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全新版)图书
人气:9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全新版)

朝鲜战争类图书畅销No.1,美国新任国家安全顾问 精选阅读 沈志华、杨奎松、冯仑、高晓松、梁文道 郑重推荐
  • 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史学理论>历史研究  
  • 作者:[大卫·哈伯斯塔姆] 著,[王祖宁] [刘寅龙] 译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6814345
  •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8
  • 印刷时间:2017-08-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728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一部融合军事、历史、政治、外交、传记的巨著

半个多世纪前,朝鲜战争险些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如今真相终于开始浮出水面。

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和美国在朝鲜战场短兵相接,也在战略部署和政治外交上展开较量。

然而,原本计划三个星期结束的战争,后竟然持续了三年之久。

朝鲜战争为什么爆发?强大的美国怎样一步步陷入泥潭的?

今天的远东国际局势,在多大程度上依旧受这场战争影响?

朝鲜人民军攻势猛烈,让美军措手不及,节节败退,几乎被赶入日本海。

麦克阿瑟险中求胜,实施仁川登陆计划,一举扭转败局,展开反攻。

战火延烧到中国,形势危急,力排众议,坚持派兵入朝,战争局势风云突变。

外交策略的失误,政治上的钩心斗角,军事上的盲目自信,对关键情报的漠视……

美国政府一系列错误判断,导致精锐部队险些全军覆没,在战场上狼狈不堪。

六十多年过去了,老兵凋零殆尽,这场“有苦难言”的战争也处在被遗忘的边缘。

然而,当战争的阴云笼罩在每个人头上时,历史的教训不能忽视,真相更不容掩盖。

编辑推荐

美国知识界对朝鲜战争深刻的思考。朝鲜战争类图书畅销冠军,普利策奖得主的生命之作

风靡学术界、企业界、媒体界、军事界的巨作,经机构审读,荣获“中华出版物奖”。

美国“记者之父”大卫 哈伯斯塔姆酝酿40多年,耗时10余春秋,描绘和剖析这场 “为平局而死” 的战争,一系列关乎历史和未来的新结论,发人深思。被美国新任国家安全顾问麦克马斯特(Hebert McMaster)列入给特朗普总统准备的必读书单。中文新版增加三万余字,经中国军事科学院专家审读。言必有据,800多条材料出处首度呈现。

极度残酷的朝鲜战争,苦战三年,后为何要重新回到三八线?

原本计划三周结束的闪电战,拖延三年,成为巨大的泥潭。对立双方达成协议,回到起点,恢复作战前的势力范围。哈伯斯塔姆穿过战场的迷雾,揭开大国博弈的真相。

美国一系列重大决策失误,导致了延续至今的半岛困局?凛冬将至,历史是否会重演?

1950年冬天,长津湖战役,美国精锐部队险些全军覆没。

长津湖战役是朝鲜战争中的决定性战斗,联合国军从此退出朝鲜。双方在恶劣的严寒天气下展开战斗,均遭遇重大伤亡。书中详细描写了美军陆战师突破层层包围,成功撤退的过程,有如银幕重现。

“美国恺撒”麦克阿瑟遭遇生平的滑铁卢,黯然走下神坛。

麦克阿瑟在太平洋上所向披靡,二战后成为远东权势的美国人,连总统杜鲁门也要退避三舍。在朝鲜半岛,他狂妄自负的一面被战场的局势无限放大,尤其是在仁川登陆后,他的一系列错误战略让美国在战场和政治上都陷入被动。后,麦克阿瑟在朝鲜耗尽了自己的荣誉资本,黯然回国。

三十万美军在鸭绿江畔虎视眈眈,中国要派兵入朝,却只有一个半人支持。

麦克阿瑟一心要将战火烧向中国,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计划出兵朝鲜。面对实力悬殊的对手,没有人肯积极回应,除了,只有“半个人”(指)同意出兵。

作者简介

大卫 哈伯斯塔姆(1934—2007),美国博学记者,被“水门事件”揭发人伍德沃德尊称为“记者之父”。1934年出生在纽约市,195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先后在《纽约时报》、《哈泼斯》杂志担任记者。1964年,因报道越南战争荣膺当年的普利策奖,被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称为“国家的叛徒”。

