待,有时间读一点,希望能有收获。

2017-06-21 21:13:0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也是在无意当中才发现的。现在还没有打来看。不过我一如既往的喜欢余教授的书。

2017-02-15 16:09:00
来自西南法**的评论:

还可以。就是物流很**,是黄马甲,说好的刷卡,就是不让刷,而且没有时间观念,到了又催的很急。没有服务意识,如果当当一直走黄马甲的物流,迟早要遭害。本来对当当的物流一直很满意

2015-02-02 21:58:19
来自无墨城**的评论:

这本书还不错,讲的东西也挺有意思。余秋雨本身就是个学者,肚子里还是有货的。

2016-12-16 10:48:32
来自涓涓细**的评论:

余秋雨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重量级作家,他的文章优美,用词朴实,读起来一种宏达又亲切的感觉,他的书值得收藏。

2016-12-07 16:52:39
来自空***(**的评论:

大师的文章非常值得一看,很吸引人。读此书,顿觉以前对文化的认识真的太肤浅。

2017-06-09 14:33:0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好,字挺大。间距很合适。正版。而且这个版本很好。学生语文考题经常出于这本书。

2017-02-06 21:54:21
来自sunx888**的评论:

余秋雨非常赞,力碾季羡林等什么混账国学大师~分析比较理性~

2017-08-30 22:56:11
来自明***(**的评论:

这本书,作者很有水平,文笔不错,印刷精美,包装认真,快递速度,我很满意。谢谢作者,谢谢当当,谢谢快递小哥,你们都辛苦了!

2017-06-21 09:54:2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具体内容我不太清楚,是给外甥买的,初中生需要扩大阅读面,这本书的纸张,印刷都不错,外甥很喜欢

2017-09-26 17:40:15
来自李易峰0**的评论: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余秋雨老师讲课的观点独特,特别有内涵。看完之后很受启发,感觉自己要去努力读书了,不做过多评论,恐词不达意,坏了属于老师在这本书里投入的真心!强烈推荐大家看

2014-11-09 16:01:12
来自旧梦失**的评论:

因为看这本书之前,已经看了中华文脉,所以没有特别令我惊喜的地方.而且这本书里面的很多内容没讲的,中华文脉里面讲的都很仔细.当然,余秋雨老师的书一如既往的喜欢和支持,希望他老人家今后还能出多一些更优秀的书.

2013-07-05 22:45:27
来自动***(**的评论:

读完以后才愈感到余秋雨先生的文化底蕴及对文化的深刻思考。

2017-06-17 00:44:4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从内容到封面设计再到物流都很赞,余秋雨的书买了八本了,第三本马上看完,第四本就看它了。

2017-10-20 12:03:10
来自赤安**的评论:

余秋雨确实是一大才子,很好的讲述了中国现存的问题,还有诸子百家,还没有看玩,过这本书很值得看

2017-09-23 14:26:1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正版。买了余秋雨的五本,这本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的北大授课为32开本,均塑封包装,运输用纸箱,未破损,品相完好,目前塑封均未拆,等看完几年前买的霜冷长河后再看其它的书,内容如何尚无权评价。

2015-01-25 06:39:41
来自zypzycz**的评论:

余秋雨的书,一直都很喜欢,尤其是这本,把中华文化讲的既有趣又生动,我很爱看。受了这本书的影响,我又把以前的唐诗宋词又温习了一遍,感觉不错。

2016-12-06 21:35:39
来自王牌哆**的评论:

颜真卿的那一段真是挺感动的。中华文明传承千年,薪火相传的文明火种,不变的是那份赤子之心。做一只爱国的兔子,不代表我们对社会现状没有看法和意见,我们是真的希望这个国家变得更好更强大。

2016-02-19 16:28:3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看起来厚 其实读读就没了 总觉得不过瘾啊 中华那么厚重深沉的文化岂是一本书能道尽 想想也是如此 再说书 感觉像给文化理了个次序 并不难懂 但让人越发对文化感兴趣 越发热爱 之后会去看余秋雨先生的其他书的 一定

2014-08-04 20:27:47
来自老***子**的评论:

原来对余秋雨先生了解不多,看过此书,对先生渊博的学识深深折服!悠悠中华文明史,让国人引以为傲,这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看完真的感觉到了心灵上的震动。眼前仿佛展现的是一幅淡雅的文化水墨图,有小桥流水,有金戈铁马,有喜悦,也有压抑的痛苦,酣畅淋漓。作为一个中国人对祖国文化阅读太少,学习太少,深感愧疚。

2017-07-13 10:45:2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还没有看,单就包装各方面绝对一百个赞。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喜欢余秋雨这个作家,看过他的文化苦旅系列觉得他对于问题的分析和感悟很独特,内容有深奥的地方也有浅显的地方,而往往这种结合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不一样的地方。

2014-02-11 20:45:11
来自岳晔**的评论:

突然发现自己对中华文化只是略知皮毛,没有一次真真正正的坐下来细细研琢其境界所在。通过这本书,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对文化的内涵有了一个深层次的了解,余秋雨先生是个值得我们学习敬仰的大家。可以吸取的知识很多很多。

2013-01-08 22:38:02
来自浮生西**的评论:

书不错,作为一个中文系科班出身的学生,我认为这本书对大学生的思想开阔已经思维方式是由意义的,一直都很喜欢余秋雨的散文。内容就是课堂实录,但可以看得出来北大的学生思维发散力真的很强。之所以是三星因为书拿回来的时候封底都脏了!!

2014-10-20 17:30:23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