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地的构建 : 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图书
人气:9

腹地的构建 : 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

(费正清奖获奖作品,2017年全新修订本,美国历史学会会长 、加州学派领军人彭慕兰成名之作)
  • 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史学理论>历史研究  
  • 作者:[美][彭慕兰] 著,[马俊亚] 译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208144736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8
  • 印刷时间:2017-08-01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436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精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史料丰富,眼界开阔:“人为”打造出来的贫穷腹地

编辑推荐

1.费正清奖获奖作品,美国历史学会会长彭慕兰成名之作。《腹地的构建》荣获1994年费正清东亚研究zui佳著作奖,该著作一上市就得到广泛关注并得到学界内外一致好评。彭慕兰凭着扎实的历史素材、敏锐的研究视角,从社会、经济等方面论述1853-1937年这一时段黄运地区的风云变幻。

2.2017年全新修订,精善呈现加州学派领军人研究心血。原译者马俊亚全新校译修订,内容更为精善,展示加州学派领军人学术风采。

作者简介

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 , 1958—)

著名历史学家,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会长(2013—2014),“加州学派”代表人物。1980年于康奈尔大学获学士学位,1988年于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师从史景迁。现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著作有:《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荣获1994年费正清奖)、《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荣获2000年费正清奖、2001年世界历史协会年度图书奖)、《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与史蒂文 托皮克合著)等。

马俊亚(译者),1966年生,江苏冰阳人。现为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规模经济与区域发展——近代江南地区企业经营现代化研究》《被牺牲的“局部”: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研究(1680—1949)》等。

目录

译者序

中文版序

在线预览

黄运、中国与世界

黄运的故事需要并提供了一种把我们对清末和民国时期国家的两个相反的印象合到一起的新方法。首先,我们有着关于19世纪及20世纪初中华帝国衰落的熟悉画面。这种衰落在中央政府对农村控制的缺失及履行基本职能(维持秩序、防治自然灾害和抵抗外人入侵以保卫中国主权)的糟糕表现中反映了出来。在黄运所发生的事件,为这种趋向及某些估算这些趋向对普通民众影响的基本途径提供了充足的文献记载。无论如何,更近期的文献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幅20 世纪初中国国家构建的图画,把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发展与1949年后出现的最强大的国家联系在了一起。这种学术研究注意到了社会发展—特别是在大都市—的互补性及现代国家的需要,并指出了与欧洲和其他地区相并行的国家构建。

上述两种趋向都是实际存在的。总的说来,它们要求我们越出单纯直线论或是单纯的循环论的模式,这两种模式认为政治和经济的变量论在什么时期全都按同一个方向移动,并在整个国家(或至少在一个宏观区域)中是这样的。我们还需要使用新的模式来理解这种地方性的现象,诸如村庄为外来者提供的可渗透性,以及村民们在更广阔的网络中寻求机遇的意愿。这些现象通常被认为一起发生了变化,并被认为要么沿着直线型(沃尔夫)、要么沿着循环型(施坚雅)宏观层面的变化模式在发展。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这些变化通过社会结构中的地方性差异折射出来的时候,可渗透性和开放性才变得格外分明,并且反映了更广阔世界发展趋向。

有人可能会指出,那个时期中国四分五裂的特殊性并不符合适用的共性,从而试图调和两种均有充分的文献根据但却截然相反的故事的存在;有人甚至可能会说,在那一时期的中国历史并不具备使用“国家”这一称谓的条件。然而,这样的一种思路并不能令人满意。它没有为我们的发现提供组织的框架;它还忽略了在其广阔的国土上确实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北京和南京政府的存在、在一些重要事务方面(如治水)省际合作的持续,以及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所作的跨越清与民国分野的民众和资源动员手段的延续性。总之,它忽略了各自统治着比欧洲大多数国家的人口要多的同样广阔的省政权的存在,这些政权在调度基层社会时,有时显示出惊人的能力。 黄运、中国与世界