哈伯斯塔姆先后创作了二十多本畅销书,内容涵盖战争史、媒体史、美国汽车工业衰落史、民权运动史、棒球史、五十年代史等等,他有志于创作出美国战后影响巨大的三次最重要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前两部即《最寒冷的冬天》和《出类拔萃之辈》,均为20世纪非虚构类的经典巨作。2007年4月23日,哈伯斯塔姆在采访途中因车祸罹难,未能完成自己的心愿。

目录

军事术语表

序言:棕色的记忆

及时章云山惊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

一 云山伏击战

第二章愁云惨雾:朝鲜人民军南下

一 金日成的决心与麦克阿瑟的狂妄

二 李承晚与近代朝鲜

三 金日成的革命历程

四 南弱北强

第三章战争升级 华盛顿介入

一 杜鲁门决定出兵

二 心比天高:麦克阿瑟的重负

三 舐犊情深

四 人无完人

五 初战失利

六 两将斗法

第四章洲际政治:复杂的多边关系

一 两党政治

二 凯南与尼采

三 杜鲁门的总统之路

四 台湾问题的政治学

五 国共两党之争

六 是谁丢了中国

第五章孤注一掷:朝鲜人民军挺进釜山

一 决战洛东江

第六章扭转乾坤:麦克阿瑟仁川登陆

一 仁川登陆前奏

二 登陆仁川,攻克汉城

三 台湾问题

第七章跨越三八线,向北挺进

一 止步还是跨越三八线

二 中国发出警告

三 斯大林、与彭德

在线预览

云山战役

刚过子夜,中国军队发起总攻。在过去的四个月里,无论是参加哪场战斗,戴维斯总会遇到敌众我寡的状况,但这一次对于他的班来说,较大的问题是机枪因超负荷使用而失灵。戴维斯早就料到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刚到朝鲜的时候,对于这种必须由两人操作的武器,他负责背负弹药,接着负责装弹,才成为一名机,其间他已经损耗掉三四挺机关枪。因为敌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对于重型火器的需求也总是源源不绝。一开始,他们使用的是步兵最为常见的武器——M-1 步枪、卡宾枪甚至机关枪。但是无论什么武器,对于数量庞大的敌军来说都远远不够。有一次,营长鲍勃 凯恩中校对他说:“这场战争的关键就是,你得撂倒一百名敌军,然后就能回家了。等到你真的撂倒一百名敌军,这场战争也就不算什么了。”不过,至于为什么要撂倒一百名敌军才能够回家,凯恩没有做过多的解释。戴维斯很少见到这样的情形。美军发射信号弹以后,从小在纽约州北部一个农场长大的他看到满山遍野的敌军时,不由想起家乡麦浪翻滚的景象。现在这种景象令人不寒而栗,成千上万的敌军士兵朝他们扑将而来。就算你撂倒一个,还会有下一个;就算你撂倒一百个,还会有另外一百个前仆后继。这种场景对凯恩的玩笑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讽刺。接着,戴维斯又看到一名骑马的军官,他似乎正在指挥这些士兵。他们还拿着号角,而每当号角声响起时,敌军士兵便会时不时地变换进攻的方向。

戴维斯知道,身边几名士兵的弹药已经所剩无几,而且恐怕他们的时间也所剩无几;他们不断开火,通常是近距离平射。戴维斯后来回忆说,一小时,最多两小时之后,弹药都打光了,机枪也因为过热而不能使用。凌晨2 时许,副排长找到他,戴维斯用手中仅剩的一枚手榴弹炸毁自己的机枪,然后两人设法一起来到迫击炮旁边发射空包弹,这多少给了他们一点儿掩护。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熬过这个夜晚。天刚破晓的时候,他们试图重新编组,惊讶地发现有些人还活着。

他们已经彻底陷入重围。

…………

这次战斗结束后,8团原有的两千四百人中死伤八百余人。时运不济的3营原有的八百余人只有近两百人成功突围。迄今为止,这是朝鲜战场上美军伤亡最惨重的一次败仗。美军经过四个月的苦战,眼看就要胜利在望时,战场形势却突然逆转。这一结果对于一向战无不胜的美军来说尤其让人感到痛心疾首。中国军队仿佛突然从天而降,转瞬之间就将美军的一个精英师打得溃不成军。在云山战役中,8 团死伤惨重,还损失了许多先进武器装备,包括12门榴弹炮、9辆坦克、125辆卡车与数十支无后坐力步枪。在中国人发动攻击后的次日,该团发言人对记者的一席话却令人发抖。他说:“我们不知道他们能否代表中国共产党政府,但是这次战斗就像当年卡斯特在小比格霍恩河遭印第安人袭击一样,是一场印第安式的大屠杀。”

不管联合国军是否喜欢听到“撤退”这个词,他们也开始迅速地向清川江的另一侧撤离,准备迎接中国军队的下一轮攻击。但是此时,就像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一样,中国军队在眨眼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谁也不知道他们究竟到了哪里。他们悄悄地离开战场,又一次把自己隐藏起来。尽管东京总部的人们乐于相信他们已经离开朝鲜,但是实际上他们仍然躲在北方某处。他们希望美军再次陷入圈套,来到距离他们大本营更近的地方。云山战役只是一个开始,而真正的鏖战发生在三周以后,在比云山更北、更冷的地方。

傲慢的麦克阿瑟

云山之战是中国人发出的一个警告,但是美军却没有注意到。在此前的数周里,美国总统及其高级顾问们一直对于中国介入这场战争的意图大惑不解,而现在他们变得愈发惴惴不安。接下来几天发生的事情暴露了一心想要打到鸭绿江畔、统一朝鲜半岛的麦克阿瑟同唯恐与中国发生战争的华盛顿之间的巨大分歧。

对于华盛顿来说,中国究竟意欲何为再一次成了首当其冲的问题,而麦克阿瑟故伎重演,想要通过控制情报来获得做决定的主动权,于是威洛比将军就成为关键人物。他刻意缩小中国军队的伤亡数字,有意淡化中国方面的参战意图。11月3日,在他的精心处理下,美国国内只知道,中国赴朝军队的人数在1.65万到3.45万人之间(然而仅在云山一处,就有接近两个师的约两万名中国士兵袭击了美军。几乎与此同时,在朝鲜半岛东侧,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个营遭到另一股兵力相当的中国军队的袭击,并且伤亡惨重)。实际上,当时在朝鲜境内的中国士兵已经有30万人或者30个师的兵力。麦克阿瑟对这次袭击十分震惊,却试图敷衍过去,因此他对参联会主席电报的回复同威洛比如出一辙。他在回电中说,中国人之所以要开赴朝鲜,只是为了能够“在朝鲜拥有一处名义上的立足之地”,从而有机会“从废墟上进行掠夺”。

如果说一开始麦克阿瑟被中国军队的袭击吓坏了的话,那么当他们消失以后,这位将军又开始夜郎自大起来。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沃尔顿 沃克将军在云山遭袭后向东京发出电报说:“我方遭到一股有组织、高素质队伍的伏击与突袭,其中有些是中国军队。”再没有比这更明显的事实了,但是对于沃克的直言不讳,麦克阿瑟的总部感到十分不快。将军想让沃克尽量淡化与中国发生正面接触的危险,装作一切正常,然后继续挥师北进。然而沃克对于继续北上感到惴惴不安,并且像华盛顿的官员一样,想要将朝鲜半岛一分为二,尽快了事。对此,麦克阿瑟的措辞很快变得严厉起来。就在沃克担心麦克阿瑟很可能要将自己撤职的时候,这位将军质问沃克,为什么第8集团军在云山之战后就与敌军脱离接触,退缩到清川江之后。接着又逼问道,难道就因为有区区几个“中国志愿军”吗?显然麦克阿瑟想要沃克继续向北挺进,而他给沃克造成的与日俱增的压力远比那些此时深藏不露、静观其变的中国人造成的威胁要大得多。