黄运的故事需要并提供了一种把我们对清末和民国时期国家的两个相反的印象合到一起的新方法。首先,我们有着关于19世纪及20世纪初中华帝国衰落的熟悉画面。这种衰落在中央政府对农村控制的缺失及履行基本职能(维持秩序、防治自然灾害和抵抗外人入侵以保卫中国主权)的糟糕表现中反映了出来。在黄运所发生的事件,为这种趋向及某些估算这些趋向对普通民众影响的基本途径提供了充足的文献记载。无论如何,更近期的文献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幅20 世纪初中国国家构建的图画,把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发展与1949年后出现的最强大的国家联系在了一起。这种学术研究注意到了社会发展—特别是在大都市—的互补性及现代国家的需要,并指出了与欧洲和其他地区相并行的国家构建。

上述两种趋向都是实际存在的。总的说来,它们要求我们越出单纯直线论或是单纯的循环论的模式,这两种模式认为政治和经济的变量论在什么时期全都按同一个方向移动,并在整个国家(或至少在一个宏观区域)中是这样的。我们还需要使用新的模式来理解这种地方性的现象,诸如村庄为外来者提供的可渗透性,以及村民们在更广阔的网络中寻求机遇的意愿。这些现象通常被认为一起发生了变化,并被认为要么沿着直线型(沃尔夫)、要么沿着循环型(施坚雅)宏观层面的变化模式在发展。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这些变化通过社会结构中的地方性差异折射出来的时候,可渗透性和开放性才变得格外分明,并且反映了更广阔世界发展趋向。

有人可能会指出,那个时期中国四分五裂的特殊性并不符合适用的共性,从而试图调和两种均有充分的文献根据但却截然相反的故事的存在;有人甚至可能会说,在那一时期的中国历史并不具备使用“国家”这一称谓的条件。然而,这样的一种思路并不能令人满意。它没有为我们的发现提供组织的框架;它还忽略了在其广阔的国土上确实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北京和南京政府的存在、在一些重要事务方面(如治水)省际合作的持续,以及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所作的跨越清与民国分野的民众和资源动员手段的延续性。总之,它忽略了各自统治着比欧洲大多数国家的人口要多的同样广阔的省政权的存在,这些政权在调度基层社会时,有时显示出惊人的能力。

这项研究一直试图系统地分析与国家构建同时发生的国家放任,以弥补对这个时期的中国国家进行的放弃归纳。我认为,我们所发现的每一个趋向中的一些规律都指向了这些趋势之间的联系,这些趋势反过来显示出了可以理解的历史逻辑。一个首要的区别,存在于国家作为资源的榨取者与作为服务的提供者(并因此是资源的分配者)的能力之间。毫无疑问,正如那些观察国家构建进程的人所强调的那样,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中国政府盘剥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就像杜赞奇和其他人所指出的那样,尽管这种榨取的效率极为低下,从农民们那里榨取来的许多东西依然被地方上的征收者所操控,但国家和各省所得的收入也增长很快。即便我们对北京和南京中央政府的“国家”称号持保留态度,我们仍将发现其收入有了很大的增加。无论如何,受到削弱的那些人,是国家税课征收中具有独占性的人物,如县级以下的官员、土匪、省里的官僚、秘密社会、军阀和其他也从百姓那里榨取更多资源的人。