11 月6日,麦克阿瑟在东京发表一则公报。公报中称由于他已经在平壤北部收拢包围圈,因此朝鲜战争基本结束。然而,不是每一个人都像他这样志在必得,对于亲身经历云山战役的第8 集团军的高级军官们来说,这次战役只是中国潜在威胁的冰山一角。

此时此刻,华盛顿的人们比以往更加有理由感到惶恐不安。麦克阿瑟再次回电,却与自己前一封电报自相矛盾地告诉华盛顿不用担心,美国空军有能力保护他的陆军,从而挫败任何挡住去路的强敌。

随着美军继续一路北上,决定朝鲜战争最终命运的时刻似乎已经到来。在自己征服朝鲜半岛的伟大梦想与在强敌当前的局势下置美军安危于不顾两者之间,麦克阿瑟最终选择为实现自己的个人梦想而将美军推入险境。对此,华盛顿的高官们无可奈何。国务卿迪安 艾奇逊后来写道,我们起初寄望于中国人、后来又寄望于麦克阿瑟去控制战争。然而我们现在对前者无能为力,对后者也力不从心。”

11月2日至4日,在朝鲜半岛另一端一个叫做“水洞”的地方,第10军所属海军陆战队一部在一场与云山之战规模相当的战役中遭到敌人的痛击,44人阵亡、163人受伤。他们认定,中国人的这次袭击显然经过精心筹划。中国人早已布好天罗地网,却等不及更多的美国人北上自投罗网。水洞一役足以证明云山之战不是偶然巧合。这是美军停止北上、迅速南撤,从而避免与中国发生更大规模战争的一次机会,但是华盛顿却无所作为。艾奇逊在回忆录中写道:“当麦克阿瑟展开这场梦魇的时候,我们就像吓瘫了的兔子,坐在那里袖手旁观。”

媒体评论

梁文道(作家、著名媒体人)

大卫 哈伯斯塔姆是美国记者,在几十年记者生涯中写了很多几乎改变历史的报道。朝鲜战争包含了太多的政治判断失误,给中美两国带来的后果迥异。一个新建立的国家政权居然打败了世界军事强国!对美国来说,朝鲜战争被遗忘使之无法从中吸取教训,从而埋下隐患。越战、伊战等战事就是证明。

展江(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哈伯斯塔姆是传统主流大报的记者,其职业生涯长达40多年,具有深邃的全球眼光,鲍伯 伍德沃德把哈伯斯塔姆尊称为“美国记者之父”。此外,他出版了19本反思20世纪的美国民权运动、政治发展、外交政策、国际战略的专著,其中多半堪称纪实作品中的杰作,对美国当代政治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斯蒂芬 塞斯坦诺维奇(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关系学院教授)

哈伯斯塔姆笔下的朝鲜战争,仿佛是当今局势的一声声回响,至少在读者心中是如此。他书中写的全是关于美国政策如何被劫持、国家如何被煽动,以及随之而来的灾难是什么。

赵楚(上海国防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这是一个亲历战争的美国人用生命后能量写作的一本书。在勾勒美、苏、中及朝韩的宏观国际背景之际,他更以难得的大量亲历者访谈冷静、真挚地描写了士兵们对战争的真实感受。

美国《明星论坛报》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待读,装帧不算精美。

2017-11-23 09:06:3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哦 你知道很多时候 它并不是完整的

2017-11-23 18:33:4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从美国人的视角来看那场伟大的立国之战,推荐。

2017-11-15 15:48:4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趁着双11买了这本书,书不错,内容很好,就是这个快递不敢恭维,中国邮政发的,到的时候包装在暴力分拣的时候挂到2个口子,书左上角也受到了损坏,快递差评

2017-11-18 10:12:3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双十一剁手收藏了,等有时间慢慢看吧。

2017-11-18 22:18:48
来自聪明小**的评论:

还没读完,很吸引人。书籍品相很好。

2017-11-19 14:13:5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以前就出版了,但当时的版本在装帧和用纸上实在是廉价。台海版没得说,很好。

2017-11-16 17:39:1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一直都是看国内作家写的朝鲜战争,需要广开视野。