与不对等的榨取者们增加相联系的,是资源分配中惊人的低效;并且,主要是作为一个有效公共秩序、治水等事务提供者的国家,其低效与由此造成的失败吸引了认为这个阶段里中国国家已崩溃了的学者们的关注。与之相匹敌的军阀们的盘剥,提供了在没有改善服务的情况下,农民负担上涨的最清晰案例,尽管这些掠夺仅覆盖了我们所研究的这个阶段的部分时期。但即使在黄运的重要战斗结束之后,我们发现当地的掌权者们仍在进行苛重的榨取,而在其使用时几乎没有进行协调;在黄运南部,县级以下的掌权者们所掌控的大规模实物征纳,比过去更廉价的体系提供了更少的治水服务,这里的治水活动成为一种持久的日常例证。把盘剥与提供服务区分开来,还使得我们把国家构建和国家崩溃的混沌状态进行地理上的分解;然而,对这个阶段进行研究的主要著述极大地忽略了这种地区性的差异。战略意义较大和商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长江三角洲、京津地区等),国家加倍扩大了其影响力,而不让其他的竞争者来控制正在创办的机器工业。另外,这些地区强大的商业经济,不但使得可以在本地征收税收,而且使得这些收入能更容易地流通和分配。结果,人们看到了萧邦奇、裴易理、斯泰芬 麦金龙等人所指出的,在核心地区国家和社会的同时强化。人们还发现在这些地区中,国家既变成了一个更加成功的捐献者,也是一个更加成功的榨取者—尽管警察、公共卫生和其他关键服务看起来确实得到了改善。因此,对这个地区的研究所见到的国家构建过程中,在地方层面上,看上去与现代欧洲早期阶段没有太大的区别,这就很好理解了。并不是这些地区缺乏孔飞力、杜赞奇等人所强调的县级以下的贪员婪吏,而是这些地区的民间士绅和越来越积极的国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约束。尽管如此,正如本书在叙述交通、治水和植树时所强调的那样,晚清和民国时期,国家为取得在沿海地区所显示的活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部分代价是国家从其过去极为重视的地区退了出来,而此时这些地区既不能提供充足的财富、也没有足够的外国威胁来留住负担沉重的政权的兴致。同治中兴(1862—1874 年)似乎是一个转折点,河漕剧减使得削减长江下游税收成为可能;然而,在国家忽略包含在这些政策中的对运河维护和对内地黄河的治理变成制度化之前,竟花费了30 余年的时间。

媒体评论

彭慕兰对于中国不同地区的洞察,十分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丰富面貌。这部作品让我们理解:为什么蓬勃的经济增长发生在沿海核心地区,而与此同时,内陆地区则一直维持着贫穷与被“牺牲”的处境,并成为孕育共产革命组织的土壤。而当知道帝国主义是如何有差别地影响了中国,我们也就更清楚地理解中国国策的矛盾——那是由于西方的渗透对社会、经济的造成影响而产生的后果。

——周锡瑞(Joseph Esherick)

这是一部令人瞩目、立意新颖、富有想象力的重要著作,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它阐释了老问题、新方向。老问题是关于国家层面:我们怎样去理解一个崩溃的国家政权以及由此代替它的“现代化”国家?怎么样去理解“帝国主义”带来的影响?新方向是地方和区域在此过程中的转变。

——曼素珊(Susan Mann)

作为一部基于1988年博士论文基础上的著作,彭慕兰对中国北方区域的“经济之死”作了重要而有意义的研究。正如他详细地解析的那样,黄运作为一个没有“官方”命名但自20世纪初就开始“死亡”的具体区域,这里有着1500万的人口,包括了河南、山东西部等与黄河相交之地。在19世纪时,这里曾是中国北方的核心区域中的一部分,随着国外压力和影响增大,国内由此而面临的挑战和回应措施都使得这一地区越来越边缘化。彭慕兰将这一清晰的图景呈现在我们面前。

——The China Journal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研究,它可以作为关于中国近现代的政治、经济的重要著作。彭慕兰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The China Quarterly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非常满意非常喜欢

2017-11-20 07:50:03
来自南***(**的评论:

hhhhhhhhhhhh

2017-11-22 00:05:23
来自u***n(**的评论:

独到的一本书啊!

2017-11-22 21:16:13
来自龙淼**的评论:

彭慕兰的学问做得扎实,很值得一阅。

2017-11-23 09:37:35
来自经史中**的评论:

腹地的构建 : 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 非常不错的著作

2017-11-13 18:18:02
来自wookiis**的评论:

不得不说快递速度……四天才到,太慢了。本来打算拿给教授签名的,最后还错过了,非常不开心!

2017-11-16 10:05:3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赶上活动买的,价格便宜

2017-11-16 16:31:2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好的一本书,杂志之家买书好选择

2017-11-18 12:31:40
来自守正出**的评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8月一版一印【第1次印刷】,立场客观,译文流畅,印制精良,极具阅藏价值!怕买到第2次印刷的,就趁1印赶紧下手了。

2017-11-19 11:13:3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非常不错的书,值得一读!

2017-11-12 21:33:5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一直很好的,好评。

2017-10-30 15:59:0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质量非常好,与卖家描述的完全一致,非常满意,真的很喜欢,完全超出期望值,发货速度非常快,包装非常仔细、严实,物流公司服务态度很好,运送速度很快,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2017-11-11 13:59:40
来自e***u(**的评论:

包装不错,价格便宜,打折基础上再5折,正版书很好,还没读,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2017-11-12 06:11:25
来自金东平**的评论:

海外中国历史研究的经典著作,我很喜欢!

2017-09-09 21:29:2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棒很满意

2017-10-05 10:41:2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书!值得一读。

2017-10-06 14:22:19
来自宫崎骏**的评论:

.费正清奖获奖作品,美国历史学会会长彭慕兰成名之作。《腹地的构建》荣获1994年费正清东亚研究zui佳著作奖,该著作一上市就得到广泛关注并得到学界内外一致好评。彭慕兰凭着扎实的历史素材、敏锐的研究视角,从社会、经济等方面全面论述1853-1937年这一时段黄运地区的风云变幻。

2017-10-10 23:46:00
来自祝建华**的评论:

当当的图书还是不错的哈

2017-10-11 13:10:49
来自泱泱子**的评论:

腹地的构建 : 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 嗯。。。实在是不太能看得懂经济史的书。 讲理论的部分还可以理解,但一开始分析各种利率、比价,就完全懵。 如果我理解正确,所谓“腹地的构建”,就是指华北内地因为人为的政策影响,导致了地区发展失衡,甚至落后;又通过“贫困”这一经济描述,将相邻但不同的区域统合到“腹地”这个概念下。

2017-10-12 19:01:0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好的一本书

2017-10-13 07:31:1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错,值得一看

2017-10-13 18:01:2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书被摔坏了了,包装太差了

2017-10-14 18:35:12
来自***(匿**的评论: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2017-10-27 11:00:14
来自ky1958**的评论:

腹地的构建 : 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 好!!!!!

2017-10-30 17:10:23
来自ssq6302**的评论:

专业性太强,不建议使用

2017-10-31 14:23:25
来自j***r(**的评论:

好书好书!

2017-10-31 23:57:17
来自重庆秋**的评论:

Satisfied

2017-11-01 09:54:0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2017-11-01 19:22:4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满意满意满意

2017-11-01 20:13:4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整体感觉还不错。

2017-11-02 15:44:3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史料丰富,眼界开阔:“人为”打造出来的贫穷腹地

2017-11-03 12:50:24
来自名扬197**的评论:

书收到,非常好,当当买书绝对放心!

2017-11-05 11:28:08
来自林静wzy**的评论:

好评好评好评!

2017-11-05 11:42:1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内容很好,作的也很好,值得收藏

2017-11-06 15:17:47
来自只为一**的评论:

腹地的构建 : 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 感觉很不错

2017-11-08 13:58:1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错的西汉汉学研究专著和经济史著作,值得一读

2017-10-11 13:53:53
来自sdhfz53**的评论:

不错,很好一部社会史研究著作。值得一读,推荐购买!

2017-11-01 18:30:35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
在线咨询