2017-11-16 10:50:0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朝鲜战争,目前需要重新重视,这是解码当前东北亚局势的突破口。

2017-11-13 23:03:17
来自经年此**的评论:

理想国把这本重新出了,趁活动入,美国人眼里的朝鲜战争,不一样的视角

2017-11-17 09:54:1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我一直想了解一下真实的朝鲜战争,看了很多国人写的朝鲜战争,有一种偏见自说自话,看看我们对手写的朝鲜战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2017-11-13 19:19:49
来自***(匿**的评论:

很厚的一本书!ヾ(●??`●)?~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希望这本描写朝鲜战争的书能给我的新闻写作带来一点指导和启发≧?≦(●??`●)

2017-11-13 08:45:53
来自wzlxxq**的评论:

好,我买了几本有关抗美援朝的书,有中有外的,全面看,这本不错,特别是地图与前两年出版的有变化,就是把中文直接印在了地图中,而不是像以前是英文原版地图,在地图下边另外注明地图中的英文的中文意思,看起来很不方便。

2017-11-17 19:14:2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到手就迫不及待的打开读,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有趣,知己知彼总是好的

2017-11-12 21:41:2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

2017-11-12 09:50:53
来自bbtu0**的评论:

从另一角度看朝鲜战争,有一定可读性。但内容不够精简,有些发散。

2017-11-07 01:40:3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厚厚的还没怎么读,版面很简洁,大概内容才是精华所在吧

2017-11-11 18:19:0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刚拿到还没拆开,不过当当效率很高哦

2017-11-11 19:17:4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精彩,很好的角度很沉重的题材,推荐

2017-11-11 21:01:2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买回来细细看看,书的质量很不错,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好的书籍,如沐春风,让人心旷神怡!

2017-11-04 16:21:2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满意满意满意

2017-11-05 11:25:0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全新版) 很好很不错

2017-11-05 22:16:13
来自k***r(**的评论:

刚收到,看了看纸张质量不错!

2017-11-06 15:23:3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客观,资料丰富,详细

2017-11-06 17:57:2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17-11-07 17:05:2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引人入胜,很好看

2017-11-09 09:13:40
来自w***(匿**的评论:

一部融合军事、历史、政治、外交、传记的巨著。半个多世纪前,朝鲜战争险些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如今真相终于开始浮出水面。六十多年过去了,老兵凋零殆尽,这场“有苦难言”的战争也处在被遗忘的边缘。然而,当战争的阴云笼罩在每个人头上时,历史的教训不能忽视,真相更不容掩盖。

2017-11-09 17:14:0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好看的书!

2017-11-09 23:33:1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包装完好,看完再评论。

2017-11-10 08:13:28
来自稻草真**的评论:

非常适合自己的一部图书!

2017-11-10 10:17:55
来自jcyssc**的评论:

不错。值得购买

2017-11-10 16:17:2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另一个视角读朝鲜战争

2017-11-10 21:31:42
来自上官云**的评论:

当当网对于书籍的保装一直很“大气”,这么厚的一本书就一层薄膜,还好书籍没有啥大毛病

2017-09-23 10:59:54
来自gadfly5**的评论: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全新版) 9月1日预定,终于到手……很厚一本,希望内容充实。

2017-09-20 13:17:33
来自玉米胖**的评论:

没看过的书但是还不错吧因为是关于历史还不错吧

2017-09-30 14:46:24
来自刘先森**的评论: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全新版) 看看外国人是怎么看待朝鲜战争,多个角度,对事物就多一份理解!

2017-09-19 23:32:4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的内容真实,从另一角度了解抗美援朝的厚原因

2017-10-31 15:26:1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厚的一本书!内容丰富。从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角度审视朝鲜战争。历史可鉴!

2017-10-17 13:24:3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這書得化時間慢慢看,可惜作者已經在2007年罹難了。另外這麽厚的書不做成硬精裝太可惜了。

2017-09-20 12:04:5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从美国人眼中揭密朝鲜战争、可以和中国作家出版的巜黑雪》等作品比照召阅读、更好了解朝鲜战争。

2017-11-05 12:35:22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